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8582010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8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67911.7

申请日:

20150909

公开号:

CN105199709A

公开日:

2015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K9/02,C08G61/12

主分类号:

C09K9/02,C08G61/12

申请人:

青岛科技大学

发明人:

聂广明,李晨茜,赵丹,刘常龙

地址: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松岭路99号

优先权:

CN201510567911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磊;黄玉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由单体4,5-二氧乙撑吲哚在三氟化硼乙醚体系中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而成。本发明制备出的聚(4,5-二氧乙撑吲哚)材料具有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热稳定性好、电导率较高、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自支撑性,制备过程能耗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由单体4,5-二氧乙撑吲哚在三氟化硼乙醚体系中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采用三电极体系。 4.制备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三电极组合后,放入含有4,5-二氧乙撑吲哚单体浓度为0.019-0.021mol/L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43-0.65V.vs.SCE的电压反应一定时间后,将工作电极去除,对附着在上面的聚(4,5-二氧乙撑吲哚)材料进一步后续处理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三电极组合好后,放入0.02mol/L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5V.vs.SCE的电压,反应50s。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AgCl作为参比电极,ITO玻璃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不锈钢电极作为对电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Ag丝放入浓度为4-8mol/L的盐酸溶液中,经恒电位1.4-1.7V下电解50-150s后,表面生成红色的AgCl附着层,作为参比电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盐酸溶液浓度为6mol/L,恒电位为1.5V,电解时间100s。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不锈钢电极用1200目的砂纸打磨,之后用水、乙醇、丙酮依次冲洗并吹干,作为对电极。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ITO玻璃电极用酒精擦拭干净,作为工作电极。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材料及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支撑性质和电致 变色性能的聚(4,5-二氧乙撑吲哚)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致变色聚合物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研究重点领域中包括重点开展光电材料的设 计与制备、光电原型器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而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研制也是当前国内外光 电功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合文献报道,现在人们研究开发的电致变色材料主要有以下 几大类:无机电致变色材料、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材料以及高分子电致变色材料,后者因为 具有良好的使用和加工性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高分子材料中,噻吩类聚合物和聚苯胺化 学稳定性好,电致变色性能优良,是最广泛被关注的变色材料。国内外相关领域中,目前较 少对吲哚类聚合物在电致变色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吲哚类聚合物属于高分子材料中的主链共轭型导电聚合物,是一类性能良好的潜在电致 变色功能材料:吲哚由苯环和吡咯环组成,表明聚吲哚可能兼具聚苯和聚吡咯的性能;电化 学合成的吲哚类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掺杂态的电导率较为稳定;并且由于苯环参 与到共轭体系中,显示出独特的性质,苯环的存在允许醌型和苯型结构共振,在氧化时因近 红外吸收而经历有色-无色的变化,这种颜色变化与其他导电聚合物不同,因此将吲哚类聚合 物应用到电致变色材料中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商业潜力的。

根据现有技术,吲哚类导电聚合物的制备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吲哚 类导电聚合物时,氧化电位较高,能源消耗较大。2、在中性溶液中制备的聚吲哚类导电聚合 物,得到的聚合物多是颗粒或粉末状,机械性能较差,难以开展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电致变色聚合物材料,由单体4,5-二氧乙撑吲哚采用电化学法聚 合生成,4,5-二氧乙撑吲哚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该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Ag丝放入浓度为4-8mol/L的盐酸溶液中,经恒电位1.4-1.7V下电解50-150s 后,表面生成红色的AgCl附着层,作为参比电极。ITO玻璃电极用酒精擦拭干净,作为工作 电极。不锈钢电极用1200目的砂纸打磨,之后用水、乙醇、丙酮依次冲洗并吹干,作为对电 极。(2)称取固体4,5-二氧乙撑吲哚0.0170-0.0180g溶解于5mL三氟化硼乙醚(BFEE)溶 液中,配置成4,5-二氧乙撑吲哚单体浓度0.019-0.021mol/L的反应溶液。将步骤(1)中的三 电极组合好,放入含有4,5-二氧乙撑吲哚单体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43-0.65V.vs. SCE的电压,反应一定时间。(3)将步骤(2)中的工作电极取出,对附着在上面的聚(4,5- 二氧乙撑吲哚)材料进一步后续处理。

本发明中采用4,5-二氧乙撑吲哚作为制备电致变色聚合物材料的单体,它是一种新型吲 哚类衍生物,其4,5位引入了二个氧原子。与其他吲哚类衍生物相比,4,5-二氧乙撑吲哚具有 以下优点:1)4,5位的氢被二氧乙撑环代替,降低了其能级,从而在电聚合的过程中可以阻 碍α位发生副反应,得到高质量的聚合物膜;2)二氧乙撑环的引入可以降低聚合物氧化(掺 杂)态时的电位,使掺杂态的聚合物更具优良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导电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采用BFEE作为电化学聚合的溶液体系。BFEE本身是一种Lewis 酸,它本身不光是一种溶液,同时还可作为支持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因此有电 催化作用。吲哚类衍生物上含有苯环,能与BFEE溶液体系中的三氧化硼、乙醚相互作用生 成π-络合物,降低了苯环的离域能,从而降低吲哚的氧化电位,有利于能耗的减小。同时乙 醚的加入还增强了体系的总酸度,也提高了溶液的离子电导率,进而加快了吲哚衍生物和其 阳离子的耦合速度,提高了聚合速率。

本发明制备出的聚(4,5-二氧乙撑吲哚)电致变色材料,具有多孔球状结构,所述聚合物 的孔径尺寸为微米级,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10000倍后如图2所示。它具有固体荧光性质, 为黄色发光物,有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加上电压后可在黄棕色和深绿色之间可逆变化,而 噻吩类电致变色聚合物一般呈现蓝色。它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好,室温下具有较高的电导 率,且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它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自支撑性质,可以完整地从工作电极上 取下,能极大扩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制备聚(4,5-二氧乙撑吲哚)材料氧化电位低、 能耗小,有利于降低成本,具备工业化生产推广的潜质。

附图说明

图14,5二氧乙撑-吲哚的单体结构

图2聚(4,5-二氧乙撑吲哚)膜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聚(4,5-二氧乙撑吲哚)膜的光谱电化学曲线

图4聚(4,5-二氧乙撑吲哚)在675nm处的透过率-时间曲线

图54,5-二氧乙撑吲哚(A)和去掺杂态聚(4,5-二氧乙撑吲哚)膜(B)的红外光谱图

图6聚(4,5-二氧乙撑吲哚)荧光光谱图

图7聚(4,5-二氧乙撑吲哚)热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并不仅限于实 施例中的描述。

实施例1

(1)将Ag丝放入浓度为4mol/L的盐酸溶液中,经恒电位1.7V下电解100s后,表面 生成红色的AgCl附着层,作为参比电极。ITO玻璃电极用酒精擦拭干净,作为工作电极。不 锈钢电极用1200目的砂纸打磨,之后用水、乙醇、丙酮依次冲洗并吹干,作为对电极。

(2)称取固体4,5-二氧乙撑吲哚0.0175g溶解于5mL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配置成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浓度0.02mol/L的反应溶液。将步骤(1)中的三电极组合好,放入含有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5V.vs.SCE的电压,反应50s。

(3)将步骤(2)中的工作电极取出,对附着在上面的聚(4,5-二氧乙撑吲哚)材料进一 步后续处理。

实施例2

(1)将Ag丝放入浓度为8mol/L的盐酸溶液中,经恒电位1.4V下电解60s后,表面生 成红色的AgCl附着层,作为参比电极。ITO玻璃电极用酒精擦拭干净,作为工作电极。不锈 钢电极用1200目的砂纸打磨,之后用水、乙醇、丙酮依次冲洗并吹干,作为对电极。

(2)称取固体4,5-二氧乙撑吲哚0.0175g溶解于5mL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配置成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浓度0.02mol/L的反应溶液。将步骤(1)中的三电极组合好,放入含有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5V.vs.SCE的电压,反应50s。

(3)将步骤(2)中的工作电极取出,对附着在上面的聚(4,5-二氧乙撑吲哚)材料进一 步后续处理。

实施例3

(1)将Ag丝放入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经恒电位1.5V下电解100s后,表面 生成红色的AgCl附着层,作为参比电极。ITO玻璃电极用酒精擦拭干净,作为工作电极。不 锈钢电极用1200目的砂纸打磨,之后用水、乙醇、丙酮依次冲洗并吹干,作为对电极。

(2)称取固体4,5-二氧乙撑吲哚0.018g溶解于5mL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配置成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浓度0.021mol/L的反应溶液。将步骤(1)中的三电极组合好,放入含有 4,5-二氧乙撑吲哚单体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5V.vs.SCE的电压,反应45s。

(3)将步骤(2)中的工作电极取出,对附着在上面的聚(4,5-二氧乙撑吲哚)材料进一 步后续处理。

实施例4

(1)将Ag丝放入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经恒电位1.5V下电解100s后,表面 生成红色的AgCl附着层,作为参比电极。ITO玻璃电极用酒精擦拭干净,作为工作电极。不 锈钢电极用1200目的砂纸打磨,之后用水、乙醇、丙酮依次冲洗并吹干,作为对电极。

(2)称取固体4,5-二氧乙撑吲哚0.0175g溶解于5mL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配置成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浓度0.02mol/L的反应溶液。将步骤(1)中的三电极组合好,放入含有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5V.vs.SCE的电压,反应50s。

(3)将所述ITO电极取出,放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通光口处,施加-0.5~1.2V的电压 并采用与光谱吸收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聚合物薄膜的光谱电化学曲线如图3所示,说明制备 的聚合物薄膜具有电致变色性能,且变色范围是从黄棕色到深绿色之间。

实施例5

(1)将Ag丝放入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经恒电位1.5V下电解100s后,表面 生成红色的AgCl附着层,作为参比电极。ITO玻璃电极用酒精擦拭干净,作为工作电极。不 锈钢电极用1200目的砂纸打磨,之后用水、乙醇、丙酮依次冲洗并吹干,作为对电极。

(2)称取固体4,5-二氧乙撑吲哚0.0175g溶解于5mL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配置成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浓度0.02mol/L的反应溶液。将步骤(1)中的三电极组合好,放入含有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5V.vs.SCE的电压,反应50s。

(3)将所述ITO电极取出,放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的通光口处,采用方波电位和光谱吸 收相结合的方法,每间隔5s改变一次电压,在方波电压-0.5V和1.2V的扫描下,记录聚(4,5- 二氧乙撑吲哚)膜在675nm处的光学响应,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在675nm处,光 对比度为26%,需要2.1s着色,2.5s被还原,着色效率为108cm2C-1,这远远高于文献记载 的聚吡咯的值(50-70cm2C-1)。

实施例6

(1)将Ag丝放入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经恒电位1.5V下电解100s后,表面 生成红色的AgCl附着层,作为参比电极。ITO玻璃电极用酒精擦拭干净,作为工作电极。不 锈钢电极用1200目的砂纸打磨,之后用水、乙醇、丙酮依次冲洗并吹干,作为对电极。

(2)称取固体4,5-二氧乙撑吲哚0.0175g溶解于5mL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配置成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浓度0.02mol/L的反应溶液。将步骤(1)中的三电极组合好,放入含有4,5- 二氧乙撑吲哚单体的三氟化硼乙醚溶液中,施加0.5V.vs.SCE的电压,反应10000s。

(3)将聚合物膜用小刀刮下,并将其置于蒸馏水中浸泡3天,之后反复用丙酮和蒸馏水 冲洗,于60℃下真空干燥48h,所得聚合物薄膜的电导率为0.21Scm-1,且具有自支撑性 质和良好的柔韧性。

(4)本实施例使用单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谱图见图5-A,所得聚合物的傅里叶变换红外 谱图见图5-B。由图可知,在3394cm-1处出现的强而窄的峰为N-H的特征吸收峰,在1561cm-1处的吸收峰分别是N-H键的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在725cm-1与762cm-1处的吸收峰是C2 与C3位的C-H面外弯曲振动特征峰。在图2中,3397cm-1处出现的峰为N-H的特征吸收峰, 位于792cm-1和1084cm-1处的峰是1,2,3,4,取代的苯环C-H键的面外振动和面内振动的峰, 吲哚环上C2与C3位的C-H伸缩振动峰消失,说明单体可能在吲哚的2,3位发生了聚合。

(5)本实施例所得聚合物的荧光光谱见图6,位于468nm的峰为聚合物的激发光谱峰, 位于581nm的峰为所述聚合物的发射光谱,说明所述聚合物是一种黄色发光材料。

(6)本实施例所得聚合物的热重曲线见图7,当温度升至1000K时,所述聚合物的剩 余量仍有62%,说明所述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致变色材料由单体4,5-二氧乙撑吲哚在三氟化硼乙醚体系中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而成。本发明制备出的聚(4,5-二氧乙撑吲哚)材料具有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热稳定性好、电导率较高、有良好的柔韧性和自支撑性,制备过程能耗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