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404527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5191359.X

申请日:

1995.01.12

公开号:

CN1139427A

公开日:

1997.01.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7.1.1||||||公开

IPC分类号:

C07C271/16; C07K5/06; C07C215/20; C07D233/54; C07D295/20; A61K31/17; A61K31/415

主分类号:

C07C271/16; C07K5/06; C07C215/20; C07D233/54; C07D295/20; A61K31/17; A61K31/415

申请人:

G.D.瑟尔公司;

发明人:

M.A.拉塞尔; R.A.米勒; M.L.布赖恩; G.H.汉森

地址:

美国伊利诺伊州

优先权:

1994.01.25 US 08/186,37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邰红;王其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2,5-二醇戊胺蛋白酶抑制剂化合物是有效的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该类化合物和含有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对于治疗或预防疟疾感染是有效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下式表示的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的盐,其药物前体或其酯: 其中: P 1 和P 2 是互相独立地选自氢或链烷酰基的基团,或者P 1 和P 2 连在一 起形成一个羰基或如式>CR 7 R 8 的取代碳原子,其中R 7 和R 8 是互相独 立地选自氢、烷基、芳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和芳烷基的基团; R 1 、R 2 、R 3 和R 4 是互相独立地选自烷基、芳基、环烷基、环烷基 烷基、链烯基烷基、炔基烷基和芳烷基的基团; R 5 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 异戊基、芳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和芳烷基; R 6 选自氢和烷基; A选自烷羰基、卤代烷羰基、烷氧羰基、芳烷氧羰基和下式代表的基 团: 其中Y选自O和S; R 10 选自氢 -CH 2 SO 2 NH 2 ,-CO 2 CH 3 ,-CH 2 CO 2 CH 3 ,-CO 2 H,-CH 2 CO 2 H, -CH 2 CH 2 CONH 2 ,-CH 2 CONH 2 ,-CONH 2 ,-CH 2 C(O)NHCH 3 , -CH 2 C(O)N(CH 3 ) 2 ,-CONHCH 3 ,-CONH(CH 3 ) 2 ,-CH 2 SCH 3 , -CH 2 S(O)CH 3 ,-CH 2 S(O) 2 CH 3 ,-C(CH 3 ) 2 (SCH 3 ), -C(CH 3 ) 2 (S(O)CH 3 ),-C(CH 3 ) 2 (S(O) 2 CH 3 ), 烷基、氨基烷基、羟烷基、氰烷基、卤代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芳 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杂环烷基和杂环烷基 烷基; R 11 选自氢、烷氧羰基、芳烷氧羰基、烷羰基、环烷基羰基、环烷基 烷氧羰基、环烷基链烷酰基、链烷酰基、芳链烷酰基、芳酰基、芳氧基羰 基、芳氧基链烷酰基、杂环基羰基、杂环烷氧基羰基、杂环烷基链烷酰基、 杂环烷基烷氧羰基、杂芳烷氧羰基、杂芳基氧基羰基、杂芳链烷酰基、杂 芳酰基、烷基、芳基、芳烷基、芳氧基烷基、杂芳氧基烷基、羟烷基、氨 基羰基、氨基芳基链烷酰基、氨基环烷基链烷酰基、氨基链烷酰基、一和 二取代的氨基羰基及一、二和三取代的氨基链烷酰基、氨基芳基链烷酰基 和氨基环烷基链烷酰基,其中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芳基、芳烷 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杂环烷基、杂环烷基烷 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和芳烷氧基羰基,当R 11 为N,N-二取代的氨 基羰基和氨基链烷酰基时,所述取代基和它们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杂环 烷基或杂芳基;和 R 12 选自氢、烷基、芳烷氧羰基烷基、氨基羰基烷基、氨基烷基、一 及二取代的氨基羰基烷基和氨基烷基,其中所述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 烷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杂环烷 基和杂环烷基烷基;或者R 11 和R 12 与和它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一个 杂环烷基或杂芳基。
2: 下式表示的权利要求1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其药物前体或其 酯, 其中A、P 1 、P 2 、R 1 、R 3 、R 4 、R 5 、R 6 、R 7 、R 8 、R 10 、 R 11 和 R 12 同权利要求1中定义。
3: 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其中与OP 1 相连的碳原子立体化学物构型 为R或S。
4: 下式表示的权利要求2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其药物前体或其 酯,其中的A、P 1 、P 2 、R 1 、R 4 、R 5 、R 6 、R 7 、R 8 、R 10 、R 11 和 R 12 同权利要求1中定义,
5: 权利要求4的化合物,其中与OP 1 相连的碳原子立体化学物构型 为R或S。
6: 权利要求4的化合物,其中R 5 选自甲基、乙基、正丁基、正戊 基、异戊基、芳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和芳烷基。
7: 选自如下的权利要求1化合物: 2(S)-[(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1-环己基-5(R) -甲基癸-3(S),6(RS)-二醇; 2(S)-氨基-1-环己基-5(R)-甲基癸-3(S),6(RS) -二醇; N-[1S(1R * )-[[[1R * -[[[1R * -(环己基甲基)-2R * ,5-二羟基- 4S * -甲基壬基]氨基]羰基]-3-甲基丁基]氨基]羰基]-2-苯乙基]氨基 甲酸1,1-二甲基酯; 2(S)-[(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1-环己基-5(R) -甲基己-3(S),6(RS)-二醇; 2(S)-氨基-1-环己基-5(R)-甲基己-3(S),6(RS) -二醇; 1S(1R * )-[[[1R * -[[[1R * -(环己基甲基)-2R * ,5-二羟基-4S * -甲基戊基]氨基]羰基]-3-甲基丙基]氨基]羰基]-2-苯乙基-4-吗 啉羧酸酯; N-[1S(1R * )-[[[1R * -(环己基甲基)-2R * ,5-二羟基-4S * -甲 基戊基]氨基]羰基]-2[1-[(4-甲苯基)磺酰基]-1H-咪唑-4- 基]乙基]氨基甲酸1,1-二甲基乙酯; N-[1S(1R * )-(环己基甲基)-2R * ,5-二羟基-4S * -甲基戊-1 -基]- 2R * -氨基-3-[1-[(4-甲苯基)磺酰基]-1H-咪唑-4-基]丙 酰胺; N-[2-(二甲基氨基)乙基]-N-甲基氨基甲酸 1S(1R * )-[[[1R * -[[[1R * -(环己基甲基)-2R * ,5-二羟基-4S * -甲基戊基]氨基]羰基]-2-(1H-咪唑-4-基)乙基]氨基]羰基]- 2-苯乙基酯;和 N-[1S(1R * )-[[[1R * -(环己基甲基)-2R * ,5-二羟基-4S * -甲 基戊基]氨基]羰基]-2-(1H-咪唑-4-基)乙基]-2(1H)-吲 哚甲酰胺。
8: 一种药用组合物,其中含有一种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和一种可药 用载体。
9: 一种药用组合物,其中含有一种权利要求2的化合物和一种可药 用载体。
10: 一种药用组合物,其中含有一种权利要求4的化合物和一种可 药用载体。
11: 抑制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8的的组 合物,其量可抑制蛋白酶。
12: 治疗疟疾感染的方法,包括使用有效量的权利要求8组合物。

说明书


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发明背景1.发明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更具体地说,涉及抑制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新化合物和组合物,以及抑制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用来抑制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和用来治疗和预防疟疾感染的2,5-二醇戊胺蛋白酶抑制剂化合物和组合物及方法。本发明还与制备这类化合物的方法,及在该方法中使用的中间体有关。2.相关技术

    疟疾使全球数百万人深受其苦,每年导致近两百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儿童。到目前为止疫苗对于控制疟疾效果甚微。使用现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已经导致了强烈的抗药性。而对于致死率最高的疟疾种恶性疟原虫的治疗已几乎不能再使用。因而急需新的化学治疗剂。

    氯喹曾是一种强有力的抗疟药物,但现在一种抗性组织可将药物从细胞里排出。氯喹的作用机制是未知的,但极有可能是通过中断酸性消化液泡的新陈代谢来起作用的,在该消化液泡中氯喹浓集并发生血红蛋白的降解。因而希望得到既可扰乱消化液泡的功能,又不会被排至机体之外的新的抗疟疾化合物。

    在感染的红细胞内阶段,疟原虫寄生物吸收血红蛋白作为主要的营养源。宿主细胞的细胞质被原虫表面的特定内陷--胞口摄食,泡囊从这里进行切断,并(将细胞质)送至酸性蛋白水解隔室--消化液泡。血红蛋白在此被降解代谢,并且毒性血红素部分以疟原虫色素结晶的形式被分离出。在仅持续几个小时的循环的原虫阶段末期,大部分宿主细胞血红蛋白被吸收掉。血红蛋白含有百分之九十五的红血球泡液蛋白。很可能有数种酶参与血红蛋白的消化。实际上,在过去的数年中,已把血红蛋白酶的活性归因于半胱氨酸和天冬氨酸蛋白酶科的多个成员(V ander J agt等,Biochem.Pharmacol.36:3285-3291,1987;Rosenthal等,J.Clin.Invest.82:1560-1566,1988;Rosenthal and Nelson,Mol.Biochem.Parasitol.51:143-152,1992;Vander Jagt等,Biochem.et Biophys.Acta 1122:256-264,1992;Goldberg.Infect.Agents and Dis.1:207-211,1992)。

    已经找到了分离消化液泡地方法,这使得有可能通过液泡外蛋白酶的最小污染进行液泡酶分析。已经在各种酶种抑制剂的存在下,使用消化液泡浸取物对天然血红蛋白的分裂进行研究,以确定血红蛋白的新陈代谢所涉及的蛋白酶的种类。人们发现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胃蛋白酶抑制素阻滞血红蛋白消化的初始过程(Goldberg等,Proc.Natl.Acad.Sci.USA 87:2931-2935,1990)。一种液泡天冬氨酸血红蛋白酶已被纯化至均质并被表征(Goldberg等,J.Exp.Med.173:961-969,1991)。该酶识别血红蛋白,在phe33至leu34之间的链上造成一个初始的断裂。该位点位于血红蛋白的铰链区,该区在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与保持分子的完整性有关。在所有的脊椎动物血红蛋白中它是被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区域。在已被表征的数百种人体血红蛋白变种中,没有一种在此区域具有同质合子缺陷,这正符合下述观点,即:原虫已经找到了在一个位点进攻血红蛋白的途径,在不对宿主产生有害结果的条件下无法将该位点改变。在该铰链区,血红蛋白酶造成的断裂表现为底物的散开,此后血红蛋白酶可以在leu105/leu106,以及thr107/leu108处造成第二次断裂(Goldberg等,Proc.Natl.Acad.Sci.USA 87:2931-2935,1990)。

    已知可以使用拟态化合物作为蛋白水解酶血管紧张肽原酶的抑制剂。美国专利第5,140,011号公开了用于抑制血管紧张肽原酶的2,5-二醇戊胺蛋白酶抑制剂化合物。例如;[(S)-α-[[(S)-1-[[(1S,2S,4S)-1-(环己基甲基)-2,6-二羟基-4-异丙基己基]氨基甲酰基]-2-咪唑-4-基乙基]氨基甲酰基]苯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是用(3S,5S,6S)-6-氨基-7-环己基-5-羟基-3-异丙基-1-庚醇制得的;[(S)-α-[[(S)-1-[[(1S,2S,4S)-1-(环己基甲基)-2-羟基-4-异丙基-6-(丙酸基)己基]氨基甲酰基]-2-咪唑-4-基乙基]氨基甲酰基]苯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是由丙酸(3S,5S,6S)-6-氨基-7-环己基-5-羟基-3-异丙基庚基酯制得的;[(S)-α-[[(RS)-1-[[(1S,2S,4S)-6-苄氧基-1-(环己基甲基)-2-羟基-4-异丙基己基]氨基甲酰基]-2-咪唑-4-基乙基]氨基甲酰基]苯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由(2S,3S,5S)-2-氨基-7-(苄氧基)-1-环己基-5-异丙基-3-庚醇制备;[(S)-α-[[1-[[(1S,2S,4S)-1-(环己基甲基)-2-羟基-4-异丙基-6-苯氧己基]氨基甲酰基]-2-咪唑-4-基乙基]氨基甲酰基]苯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由(2S,3S,5S)-2-氨基-1-环己基-5-异丙基-7-苯氧基-3-庚醇制得。但是,尽管血管紧张肽原蛋白酶被划属天冬氨酸蛋白酶,但有效的血管紧张肽原酶抑制剂化合物通常不能被断言为有效的疟性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同时用于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的有效的血管紧张肽原酶抑制剂可能由于血管紧张肽原酶的抑制任用而具有不希望的副作用。发明简述

    本发明涉及疟原虫的抑制化合物和组合物。疟原虫在感染过程中的红细胞内阶段消耗血红蛋白作为主要营养源。这种血红蛋白的分解似乎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它需要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特殊作用以激发血红蛋白的降解。抑制这种酶可以阻滞血红蛋白分解的主要通道,这是(原虫)机体的主要营养源,并藉此造成(原虫)机体的死亡。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抑制化合物和组合物,以及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抑制方法,制备该类化合物的方法,以及在该方法中有用的中间体。该类目的化合物被表述为2,5一二醇戊胺抑制剂化合物。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了下式的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化合物:或者其可药用盐、药物前体或其酯,其中:

    P1和P2是互相独立地选自氢或链烷酰基的基团,或者P1和P2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羰基或如式>CR7R8的取代碳原子,其中R7和R8是互相独立地选自氢、烷基、芳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和芳烷基的基团;

    R1、R2、R3和R4是互相独立地选自烷基、芳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链烯基烷基、炔基烷基和芳烷基的基团;

    R5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芳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和芳烷基;

    R6选自氢和烷基;

    A选自烷羰基、卤代烷羰基、烷氧羰基、芳烷氧羰基和下式代表的基团:其中Y选自O和S;

    R10选自氢

    -CH2SO2NH2,-CO2CH3,-CH2CO2CH3,-CO2H,-CH2CO2H,

    -CH2CH2CONH2,-CH2CONH2,-CONH2,-CH2C(O)NHCH3,

    -CH2C(O)N(CH3)2,-CONHCH3,-CONH(CH3)2,-CH2SCH3,

    -CH2S(O)CH3,-CH2S(O)2CH3,-C(CH3)2(SCH3),

    -C(CH3)2(S(O)CH3),-C(CH3)2(S(O)2CH3),烷基、氨基烷基、羟烷基、氰烷基、卤代烷基、链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杂环烷基和杂环烷基烷基;

    R11选自氢、烷氧羰基、芳烷氧羰基、烷羰基、环烷基羰基、环烷基烷氧羰基、环烷基链烷酰基、链烷酰基、芳链烷酰基、芳酰基、芳氧基羰基、芳氧基链烷酰基、杂环基羰基、杂环烷氧基羰基、杂环烷基链烷酰基、杂环烷基烷氧羰基、杂芳烷氧羰基、杂芳基氧基羰基、杂芳链烷酰基、杂芳酰基、烷基、芳基、芳烷基、芳氧基烷基、杂芳氧基烷基、羟烷基、氨基羰基、氨基芳基链烷酰基、氨基环烷基链烷酰基、氨基链烷酰基、一和二取代的氨基羰基及一、二和三取代的氨基链烷酰基、氨基芳基链烷酰基和氨基环烷基链烷酰基,其中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基烷基、杂环烷基、杂环烷基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和芳烷氧基羰基,当R11为N,N-二取代的氨基羰基和氨基链烷酰基时,所述取代基和它们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杂环烷基或杂芳基;和

    R12选自氢、烷基、芳烷氧羰基烷基、氨基羰基烷基、氨基烷基、一及二取代的氨基羰基烷基和氨基烷基,其中所述的取代基各自独立地选自烷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杂芳基、杂芳烷基、杂环烷基和杂环烷基烷基;或者R11和R12与和它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一个杂环烷基或杂芳基。

    本发明的一类优选的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化合物由下式表示:或为其可药用盐,药物前体或酯,其中:A、P1、P2、P1、R3、R4、R5、R6、R7、R8、R9、R10、R11和R12如上述式I中定义。

    本发明的一类更为优选的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化合物用下式表示:或为其可药用盐,药物前体或酯,其中:

    A、P1、P2、R1、R4、R5、R6、R7、R8、R10、R11和R12的定义同上述式I。

    式I、II和III化合物可以是光学纯非对映体、非对映体的混合物、非对映体外消旋物或非对映体外消旋物的混合物,及其可药用的盐、药物前体或其酯。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烷基”,无论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均代表含有1至约10个,优选1至约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实例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辛基、等。术语“链烯基”,无论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均表示具有一个或多个双键,并且含有2至约18个,优选2至约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烃基。合适的链烯基例子包括:乙烯基、丙烯基、1,4-丁二烯基等。术语“炔基”,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用,均表示具有一个或多个叁键并且含有2至约10个碳原子的直链烃基。炔基的实例包括:乙炔基、2-丙炔基(炔丙基)、丁炔基等。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用,术语“烷氧基”均表示烷基醚基,其中的术语“烷基”定义同上。合适的烷醚基的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等。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用,术语“环烷基”均表示可被卤素、硝基、氰基、烷氧基、芳烷氧基、羟基、链烷酰基、链烷酰基氨基等任选取代的、含有约3至约10个碳原子的单或桥环烷或苯-稠合的单环烷基,例如:1,2,3,4-四氢-2-萘甲酰基和2-乙酰氨基-1,2,3,4-四氢-2-萘甲酰基。术语“环烷基烷基”表示一个如上定义的,被一个含有约3至约10个碳原子的环烷基所取代的烷基。这类环烷基的实例有: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金刚烷基等。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用,术语“芳基”均表示苯基或萘基。该基团可任选地带有选自如下基团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这类取代基包括:烷基、烷氧基、芳烷氧基、卤素、羟基、氨基、硝基、链烷酰基、链烷酰基氨基、芳基链烷酰基、芳基链烷酰基氨基等,如苯基、对-甲苯基、4-甲氧基苯基、4-(叔丁氧基)苯基、4-氟代苯基、4-氯代苯基、4-羟基苯基、1-萘基、2-萘基等。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用,术语“芳烷基”均表示其中一个氢原子为一个如上定义的芳基取代的如上定义的烷基,例如苄基、2-苯乙基等。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用,术语“芳烷氧基羰基”均表示通式为芳烷基-O-C(O)-的基团,其中的术语“芳烷基”含义同上。芳烷氧基羰基的一个实例是苄氧羰基。术语“芳氧基”表示通式为芳基-O-的基团,其中的术语“芳基”含义同上。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连用,术语“链烷酰基”均表示从链烷羧酸衍生而来的酰基,其实例包括: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戊酰基、4-甲基戊酰基等。术语“环烷基羰基”表示从环烷基羧酸衍生而来的酰基,例如环丙烷羰基、环己烷羰基、金刚烷羰基、1,2,3,4-四氢-2-萘甲酰基、2-乙酰氨基-1,2,3,4-四氢-2-萘甲酰基等。术语“芳链烷酰基”表示从芳基取代的链烷羧酸衍生而来的酰基,例如:苯乙酰基、3-苯基丙酰基(氢化肉桂酰基)、4-苯基丁酰基、(2-萘基)乙酰基、4-氯氢化肉桂酰基、4-氨基氢化肉桂酰基、4-甲氧基氢化肉桂酰基等。术语“芳酰基”表示从芳香族羧酸衍生而来的酰基,该酰基可任选地为卤素、硝基、氰基、烷氧基、芳烷氧基、羟基、链烷酰基、芳链烷酰基、链烷酰基氨基、芳链烷酰基氨基等取代。其实例包括:苯甲酰基、4-氯苯甲酰基、4-羧基苯甲酰基、4-(苄氧羰基)苯甲酰基、1-萘甲酰基、2-萘甲酰基、6-羧基-2-萘甲酰基、6-(苄氧羰基)-2-萘甲酰基、3-苄氧基-2-萘甲酰基、3-羟基-2-萘甲酰基、3-(苄氧甲酰氨基)-2-萘甲酰基等。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连用,术语“杂环烷基”均表示一个饱和的或部分未饱和一元、二元或三元杂环,该杂环含有约3至约10个碳原子和杂原子,其中有1至约5个原子为杂原子,这些杂原子选自氮、氧和硫。这些杂环烷基的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上还可任选地被卤素、烷基、烷氧基、氧等取代;和/或一个仲氮原子上(即:-NH-)被烷基、芳烷氧基羰基、链烷酰基、苯基或苯烷基取代;或者在一个叔氮原子上(即=N-)被环氧取代,该环氧经一个碳原子相连。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连用,术语“杂芳基”均表示一个一元、二元或三元芳香杂环,该杂环含有约3至约10个碳原子和杂原子,其中有1至约5个为杂原子,这些杂原子选自氮、氧和硫、这些杂芳基还可在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上被卤素、烷基、烷氧基、羟基等取代;和/或在一个仲氮原子(即-NH-)上被烷基、芳烷氧羰基、链烷酰基、苯基或苯烷基取代。这类杂环烷基和杂芳基的实例有:吡咯烷基、哌啶基、哌嗪基、吗啉基、硫代吗啉基、吡咯基、咪唑基(如:咪唑-4-基、1-苄氧羰基咪唑-4-基等)、吡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呋喃基、噻吩基、三唑基、恶唑基、噻唑基、吲哚基(如:2-吲哚基等),喹啉基、(如2-喹啉基、3-喹啉基、1-氧化-2-喹啉基等)、异喹啉基(如1-异喹啉基。3-异喹啉基等)、四氢喹啉基(如1,2,3,4-四氢-2-喹啉基等)、1,2,3,4-四氢异喹啉基(如1,2,3,4-四氢-1-氧杂异喹啉基等)、喹喔啉基、β-咔啉基、2-苯并呋喃羰基、1-,2-,4-或5-苯并咪唑基等。术语“环烷基烷氧基羰基”表示从式环烷基烷基-O-COOH的环烷基烷氧基羧酸衍生而来的酰基,其中的环烷基烷基定义同上。术语“芳氧基链烷酰基”表示式芳基-O-链烷酰基的酰基基团,其中的芳基和链烷酰基定义同上。术语“杂环烷氧基羰基”表示从杂环烷基-O-COOH衍生而来的酰基基团,其中的杂环烷基含义同上。术语“杂环烷基链烷酰基”表示从杂环烷基取代的烷基羧酸衍生而来的酰基基团,其中的杂环烷基含义同上。术语“杂环烷基烷氧基羰基”表示从杂环基取代的链烷-O-COOH衍生而来的酰基基团,其中的杂环基含义同上。术语“杂芳氧基羰基”表示从杂芳基-O-COOH代表的羧酸衍生而来的酰基,其中的杂芳基定义同上。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连用,术语“氨基羰基”均表示氨基取代的羰基(氨基甲酰基),它自氨基取代的羧酸衍生而来的,其中的氨基可以是带有选自烷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等的取代基的伯、仲或叔氨基。术语“氨基链烷酰基”表示从氨基取代的烷基羧酸衍生而来的酰基基团,其中的氨基可以是带有选自烷基、芳基、芳烷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等的取代基的伯、仲或叔氨基。术语“卤代”或“卤素”代表氟、氯、溴或碘原子。术语“卤代烷基”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为一个卤原子取代的定义同上的烷基。这类卤代烷基的实例包括:氯甲基、1-溴乙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1,1,1-三氟乙基等。术语“离去基团”通常指易被如胺、硫醇或醇亲核试剂亲核取代的基团。公知的这类离去基团包括:羧酸酯、N-羟基琥珀酰亚胺、N-羟基苯并三唑、卤化物、triflates、甲苯磺酸酯、-OR和-SR等。优选的离去基团将在适当的时候于本文中指出。

    式I化合物的制备过程如下所述。应当指出的是,只描述当涉及到具有特定立体化学,如其中OP1基团的立体化学构型为R的化合物制备时的通用的步骤。但是这些步骤通常也适用于那些具有相反构型,如其中OP1基团的立体化学构型为S的那些化合物的制备。式I化合物的制备

    本发明的上述式I化合物可由如下通用步骤制备,该步骤的依据为Hanson和Lindberg,J.Org.Chem.50:53:99,1985,该文献被引用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

    一种下式氨基酸的N-保护乙烯基醇衍生物:其中:R1和R5定义同上,G1和G2各自独立地是氢和氨基保护基团,或者G2是R6。合适的氨基保护基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包括:苄酯基、丁酰基、叔丁氧羰基、乙酰基、苯甲酰基、苄基、卤代苄基等。优选的氨基保护基是苄基、叔丁氧羰基和苄酯基。N-保护的乙烯基醇衍生物可由相应的乙烯基阴离子,如Grignard试剂或锌试剂与如下述Grignard反应路线中举例说明的相应的N-保护的氨基酸的醛缩合制得:

    该乙烯基醇可被酰化和氧化成下式的相应的醛(R5=H)或酮:其中:

    R1、R5、G1和G2如上定义。优选在吡啶中使用乙酐进行酰化。氧化可于-78℃,在二氯甲烷中使用臭氧和标准甲基硫醚来完成。

    可使该酮或醛与下式Wittig试剂反应:其中R2定义同上,在标准条件下,于醚或四氢呋喃中生成下式的不饱和酯:其中R1、R2、R5、G1和G2的定义同上。

    不饱和酯可在如5%Pd/C在甲醇中,在2磅/平方英寸的氢气(H)存在下的氢化条件下被还原,生成下式的饱和酯:其中R1、R2、R5、G1和G2的定义同上。

    然后可在甲醇钠-甲醇的存在下将该饱和酯转化成下式的内酯:其中R1、R2、R5、G1和G2如上定义。

    此外,可在内酯形成后引入R2基团。上述酮或醛可与下式Wittig试剂反应:然后将其内酯化成下式内酯:其中R1、R5、G1和G2的定义如上。可通过与例如在-78℃下的四氢呋喃中的二异丙基氨化锂的碱的加入形成内酯的α-阴离子,并与R2X反应形成所需的通式如下的取代内酯,其中X是离去基团,例如是卤素或磺酸酯:其中R1、R2、R4、R5、G1和G2如上所述。

    然后可使该内酯与亲核试剂R4-如R4Li或R4MgBr,在醚或四氢呋喃反应,生成下式的酮:其中R1、R2、R5、G1和G2的定义同上。

    可在还原条件下,例如在硼氢化钠-甲醇存在的条件下将该酮还原成相应的下式醇:其中R1、R2、R4、R5、G1和G2的定义同上。此外,还可使该酮进一步与亲核试剂R3-例如R3Li或R3MgBr在醚或四氢呋喃中反应,生成下式的醇:其中R1、R2、R3、R4、R5、G1和G2的定义同上。

    可使用本领域公知的,且对于特定保护基适宜的标准条件完成对胺的脱保护基作用,例如对叔丁氧羰基用碱水解、酸处理或还原加氢。所选择条件对于分子的保留部分必须不能有影响。例如可在如醇、乙酸等或其混合物的合适溶剂体系中,使用Pd/C经氢解除去苄酯基,和在如二噁烷或二氯甲烷的合适的溶剂体系中,使用如HCl或三氟乙酸的无机或有机酸脱除叔丁氧羰基。如果G2≠R6且R6≠H,则可以用R6X通过氨基的还原烷基化在胺上引入R6基团,此处的RX是醛或酮。此外,还可在除去G1或G2之后,用R6X将被部分保护的胺烷基化,此处的X是卤原子;或者用R6X还原烷基化,此处的R6X为醛或酮,然后脱除剩余的G1或G2生成下式氨基醇:其中R1、R2、R3、R4、R5和R6的定义如上。

    然后使该胺烷基羧酸、酰卤或被活化的酯,卤代烷基羧酸、酰卤或被活化的酯,烷氧基羰基卤、二(烷氧基)羰基、芳烷氧羰基卤、二(芳烷氧基)羰基卤、被保护的氨基酸或下式化合物的相应衍生物反应:其中的Y、R10、R11和R12定义同上,生成下式的本发明抗病毒化合物:其中A、R1、R2、R3、R4、R5和R6的定义同上。

    当R11或R12是氢或是带有伯或仲胺的基团时,氮原子需带有保护基。此时的优选N-保护基是苄氧羰基或叔丁氧羰基。

    然后可进行P1和/或P2的加合,生成所需的下式抗疟疾化合物:其中的A、P1、P2、R1、R2、R3、R4、R5和R6的定义同上。当P1和/或P2是链烷酰基时,可使相应的烷基羧酸酸酐或酰卤与醇基反应完成加合,然后如上所述除去N-保护基。可使用选择性的链烷酰基化和选择性的水解来制得单链烷酰基化合物(即:P1或P2之一是氢)。当P1和P2一起形成羰基时,可使醇基团与光气或光气等同物反应完成加合,然后如上所述除去任何N-保护基。当P1和P2一起形成式>CR7R8取代碳原子时,此处的R7和R8定义同上,可使醇基团在适当的碱,如氢化钠、氢化钾或二异丙基氨化锂存在下,与XYCR7R8反应完成加合,此处的X和Y是如卤代基的离去基团,然后如上所述脱除任何N-保护基。

    具备上述通式的抗疟化合物的考虑到的等同物、衍生物、中间体及另外与之相关且具备相同的通性的化合物,例如其互变异构体,以及其中一种或更多不同的R基团为上述已定义的取代基的简单变体比如R为比所述基团更高级的烷基的化合物;而且,当一个取代基如被指定为或可以为氢,而其位置上的确切取代基并非氢,而是比如卤素、羟基、氨基等功能基时,只要它对总体活性和/或合成步骤无反面影响,就并非关键。

    上述化学反应通常以它们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最广泛的应用形式被公开。有时这些反应可能不像所描述的那样对于包括在公开范围内的每一种化合物都可以应用。有这种情况的化合物会很容易地被本领域技术人员识别出来。在这些情况下,或者可以采用下述手段使反应得以顺利完成。这些手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常规改进,如干扰基团的适当保护;改成另一常规试剂;反应条件的常规改进等等,或者可以将本发明公开的其它反应或者另一方面将其它常规反应用于本发明相应化合物的制备。在所有制备方法中,全部起始物质均为已知,或者可从已知的起始物质便利地制利得。

    无须赘述即可相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前面的描述可以充分利用本发明的全部内容。因此,下面的优选方案只是举例说明,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讲,均不能将其视为对公开内容其余部分的限定。实施例14-[1(S)-[(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2-环己基乙基]-4(S)-丁内酯

    依据Hanson和Lindberg的方法(J.Org.Chem.50:5399,1985,其被本发明引用作为参考文献)制得的上述内酯(5.00g,16.3mmol)在甲醇(100ml)中用5%Rh/C于60psi和60C下加氢12小时。反应混合物用硅藻土过滤(以除去催化剂)、蒸发并将残余物用乙醚/戊烷重结晶得到标题化合物(3.90g)。C17H29NO4分析

    理论值:C;65.57,H;9.39,N;4.50。

    实测值:C;65.58,H;9.22,N;4.54。

                    实施例24-[1(S)-[(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2-环己基乙基]-2(R)-甲基-4(S)-丁内酯

    向-78℃搅拌下的实施例1内酯(800mg,2.57mmol)的THF(20ml)溶液中加入己烷中的二异丙基氨化锂(4.1ml,2.1当量,Aldrich)。然后在此温度下将反应混合物搅拌30分钟,用甲基碘(0.5ml过量)使反应骤停。使反应混合物达到室温、蒸发、然后将残余物在乙醚和硫酸氢钾溶液之间分配,分出有机萃取物、干燥(Na2SO4)并蒸发,得到一清亮油,将该清亮油用硅胶色谱提纯(洗脱剂∶乙醚∶戊烷50∶50)得到标题化合物白色固体(520mg,62%)。C18H1NO4分析

    理论值:C;66.43,H;9.6O,N;4.30,

    实测值:C;65.15,H;9.61,N;4.26。

                      实施例34(S)-[1(S)-[(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2-环己基乙基]-1-丁基-1-羟基-2(R)-甲基-1,2,3,4-四氢呋喃

    向-78℃搅拌下的实施例2内酯(325mg,1mmol)的THF(20ml)溶液中滴加正丁基锂(1.6ml,1.0当量,1.6M溶液)。在-78℃搅拌反应混合物2小时,然后用乙酸(0.5ml过量)使反应骤停。蒸发、反应混合物产并将残余物在乙酸乙酯和饱和硫酸氢钾溶液之间分配,将有机提取物分离,干燥(Na2SO4)并蒸发,得到一油状残余物,将该残余物用色谱(硅胶洗脱剂50%乙醚/己烷)提纯,得到标题化合物。C22H41NO4.0.8H2O分析

    理论值:C;66.40,H;10.79,N.3.52,

    实测值:C;6.37, H;10.42,N.3.54。

                      实施例42(S)-[(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1-环己基-5(R)-甲基癸-3(S),6(RS)-二醇

    将硼氢化钠(100mg,在10ml甲醇中)经10分钟滴加至搅拌下的实施例3乳醇(174mg,0.45mmol)的甲醇(5ml)溶液中。将该反应混合物中加入1N盐酸骤停反应,蒸发得到的残余物用乙醚萃取,有机萃取物依次用硫酸氢钾水溶液然后用碳酸氢钾水溶液洗涤。分出有机相,干燥(Na2SO4)并蒸发,得到白色固体状标题化合物(170mg)。C22H43NO4分析

    理论值:C;68.53,H;11.24,N;3.63。

    实测值:C;68.26,H;11.29,N;3.59。

                    实施例52(S)-氨基-1-环己基-5(R)-甲基癸-3(S),6(RS)-二醇

    将预冷的三氟乙酸(3ml)溶液在0℃加至搅拌下的实施例4 BOC胺(145mg,0.377mmol)的二氯甲烷(1ml)和甲醇(05ml)溶液中。在0℃将反应混合物搅拌30分钟,蒸发并将1N氢氧化钾溶液和乙酸乙酯之间分配。分出有机层,干燥(Na2SO4)并蒸发,得到一清亮油状标题化合物,该化合物在下一步反应被完全表征。

                          实施例6N-[1S(1R*)-[[[1R*-[[[1R*-(环己基甲基)-2R*,5-二羟基-4S*-甲基壬基]氨基]羰基]-3-甲基丁基]氨基]羰基]-2-苯基乙基]氨基甲酸1,1-二甲基酯

    在-10℃,向搅拌下的BocPheLeuCO2H(212mg,1.6当量)二氯甲烷(2.5ml)溶液依次加入N-甲基哌啶(80ml)和异丁基氯代甲酸酯(67mg,1.4当量)。将该反应混合物在-10℃搅拌30分钟,再加入二氯甲烷(2.5ml)中的实施例5的胺(100mg,0.35mmol)。使反应混合物达到室温,再搅拌16小时,将其蒸发得到一黄色固体残渣,将该残渣溶于1∶4的甲醇∶1N氢氧化钾混合物(20ml)中并搅拌15分钟。蒸发所得溶液(除去甲醇),用乙酸乙酯萃取含水剩余物。分出有机萃取物,干燥(Na2SO4)并蒸发,得到一白色泡沫状标题化合物,通过乙醚将沉淀进一步剂纯化。C37H63N3O6分析

    理论值:C;66.93,H;9.87,N;6.33。

    实测值:C;66.87,H;9.52,N;6.23。

                          实施例72(S)-[(1,1-二甲基乙氧基)羰基]氨基-1-环己基-5(R)-甲基己-3(S),6(RS)-二醇

    在-78℃,向搅拌下的实施例2内酯(1.490g,4.3mmol)的THF(30ml)溶液中加入DIBAL(15ml,1M THF溶液)。将反应混合物温至0℃并且再保持2小时。用乙酸(5ml)将该反应混合物骤冷、蒸发、并用乙酸乙酯萃取残余物。有机萃取物用饱和碳酸氢钾溶液洗涤、分离并干燥(Na2SO4),蒸发后得到一白色残余物,将该残余物用硅胶色谱(洗脱剂乙醚)进一步提纯得到标题化合物(950mg,66%)。该化合物在下步反应中被完全表征。

                    实施例82(S)-氨基-1-环己基-5(R)-甲基己-3(S),6(RS)-二醇

    使用实施例5中所述的步骤,将实施例7的被BOC保护的胺转化为标题剂化合物。C13H27NO2  0.1H2O分析

    理论值:C;67.55,H;11.86,N;6.06,

    实测值:C;67.42,H;11.89,N;5.95。

    实施例91S(1R*)-[[[1R*-[[[1R*-(环己基甲基)-2R*,5-二羟基-4S*-甲基戊基]氨基]羰基]-3-甲基丙基]氨基]羰基]-2-苯乙基-4-吗啉羧酸酯

    如实施例6所述,使N-[2-(1-吗啉代)羧基-3-苯基]丙酰基亮氨酸与实施例8的胺偶联,得到标题化合物(80%)。CHNO分析:

    理论值:C;65.64,H;8.85,N;6.96,

    实测值:C;65.61,H;8.89,N;6.36。

    实施例10N-[1S(1R*)-[[[1R*-[[[1R*-(环己基甲基)-2R*,5-二羟基-4S*-甲基戊基]氨基]羰基]-2[1-[(4-甲基苯基)磺酰基]-1H-咪唑-4-基]乙基]氨基甲酸1,1-二甲基乙基酯

    如实施例6所述,将Nim-甲基磺酰基-N-tBOC组氨酸(1.6g,1.6el)与实施例8的胺(560mg,2.44mmol)偶联,得到白色无定形固体状标题化合物(820mg,54%)。C31H48N4O7.0.9H2O分析:

    理论值:C;58.45,H;7.88,N;8.80。

    实测值:C;58.15,H;7.48,N;8.63。

                      实施例11N-[1S(1R*)-(环己基甲基)-2R*,5-二羟基-4S*-甲基戊-1-基]-2R*-氨基-3-[1-[(4-甲基苯基)磺酰基]-1H-咪唑-4-基]丙酰胺

    采用实施例5中描述的步骤,将实施例10的被BOC保护的胺转化成标题化合物(320mg,51%)。该化合物不需进一步纯化即可使用。

                       实施例12N-[2-(二甲氨基)乙基]-N-甲基氨基甲酸1S(1R*)-[[[1R*-[[[1R*-(环己基甲基)-2R*,5-二羟基-4S*-甲基戊基]氨基]羰基]-2-(1H-咪唑-4-基)乙基]氨基]羰基]-2-苯乙基酯

    如实施例6所述,使断-哌啶苯基乳酸(135mg,1.6当量)与实施例11的胺(150mg,0.29mmol)偶联,得到白色无定形固体状标题化合物(820mg,54%)。C34H54N6O6·0.9H2O分析:

    理论值:C;62.13,H;8.53,N;12.79。

    实测值:C;62.18,H;8.54,N;12.23。

    实施例13N-[1S(1R*)-[[[1R*-(环己基甲基)-2R*,5-二羟基-4S*-甲基戊基]氨基]羰基]-2-(1H-咪唑-4-基]乙基]-2)2(1H)-吲哚甲酰胺

    向搅拌下的实施例11胺(130mg,0.25mmol)的二氯甲烷(5ml)和DMF(0.2ml)溶液中加入吲哚-2-羰基氯化物(90mg,0.5mmol)。依实施例6所述处理反应混合物,所得油状残余物用乙醚研制得标题化合物(95mg)。C28H39N5O4·1.8H2O分析:

    理论值:C;62.02,H;7.92,N;12.92。

    实测值:C;61.92,H;8.00,N;12.56。

                          实施例14

    使用下述实验步骤测定选出的疟疾天冬氨酰基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疟活性:恶性疟原虫的培养

    在37℃,于3%氧气/3%二氧化碳条件下,在RPMI介质中使用5%人体红血球培养恶性疟原虫克隆HB3(Trager和Jensen,Science193:673-675,1976,其被引用作为本发明参考文献),其中5%红血球中加入10%人体血浆(Hui等,Trans Roy.Soc.Trop.Med.Hyg.625:625-626,1984,其被引用作为本发明参考文献)。用山梨糖醇处理取得同步化(Lambros Vanderberg,J.Parasital.65:418-420,1979,其被引用作为本发明的参考文献)。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纯化

    如前所述(Goldberg等,J.Exp.Med.173:961-969,1991,其被引用作为本发明参考文献)并加上下述改进来纯化天冬氨酸蛋白酶。这些改进包括:1)通过山梨糖醇的溶胞作用/差异离心(Goldberg等,Proc.Natl.Acad.Sci.USA 87:2931-2935,1990,其被引入用作为本发明参考文献),并略去Percoll分离来分离出消化液泡,该消化液泡被用作酶源。2)用HPLC(Vander,Jagt等,Biochim.et Biophys.Acta 1122:256-264,1992,其被引用作为本发明参文献)代替注射柱来进行Hydroxylapetite色谱。3)略去酸级分分离步骤。用一组其它种类的蛋白酶抑制剂(PMSF,O-菲咯啉,E-64),如前所述(Goldberg等,Proc.Natl.Acad.Sci.USA 87:2931-2935,1990)评估纯化酶的污染,未见有检测到的污染。另外,纯化酶被10μM胃蛋白酶抑制素完全抑制。

    在上述hydroxylapetite色谱上将第二天冬氨酸蛋白酶按较早迁移活性峰分离剂出来。可观察到少量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污染,重复DEAE色谱可将其除去。酶的培育

    纯化的消化液泡被制备出来,而且如前所述制得浸出物。反应混合物含有pH5.0的150mM乙酸钠,60,000CPM(6.25μM)14C-甲基化的珠蛋白(Dottavio-Martin和Ravel,Amal.Biochem.87:562-565,1978),10μl液泡浸出物或纯化的酶,和不同浓度的抑制化合物,最终体积为40μl,该反应混合物进行三氯乙酸(TCA)测定。反应2小时后加入TCA终止反应,离心,并将上清液如前所述(Goldberg等,J.Exp.Med.173:961-969,1991)对放射性蛋白水解碎片进行检定。抑制剂对恶性疟原虫培养物的作用

    在10%寄生物血症下的后环形期培养物,于各种浓度的抑制剂(以RPMI介质稀释)存在下生长16小时。在该阶段末期,加入1μCi(17.2Ci/mmol)的3H-次黄嘌呤,并将培养物再培育4小时。收获原虫,并如前所述(Desjardins等,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16:710-718,1979,其被引用作为本发明参考文献)测量3H-次黄嘌呤的结合作用。作为对比,将抑制剂的DMSO媒介物用RPMI稀释至相同的浓度,并将其加入相似的培养物中。这对原虫次黄嘌呤结合毫无影响。培养物中的寄生物血症也同样进行次黄嘌呤结合。

    将环形期培养物添加或不加10μM的抑制剂培育6-12小时。在指定的时刻移出培养物的等分试样,使用吉姆萨氏染剂(Fisher)制备血液涂片。疟原虫色素定量试验

    使后环形期培养物(10%寄生物血症)在有或没有10μM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成熟。在不同的时刻收获24ml的培养物等分试样,将其投入1%三硝基甲苯x-100中充分涡旋,离心40,000g-小时。在水中洗涤这些颗粒,然后使其溶剂化,用吡啶-血色素法(Slater和Cerami,Nature 355:167-169,1992,引作本发明参考文献)测定血红素含量。

    酶抑制作用和培养物抑制鉴定的结果列于表1。

                            表1化合物所在实施例编号 浓度(μm) %酶抑制作用   %培养物抑制作用

          9             10        74                45

          9             2         24

          9             0.5       18

          9             0.1       5

          10            10        23                66

          12            10        16

          13            10        26                29

    当使用14C-珠蛋白测定对降解进行定量测验时,纯化的天冬氨酸血红蛋白酶被实施例6化合物以5-6×10-7M的IC50抑制。当使用第二液泡天冬氨酸蛋白酶重复该试验时,使用1μM该化合物,活性被抑制2%,使用10μM该化合物时活性被抑制22%。使用纯化的消化液泡浸取物,该化合物抑制蛋白水解的IC50为4×10-7M。使用10μM该化合物时,80%以上总液泡的消化被抑制。当使用天然的血红蛋白为底物时,该化合物也可以阻滞液泡蛋白水解的大部分。

                          实施例15

    下述其它的实验步骤用于测定被选出的疟疾天冬氨酰基蛋白酶抑制剂的抗疟活性:原虫菌株

    恶性疟原虫菌株FcB1是氯喹抗性菌株,起初从哥伦比亚获得。用限量稀释克隆FcB1。将本研究中使用的克隆记为FcB1(NC-1)。该克隆后菌株被氯喹的抑制率为IC50=270-290nm。实验步骤:

    原虫在人体红细胞中生长。培养皿为100nm,装有在RPMI 1640介质中的3%红细胞,其中补充0.37mM次黄嘌呤,5mM谷氨酰胺,35mM Hepes,24mM碳酸氢钠,33mg/L庆大霉素和10%的马血清(Gibco),其pH值为7-。在进行抑制剂研究前三天,将原虫转移至未加次黄嘌呤的介质中。

    在开始抑制剂研究的那天,将培养物设于1.5%血细胞比容,1%寄生物血症的不添加次黄嘌呤的介质中。250μl等分试样以三等份滴至微滴定孔中。随后加入无菌的3H-次黄嘌呤,0.3μCi/孔含有共5μM次黄嘌呤。

    将待测的抑制剂溶于DMSO。将原液于-20℃保存。用DMSO稀释原液可制得使用溶液。在1μl DMSO中的抑制剂被加入到含250μl介质的微滴定孔中,得到一个最终恒定浓度0.4%DMSO。对照孔中只加入1μl DMSO。

    将96孔板放在一气室中,用5%CO2,95%空气冲刷2分钟。然后将该气室于37℃保持48-72小时。用一个细胞收集器将孔中的内容物收集在滤器上,用水洗涤,然后将滤器在含三硝基甲苯X-100的液态闪烁液中计数。

    克隆后菌株被实施例6化合物抑制,IC50=2μg/ml。

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2,5-二醇戊胺蛋白酶抑制剂化合物是有效的疟疾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该类化合物和含有该类化合物的组合物对于治疗或预防疟疾感染是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