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2405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3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26723.8

申请日:

2015.05.06

公开号:

CN104809225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6F 17/3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56号变更后: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56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7/30申请日:20150506|||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7/30

主分类号:

G06F17/30

申请人: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方远近; 侯付民

地址:

100031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5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代理人:

赵根喜; 李昕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公开提供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关于传播一信息的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包括一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链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对一预设链接添加追踪标识生成一传播链接并将所述传播链接发出;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本公开通过在每一用户节点请求传播一信息时,对预设链接预先添加与该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关联的追踪标识,进而可以通过追踪标识建立各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对信息传播链条的追踪管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应用于一服务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关于传播一信息的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包括一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
链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对一预设链接添加追踪标识生成一传播链接并将所述传播链接发出;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标识至少包括:
一发起者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的发起者;
一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
一父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父用户节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发起者标识、用户节点标识以及父用户节点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树形关系模型。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
节点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模型及各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分析各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分析模块根据下式分析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用户节点影响力指数=A×WA+B×WB+C×WC+D×WD
其中,A为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传播链接平均点击数;B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的点击数总和;C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深度为1的子用户节点数量之和;D为以该用户结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总和;WA、WB、WC以及WD分别为A、B、C、D的权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传播链接被点击的次数;以及,
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数据消息来自一SNS服务器,并且,所述传播链接被发送至所述SNS服务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来自所述SNS服务器。

9.
  根据权利要求1-3或5-8任意一项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标识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一跨平台标识,用于标识跨平台用户节点;
一渠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传播链接的传播渠道;
一状态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链条的状态。

10.
  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应用于一服务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关于传播一信息的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包括一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
步骤S20.根据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对一预设链接添加追踪标识生成一传播链接并将所述传播链接发出;
步骤S30.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标识至少包括:
一发起者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的发起者;
一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
一父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父用户节点。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根据所述发起者标识、用户节点标识以及父用户节点 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树形关系模型。

13.
  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意一项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根据所述关系模型及各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分析各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0中根据下式分析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用户节点影响力指数=A×WA+B×WB+C×WC+D×WD
其中,A为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传播链接平均点击数;B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的点击数总和;C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深度为1的子用户节点数量之和;D为以该用户结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总和;WA、WB、WC以及WD分别为A、B、C、D的权重。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传播链接被点击的次数;以及,
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

16.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数据消息来自一SNS服务器,并且,所述传播链接被发送至所述SNS服务器。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来自所述SNS服务器。

18.
  根据权利要求10-12或14-17任意一项所述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追踪标识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一跨平台标识,用于标识跨平台用户节点;
一渠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传播链接的传播渠道;
一状态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链条的状态。

说明书

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推广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日益受到越来越受到商品服务提供商的青睐。而伴随着其中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会性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的普及和成熟,以国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Line以及和国内的人人网、微博、微信的成功,标志着已全面进入SNS时代。
SNS网络以人为媒介,其中每一个人即为一个用户结点,而连接这些结点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把数以亿计的用户聚集到一起,使之在其中进行各种交流和活动,模拟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这种新的网络平台改变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不仅带来了社会价值,更为网络推广营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基于SNS网络平台的推广营销的核心是关系营销。社交的重点在于建立关系网络,建立强大的关系网络才可以进一步支持业务的发展。
以下为现有技术中两种基于SNS网络平台的推广营销实现方案:方案一,由传播用户节点针对一个统一信息进行无差别群发;方案二,由传播用户节点群发带有特定固定参数的信息,从而可以对该传播用户节点进行标识。上述方案一无法有针对性的记录每个用户节点的信息传播路径,无个体数据;上述方案二仅区分了固定参数的意义,但无法获取动态数据,从而无法获取更具体真实的数据。
由上可知,强大的关系网络需要记录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整个链条,但现有技术中虽然可以基于SNS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的传播,却并无法有效的对信息传播链条进行追踪管理。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实现对信息传播链条的追踪管理。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应用于一服务器端;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关于传播一信息的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包括一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
链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对一预设链接添加追踪标识生成一传播链接并将所述传播链接发出;
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追踪标识至少包括:
一发起者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的发起者;
一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
一父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父用户节点。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模型生成模块根据所述发起者标识、用户节点标识以及父用户节点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树形关系模型。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节点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模型及各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分析各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节点分析模块根据下式分析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用户节点影响力指数=A×WA+B×WB+C×WC+D×WD
其中,A为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传播链接平均点击数;B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的点击数总和;C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深度为1的子用户节点数量之和;D为以该用户结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总和;WA、WB、WC以及WD分别为A、B、C、D的权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传播链接被点击的次数;以及,
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请求数据消息来自一SNS服务器,并且,所述传播链接被发送至所述SNS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来自所述SNS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追踪标识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一跨平台标识,用于标识跨平台用户节点;
一渠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传播链接的传播渠道;
一状态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链条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应用于一服务器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接收关于传播一信息的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包括一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
步骤S20.根据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对一预设链接添加追踪标识生成一传播链接并将所述传播链接发出;
步骤S30.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追踪标识至少包括:
一发起者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的发起者;
一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
一父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父用户节点。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中根据所述发起者标识、用户节点标识以及父用户节点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树形关系模型。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根据所述关系模型及各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分析各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0中根据下式分析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用户节点影响力指数=A×WA+B×WB+C×WC+D×WD
其中,A为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传播链接平均点击数;B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的点击数总和;C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深度为1的子用户节点数量之和;D为以该用户结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总和;WA、WB、WC以及WD分别为A、B、C、D的权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传播链接被点击的次数;以及,
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请求数据消息来自一SNS服务器,并且,所述传播链接被发送至所述SNS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中的至少一部分来自所述SNS服务器。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追踪标识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一跨平台标识,用于标识跨平台用户节点;
一渠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传播链接的传播渠道;
一状态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链条的状态。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每一用户节点请求传播一信息时,对预设链接预先添加与该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关联的追踪标识,进而可以通过追踪标识建立各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对信息传播链条的追踪管理。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显而易见 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树形关系模型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例。然而,示例性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模块、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各方面。
参考图1中所示,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该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应用于一例如商品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端,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服务器端与SNS服务器通信连接,所述SNS服务器可以为人人网、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Instagram以及Line服务器等。所述系统主要包括数据接收模块、链接处理模块以及模型生成模块。其中,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关于传播一信息的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包括一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链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对一预设链接添加追踪标识生成一传播链接并将所述传播链接发出。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 系模型。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用户节点请求传播一信息时,对预设链接预先添加与该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关联的追踪标识,进而可以通过追踪标识建立各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对信息传播链条的追踪管理。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上述追踪标识可以包括发起者标识(ssId)、用户节点标识(openId)以及父用户节点标识(parentId)。发起者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的发起者;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父用户节点标识用于标识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父用户节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跨平台标识(unionId)、渠道标识(fromId)以及状态标识(cmsStat)等等,跨平台标识用于标识跨平台用户节点;渠道标识用于标识所述传播链接的传播渠道;状态标识,用于标识链式信息传播链条的状态。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追踪标识也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标识。
对于添加有如下表1所示的追踪标识的预设链接,所述模型生成模块可以根据所述发起者标识、用户节点标识以及父用户节点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树形关系模型。
表1

例如,链式信息传播的发起者将某个产品营销活动的着陆页传播给用户节点1A和用户节点1B;用户节点1A将该着陆页传播给用户节点2A和用户节点2B,用户节点1B将该着陆页传播给用户节点2C、用户节点2D和用户节点2E;用户节点2A将该着陆页传播给用户节点3A,用户节点2E将该着陆页传播给用户节点3B和用户节点3C……
以该着陆页为一静态着陆页,其对应的所述的预设链接(URL)是http://www.mysite.com/product.htm为例,在用户节点2A通过SNS网络平台将该着陆页传播给用户节点3A过程,当用户节点2A在SNS客户端中请求推送、分享或分享该着陆页时,SNS服务器接收到用户节点的请求,并且SNS服务器发送一上述请求数据消息到上述数据接收模块,所述请求数据包括用户节点2A的节点信息,例如包括用户节点2A从其父用户节点1A得到的所述传播链接以及用户节点2A的用户信息等等,所述用户节点2A的节点信息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由所述SNS服务器提供。链接处理模块对预设链接添加包括发起者标识、用户节点标识以及父用户节点标识的追踪标识得到传播链接http://www.mysite.com/product.htm?ssId=xxxx&openId=yyyy&parentId=zzzz;其中,xxxx标识链式信息传播的发起者,yyyy标识用户节点2A,zzzz标识用户节点1A。xxxx以及zzzz例如可以由用户节点2A从其父用户节点1A得到的所述传播链接获得,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对此不做特殊限定。链接处理模块将生成的传播链接发送至SNS服务器,SNS服务器将该传播链接转发至用户节点3A。其他用户节点传播信息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其中,着陆页无需手动添加参数,在服务器端设置好后,即可以自动为着陆页添加上述追踪标识。
以该着陆页为一动态着陆页,其对应的所述的预设链接(URL)是http://www.mysite.com/mypro.do?prod=101为例,则链接处理模块生成的传播链接可以为http://www.mysite.com/mypro.do?prod=101&ssId=xxxx&openId=yyyy&parentId=zzzz。其余部分与上述过程相同。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追踪标识可以以显式形式添加至所述预设链接,也可以以加密编码后的形式添加至所述预设链接。
模型生成模块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2中所示,根据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添加有包含所述发起者标识、用户节点标识以及父用户节点标识的追踪标识的所有传播链接,则可以得到一树形关系模型,该树形关系模型可以详细且直观的反映信息传播链条。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示例实施方式中以树形关系模型为例进行说明,但在采用其他类型的追踪标识时,其也可以为其他 类型的关系模型,并不以本示例实施方式为限。
此外,上述示例实施方式中是以用户节点通过SNS服务器转发请求数据至服务器端,但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用户节点直接通过服务商品提供商的客户端直接发送请求数据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将所述传播链接直接发送至所述客户端,用户节点将接收到的传播链接直接转发给其他用户节点或者通过SNS网络平台分享给其他用户节点。
进一步的,继续参考图1中所示,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一节点分析模块。节点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关系模型及各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分析各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至少所述传播链接被点击的次数以及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包括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金额、所述传播链接被点击的时间等等。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可以由服务器端获取。节点分析模块可以根据下式分析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用户节点影响力指数=A×WA+B×WB+C×WC+D×WD
其中,A为预设时间间隔内所述传播链接平均点击数(活跃度),例如每周所述传播链接平均点击数;B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的点击数总和(传播度);C为以该用户节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深度为1的子用户节点数量之和(覆盖度);D为以该用户结点为根用户节点的所有子用户节点的所述传播链接对应的交易行为次数总和(成交度);WA、WB、WC以及WD分别为A、B、C、D的权重,例如,可以分别为20%、40%、20%以及20%。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得到所述关系模型及各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后,节点分析模块也可以根据其他公式分析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所述权重亦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的具体设定。
此外,还可以将包含相同变量的追踪标识添加应用到不同的营销活动中对应的预设链接。每个用户节点的信息传播活动可以被服务器端各自记录,数据会实时传输给服务器端做数据分析挖掘,得到各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进而根据影响力指数给予用户节点不同的利益分配,进一步刺激信息的传播。
继续参考图1中所示,所述服务器端还包括数据库等存储模块,用以持久化的存储记录用户信息数据、用户节点行为记录数据以及链式信息传播的内容数据等等。此外,所述服务器端还可以提供第三方接口,可供第三方获取上述持久存储记录的数据,以便于深度分析。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应用于一服务器端。如图3中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接收关于传播一信息的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包括一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
步骤S20.根据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对一预设链接添加追踪标识生成一传播链接并将所述传播链接发出;
步骤S30.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还可以包括:
步骤S40.根据所述关系模型及各所述传播链接关联的行为记录分析各所述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
关于上述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方法,其中各个步骤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中的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在每一用户节点请求传播一信息时,对预设链接预先添加与该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关联的追踪标识,进而可以通过追踪标识建立各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对信息传播链条的追踪管理;此外,还可以结合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各用户节点对应的行为记录获取各用户节点的影响力指数,从而可以根据影响力指数给予用户节点不同的利益分配,进一步刺激信息的传播。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部分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公开提供一种链式信息传播追踪管理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关于传播一信息的请求数据,所述请求数据包括一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链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请求传播所述信息的用户节点的节点信息对一预设链接添加追踪标识生成一传播链接并将所述传播链接发出;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所述传播链接中的所述踪标识生成各所述用户节点之间的关系模型。本公开通过在每一用户节点请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