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降温材料.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858398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05206.4

申请日:

20120110

公开号:

CN102533062B

公开日:

201309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D163/02,C09D7/12

主分类号:

C09D163/02,C09D7/12

申请人:

长安大学

发明人:

王朝辉,李蕊,李彦伟,胡素敏,赵永祯,杜群乐

地址: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33号

优先权:

CN201210005206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谭文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降温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成膜物45~55份,电气石35~45份,助剂4~8份;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0.3~0.5∶0.05~0.2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所述电气石为电气石粉和/或电气石负离子粉;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0.5~1.5∶0.5~1.5∶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以电气石为主要原料,合理利用了电气石的优良特性,该材料通过能量转换原理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等其他能量,不仅降温功效显著,且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其最突出优点是智能、环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路面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成膜物52份,电气石42份,助剂6份;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0.3~0.5∶0.05~0.2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所述电气石为电气石粉和/或电气石负离子粉;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0.5~1.5∶0.5~1.5∶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E44环氧树脂或环氧树脂E52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0.4∶0.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1∶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BYK-163分散剂、BYK-161分散剂或BOK-F-501分散剂,所述消泡剂为BYK-141消泡剂、BYK-052消泡剂或BOK-X-401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33流平剂、BYK-306流平剂或BOK-L-302流平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0或聚酰胺固化剂6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迅速发展,90%以上的高等级路面采 用沥青路面,然而,我国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建成运营后,早期损害 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车辙、裂缝、松散、泛油、沉陷等,这些早 期病害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年限,致使许多高速公路提前进入 大修或改造期,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车辙是沥青路面存在的重要病害, 已有研究发现,高温是车辙产生的最直接的诱因,高温使沥青的流变性能 从粘弹性向塑性转化,劲度模量大幅下降,其抗变形能力急剧降低,在车 辆荷载的作用下便出现严重的车辙。

沥青作为一种吸热材料,对阳光热量吸收率达到0.85~0.95,沥青路 面对太阳光的高吸收率是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我 国大部分地区,夏季的最高气温能达到35℃~40℃以上,在太阳光持续照 射下,大量热量被沥青路面吸收并在沥青路面层中得到累积,沥青路面的 温度可达到63℃~68℃,使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目前,在解决沥青路面的 车辙问题时,主要采取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即通过对 沥青改性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或采用骨架嵌挤型集料级配等来提高沥青 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工程实践证明这些技术的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车辙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开始开展沥青路面光热效应机理及其自 主控制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主动”的应对思路和措施,从沥青路面的光 热转换原理及热传导理论入手,主动探寻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对 沥青路面温度的自主控制,减弱热能在沥青混合料重点积累,降低路面的 温度,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路面的车辙问题。

针对高温引发的沥青路面车辙问题,开发出一种可喷洒或涂布在沥青 路面表面的降温材料,从“被动”方式转化成“主动”方式来解决车辙危 害,是一种十分有效可行的方法,已经成为道路发展的趋势,但这一技术 目前还尚未成熟,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面临的最重要难题是路表降温材 料的选择。近年来,已有学者对路面降温材料展开了研究,通过在路表面 涂布一种降温材料,减少路面的吸热量,从而降低路面温度,但材料的开 发还主要局限于热反射降温材料或隔热材料,这些材料虽能收获一定功 效,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1)所采用材料往往成本较高,会增大 工程投入;(2)材料配方中化学原料较多,且较多为有毒材料,易对周 围环境造成污染;(3)配方工艺复杂,造成施工不便;(4)使用耐久性 差,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减缓沥青路面使用寿命;(5)重复利用率 低,不可循环利用,不可回收,可持续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 路面降温材料。该路面降温材料以电气石为主要原料,合理利用了电气石 的优良特性,这种材料不同于以往研究的降温材料,该材料采用的不是太 阳热反射原理,而是通过能量转换原理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等其他能量,不 仅降温功效显著,且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其最突出优点是智 能、环保。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成膜物45~55份,电气石 35~45份,助剂4~8份;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 稀释剂按1∶0.3~0.5∶0.05~0.2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所述电气石为电气 石粉和/或电气石负离子粉;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0.5~ 1.5∶0.5~1.5∶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成膜物 50~55份,电气石40~45份,助剂5~6份。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成膜物52 份,电气石42份,助剂6份。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E44环氧树脂或 环氧树脂E52D。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 甲醇稀释剂按1∶0.4∶0.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 1∶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所述分散剂为BYK-163分散剂、BYK-161 分散剂或BOK-F-501分散剂,所述消泡剂为BYK-141消泡剂、BYK-052 消泡剂或BOK-X-401消泡剂,所述流平剂为BYK-333流平剂、BYK-306 流平剂或BOK-L-302流平剂。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所述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0或 聚酰胺固化剂651。

所述重量份可以为克、两、斤、公斤、吨等重量计量单位。

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为:按比例称取成膜物和助剂,并 称取电气石,然后将称取的成膜物和助剂混合后搅拌均匀,再加入电气石 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

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为:清扫沥青路面,选择沥青喷洒 车喷洒的方式将路面降温材料喷洒至清扫后的沥青路面上,喷洒剂量为 0.3L/m2~0.5L/m2,一次制备的路面降温材料应在30分钟内完成喷洒,对 喷洒降温材料后的沥青路面进行初期养护后即可开放交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以电气石为主要原料,合理利用了电气石 的优良特性,这种材料不同于以往研究的降温材料,该材料采用的不是太 阳热反射原理,而是通过能量转换原理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等其他能量,不 仅降温功效显著,且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其最突出优点是智 能、环保。

2、本发明将电气石应用于道路工程中在国内外尚属首次,目前国内 外还未见相关报道。

3、本发明通过电气石的热电性和压电性,使得沥青路面能够将部分 热能或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不仅可减少行车荷载破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还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对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有显著作用;其次,电 气石能够发射红外线,远红外线辐射功能可加剧有机分子运动,提高沥青 内部结构稳定性,改善沥青与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电气石的热电性和压电 性使得沥青在受到外界温度变化或行车荷载作用时,产生电荷,能够进一 步提高沥青的性能;第三、电气石具有永久极化效应,周围存在静电场, 对带电粒子如空气中的粉尘有吸附作用,同时电气石具有永久释放负离子 功能,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氮氧化物等产生的活性氧 (氧自由基),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使空气得到净化,从而有效改善 城市环境;第四、电气石不仅无污染,具有较高的机械化学稳定性,而且 不存在饱和极限,可持续使用,重复利用率较高,耐久性强;第五、我国 电气石矿产资源量十分丰富,采购方便,利用潜力非常大。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由52kg成膜物、42kg电气石和6kg助剂 混合制成;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 0.4∶0.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E44环氧树脂,聚 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0;所述电气石是负离子释放量为1000ions 的电气石负离子粉;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1∶1的质 量比混合制成,其中分散剂为BYK-163分散剂,消泡剂为BYK-141消泡 剂,流平剂为BYK-333流平剂。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为:称取成膜物和助剂中各成 分,并称取电气石,然后将称取的成膜物和助剂的各成分混合后搅拌均匀, 再加入电气石搅拌均匀,即得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

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为:清扫沥青路面,选择沥青喷洒 车喷洒的方式将路面降温材料喷洒至清扫后的沥青路面上,喷洒剂量为 0.3L/m2~0.5L/m2,一次制备的路面降温材料应在30分钟内完成喷洒,对 喷洒降温材料后的沥青路面进行初期养护后即可开放交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由45kg成膜物、35kg电气石和4kg助剂 混合制成;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 0.3∶0.05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52D,聚酰胺固 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1;所述电气石是细度为325目的电气石粉;所述 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0.5∶0.5∶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 分散剂为BOK-F-501分散剂,消泡剂为BYK-052消泡剂,流平剂为 BOK-L-302流平剂。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由48kg成膜物、38kg电气石和6kg助剂 混合制成;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 0.5∶0.2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E44环氧树脂,聚 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1;所述电气石是细度为325目的电气石粉 和负离子释放量为5000ions的电气石负离子粉按1∶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 的混合物;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5∶1.5∶1的质量比 混合制成,其中分散剂为BYK-161分散剂,消泡剂为BOK-X-401消泡剂, 流平剂为BYK-306流平剂。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由50kg成膜物、40kg电气石和5kg助剂 混合制成;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 0.4∶0.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52D,聚酰胺固化 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0;所述电气石是负离子释放量为40000ions的电气 石负离子粉;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0.5∶1.5∶1的质量 比混合制成,其中分散剂为BYK-163分散剂,消泡剂为BOK-X-401消泡 剂,流平剂为BYK-333流平剂。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由55kg成膜物、45kg电气石和6kg助剂 混合制成;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 0.3∶0.15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E44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0;所述电气石是细度为3000目的电气石 粉;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5∶1∶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中分散剂为BOK-F-501分散剂,消泡剂为BOK-X-401消泡剂,流平剂 为BOK-L-302流平剂。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由55kg成膜物、45kg电气石和5.5kg助 剂混合制成;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 0.5∶0.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E52D,聚酰胺固化 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1;所述电气石是细度为1000目的电气石粉和负离子 释放量为10000ions的电气石负离子粉按1∶2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混合 物;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0.5∶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中分散剂为BYK-163分散剂,消泡剂为BYK-141消泡剂,流平剂为 BYK-306流平剂。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由45kg成膜物、35kg电气石和8kg助剂 混合制成;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1∶ 0.4∶0.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E44环氧树脂,聚 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650;所述电气石是细度为100目的电气石粉 和细度为325目的电气石负离子粉按2∶1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1∶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其中 分散剂为BOK-F-501分散剂,消泡剂为BYK-141消泡剂,流平剂为 BYK-333流平剂。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对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检测,将实施例1至实施例7 的路面降温材料分别喷洒于普通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表面,然后对喷洒后的 车辙板表面进行抗滑性能测试、防水性能测试和路表温度测试试验,具体 试验方法如下:

一、路面抗滑性能

路面的抗滑性能采用构造深度来评价,试验在成型好的车辙板上进 行。采用基质沥青韩国SK-70,采用集料级配AC-16,成型八组车辙板, 每组三块,并在车辙板表面喷洒路面降温材料。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 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中第T0731-2000条规定对喷洒路面降 温材料后的车辙板进行表面构造深度试验。规范要求参考《公路沥青路面 设计规范》(JTG D50-2006)。试验结果见表1:

表1路面抗滑性能试验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构造深度的试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表明喷洒本发 明路面降温材料后路面的抗滑性能较好,满足施工要求。

二、路面防水性能

采用基质沥青韩国SK-70,采用集料级配AC-16,成型车辙板,在车 辙板表面喷洒路面降温材料。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中第T0730-2000条规定对喷洒路面降温材料后的车辙板进 行渗水试验,规范要求参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试验结果见表2:

表2路面渗水性能试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喷洒本发明路面降温材料后的车辙板的渗水系数满 足规范要求,表明使用本发明路面降温材料后路表面不渗水,防水性能较 好,满足施工要求。

三、路表温度试验

制备24块普通AC-16沥青混合料车辙板,分成八组,每组三块,对 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不喷洒降温材料,其余七组分别喷洒实施例1至实施 例7的路面降温材料。将八组车辙板在室外放置三天后,同时对车辙板表 面温度与大气温度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见表3:

表3车辙板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

从表3可以看出,喷洒本发明路面降温材料后的车辙板表面温度明显 低于未喷洒降温材料的基质沥青车辙板的表面温度,表明在路表面喷洒本 发明路面降温材料可显著降低沥青路面表面温度,有效阻止路面高温车辙 等病害形成,同时也会吸收大气中的热量,从而可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凡 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 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路面降温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路面降温材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路面降温材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路面降温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路面降温材料.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53306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9.18 CN 102533062 B *CN102533062B* (21)申请号 201210005206.4 (22)申请日 2012.01.10 C09D 163/02(2006.01) C09D 7/12(2006.01) (73)专利权人 长安大学 地址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 33 号 (72)发明人 王朝辉 李蕊 李彦伟 胡素敏 赵永祯 杜群乐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谭文琰 (54) 发明名称 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2、路面降温材料, 由以下重 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 : 成膜物 45 55 份, 电气 石 35 45 份, 助剂 4 8 份 ; 所述成膜物由环氧 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3 0.5 0.05 0.2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 所述电气 石为电气石粉和 / 或电气石负离子粉 ; 所述助剂 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0.51.50.5 1.5 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本发明的路面降温 材料以电气石为主要原料, 合理利用了电气石的 优良特性, 该材料通过能量转换原理将热能转换 为电能等其他能量, 不仅降温功效显著, 且成本较 低、 工艺简单、 施工方便, 其最突出优点是智能、 环 保。。

3、 (51)Int.Cl. 审查员 杨伟超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533062 B CN 102533062 B *CN102533062B* 1/1 页 2 1. 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 : 成膜物 52 份, 电 气石 42 份, 助剂 6 份 ; 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3 0.5 0.05 0.2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 所述电气石为电气石粉和 / 或电气石负离子粉 ; 所 述助剂由分散剂。

4、、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 0.5 1.5 0.5 1.5 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 A 型 E44 环氧树脂或环氧树脂 E52D。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 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4 0.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 和流平剂按 1 1 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散剂为BYK-163分散 剂、 。

5、BYK-161 分散剂或 BOK-F-501 分散剂, 所述消泡剂为 BYK-141 消泡剂、 BYK-052 消泡剂或 BOK-X-401 消泡剂, 所述流平剂为 BYK-333 流平剂、 BYK-306 流平剂或 BOK-L-302 流平剂。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 胺固化剂 650 或聚酰胺固化剂 651。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533062 B 2 1/6 页 3 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迅速。

6、发展, 90以上的高等级路面采用沥青路面, 然而, 我国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建成运营后, 早期损害现象比较严重, 主要表现为 : 车 辙、 裂缝、 松散、 泛油、 沉陷等, 这些早期病害的出现, 大大缩短了路面的使用年限, 致使许多 高速公路提前进入大修或改造期, 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车辙是沥青路面存在的重要病 害, 已有研究发现, 高温是车辙产生的最直接的诱因, 高温使沥青的流变性能从粘弹性向塑 性转化, 劲度模量大幅下降, 其抗变形能力急剧降低, 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便出现严重的车 辙。 0003 沥青作为一种吸热材料, 对阳光热量吸收率达到 0.85 0.95, 沥青路面对太阳光 的高。

7、吸收率是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温度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夏季的最高 气温能达到 35 40以上, 在太阳光持续照射下, 大量热量被沥青路面吸收并在沥青路 面层中得到累积, 沥青路面的温度可达到 63 68, 使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目前, 在解 决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时, 主要采取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技术措施, 即通过对沥 青改性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 或采用骨架嵌挤型集料级配等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 力。工程实践证明这些技术的应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车辙问题。近年来, 国内外研究者 开始开展沥青路面光热效应机理及其自主控制技术的研究, 提出了 “主动” 的应对思路和措 施, 从沥青。

8、路面的光热转换原理及热传导理论入手, 主动探寻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实现 对沥青路面温度的自主控制, 减弱热能在沥青混合料重点积累, 降低路面的温度, 从而在根 本上解决路面的车辙问题。 0004 针对高温引发的沥青路面车辙问题, 开发出一种可喷洒或涂布在沥青路面表面的 降温材料, 从 “被动” 方式转化成 “主动” 方式来解决车辙危害, 是一种十分有效可行的方法, 已经成为道路发展的趋势, 但这一技术目前还尚未成熟, 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面临的最重 要难题是路表降温材料的选择。近年来, 已有学者对路面降温材料展开了研究, 通过在路 表面涂布一种降温材料, 减少路面的吸热量, 从而降低路面。

9、温度, 但材料的开发还主要局限 于热反射降温材料或隔热材料, 这些材料虽能收获一定功效, 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 : (1) 所采用材料往往成本较高, 会增大工程投入 ; (2) 材料配方中化学原料较多, 且较多为有毒 材料, 易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 (3) 配方工艺复杂, 造成施工不便 ; (4) 使用耐久性差, 影响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 减缓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 (5) 重复利用率低, 不可循环利用, 不可回收, 可持续性差。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路面降温材 料。 该路面降温材料以电气石为主要原料, 合理利用了电气石的优良特。

10、性, 这种材料不同于 说 明 书 CN 102533062 B 3 2/6 页 4 以往研究的降温材料, 该材料采用的不是太阳热反射原理, 而是通过能量转换原理将热能 转换为电能等其他能量, 不仅降温功效显著, 且成本较低、 工艺简单、 施工方便, 其最突出优 点是智能、 环保。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其特征在 于,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 : 成膜物 45 55 份, 电气石 35 45 份, 助剂 4 8 份 ; 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3 0.5 0.05 0.2 的质 量比混合制成 ; 所。

11、述电气石为电气石粉和 / 或电气石负离子粉 ;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 和流平剂按 0.5 1.5 0.5 1.5 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0007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 : 成膜物 50 55 份, 电 气石 40 45 份, 助剂 5 6 份。 0008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制成 : 成膜物 52 份, 电气石 42 份, 助剂 6 份。 0009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 A 型 E44 环氧树脂或环氧树脂 E52D。 0010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 。

12、按 1 0.4 0.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0011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 1 1 1 的质 量比混合制成。 0012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所述分散剂为 BYK-163 分散剂、 BYK-161 分散剂或 BOK-F-501 分散剂, 所述消泡剂为 BYK-141 消泡剂、 BYK-052 消泡剂或 BOK-X-401 消泡剂, 所 述流平剂为 BYK-333 流平剂、 BYK-306 流平剂或 BOK-L-302 流平剂。 0013 上述的一种路面降温材料, 所述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 650 或聚酰胺固化 剂 651。 0014 所述重量。

13、份可以为克、 两、 斤、 公斤、 吨等重量计量单位。 0015 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 按比例称取成膜物和助剂, 并称取电气石, 然后将称取的成膜物和助剂混合后搅拌均匀, 再加入电气石搅拌均匀, 即得本发明的路面 降温材料。 0016 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为 : 清扫沥青路面, 选择沥青喷洒车喷洒的方 式将路面降温材料喷洒至清扫后的沥青路面上, 喷洒剂量为 0.3L/m2 0.5L/m2, 一次制备 的路面降温材料应在 30 分钟内完成喷洒, 对喷洒降温材料后的沥青路面进行初期养护后 即可开放交通。 001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0018 1、 本发明。

14、的路面降温材料以电气石为主要原料, 合理利用了电气石的优良特性, 这种材料不同于以往研究的降温材料, 该材料采用的不是太阳热反射原理, 而是通过能量 转换原理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等其他能量, 不仅降温功效显著, 且成本较低、 工艺简单、 施工 方便, 其最突出优点是智能、 环保。 0019 2、 本发明将电气石应用于道路工程中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目前国内外还未见相关 报道。 0020 3、 本发明通过电气石的热电性和压电性, 使得沥青路面能够将部分热能或机械能 说 明 书 CN 102533062 B 4 3/6 页 5 转换为电能, 不仅可减少行车荷载破坏,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还可有效降低路面。

15、温度, 对减 轻城市 “热岛效应” 有显著作用 ; 其次, 电气石能够发射红外线, 远红外线辐射功能可加剧有 机分子运动, 提高沥青内部结构稳定性, 改善沥青与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电气石的热电性和 压电性使得沥青在受到外界温度变化或行车荷载作用时, 产生电荷, 能够进一步提高沥青 的性能 ; 第三、 电气石具有永久极化效应, 周围存在静电场, 对带电粒子如空气中的粉尘有 吸附作用, 同时电气石具有永久释放负离子功能, 空气负离子能还原来自大气的污染物质、 氮氧化物等产生的活性氧 ( 氧自由基 ), 中和带正电的空气飘尘, 使空气得到净化, 从而有 效改善城市环境 ; 第四、 电气石不仅无污染,。

16、 具有较高的机械化学稳定性, 而且不存在饱和 极限, 可持续使用, 重复利用率较高, 耐久性强 ; 第五、 我国电气石矿产资源量十分丰富, 采 购方便, 利用潜力非常大。 0021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 1 0023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 由 52kg 成膜物、 42kg 电气石和 6kg 助剂混合制成 ; 所 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4 0.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中环氧树脂为双酚 A 型 E44 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 650 ; 所述电气石 是负离子释放量为 1000i。

17、ons 的电气石负离子粉 ;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 111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中分散剂为BYK-163分散剂, 消泡剂为BYK-141消泡剂, 流 平剂为 BYK-333 流平剂。 0024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 称取成膜物和助剂中各成分, 并称取电 气石, 然后将称取的成膜物和助剂的各成分混合后搅拌均匀, 再加入电气石搅拌均匀, 即得 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 0025 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为 : 清扫沥青路面, 选择沥青喷洒车喷洒的方 式将路面降温材料喷洒至清扫后的沥青路面上, 喷洒剂量为 0.3L/m2 0.5L/m2, 一次制备 的路面降温材。

18、料应在 30 分钟内完成喷洒, 对喷洒降温材料后的沥青路面进行初期养护后 即可开放交通。 0026 实施例 2 0027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 由 45kg 成膜物、 35kg 电气石和 4kg 助剂混合制成 ; 所 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3 0.05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中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 E52D, 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 651 ; 所述电气石是细度为 325 目的电气石粉 ;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 0.5 0.5 1 的质量比混合制 成, 其中分散剂为 BOK-F-501 分散剂, 消泡剂为 BYK-052 消泡剂, 流平。

19、剂为 BOK-L-302 流平 剂。 0028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29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30 实施例 3 0031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 由 48kg 成膜物、 38kg 电气石和 6kg 助剂混合制成 ; 所 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5 0.2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 说 明 书 CN 102533062 B 5 4/6 页 6 中环氧树脂为双酚 A 型 E44 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 651 ; 所述电气石是细 度为 325 目的电气石粉和负离子释放量为 。

20、5000ions 的电气石负离子粉按 1 1 的质量比 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51.51的质量比混合制 成, 其中分散剂为 BYK-161 分散剂, 消泡剂为 BOK-X-401 消泡剂, 流平剂为 BYK-306 流平剂。 0032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33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34 实施例 4 0035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 由 50kg 成膜物、 40kg 电气石和 5kg 助剂混合制成 ; 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4 0.1 的质量。

21、比混合制 成, 其中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 E52D, 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 650 ; 所述电气石是 负离子释放量为 40000ions 的电气石负离子粉 ;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 0.5 1.5 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中分散剂为 BYK-163 分散剂, 消泡剂为 BOK-X-401 消 泡剂, 流平剂为 BYK-333 流平剂。 0036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37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38 实施例 5 0039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 由 55kg 成膜物、 45kg 电气石和 6kg 助。

22、剂混合制成 ; 所 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3 0.15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中环氧树脂为双酚 A 型 E44 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 650 ; 所述电气石是 细度为3000目的电气石粉 ;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1.511的质量比混 合制成, 其中分散剂为BOK-F-501分散剂, 消泡剂为BOK-X-401消泡剂, 流平剂为BOK-L-302 流平剂。 0040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41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42 实施例 6 0043 本实施例的路。

23、面降温材料, 由 55kg 成膜物、 45kg 电气石和 5.5kg 助剂混合制成 ; 所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5 0.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中环氧树脂为环氧树脂 E52D, 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 651 ; 所述电气石是细度为 1000目的电气石粉和负离子释放量为10000ions的电气石负离子粉按12的质量比混合 而成的混合物 ;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 1 0.5 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 中分散剂为 BYK-163 分散剂, 消泡剂为 BYK-141 消泡剂, 流平剂为 BYK-306 流平剂。 0044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

24、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45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46 实施例 7 0047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 由 45kg 成膜物、 35kg 电气石和 8kg 助剂混合制成 ; 所 述成膜物由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和甲醇稀释剂按 1 0.4 0.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其 中环氧树脂为双酚 A 型 E44 环氧树脂, 聚酰胺固化剂为聚酰胺固化剂 650 ; 所述电气石是细 度为 100 目的电气石粉和细度为 325 目的电气石负离子粉按 2 1 的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混 合物 ; 所述助剂由分散剂、 消泡剂和流平剂按 1 1 1 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25、, 其中分散剂为 说 明 书 CN 102533062 B 6 5/6 页 7 BOK-F-501 分散剂, 消泡剂为 BYK-141 消泡剂, 流平剂为 BYK-333 流平剂。 0048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49 本实施例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 1 相同。 0050 对本发明的路面降温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检测, 将实施例 1 至实施例 7 的路面降温 材料分别喷洒于普通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表面, 然后对喷洒后的车辙板表面进行抗滑性能测 试、 防水性能测试和路表温度测试试验, 具体试验方法如下 : 0051 一、 路面抗滑性能 0052 路面的抗滑性能。

26、采用构造深度来评价, 试验在成型好的车辙板上进行。采用基质 沥青韩国 SK-70, 采用集料级配 AC-16, 成型八组车辙板, 每组三块, 并在车辙板表面喷洒路 面降温材料。按照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 中第 T0731-2000 条规定对喷洒路面降温材料后的车辙板进行表面构造深度试验。规范要求参考 公路沥青 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试验结果见表 1 : 0053 表 1 路面抗滑性能试验结果 0054 0055 从表 1 可以看出, 构造深度的试验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表明喷洒本发明路面降温 材料后路面的抗滑性能较好, 满足施工要求。。

27、 0056 二、 路面防水性能 0057 采用基质沥青韩国 SK-70, 采用集料级配 AC-16, 成型车辙板, 在车辙板表面喷 洒路面降温材料。按照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J052-2000) 中第 T0730-2000 条规定对喷洒路面降温材料后的车辙板进行渗水试验, 规范要求参考 公路沥 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2004)。试验结果见表 2 : 0058 表 2 路面渗水性能试验结果 0059 0060 从表 2 可以看出, 喷洒本发明路面降温材料后的车辙板的渗水系数满足规范要 求, 表明使用本发明路面降温材料后路表面不渗水, 防水性能较好, 满足施工要求。

28、。 0061 三、 路表温度试验 说 明 书 CN 102533062 B 7 6/6 页 8 0062 制备24块普通AC-16沥青混合料车辙板, 分成八组, 每组三块, 对其中一组作为对 照组不喷洒降温材料, 其余七组分别喷洒实施例 1 至实施例 7 的路面降温材料。将八组车 辙板在室外放置三天后, 同时对车辙板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进行测试, 试验结果见表 3 : 0063 表 3 车辙板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 0064 0065 从表 3 可以看出, 喷洒本发明路面降温材料后的车辙板表面温度明显低于未喷洒 降温材料的基质沥青车辙板的表面温度, 表明在路表面喷洒本发明路面降温材料可显著降 低沥青路面表面温度, 有效阻止路面高温车辙等病害形成, 同时也会吸收大气中的热量, 从 而可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0066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 凡是根据发明技 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 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533062 B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