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pdf

上传人:齐** 文档编号:8903910 上传时间:2021-01-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1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401619.9

申请日:

20130906

公开号:

CN103468715B

公开日:

201610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15/29,C12Q1/68

主分类号:

C12N15/29,C12Q1/68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发明人:

郑天清,黎志康,徐建龙,周永力,赵秀琴,王文生,张帆,孙勇,王小倩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优先权:

CN201310401619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个同时增加水稻粒长和粒重的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属于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和分子遗传学领域。本发明实质是根据连锁分离规律,利用“大粒突变体”和原始亲本农垦58的F2群体及其衍生的F3家系,通过单标记分析,定位第3染色体上的粒长新基因qGS3a,获得与之紧密连锁的基于PCR扩增的实用经济型标记XM3‑2。将本发明应用于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的辅助选择育种和聚合育种,能够有效的弥补以往自然变异基因的不足,可以在苗期对低世代的育种群体进行基因型选择,获得外观品质和产量组分更好的育种材料,省去成株期籽粒鉴定的过程,提高育种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分子标记方法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水稻谷粒长度的标记辅助选择,所述方法包括,用一对特异的PCR引物对XM3-2,其中正向引物序列为ATGAGATGAGTTCAAGGCC,反向引物序列为AACTCTGTACCTCCATCGCC,共同PCR扩增品种“大粒突变体”后代的育种材料基因组DNA。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增加水稻粒长的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属于水稻高产优质育种和分子遗传学领域,适用于在水稻高产优质育种中引入新的粒长基因qGS3a,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外观品质和产量的辅助选择育种和聚合育种。

背景技术

粒型尤其粒长(GL)是重要的稻米外观品质组成因素,而粒重(TGW)则是重要的产量组分之一。已经知道,粒长和粒重受到超过100个基因/QTL位点的影响,其中已经有部分被精细定位和/或克隆,主要分布在第2染色体(gw2)、第3染色体(GS3和GL3.1)、第5染色体(qSW5/GW5)、第7染色体(GS7和qSS7)以及第8染色体(GW8)。但是这些位点上的有利等位基因均来源于自然突变,因而在分子分子育种中的利用有一定局限。

诱变技术能够有效拓宽遗传资源基础并产生新的遗传变异。与人工辐射相比,空间诱变虽然突变率较低,但获得有利变异的效率则相对较高。随着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我国返回式搭载技术的进步,我国已经将多达21批的植物种子送入400km左右的近地轨道,获得了大量的变异。虽然产生这些变异的遗传基础还不完全明了,但是一些有利的变异已经在育种中证明了其利用价值。

农垦58是由日本育成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引入我国的粳稻品种,其累计推广面积曾经达到140多万亩,是我国粳稻育种的骨干亲本之一。1988年,育种家从我国8885号返回式卫星搭载的农垦58后代中选育出了“大粒突变体”品种,其籽粒细长且有香味,是提高我国粳稻育种稻米品质的优良供体。2002年,发明人所在课题组通过初步的遗传研究发现,其粒型性状在“大粒突变体”/农垦58的F2群体中呈现正态分布,很可能受到两个以上位点的控制。

本发明发现了一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主效位点qGS3a,解释粒长和粒重的遗传变异分别达到15.9%和10.9%,并获得了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XM3-2,有望用于新基因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利用水稻序列参考图谱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作图发现,这个位点上尚未有控制粒型的基因被发现,因此qGS3a是一个控制长和粒重的新基因。

发明内容

(一)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上述研究背景,利用“大粒突变体”和原始亲本农垦58的F2群体及其衍生的F3家系,通过单标记分析,定位第3染色体上的粒长粒重新基因qGS3a,获得与之紧密连锁的基于PCR扩增技术的实用经济型标记XM3-2,利用该标记可以对水稻谷粒长度进行有效的辅助选择,主要应用于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的辅助选择育种和聚合育种。

(二)技术方案

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其特征在于:在水稻基因组第3染色体26,000,000-29,000,000bp的区间内存在一个与稻谷粒长粒重相关的一个新基因位点qGS3a,航天诱变品种“大粒突变体”在该位点上的等位基因能够显著增加粒长。

qGS3a的分子标记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一对特异的PCR引物对XM3-2,其中正向引物序列为:ATGAGATGAGTTCAAGGCC,反向引物序列为:AACTCTGTACCTCCATCGCC,共同PCR扩增带有品种“大粒突变体”血缘的育种材料基因组DNA,如果引物对XM3-2的能够PCR扩增出与“大粒突变体”类似的190bp左右大小的片段,那么推测该育种材料很可能含有qGS3a的长粒等位基因。

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应用于水稻育种。

(三)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鉴定到第3染色体上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以及可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别的共显性分子标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由于qGS3a基因位点上的长粒等位基因是来自航天诱变产生的新基因,能够有效的弥补自然变异基因的不足。

2.通过新基因标记的筛选,能够用于稻谷粒长和粒重基因的聚合育种,获得外观品质和产量组分更好的育种材料。

3.本发明的分子标记由于可以在苗期对低世代的育种群体进行基因型选择,保留优良个体进一步杂交,可以省去成株期籽粒鉴定的过程,加快育种进程。

附图说明

图1“大粒突变体”/农垦58的F3后代株系的SSR标记XM3-2的PCR扩增产物在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带型图谱及其对应的表型(1-28为随机选取的F3代株系;M为DNALadder;P1为长粒亲本;P2为正常亲本;a为190bp,b为210bp)。

图2“大粒突变体”/农垦58的F3后代株系的根据SSR标记XM3-2进行选择后的两种纯合基因型个体的平均谷粒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其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一)qGS3a基因的定位

1.供试材料

利用源自我国航天诱变的“大粒突变体”品系与来自原始亲本农垦58构建杂交组合,获得F1杂交后代自交获得F2后代360个单株及其衍生的F3家系。

2.DNA提取、PCR扩增及凝胶电泳

参考Temnykh等(2000年)的DNA提取方法,对各株系的代表单株分别混合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参考图谱,选取均匀分布于全基因组的600个SSR标记,合成引物。以各个株系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式(PCR)反应。PCR反应的产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溴化乙啶染色后,在凝胶成像系统下成像。参考双亲的扩增条带,对后代株系的带型进行判别记录。

3.单标记分析

根据后代株系的扩增条带所表示的基因型,将其对应单株的粒型粒重调查的结果作为表型值,利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建康课题组所发展的QTL分析软件(ICIMappingV3.2,免费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分别与标记基因型进行单向方差分析(One-wayANOVA),LOD显著阈值设置为3.0,筛选效应较大的主效基因位点。

我们在位于第3染色体的26,000,000-29,000,000bp的区间检测到一个与稻谷粒长粒重相关的一个新基因位点qGS3a,并获得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M3-2(表1)。该区间目前尚未有任何已知的水稻粒型粒重的基因位点或者QTL被报道。

表1.利用“大粒突变体”/农垦58的F2群体检测到的qGs3a的遗传参数

(二)F3株系后代分析

我们利用获得的分子标记XM3-2,在F3株系后代中进行XM3-2的基因型选择。分别选取XM3-2标记引物扩增带型与“大粒突变体”和农垦58相同的纯合类型(附图1),并分别测量其谷粒长度。结果发现根据XM3-2标记选择的“大粒突变体”纯合基因型后代的粒长的确比XM3-2标记选择的农垦58纯合基因型后代要长(附图2);说明利用qGS3a新基因的分子标记XM3-2进行水稻谷粒长度的标记辅助选择是有效的。

上述实施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发明。

一种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401619.9 (22)申请日 2013.09.06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346871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2.25 (73)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 12号 (72)发明人 郑天清黎志康徐建龙周永力 赵秀琴王文生张帆孙勇 王小倩 (51)Int.Cl. C12N 15/29(2006.01) C12Q 1/68(2006.01) (56)对比文件 徐建龙 。

2、等.空间诱变水稻大粒型突变体的 遗传育种研究. 遗传 .2002,第24卷(第4期), 邢金鹏 等.水稻种子经卫星搭载后大粒型 突变系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 程 .1995,第8卷(第2期), 钱宇.空间诱变水稻大粒突变体粒长形状的 基因定位. 万方数据 .2006, 审查员 刘铮 (54)发明名称 一种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 及其分子标记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个同时增加水稻粒长和粒重 的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 属于水稻高 产优质育种和分子遗传学领域。 本发明实质是根 据连锁分离规律, 利用 “大粒突变体” 和原始亲本 农垦58的F2群体及其。

3、衍生的F3家系, 通过单标记 分析, 定位第3染色体上的粒长新基因qGS3a, 获 得与之紧密连锁的基于PCR扩增的实用经济型标 记XM3-2。 将本发明应用于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 的辅助选择育种和聚合育种, 能够有效的弥补以 往自然变异基因的不足, 可以在苗期对低世代的 育种群体进行基因型选择, 获得外观品质和产量 组分更好的育种材料, 省去成株期籽粒鉴定的过 程, 提高育种效率, 加快育种进程。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序列表1页 附图1页 CN 103468715 B 2016.10.19 CN 103468715 B 1.一种分子标记方法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用于水稻谷。

4、粒长度的标记辅 助选择 , 所述方法包括 , 用一对特异的PCR 引物对XM3-2 , 其中正向 引物序列为 ATGAGATGAGTTCAAGGCC, 反向引物序列为AACTCTGTACCTCCATCGCC, 共同PCR扩增品种 “大粒突 变体” 后代的育种材料基因组DNA。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3468715 B 2 一种空间诱变产生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个增加水稻粒长的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 属于水稻高产 优质育种和分子遗传学领域, 适用于在水稻高产优质育种中引入新的粒长基因qGS3a, 并利 用分子标记。

5、进行外观品质和产量的辅助选择育种和聚合育种。 背景技术 0002 粒型尤其粒长(GL)是重要的稻米外观品质组成因素, 而粒重(TGW)则是重要的产 量组分之一。 已经知道, 粒长和粒重受到超过100个基因/QTL位点的影响, 其中已经有部分 被精细定位和/或克隆, 主要分布在第2染色体(gw2)、 第3染色体(GS3和GL3.1)、 第5染色体 (qSW5/GW5)、 第7染色体(GS7和qSS7)以及第8染色体(GW8)。 但是这些位点上的有利等位基 因均来源于自然突变, 因而在分子分子育种中的利用有一定局限。 0003 诱变技术能够有效拓宽遗传资源基础并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与人工辐射相比,。

6、 空 间诱变虽然突变率较低, 但获得有利变异的效率则相对较高。 随着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 特 别是我国返回式搭载技术的进步, 我国已经将多达21批的植物种子送入400km左右的近地 轨道, 获得了大量的变异。 虽然产生这些变异的遗传基础还不完全明了, 但是一些有利的变 异已经在育种中证明了其利用价值。 0004 农垦58是由日本育成并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引入我国的粳稻品种, 其累计推广面 积曾经达到140多万亩, 是我国粳稻育种的骨干亲本之一。 1988年, 育种家从我国8885号返 回式卫星搭载的农垦58后代中选育出了 “大粒突变体” 品种, 其籽粒细长且有香味, 是提高 我国粳稻育种稻米品质。

7、的优良供体。 2002年, 发明人所在课题组通过初步的遗传研究发现, 其粒型性状在 “大粒突变体” /农垦58的F2群体中呈现正态分布, 很可能受到两个以上位点 的控制。 0005 本发明发现了一个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主效位点qGS3a, 解释粒长和粒重的遗传变 异分别达到15.9和10.9, 并获得了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XM3-2, 有望用于新基因的标记 辅助选择育种。 利用水稻序列参考图谱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作图发现, 这个位点上尚未 有控制粒型的基因被发现, 因此qGS3a是一个控制长和粒重的新基因。 发明内容 0006 (一)技术问题 0007 本发明针对上述研究背景, 利用 “大粒突变体。

8、” 和原始亲本农垦58的F2群体及其衍 生的F3家系, 通过单标记分析, 定位第3染色体上的粒长粒重新基因qGS3a, 获得与之紧密连 锁的基于PCR扩增技术的实用经济型标记XM3-2, 利用该标记可以对水稻谷粒长度进行有效 的辅助选择, 主要应用于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的辅助选择育种和聚合育种。 0008 (二)技术方案 0009 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 其特征在于: 在水稻基因组第3染色体26,000,000-29,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3468715 B 3 000,000bp的区间内存在一个与稻谷粒长粒重相关的一个新基因位点qGS3a, 航天诱变品种 “大粒突变体” 在该。

9、位点上的等位基因能够显著增加粒长。 0010 qGS3a的分子标记方法, 其特征在于: 用一对特异的PCR引物对XM3-2, 其中正向引 物序列为: ATGAGATGAGTTCAAGGCC, 反向引物序列为: AACTCTGTACCTCCATCGCC, 共同PCR扩增 带有品种 “大粒突变体” 血缘的育种材料基因组DNA, 如果引物对XM3-2的能够PCR扩增出与 “大粒突变体” 类似的190bp左右大小的片段, 那么推测该育种材料很可能含有qGS3a的长粒 等位基因。 0011 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及其分子标记方法可以应用于水稻育种。 0012 (三)有益效果 0013 通过本发明鉴定到。

10、第3染色体上的水稻粒长新基因qGS3a以及可对其进行基因型 鉴别的共显性分子标记。 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0015 1.由于qGS3a基因位点上的长粒等位基因是来自航天诱变产生的新基因, 能够有 效的弥补自然变异基因的不足。 0016 2.通过新基因标记的筛选, 能够用于稻谷粒长和粒重基因的聚合育种, 获得外观 品质和产量组分更好的育种材料。 0017 3.本发明的分子标记由于可以在苗期对低世代的育种群体进行基因型选择, 保留 优良个体进一步杂交, 可以省去成株期籽粒鉴定的过程, 加快育种进程。 附图说明 0018 图1 “大粒突变体” /农垦58的F3后代株系的。

11、SSR标记XM3-2的PCR扩增产物在5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带型图谱及其对应的表型(1-28为随机选取的F3代株系; M为 DNALadder; P1为长粒亲本; P2为正常亲本; a为190bp, b为210bp)。 0019 图2 “大粒突变体” /农垦58的F3后代株系的根据SSR标记XM3-2进行选择后的两种 纯合基因型个体的平均谷粒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其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 规方法。 0021 (一)qGS3a基因的定位 0022 1.供试材料 0023 利用源自我国航天诱变的 “大粒突变体” 品系与来自原始亲本农垦5。

12、8构建杂交组 合, 获得F1杂交后代自交获得F2后代360个单株及其衍生的F3家系。 0024 2.DNA提取、 PCR扩增及凝胶电泳 0025 参考Temnykh等(2000年)的DNA提取方法, 对各株系的代表单株分别混合提取基因 组DNA。 根据参考图谱, 选取均匀分布于全基因组的600个SSR标记, 合成引物。 以各个株系的 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 聚合酶链式(PCR)反应。 PCR反应的产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 行分离, 溴化乙啶染色后, 在凝胶成像系统下成像。 参考双亲的扩增条带, 对后代株系的带 型进行判别记录。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3468715 B 4 0。

13、026 3.单标记分析 0027 根据后代株系的扩增条带所表示的基因型, 将其对应单株的粒型粒重调查的结果 作为表型值, 利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建康课题组所发展的QTL分析软件 (ICIMappingV3.2, 免费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对粒长、 粒宽、 粒厚和粒重分别与标记基因型 进行单向方差分析(One-wayANOVA), LOD显著阈值设置为3.0, 筛选效应较大的主效基因位 点。 0028 我们在位于第3染色体的26,000,000-29,000,000bp的区间检测到一个与稻谷粒 长粒重相关的一个新基因位点qGS3a, 并获得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XM3-2(表1)。。

14、 该区间 目前尚未有任何已知的水稻粒型粒重的基因位点或者QTL被报道。 0029 表1.利用 “大粒突变体” /农垦58的F2群体检测到的qGs3a的遗传参数 0030 0031 (二)F3株系后代分析 0032 我们利用获得的分子标记XM3-2, 在F3株系后代中进行XM3-2的基因型选择。 分别 选取XM3-2标记引物扩增带型与 “大粒突变体” 和农垦58相同的纯合类型(附图1), 并分别测 量其谷粒长度。 结果发现根据XM3-2标记选择的 “大粒突变体” 纯合基因型后代的粒长的确 比XM3-2标记选择的农垦58纯合基因型后代要长(附图2); 说明利用qGS3a新基因的分子标 记XM3-2进行水稻谷粒长度的标记辅助选择是有效的。 0033 上述实施不以任何形式限定本发明。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3468715 B 5 0001 序列表 1/1 页 6 CN 103468715 B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7 CN 103468715 B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