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组合方法及组合菌剂在白酒工业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组合方法及组合菌剂在白酒工业中的应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6657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3.26 CN 102766576 B (21)申请号 201210250259.2 (22)申请日 2012.07.19 CGMCC No.6263 2012.06.21 CGMCC No.6264 2012.06.21 CGMCC No.6262 2012.06.21 C12N 1/00(2006.01) C12N 1/16(2006.01) C12N 1/18(2006.01) C12N 1/14(2006.01) C12N 1/20(2006.01) C12G 3/02(2006.01) C12R 1/8。
2、65(2006.01) C12R 1/645(2006.01) C12R 1/84(2006.01) C12R 1/66(2006.01) C12R 1/69(2006.01) C12R 1/10(2006.01) C12R 1/07(2006.01)(73)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 1800 号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72)发明人 徐岩 吴群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代理人 时旭丹 刘品超 CN 102226155 A,2011.10.26, CN 101955980 A,2011.01.26, EP 118665。
3、8 B1,2007.05.16, (54) 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组合方法及 组合菌剂在白酒工业中的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组 合方法及组合菌剂在白酒工业中的应用, 属于生 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白酒酿造的基本功 能, 将来自于白酒酿造环境中具有相应功能的微 生物, 进行复配组合, 并将其用于白酒酿造生产 中, 所生产的白酒的品质以及出酒率均得到稳定 与提高。 所述酿造功能包括产醇、 产酯、 产挥发酸、 产特征香、 产糖化酶和蛋白酶 ; 及其相关酵母、 霉 菌和细菌。本发明突出的优点是白酒中的醇、 挥 发酸及酯, 以及白酒的特征香、 丰满度。
4、、 细腻感、 甜 度、 舒适感都提高。 该组合菌剂可应用于各种酿造 酒工业中, 对于酿造酒高效、 高品质的规模化生产 具有重要的意义。 (83)生物保藏信息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王子晔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66576 B CN 102766576 B 1/2 页 2 1. 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菌剂组合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酿造过程中将具有相应酿 造功能的微生物制成菌剂进行复配组合使用, 使酿造酒产生相应的酿。
5、造功能 ; 所述酿造功能为产醇、 产酯、 产挥发酸、 产特征香、 产糖化酶和蛋白酶 ; 所述的具有相应酿造功能的微生物为 : 产醇酵母 :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 No.4747 ; 产酯酵母 : 异常毕赤酵母 (Pichia anomala) CGMCC No.4740 ; 产酸酵母 : 东方伊萨酵母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CGMCC No.4741 ; 产糖化酶和蛋白酶的霉菌 : 白曲霉 (Aspergillus kawachii) CGMCC No.6263 ; 产特征香的细菌 : 地衣芽胞杆菌 (Baci。
6、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No.3961 ; 上述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菌剂组合方法, 其特征在于酵 母细菌霉菌细胞数量比为101100110, 其中产醇酵母产酯酵母产酸酵 母数量比为 10 1 100 1 100 ; 各微生物按细胞数量比进行搅拌混合。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菌剂组合方法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在各种酿造酒工业中的应用。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将各类微生物菌剂按总量 0.2%5% v/w 或 w/w 接入到酿。
7、造过程中的糟醅或醪糟中, 提高白酒中的醇、 挥发酸及酯的含量。 5. 权利要求 1 中的微生物菌剂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为液体或固体菌剂的制作方 法 ; (a) 功能酵母菌剂的制作方法 : 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1 以 g/L 计 : 酵母膏 10, 蛋白胨 20, 葡萄糖 20, 蒸馏水配制, 1105Pa 灭菌 20 min ; 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2 : 以白酒酿造所用的原料为培养基成分, 原料选用高粱、 大麦、 小麦、 豌豆、 麸皮或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配方制取液体种子培养基, 制作方式为 : 原料样 品经粉碎后, 按原料水为 1 1 4 w/v 的比例混合后, 蒸煮 1 5h, 冷却后。
8、加入糖 化酶 10 50 单位 /g 原料, 于 40 80保持 2 10h, 过滤、 离心所得滤液, 调节糖度为 1015oBx, 调节 pH 为 4 6 ; 液体酵母菌剂培养方式, 接一环酵母菌体于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0培养 24h ; 固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1 : 选用高粱、 大麦、 小麦、 豌豆、 麸皮或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配方 制取固体种子培养基, 制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经粉碎后, 按原料水为10.52 w/v的 比例混合后, 80 100蒸煮 30min ; 固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2 : 在新鲜酒糟加入 0.1 1mol/L NaOH 溶液调节酸度为 0 5 ; 固。
9、体酵母菌剂培养方式 : 接一环酵母菌体于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0培养 24h 后, 以 10% 接种比例接种于固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0培养 24 36h ; (b) 功能细菌菌剂的制作方式 : 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1 以 g/L 计 : 牛肉膏 5, 蛋白胨 10, NaCl 5, 蒸馏水配制, pH 7.0, 1105Pa 灭菌 20 min ; 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2 : 以白酒酿造所用的原料为培养基成分, 原料选用高粱、 大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66576 B 2 2/2 页 3 小麦、 豌豆、 麸皮或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配方制取液体种。
10、子培养基, 制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 经粉碎后, 按原料水为114 w/v的比例混合后, 蒸煮1-5h, 冷却后加入糖化酶10 50 单位 /g 原料, 于 40 80保持 2 10h, 过滤、 离心所得滤液, 调节糖度为 1015oBx, 调 节 pH 为 4 7 ; 液体细菌菌剂培养方式, 接一环细菌菌体于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7培养 24h ; 固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1 : 选用高粱、 大麦、 小麦、 豌豆、 麸皮或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配方 制取固体种子培养基, 制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经粉碎后, 按原料水为10.52 w/v的 比例混合后, 80 100蒸煮 30min 。
11、; 固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2 : 在新鲜酒糟加入 0.1 1mol/L NaOH 溶液调节酸度为 0 5 ; 固体细菌菌剂培养方式 : 接一环细菌菌体于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7培养 24h 后, 以 10% 接种比例接种于固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7培养 24 36h ; (c) 功能霉菌菌剂的制作方式 : 固体霉菌菌剂培养基 1 : 选用高粱、 大麦、 小麦、 豌豆、 麸皮或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配方 制取固体种子培养基, 制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经粉碎后, 按原料水为10.52 w/v的 比例混合后, 80 100蒸煮 30min ; 固体霉菌菌剂培养基 2 : 。
12、在新鲜酒糟加入 0.1-1mol/L NaOH 溶液调节酸度为 0 5 ; 固体霉菌菌剂培养方式 : 接一环霉菌菌体于固体霉菌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0培养 2 3h。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制作方法, 其特征在于各类功能微生物菌剂的 细胞数量, 酵母总活菌数达到 106 1010CFU/g, 细菌总活菌数达到 107 109CFU/g, 霉菌孢 子总数 106 109个 /g。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66576 B 3 1/7 页 4 一种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组合方法及组合菌剂在白 酒工业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
13、生物组合方法, 以及将组合的菌剂在酿酒工业 领域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酿造酒行业是我国的优势民族传统制造业, 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 年酿造酒行业产量达到 7103.46 万千升, 生产总值 6699.24 亿元, 占到食品工业总产值的 8.6左右。因此酿造酒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食品行业甚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 意义。 0003 中国白酒是酿造酒的典型代表。首先, 白酒生产属于一类多菌种共同作用的自然 发酵过程, 但是目前, 对白酒酿造过程的规律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 白 酒发酵中哪些是对发酵具有重要作用的功能微生物, 它们对。
14、白酒酿造的贡献如何?其次, 中国白酒的酿造属于典型的自然发酵的过程, 需要依靠自然富集过程去获得环境中的各种 功能微生物进行发酵, 但是这种依靠大自然的发酵过程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随着季 节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并不一定总能够有效稳定的从环境中富集到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微生 物, 因此白酒生产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生产品质不稳定性、 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因此, 只有 解决上述问题, 才能促进中国白酒稳定性的规模化生产, 从而促进中国白酒产业健康快速 的发展。 0004 在白酒酿造过程中, 由于所用的酿造原料中主要为淀粉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它们只有被降解为小分子后才能被其它微生物所利用, 因此酿造。
15、过程首先由特定微生物产 生降解酶, 生成小分子营养物质后, 其它微生物利用这些可利用的营养进行生长与代谢, 产 生乙醇以及其它复杂的风味成分。 0005 中国白酒风味成分十分复杂, 尽管白酒中乙醇和水的含量占到白酒总量的 98左 右, 其余的微量成分只占 2左右, 但是这仅占 2% 的微量成分中含有上千种不同的成分, 它 们对白酒的风味起到重要贡献。 通过分析测定, 上述微量成分主要包含若干类 : 醇类、 脂类、 挥发酸类、 以及某些特征香等类型。 因此根据白酒的成分组成以及酿造过程的特征, 我们将 白酒酿造中的功能划分为产降解酶、 产醇 (包括乙醇和其它醇类) 、 产酯、 产挥发酸、 产特征。
16、 香等功能。这些相关功能都是与微生物具有重要的联系。其中降解酶的产生主要是由特定 霉菌产生 ; 乙醇以及其它醇、 挥发酸、 酯等物质的产生主要与特定酵母有关 ; 特征香主要由 特定细菌产生。因此, 针对白酒酿造的基本功能, 基于对白酒功能相关微生物的认识, 将上 述特定功能微生物进行复配组合。 0006 目前仅有提升白酒酿造风味构建的混合细菌的报道, 该报道中所用的微生物包括 波茨坦短芽胞杆菌、 嗜热梭菌、 枯草芽孢杆菌、 类芽胞杆菌、 琥珀酸嗜热梭菌、 短短芽胞杆 菌。 但是这些微生物全部为细菌类, 而且它们均购于美国或德国的菌种保藏中心, 而非来自 于白酒酿造本土环境中筛选所得, 并且这些。
17、细菌对白酒具有哪些特定的风味贡献也并不是 说 明 书 CN 102766576 B 4 2/7 页 5 很清楚。 本发明能够对重要功能微生物进行系统性的、 有针对性的富集, 能够使白酒风味更 加平衡, 而且使质量和产量同时得到明显提高, 最终有效提高白酒生成的稳定性, 促进白酒 的规模化发展。 发明内容 0007 (1)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组合方法, 以 及将该法制造的组合菌剂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 0009 (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10 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组合方法, 在酿造过程中将具有相应酿造功能的微生 物菌剂进行。
18、复配组合使用, 酿造功能包括产醇、 产酯、 产酸、 产特征香、 产淀粉酶和蛋白酶, 使酿造酒产生相应的以及复合的酿造功能。 0011 具有白酒酿造相应功能的微生物为 : 0012 产醇酵母 :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 No.4747、 拜尔接合酵 母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CGMCC No.4745、 粟酒裂殖酵母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CGMCC No.4744。 0013 产 酯 酵 母 : 异 常 毕 赤 酵 母 (Pichia anomala) CGMCC No.474。
19、0、少 孢 酵 母 (Kazachstania exigua) CGMCC No.4748。 0014 产酸酵母 : 东方伊萨酵母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CGMCC No.4741、 膜醭毕赤 酵母 (P. Membranifaciens) CGMCC No.4751。 0015 上述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在申请号 2011101224203“利用风味定向技术筛选中国白酒酿造中的 - 大马酮产生菌株及其应用” 中公开, 公开号 CN102242072A, 公开日 2011 年 11 月 16 日。 0016 拜 尔 接 合 酵 母。
20、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CGMCC No.4745 在 申 请 号 2011101223982“中国酱香型白酒生产中高产乙醇低产杂醇油的酵母的筛选与应用” 中公 开, 公开号 CN102226255A, 公开日 2011 年 10 月 26 日。 0017 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霉菌 : 白曲霉 (Aspergillus kawachii) CGMCC No.6263、 米曲 霉 (Aspergillus oryzae CGMCC No.6264) 。 0018 产特征香的细菌 : 地衣芽胞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No.3。
21、961、 解淀 粉芽胞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GMCC No.6262。 0019 上述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020 将上述各类相应功能的微生物中的一株或若干株的组合应用。 0021 上述各类功能微生物菌剂的制作方法, 为液体或固态菌剂的制作方法。 0022 功能酵母菌剂的制作方法 : 0023 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1 (g/L) : 酵母膏 10, 蛋白胨 20, 葡萄糖 20, 蒸馏水配制, 1105Pa 灭菌 20 min。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2 : 以白酒酿造所用的原料为培养基成分, 原 料选用高粱、 大麦。
22、、 小麦、 豌豆、 麸皮及其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配方制取液体种子培养基, 制 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经粉碎后, 与水按 1 1 4(w/v) 的比例混合后, 蒸煮 1 5h, 冷却 后加入糖化酶 10 50 单位 /g 原料, 于 40 80保持 2 10h, 过滤、 离心所得滤液, 调节 说 明 书 CN 102766576 B 5 3/7 页 6 糖度为 1015oBx, 调节 pH 为 4 6。 0024 液体酵母菌剂培养方法, 接一环酵母菌体于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1或2中, 30培 养 24h。 0025 固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1 : 选用高粱、 大麦、 小麦、 豌豆、 麸皮及其各种不同比例。
23、的混 合配方制取固体种子培养基, 制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经粉碎后, 与水按 1 0.5 2(w/v) 的比例混合后, 80 100蒸煮 30min。 0026 固体酵母菌剂培养基2 : 在新鲜酒糟加入0.11mol/L NaOH溶液调节酸度为0 5 ; 0027 固体酵母菌剂培养方法 : 接一环酵母菌体于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1或2中, 30培 养 24h 后, 以 10% 接种比例接种于固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0培养 24 36h。 0028 功能细菌菌剂的制作方法 : 0029 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1 (g/L) : 牛肉膏 5, 蛋白胨 10, NaCl 5, 蒸馏水配制,。
24、 pH 7.0, 1105Pa 灭菌 20 min。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2 : 以白酒酿造所用的原料为培养基成分, 原 料选用高粱、 大麦、 小麦、 豌豆、 麸皮及其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配方制取液体种子培养基, 制 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经粉碎后, 与水按 1 1 4(w/v) 的比例混合后, 蒸煮 1-5h, 冷却后 加入糖化酶 10 50 单位 /g 原料, 于 40 80保持 2 10h, 过滤、 离心所得滤液, 调节糖 度为 1015oBx, 调节 pH 为 4 7。 0030 液体细菌菌剂培养方法, 接一环细菌菌体于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1或2中, 37培 养 24h。 0031 固体细菌。
25、菌剂培养基 1 : 选用高粱、 大麦、 小麦、 豌豆、 麸皮及其各种不同比例的混 合配方制取固体种子培养基, 制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经粉碎后, 与水按 1 0.5 2(w/v) 的比例混合后, 80 100蒸煮 30min。 0032 固体细菌菌剂培养基2 : 在新鲜酒糟加入0.11mol/L NaOH溶液调节酸度为0 5 ; 0033 固体细菌菌剂培养方法 : 接一环细菌菌体于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1或2中, 37培 养 24h 后, 以 10% 接种比例接种于固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1 或 2 中, 37培养 24 36h。 0034 功能霉菌菌剂的制作方法 : 0035 固体霉菌菌剂培养基 1。
26、 : 选用高粱、 大麦、 小麦、 豌豆、 麸皮及其各种不同比例的混 合配方制取固体种子培养基, 制作方式为 : 原料样品经粉碎后, 与水 w/v 按 1 0.5 2 的 比例混合后, 80 100蒸煮 30min。 0036 固体霉菌菌剂培养基 2 : 在新鲜酒糟加入 0.1-1mol/L NaOH 溶液调节酸度为 0 5 ; 0037 固体霉菌菌剂培养方法 : 接一环霉菌菌体于固体霉菌菌剂培养基1或2中, 30培 养 2 3h。 0038 按照上述培养方法制作得到的各类功能菌剂的细胞数量, 酵母总活菌数达到 106 1010CFU/g, 细菌总活菌数达到 107 109CFU/g, 霉菌孢子。
27、总数 106 109个 /g。 0039 上述各类微生物菌剂的组合方法, 是酵母 : 细菌 : 霉菌细胞数量为101100 1 10, 其中产醇酵母 : 产酯酵母 : 产酸酵母细胞数量比为 10 1 100 1 100。上述 各菌按数量比进行搅拌混合。 说 明 书 CN 102766576 B 6 4/7 页 7 0040 基于酿造功能导向的微生物组合方法的应用, 是在各种酿造酒工业中的应用。将 各类微生物菌剂按总量 0.25%(v/w、 w/w) 接入到酿造过程中的糟醅或醪糟中, 提高白酒中 的醇、 挥发酸及酯, 同时白酒的特征香、 丰满度、 细腻感、 甜度、 舒适感都提高。 0041 本发。
28、明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突出的优点是使白酒生产效率提高、 品质稳定性加强, 对于白酒高效、 高品质的规模化生产, 以及走向纯种式发酵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组合菌剂可 应用于各种酿造酒工业中。 本发明能够对重要功能微生物进行系统性的、 有针对性的富集, 能够使白酒风味更加平衡与突出, 而且使质量和产量同时得到明显提高, 最终有效提高白 酒生成的品质稳定性与生产效率, 促进白酒的规模化发展。 0042 生物材料样品保藏 : 0043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 No.4747、 0044 拜尔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29、) CGMCC No.4745、 0045 粟酒裂殖酵母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CGMCC No.4744 ; 0046 异常毕赤酵母 (Pichia anomala) CGMCC No.4740、 0047 少孢酵母 (Kazachstania exigua) CGMCC4748 ; 0048 东方伊萨酵母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CGMCC No.4741、 0049 膜醭毕赤酵母 (P. Membranifaciens) CGMCC No.4751 ; 0050 白曲霉 (Aspergillus kawachii) CGMCC。
30、 No.6263、 0051 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 CGMCC No.6264 ; 0052 地衣芽胞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No.3961、 0053 解淀粉芽胞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GMCC No.6262 ; 0054 白曲霉 (Aspergillus kawachii) M90, 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 普通微生物中心, 简称 CGMCC,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 号院 3 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 研究所, 保藏编号 CGMCC No.6263, 保。
31、藏日期 2012 年 6 月 21 日。 0055 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 M92, 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 通微生物中心, 简称 CGMCC,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 号院 3 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 究所, 保藏编号 CGMCC No.6264, 保藏日期 2012 年 6 月 21 日。 0056 解淀粉芽胞杆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2, 已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 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简称 CGMCC,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 1 号院 3 号中国 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保藏编号。
32、 CGMCC No.6262, 保藏日期 2012 年 6 月 21 日。 附图说明 0057 图 1 :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 No 4747 的电镜照片 0058 图 2 : 异常毕赤酵母 (Pichia anomala) CGMCC No 4740 的电镜照片 0059 图 3 : 东方伊萨酵母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CGMCC No 4741 的电镜照片 0060 图 4 : 地衣芽胞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No 3961 的电镜照片 0061 图 5 : 白。
33、曲霉 (Aspergillus kawachii) CGMCC No 6263 的菌落照片 0062 图 6 : 采用组合微生物菌剂生产的白酒 GC/MS 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2766576 B 7 5/7 页 8 0063 实施例 1 : 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的功能 0064 产醇酵母 : 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 No 4747 产乙醇 43.8g/ L、 其它高级醇 82.6g/L ; 拜尔接合酵母 (Zygosaccharomyces bailii) CGMCC No 4745 产乙 醇 32.8g/L、 其它高级醇。
34、 22.6g/L ; 粟酒裂殖酵母 (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 CGMCC No 4744 产乙醇 40.1g/L, 其它高级醇 12.6 g/L。 0065 产酯酵母 : 异常毕赤酵母 (Pichia anomala) CGMCC No 4740 产酯 215.2 mg/L ; 少 孢酵母 (Kazachstania exigua) CGMCC No 4748 产酯 31.8 mg/L。 0066 产挥发酸酵母 : 东方伊萨酵母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CGMCC No 4741 产酸 510.4mg/L ; 膜醭毕赤酵母 (P. Me。
35、mbranifaciens) CGMCC No 4751 产酸 128.2 mg/L。 0067 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霉菌 : 白曲霉 (Aspergillus kawachii) CGMCC No 6263 产糖 化酶1120U/g、 酸性蛋白酶活力1830 U/g ; 米曲霉 (Aspergillus oryzae) CGMCC No 6264产 糖化酶 1200U/g、 酸性蛋白酶活力 1830 U/g。 0068 产特征香的细菌 : 通过感官品评地衣芽胞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No 3961、 解淀粉芽胞杆菌 (Bacillus amyloli。
36、quefaciens) CGMCC No 6262为产特征香的菌 株。 0069 实施例 2 : 组合菌剂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0070 功能微生物菌剂的制作方式 0071 功能酵母菌剂的制作方式 : 0072 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 麸皮经粉碎后, 与水 w/v 按 1 1 4 的比例混合后, 蒸煮 1-5h, 冷却后加入糖化酶 10 50 单位 /g 原料, 于 40 80保持 2 10h, 过滤、 离心所得 滤液, 调节糖度为 1015oBx, 调节 pH 为 4 6。 0073 液体酵母菌剂培养方式, 接一环酵母菌体于液体培养基中, 30培养 24h。 0074 固体酵母菌剂培养基 : 。
37、高梁样品经粉碎后, 与水 w/v 按 1 0.5 2 的比例混合 后, 80 100蒸煮 30min。 0075 固体酵母菌剂培养方式 : 接一环酵母菌体于液体酵母菌剂培养基中, 30培养 24h 后, 以 10% 接种比例接种于固体酵母菌剂培养基中, 30培养 24 36h。 0076 功能细菌菌剂的制作方式 : 0077 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 麸皮经粉碎后, 与水 w/v 按 1 1 4 的比例混合后, 蒸煮 1-5h, 冷却后加入糖化酶 10 50 单位 /g 原料, 于 40 80保持 2 10h, 过滤、 离心所得 滤液, 调节糖度为 1015oBx, 调节 pH 为 4 7。 0。
38、078 液体细菌菌剂培养方式, 接一环细菌菌体于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中, 37培养 24h。 0079 固体细菌菌剂培养基 : 高梁经粉碎后, 与水 w/v 按 1 0.5 2 的比例混合后, 80 100蒸煮 30min。 0080 固体细菌菌剂培养方式 : 接一环菌体于液体细菌菌剂培养基中, 37培养 24h 后, 以 10% 接种比例接种于固体细菌菌剂培养基中, 37培养 24 36h。 0081 功能霉菌菌剂的制作方式 : 0082 固体霉菌菌剂培养基 : 在新鲜酒糟加入 0.1-1mol/L NaOH 溶液调节酸度为 0 5 ; 0083 固体霉菌菌剂培养方式 : 接一环霉菌菌体于固体。
39、霉菌菌剂培养基中, 30培养 说 明 书 CN 102766576 B 8 6/7 页 9 2 3h。 0084 功能菌剂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0085 将酿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GMCC No 4747) (产醇酵母) 、 异常 毕赤酵母 (Pichia anomala CGMCC No 4740) (产酯酵母) 、 东方伊萨酵母 (Issatchenkia orientalis CGMCC No 4741) (产挥发酸酵母) 、 地衣芽胞杆菌 (Bacillus licheniformis CGMCC No 3961)(产特征香细菌) 、 白曲霉 (A。
40、spergillus kawachii CGMCC No 6263)(产糖化 酶和蛋白酶的霉菌) 分别按照上述培养条件培养后微生物总活菌数达到 108CFU/g、 108CFU/ g、 108CFU/g、 109CFU/g、 108个 /g。 0086 将上述微生物按照细胞数量 1 1 1 10 1 的比例进行混合后, 共同加入到 芝麻香型白酒生产的堆积酒醅中, 堆积 40h 后, 入池发酵 30 天, 收集蒸馏酒, 测定出酒率为 31, 比未应用组合微生物生产白酒的出酒率高 8。同时对酒进行风味测定和感官品评, 结果如下表 1 和表 2。白酒中的醇、 挥发酸及酯明显提高, 同时白酒的特征香、。
41、 丰满度、 细腻 感、 甜度、 舒适感都提高。此应用连续生产 3 排, 结果均一致。 0087 表 1 添加菌液对芝麻香型白酒头段酒的风味成分影响 (g/L) 0088 未使用菌剂使用组合微生物菌剂提高幅度 () 酯类4927010679749038.0 醇类1306740182105039.4 挥发酸类 30015042411041.3 醛酮类20180217207.6 芳香环类 3681889046141.9 苯酚类65684629.0 吡嗪类13117533.6 0089 表 2 组合微生物菌剂感官品评描述 0090 说 明 书 CN 102766576 B 9 7/7 页 10 样品 应用微生物品评描述 1未使用菌剂香味偏清, 空杯留香短 2使用组合微生物菌剂清酱协调, 味甜舒适, 空杯留香持久, 带酱味, 细腻感较好, 甜度较强, 酒体丰满 说 明 书 CN 102766576 B 10 1/2 页 11 图 1图 2 图 3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66576 B 11 2/2 页 12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766576 B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