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434331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4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80141.0

申请日:

2008.12.01

公开号:

CN101457587A

公开日:

2009.06.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G11/22

主分类号:

E04G11/22

申请人:

江苏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良杰; 王 健; 沈德林; 强 化; 周心林; 孙 成; 徐怀华; 唐 震; 朱 刚; 张少刚; 孔令正

地址:

225200江苏省江都市新区舜天路200号建工大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永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包括模板、用以支撑模板的承载体以及带动模板爬升的动力设备,其中,模板上装设有将模板定位及承受模板自重、施工活荷载及风荷载的可伸缩锥形承载体;承载体包括于模板一端支撑该模板的支承杆及结合支承杆将模板紧固于墙体的竖背楞;工作时,提升装置为给与模板上升的动力,使得模板得以爬升,支承杆为于模板一端支撑使得该模板保持一固定位置,且配合竖背楞将模板固定在一定位置,并通过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和对拉螺栓而定位连接于墙体;模板之间互为运动轨道,即未爬升模板作为爬升模板的运动轨道。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且实际使用时其相对应的操作平台不需要很大,节省了空间,并且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模板、用以支撑模板的承载体以及带动模板爬升的动力设备;
其中,所述模板上装设有用以将模板定位以及承受模板自重、施工活荷载及风荷载的可伸缩锥形承载体;以及所述承载体为包括于模板一端支撑该模板的支承杆以及结合支承杆将模板紧固在墙体的竖背楞,且在该竖背楞一端设计有长孔,并且在所述模板和竖背楞上开设有多个开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与竖背楞之间设有可调丝杠,且在该可调丝杠上设有一上连接板,该上连接板呈悬臂状,并且在该上连接板上设有长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模板上装设有槽钢立柱,且在该槽钢立柱上设有脱模丝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上装设有槽钢横梁,在该槽钢横梁上设有脱模丝杠。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为包括空心丝杆以及螺母连接体,且在该可伸缩锥形承载体上还安装有定位丝杠。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丝杆一端为呈锥状体。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连接体包括稳固件和连接件,且所述稳固件为装设于连接件上。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装设于竖背楞。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之连接件为呈∪型。

10.
  一种模板互升式爬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于墙体浇筑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对布置在阴角、阳角和丁字墙两侧模板进行脱模;
2)启动升降千斤顶将已经脱模模板提升至下一个浇筑高度位置,并对该模板进行紧固定位;
3)对相对于布置于阴角、阳角和丁字墙两侧模板的其他模板进行脱模,且在升降千斤顶的动力促使下以已爬升模板为运动轨道爬升至下一个浇筑高度位置;
4)通过对拉螺栓和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对墙体两侧模板进行连接固定;
5)重复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反复循环直至施工完毕。

说明书

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爬模,特别是一种利用模板之间的相互爬升实现爬模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爬模,对于剪力墙、框架核心筒和桥墩等高耸结构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施工工艺。它具备自爬的能力,不需起重机械的吊运,因此减少了施工中运输机械的吊运工作量,由此亦减少了起重机械数量、施工速度加快,经济效益良好。
目前,国内现有爬模主要包括以升降千斤顶为动力的爬模以及油缸为动力的爬摸,虽然这两种爬模可以应用于施工中,但是对于以千斤顶为爬升动力的爬模,由于爬模过程中支承杆为设在墙顶,一旦墙中有钢梁时提升架就无法通过,即使采取双横梁可断开的方法,但是也会受到墙面与钢梁净宽的限制。并且当内外墙体进行外侧爬模时,上架体及模板的宽度加模板后退的宽度,因此使得操作平台宽度较大,一般在2500mm左右,架体悬臂长、自重大。
此外,在阴角位置,由于两侧模板都需要后退400mm以上,角模必须同大模板分开,且不能随大模板上升,因此容易造成角模与大模板连接不好,错台、偏位现象严重。
然而,以油缸为动力的爬模由于上架体及模板的宽度加模板后退的宽度,亦使操作平台宽度较大,一般在2500mm左右,架体悬臂长、自重大,且在阴角位置,由于两侧模板都要后退400mm以上,角模必须同大模板分开,不能随大模板上升,造成角模与大模板连接不好,错台、偏位现象严重。
另外,以油缸为动力的爬模装置不能整体同步爬升,必须分块爬升,且爬升的高差要由人工调节油管阀门控制,而在阳角位置、模板爬升分界位置,操作平台和吊脚手架的安全问题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模板之间相互爬升而实现爬模目的,且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
该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主要包括模板、用以支撑模板的承载体以及带动模板爬升的动力设备,其中,所述模板上固定有用以将模板定位以及承受模板自重、施工活荷载及风荷载的可伸缩锥形承载体,所述承载体包括于模板一端支撑该模板的支承杆以及结合支承杆将模板紧固于墙体的竖背楞;工作时,动力设备给与模板上升的动力,使得模板得以爬升,所述支承杆为于模板一端支撑使得该模板保持一固定位置,且配合竖背楞将模板固定在一定位置,并且通过可伸缩锥形承载体而定位连接于墙体;所述模板之间互为运动轨道,即未爬升模板作为爬升模板的运动轨道。
此外,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升降千斤顶为动力,且依靠模板之间相互爬升而实现模板爬升的,并且操作灵活,结构简单的爬模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互升式爬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墙体浇筑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对布置在阴角、阳角和丁字墙两侧的模板进行脱模;
2)启动升降千斤顶将已经脱模模板爬升至上一浇筑高度位置,并对该模板进行紧固定位;
3)对相对于布置于阴角、阳角和丁字墙两侧模板的其他模板进行脱模,且在升降千斤顶的动力促使下以已爬升模板为运动轨道爬升至上一浇筑高度位置;
4)通过对拉螺栓和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对墙体两侧模板进行连接固定;
5)重复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反复循环直至施工完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所述爬模结构简单,且实际使用时其相对应的操作平台不需要很大,节省了空间,并且脱模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极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1B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2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之对拉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之可伸缩锥形承载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B为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之可伸缩锥形承载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A为合模时,装设于模板之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和对拉螺栓的状态示意图;
图7B为脱模时,装设于模板之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和对拉螺栓的状态示意图;
图8A为合模时,装设于竖背楞之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和对拉螺栓的状态示意图;
图8B为脱模时,装设于竖背楞之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和对拉螺栓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为利用模板之间相互爬升来实现爬模,其中未爬升模板作为爬升模板的运行轨道,整个施工过程中,模板始终都有对拉螺栓和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同墙体连接,因此防坠和抗风荷载性能好。
参照图1A、图1B、图2和图3中所示,本发明所述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摒弃了爬架,且不需要另行装设导轨作为模板爬升的运行轨道,为主要包括模板1、用以支撑模板1的承载体以及带动模板1爬升的动力设备。
其中,所述模板1上固定有用以将模板1定位以及承受模板自重、施工活荷载及风荷载的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且该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为与墙体10进行连接,实现模板1定位和紧附着于墙体10,并且在实际操作时,工作人员可直接站在操作平台上便可对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和对拉螺栓进行操作,因此脱模时,模板1并不需要脱开太多便可实现脱模;以及所述承载体为包括于模板1一端支撑该模板1的支承杆3以及结合支承杆3将模板1紧固于墙体10的竖背楞(图中未示),且在该竖背楞一端设计有长孔,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通过该长孔可沿竖向进行调整和紧固。
此外,且在所述模板1上还装设有槽钢立柱或者槽钢横梁(图中未示),在该所述槽钢立柱或者槽钢横梁上设有脱模丝杠,该脱模丝杠既可用于模板脱模也可以利用该该脱模丝杠来对模板1进行垂直直度调整;在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上安装有定位丝杠(图中未示),该定位丝杠为用以防止竖背楞下滑。
在所述模板1或竖背楞上开设有开孔(图中未示),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动力设备可以为千斤顶。
另外,在模板1下端与竖背楞上端之间设有可调丝杠,通过该可调丝杠可对模板1进行高度调整,且该可调丝杠包括一上连接板,该上连接板呈悬臂状,并且在该上连接板上亦设有长孔。
工作时,升降千斤顶给与模板1上升的动力,使得模板1得以爬升,所述支承杆3为于模板1一端支撑使得该模板1保持一固定位置,且配合竖背楞将模板1固定在墙体10一定位置,并且通过对拉螺栓8和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而定位连接于墙体10。
参照图5、图6A和图6B中所示,所述对拉螺栓8包括长杆80以及装设于该长杆80上且靠近两端位置处的铸钢螺母81,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为包括空心丝杆90以及螺母连接体91。
见图6A和图6B中,所述空心丝杆90一端为呈锥状体,从而使得空心丝杆90更容易的进入墙体10中,阻力减小;又,所述螺母连接体91为包括稳固件910和连接件911,且所述稳固件910为装设于连接件911上,所述连接件911为装设于模板1或竖背楞的开孔处,由此,所述空心丝杆90为合模时穿过所述开孔而至墙体10中。
此外,参见图7A、图7B、图8A和图8B中所示,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既可装设于模板1上,也可以装设于竖背楞7,且在实际应用中,装设于模板1上的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之连接件811为呈∪型,以便于将所述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稳固装设于模板1中。
见图7A、图7B、图8A和图8B中所示,所述对拉螺栓8的长杆80为穿设于可伸缩锥形承载体9之空心丝杆90中,合模时且与该所述空心丝杆90置设于混凝土墙体10中;而脱模时,则所述对拉螺栓8从空心丝杆90中抽出,此时,所述空心丝杆90亦从混凝土墙体10中脱离。
在本发明所述技术中,所述模板1并非整体一起往下一浇筑位置爬升,而是将处于阴角、阳角和丁字墙两侧的模板1进行首先爬升,余下的其他模板1为以该首先爬升且布置于阴角、阳角和丁字墙两侧之模板1为运动轨道,即,未爬升模板作为爬升模板的运动轨道且起导轨作用,而已爬升模板作为将爬升模板的运动轨道且起导轨作用。
另外,本发明所述互升式爬模方法为提供一种以升降千斤顶为动力,且依靠模板之间相互爬升而实现模板爬升的,并且操作灵活,结构简单的爬模方法。
参见图4中所示,首先,于墙体浇筑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对布置在阴角、阳角和丁字墙两侧模板的对拉螺栓以及可伸缩锥形承载体进行拆装,该所述模板实现脱模(步骤400);其次,启动升降千斤顶且将已经完成脱模的模板爬升至上一浇筑高度位置,并对该模板进行紧固定位(步骤401)。
进一步对相对于布置于阴角、阳角和丁字墙两侧模板的其他模板进行脱模,并在升降千斤顶的动力促使下且以已爬升模板为运动轨道爬升至下一浇筑高度位置;然后,再进一步使用对拉螺栓和可伸缩锥形承载体对墙体两侧模板进行连接固定(步骤402);重复上述步骤400、步骤400和步骤402,反复循环直至施工完毕。
结合图1A和图1B中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以第一模板1a、第二模板1b和第三模板1c的爬升为例,且以千斤顶2为模板动力设备。
施工且爬模组装完毕后,开始对第一层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对第二层钢筋进行绑扎,且当浇筑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所述第二模板1b进行爬升,其中,第二模板1b和装设于其一端的支承杆3在千斤顶2的动力促使下爬升到第二层。
此时,第二模板1b的竖背楞同已浇墙体紧固,同时,该第二模板1b与墙体另一侧的内第二模板(图中未示)紧固。
然后,对第一模板1a和第三模板1c进行脱模,且在千斤顶2的动力促使下将该所述第一模板1a和第三模板1c爬升到第二层,第一模板1a和第三模板1c的竖背楞同已浇墙体紧固,同时,该第一模板1a与墙体另一侧的内第一模板(图中未示)紧固,第三模板1c与墙体另一侧的内第三模板(图中未示)紧固。
开始第二层的混凝土施工,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施工完毕。

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及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板互升式爬模装置,包括模板、用以支撑模板的承载体以及带动模板爬升的动力设备,其中,模板上装设有将模板定位及承受模板自重、施工活荷载及风荷载的可伸缩锥形承载体;承载体包括于模板一端支撑该模板的支承杆及结合支承杆将模板紧固于墙体的竖背楞;工作时,提升装置为给与模板上升的动力,使得模板得以爬升,支承杆为于模板一端支撑使得该模板保持一固定位置,且配合竖背楞将模板固定在一定位置,并通过可伸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