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31920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31920A21申请号201410402514X22申请日20140816F02M31/125200601F02M31/20200601F01M5/00200601F01M5/02200601F02N19/10201001F15B21/0420060171申请人孙伟地址264006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开发区珠江路32号留学人员创业园3号D44672发明人孙伟孙靖茗74专利代理机构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5代理人梁翠荣54发明名称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57摘要本发明是一种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本体的一侧设置有。
2、流体通道,本体上与流体通道相背的一侧设置有电器件安装空间,电器件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电加热体或者电制冷件;其中流体通道为连续回转式内凹槽;还包括用于封闭流体通道的流体端盖和用于封闭电器件安装空间的电器件端盖。流体通道和电器件安装空间互为一体结构,分别位于加热器相背的两侧并且所处空间互相独立,不仅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在机动车上安装使用的特点,而且不会漏电,没有安全隐患。不仅适合于加热或冷却燃油、液压油和润滑油,而且适合于加热气体燃料。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319。
3、20ACN104131920A1/1页21一种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热体材料的本体(1),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流体通道(4),本体(1)上与流体通道(4)相背的一侧设置有电器件安装空间(6),电器件安装空间(6)内安装有电加热体或者电制冷件;流体通道(4)和电器件安装空间(6)为一体结构,空间互相独立;其中流体通道(4)为连续回转式内凹槽;还包括用于封闭流体通道(4)的流体端盖(8)和用于封闭电器件安装空间(6)的电器件端盖(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器件端盖(9)的内侧设置有隔热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其特。
4、征在于所述的电制冷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半导体制冷板。权利要求书CN104131920A1/2页3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体加热或者冷却的专用装置。主要用于对机动车所使用的液体或者气体进行电加热,或者对机动车所使用的液体进行冷却降温。0002背景技术由于低温下发动机所用的燃料(包括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流动不畅,影响发动机正常启动和运转,导致机动车难于启动,或者行驶途中抛锚,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损坏发动机部件。因此,机动车的发动机特别是以柴油和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的发动机,在寒冷环境下使用时通常需要对燃料进行加热,以确保燃料能够顺畅地流动和燃烧做功,确保发动机正常启动和。
5、运转。0003另外,电动车辆在低温环境下运行时,需要对水进行加热,并利用循环热水对蓄电池进行加热,以保证其正常工作。0004现有的机动车流体加热器一般采用电加热体置于油(或水)中的接触式换热方式,耗电量大,易漏电,存在安全隐患,使用寿命短。并且无法对气体燃料进行加热。0005另一方面,在高温环境下,发动机燃油或者润滑油需要强制冷却,以保证发动机工作的高效和安全。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利用电能对发动机所使用的液体进行冷却降温的紧凑型高效换热装置。0006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提供一种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其不仅能够对液体和气体进行安全可靠的电加热或者电能冷却,具有较高的热交换效率,并。
6、且结构紧凑,便于在狭小空间内安装,适于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0008一种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导热体材料的本体,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流体通道,本体上与流体通道相背的一侧设置有电器件安装空间,电器件安装空间内安装有电加热体或者电制冷件;流体通道和电器件安装空间为一体结构,空间互相独立;其中流体通道为连续回转式内凹槽;还包括用于封闭流体通道的流体端盖和用于封闭电器件安装空间的电器件端盖。0009电器件端盖的内侧设置有隔热板。0010所述的电制冷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和半导体制冷板。0011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第一、流体通道和电器件安装。
7、空间互为一体结构,分别位于加热器相背的两侧并且所处空间互相独立,不仅具有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便于在机动车上安装使用的特点,而且不会漏电,没有安全隐患。不仅适合于加热或冷却燃油、液压油和润滑油,而且适合于加热气体燃料。0012第二、加热介质通道为连续回转形式,从而大幅度延长了流体介质在本装置内的行程,与同样体积的装置相比较,本发明具有更高的热交换效率。0013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4131920A2/2页4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于显示本体及其流体通道。0014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于显示本体的电器件安装空间。0015图3是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6。
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0017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导热体材料的本体1,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流体通道4,本体1上与流体通道4相背的一侧设置有电器件安装空间6,电器件安装空间6内安装有电加热体。流体通道4和电器件安装空间6为一体结构,空间互相独立。0018其中流体通道4为连续回转式内凹槽。本体1上连接有分别与流体通道4的流体进出端相通的进入管3和引出管5。在循环泵作用下,被加热介质(液体或者气体)从进入管3流入流体通道4,从引出管5流出。0019所述的电加热体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电热丝、电热板或者PTC片等。采用电热丝作为电加热体时,电器件安装空间6内开设内凹槽用于安。
9、装电热丝。0020如图3,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封闭流体通道4的流体端盖8和用于封闭电器件安装空间6的电器件端盖9。其中,电器件端盖9外侧设置有安装板7,用于将本发明连接到机动车上。0021为了避免电器件安装空间6的热量损耗,在电器件端盖9的内侧设置有隔热板。0022电加热体通电工作时,将热量通过本体1传导给流体通道4,流体在流体通道4中循环流动带走热量,实现机动车流体与电能之间的热交换。0023具体实施时,电器件端盖9通过螺钉直接与本体1相连接,流体端盖8通过其侧边上的连接耳板2与本体1相连接。0024实施例二仍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导热体材料的本体1,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流体通道4,本体1。
10、上与流体通道4相背的一侧设置有电器件安装空间6,电器件安装空间6内安装有电制冷件。流体通道4和电器件安装空间6为一体结构,空间互相独立。0025其中流体通道4为连续回转式内凹槽。本体1上连接有分别与流体通道4的流体进出端相通的进入管3和引出管5。在循环泵作用下,被冷却介质(一般为燃油或润滑油)从进入管3流入流体通道4,从引出管5流出。0026所述的电制冷件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板等。0027如图3,本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封闭流体通道4的流体端盖8和用于封闭电器件安装空间6的电器件端盖9。其中,电器件端盖9外侧设置有安装板7,用于将本发明连接到机动车上。0028为了避免电器件安装空间6的冷能损耗,在电器件端盖9的内侧设置有隔热板。0029工作时,流体在流体通道4中循环流动并将热量传导给本体1,电制冷件则对本体1进行冷却,实现机动车流体与电能之间的热交换。0030具体实施时,电器件端盖9通过螺钉直接与本体1相连接,流体端盖8通过其侧边上的连接耳板2与本体1相连接。说明书CN104131920A1/2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31920A2/2页6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319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