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位特征。不同日龄的猪症状有所不同,母猪主要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仔猪则表现为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表现为日增重下降,急性溶血贫血;公猪性欲减退,精子活力降低。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流行普遍,凡养猪地区均有该病发生。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可导致猪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极易引起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临床常见的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发病的有猪瘟、猪链球菌病、猪水肿病、猪沙门氏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有的甚至几种病混合感染,给临床诊疗带来一定困难。若诊断不确切、治疗不当,死亡率较高。
现在国内外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大多采用抗生素、磺胺类、砷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症状虽有所缓解,猪皮肤的颜色恢复正常,恢复后仍然可以从体内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再次传染给人或其他动物。目前我国还没有良好的药物来控制该病的发生,所以研制治疗该病的有效防治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配方中各种原料的重量份数为:黄芪10-30份、党参10-30份、炒白术10-20份、茯苓5-15份、炙甘草5-20份。
配方中各种原料的较佳重量份数为:黄芪20份、党参20份、炒白术15份、茯苓10份、炙甘草10份。
制备步骤如下: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种原料,按原料的总量比例1∶8加水,浸泡30min,并按照常规方法煎煮;第一次沸腾后文火煎煮40min,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沸腾后文火煎煮30min;合并滤液,然后过滤,温度在40℃-50℃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加入浓度95%乙醇,使终浓度含醇量为80%,搅拌,静置24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入蒸馏后的水溶液,温度在40℃-50℃下将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最后,将浓缩液冷却至室温,分装为200ml/瓶。组方原理及各原料药的功效:
黄芪:性微温,味甘,寒;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黄芪提取物为黄色粉未状物质,主要成份是:黄芪多糖、黄酮、胆碱、甜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具有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合成增强免疫力,具有解毒作用。
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性状与党参类似,但分枝较少,仅根上端1~3cm部分有环纹,质稍软,断面裂隙少。味微酸。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本品为临床常用的补气药,功能补脾益肺,效近人参而为较弱,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等。
炒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用于表虚自汗。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能。用于水肿,尿少,遗精,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茯苓具有免疫、利尿、镇静、降血糖、抗肿瘤等作用;茯苓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的活动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炙甘草: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的钾、钙盐。尚含甘草甙、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异甘草元、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中药组合物的配伍原则是“增效解毒”,因此,配伍不同的药物所体现的药理作用也不同。上述药物配伍,全方得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全面调整、平衡阴阳。本品可有效杀灭感染病原,快速缓解症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组方合理、制备简单,清热解毒、养阴退热、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9%以上,不复发、无药残。应用广泛,可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实施例1(每份按10g计)
分别称取:黄芪200g、党参200g、炒白术150g、茯苓100g、炙甘草100g。
具体制备方法:按原料的总量比例1∶8加水,浸泡30min,并按照常规方法煎煮;第一次沸腾后文火煎煮40min,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沸腾后文火煎煮30min;合并滤液,然后过滤,温度在40℃-50℃下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加入浓度95%乙醇,使终浓度含醇量为80%(均按重量单位计),搅拌,静置24h;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入蒸馏后的水溶液,温度在40℃-50℃下将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最后,将浓缩液冷却至室温,分装200ml/瓶。
取75g左右原料制备而成的药液用于75-100kg的病猪,体重在50kg左右的猪酌减。
实施例2(每份按10g计)
分别称取:黄芪100g、党参120g、炒白术100g、茯苓50g、炙甘草50g。
制备方法与其它同实施例1。
实施例3(每份按10g计)
分别称取:黄芪300g、党参280g、炒白术200g、茯苓150g、炙甘草200g。
制备方法与其它同实施例1。
用法用量:本品每100ml兑水100L,1剂/天,可分两次饮用,连用5-7天;重症加倍量使用。
应用举例对比:
病例:2008年7月5日,天津某一养猪专业户饲养的50余头猪(体重40-50kg不等),开始有23头猪发病高热体温在40-42.5℃、不食、身红、尿黄。经血液图片检查发现附红细胞体呈放射状、锯齿状、畸形等;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将23头病猪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试验,发明药物组:1剂/天,连用5天,停药后,继续临床观察7天。
疗效比较结果如下表:
组别 有效率% 死亡率% 治愈率% 血液附红细胞体转阴率% 本发明药物组 (12头) 100 0 100 100 10%多西环素可溶性 粉(11头) 91 9 82 87
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生素药物治疗,且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根据限定范围例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地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