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023211.1
2015.01.16
CN104790189A
2015.07.22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6F 58/10申请日:20150116|||公开
D06F58/10; D06F58/20; D06F58/28
D06F58/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安爀振; 柳秉助; 李勇柱
韩国首尔市
10-2014-0005711 2014.01.16 KR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朴海今
本发明涉及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上述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能够拆装且根据多个运转模式来进行控制的热泵,上述多个运转模式包括干燥模式及除湿模式,在干燥模式下,当上述热泵安装于机壳时,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在除湿模式下,当上述热泵从机壳分离时,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因此具有不仅在热泵安装于机壳时能够使用热泵,而且在分离时也能够另行使用的效果。
1. 一种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包括衣物收纳室,以及热泵,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机壳,用于向上述衣物收纳室传递空气;上述热泵包括:用于形成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膨胀机,热泵控制部,用于根据多个运转模式来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以及热泵电源部;上述多个运转模式包括:干燥模式,当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机壳时,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以及除湿模式,当上述热泵从上述机壳分离时,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泵还包括壳体,上述壳体包括分别与上述衣物收纳室相连通的吸气口及排气口,在上述壳体设置上述蒸发器、上述压缩机、上述冷凝器、上述膨胀机、上述热泵控制部及上述热泵电源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泵还包括控制面板,上述控制面板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外表面,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向上述热泵控制部传送上述控制指令。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干燥模式下由上述热泵供给的空气的温度高于在上述除湿模式下由上述热泵供给的空气的温度。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干燥模式下的上述压缩机的驱动速度快于在上述除湿模式下的上述压缩机的驱动速度。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干燥模式下由上述压缩机压缩制冷剂的程度大于在上述除湿模式下由上述压缩机压缩制冷剂的程度。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泵还包括加热器,该加热器设置于空气流路上,并且设置于上述冷凝器的下游;上述热泵控制部在上述干燥模式下控制上述加热器的工作,在上述除湿模式下使上述加热器维持关闭状态。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泵电源部还包括能够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连接部。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该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设置于上述机壳且与外部电源相连接;上述连接部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通电。
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可分离的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衣物处理装置作为用于处理与衣物相关的各种工作的装置,是包括用于将衣物进行洗涤的洗涤装置、用于将湿的衣物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用于去除衣物中存在的异味或去皱的翻新机等的概念。 最近的衣物处理装置的趋势是,开发出一种能够由一个装置解决衣物的洗涤、烘干、除臭及去皱的装置。并且,开发出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这种衣物处理装置能够回收生成用于烘干衣物的热风所需的能量及没有被使用而向外部排出的能量,从而提高能量效率,而作为这种衣物处理装置的一例,介绍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 具体地,在上述热泵中,从衣物收纳室流入的高温的湿空气所具有的热能在蒸发器中向制冷剂传递,且制冷剂所具有的热能通过冷凝器向流入于衣物收纳室的空气传递,从而利用废弃的能量来生成热风。此时,在蒸发器中,高温的湿空气向制冷剂传递能量并被冷却,以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分作为冷凝水被排出。 就具有这种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而言,热泵的结构品以固定方式组装于机壳的内部,因而不能仅分离热泵。因此,存在不能多样地有效利用热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从机壳分离并独立进行运转的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 并且,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安装于机壳时的运转模式与分离时的运转模式不同的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 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机壳,包括衣物收纳室,以及热泵,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机壳,用于向上述衣物收纳室传递空气;上述热泵包括:用于形成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及膨胀机,热泵控制部,用于根据多个运转模式来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以及热泵电源部。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能够从机壳分离上述热泵来独立进行运转的效果。 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运转模式包括:干燥模式,当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机壳时,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以及除湿模式,当上述热泵从上述机壳分离时,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如下效果:当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机壳时,以烘干搁置于上述衣物收纳室的衣物的方式被控制,当上述热泵从上述机壳分离时,以将外部的空气进行除湿的方式被控制。 并且,上述热泵控制部可控制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以使在上述干燥模式下由上述热泵供给的空气的温度高于在上述除湿模式下由上述热泵供给的空气的温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在上述除湿模式下,上述热泵进行除湿即可,因而供给相对低于上述干燥模式的温度的空气,从而具有减少上述热泵运转所需的能量的效果。因此,具有如下效果:使作为热泵独立进行运转时的运转模式的除湿模式下的热泵的控制与上述干燥模式下的热泵的控制不同,来提高能量效率。 并且,上述热泵控制部也可控制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以使上述干燥模式下的上述压缩机的驱动速度快于上述除湿模式下的上述压缩机的驱动速度。 并且,上述热泵控制部也可控制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以使在上述干燥模式下由上述压缩机压缩制冷剂的程度大于在上述除湿模式下由上述压缩机压缩制冷剂的程度。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如下效果:根据压缩机的种类来适当地进行控制,以使在上述干燥模式下制冷剂传递的热量大于在上述除湿模式下制冷剂传递的热量。 并且,上述热泵还可包括壳体,上述壳体包括分别与上述衣物收纳室相连通的吸气口及排气口,在上述壳体设置上述蒸发器、上述压缩机、上述冷凝器、上述膨胀机、上述热泵控制部及上述热泵电源部。 并且,上述热泵还可包括控制面板,上述控制面板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外表面,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向上述热泵控制部传送上述控制指令。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如下效果:即使上述热泵从机壳分离而独立被控制,也能够从外部接收上述热泵的电源、运转模式等控制指令。 并且,上述热泵电源部还可包括能够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连接部。此时,还可包括设置于上述机壳且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上述连接部也可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通电。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如下效果:当上述热泵从机壳分离时,直接从外部电源接收电力,从而能够长时间运转。并且,具有如下效果:当上述热泵安装于机壳时,可通过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接收电力,因而无需另行与外部电源相连接,非常简便。 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可提供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上述热泵还包括设置于空气流路上并且设置于上述冷凝器的下游的加热器。此时,上述热泵控制部可在上述干燥模式下控制上述加热器的工作,且可在上述除湿模式下使上述加热器维持关闭状态。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如下效果:当上述热泵被控制在上述干燥模式下时,使加热器工作,从而快速执行衣物的烘干。并且,具有如下效果:当上述热泵被控制在上述除湿模式下时,终止上述加热器的工作,从而提高能量效率。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中所附的以下附图用于例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具体实施方式一同起到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作用,因而不应解释为本发明仅限定于这些附图中所记载的事项。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门被开放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热泵被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图1的Ⅰ-Ⅰ截面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被分离的热泵的放大立体图。 图5为图4的热泵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图4的热泵的壳体本体被去除的状态的背面立体图。 图7为图4所示的热泵的底面立体图。 图8为示出图1的实施例中热泵控制部、热泵控制面板、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部、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面板电连接的状态的框图。 图9为示出图1的实施例中热泵控制部代替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部的情况下热泵控制部、热泵控制面板及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面板电连接的状态的框图。 图10为以空气的流动为中心概念性地示出图1的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的工作状态图。 图11为以空气的流动为中心概念性地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优选实施例,以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发明。只是,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动作原理的过程中,判断为相关公知功能或结构的具体说明有可能混淆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将对衣物进行翻新(refresh)并供给热风的翻新机(refresher)为对象,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思想也能够适用于后述的具有热泵的其他装置。 在这里,翻新(refresh)可意味着向衣物提供空气(air)、热风(heate d air)、水分(water)、雾(mist)、蒸汽(steam)等,来对衣物执行去皱(removing wrinkles)、除味(deodorizing)、杀菌(sanitizing)、除静电(preventing static electricity)或加热等的过程。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衣物不仅包括衣服,还包括鞋、袜子、手套、帽子、围巾等可佩带的对象以及布娃娃、毛巾、被子等可执行洗涤的所有对象物。 参照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机壳200,用于形成外观;热泵100,以可装拆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机壳,可独立进行控制;控制部310,设置于上述机壳,用于控制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各种部件;以及控制面板320,用于接收控制指令,并向上述控制部传输上述控制指令。 上述机壳200包括:衣物收纳室220,提供用于收容衣物的空间;热泵收纳室230,上述热泵100以可分离的方式安装于上述热泵收纳室230;以及门210,安装有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面板320,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收纳室和上述热泵收纳室。上述热泵100为用于产生向上述衣物收纳室供给的空气或热风的装置。 上述衣物收纳室220包括用于搁置作为翻新对象物的衣物的搁置部225、227。上述搁置部包括形成于上述衣物收纳室的上部来可以挂衣物等的衣架225以及可设置于上述衣物收纳室的中间的搁架227。上述衣架225呈杆形状,并以横穿上述衣物收纳室的上部的方式延伸。这种衣架不仅可设置于衣物收纳室的上部,还可设置于中间部,也能够以可从上述衣物收纳室分离的方式设置。上述搁架227是在大致四角框上形成多个网或支撑腿而成的。这种搁架227的两侧边角被形成于上述衣物收纳室的侧面220b的多个支撑突起部支撑,并且,上述搁架227能够以可从上述衣物收纳室分离的方式设置。但是,搁架227固定于上述衣物收纳室220的内侧面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由于衣物可搁置于衣架225或搁架227,因而能够在展开的状态下露出于空气至热风,从而容易进行除臭、去皱及烘干。即,提高衣物的翻新性能。 上述衣物收纳室220包括用于从热泵100接收空气或热风的供气口221以及使衣物收纳室220的空气向上述热泵传递的排气口223。上述供气口221及排气口223贯通形成于上述衣物收纳室的底面220a。 上述供气口221为大致矩形的贯通孔。参照图3,上述供气口221的大小与后述的热泵的排气口台阶部157相同,并且其内侧面具有已设定的高度。并且,上述供气口221的截面积大于热泵的排气口155的截面积,从而使上述空气可向上述衣物收纳室220供给,而不从上述热泵的排气口155排出的空气或热风向上述排气口台阶部157和上述衣物收纳室的供气口221之间的 缝隙泄漏。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即使在上述供气口221和上述排气口155之间不具有用于使上述热泵容易从上述机壳分离的额外的连接构件或密闭构件,也具有使空气或热风顺畅地从上述排气口155向上述供气口221传递的效果。 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上述供气口221的下表面以固定方式设有具有弹力的密封构件,从而当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机壳时,堵住上述供气口221和上述热泵的壳体上表面之间的缝隙。 上述排气口223与上述热泵的吸气口131a相连通,从而使上述衣物收纳室220的空气向上述吸气口131a传递。这种上述排气口223呈划分为多个贯通孔的窗格形状的框架形状,整体上形成于上述衣物收纳室的底面220a前侧。并且,上述排气口223沿着上述衣物收纳室的左右方向延伸形成。并且,上述排气口223的面积大于上述吸气口131a的入口面积。 参照图3,上述排气口223还包括设置于下面的锥形部224。上述锥形部224设置于上述排气口223和上述热泵的吸气口131a之间,并从上述排气口223的框架边缘朝向上述热泵的吸气口131a边缘倾斜地延伸。由于上述排气口223的面积大于上述吸气口131a的入口面积,因而上述锥形部224呈随着从上述排气口223的框架边缘向上述吸气口131a的边缘延伸,宽度逐渐变窄的形状。因此,上述锥形部224具有朝向上述吸气口131a倾斜地向下形成的侧面以及以与上述吸气口131a的入口相同的形状开放的底面。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上述排气口223的空气被上述锥形部224引导而向上述吸气口131a流入,因而不会向上述排气口223和上述吸气口131a之间的缝隙泄漏。因此,即使在上述排气口223和上述吸气口131a之间不具有用于使上述热泵容易从上述机壳分离的额外的连接构件或密闭构件,也具有使空气或热风顺畅地向上述吸气口131a传递的效果。 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上述排气口223也可形成具有弹力的密封构件,来代替上述锥形部224。密闭构件固定形成于上述排气口223的周缘下表面,当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机壳时,可密闭上述排气口223和上述热泵的壳体上表面之间。当然,这种密闭构件也可形成于上述锥形部224,来密闭上述锥形部224和上述吸气口131a之间。 上述热泵收纳室230为用于在上述机壳的下部收容上述热泵的空间。上 述机壳的整体空间被上述衣物收纳室的底面220a划分为上下,由此在上述机壳的上方形成有上述衣物收纳室,在上述机壳的下方形成有上述热泵收纳室230。因此,上述衣物收纳室的底面220a成为上述热泵收纳室230的上表面。 这种热泵收纳室230的前面开放,且上述前面被热泵的前面盖111封闭。此时,上述热泵收纳室230的前面在两侧下部边角具有呈板状的插入板,上述热泵的前面盖111在两侧下部边角具有由与上述插入板相同的形状的槽形成的插入槽。参照图1,上述热泵收纳室230的上述插入板和上述热泵的前面盖111的上述插入槽相咬合,从而收纳上述热泵100。 在上述热泵收纳室230的底面,用于引导上述热泵100的轮子的导轨231沿着上述机壳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参照图7,上述热泵的4个轮子119设置于相当于壳体的下部面的底座113,且设置于前侧的2个轮子之间的距离和设置于后侧的2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不同。上述导轨231用于引导设置于上述底座的后侧的2个轮子。在上述热泵收纳室230的底面前侧设有横向延伸的框架,当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热泵收纳室时,阻挡上述热泵的前侧2个轮子。 因此,能够利用上述导轨231来容易将上述热泵100安装于上述热泵收纳室230或者从上述热泵收纳室230分离上述热泵100。并且,利用上述插入槽及上述插入板将上述热泵稳定地插入于上述热泵收纳室230,并利用横穿上述热泵收纳室230的底面前侧的框架来固定上述热泵的前侧2个轮子,从而能够使上述热泵固定于上述机壳而不进行移动。 参照图3至图10,上述热泵100包括:壳体110,形成外观,并设有各种构件;控制面板120,设置于上述壳体110的外表面;管,形成空气流路;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140,用于对空气进行加热和/或除湿;送风风扇组装体150,具有排气管,用于提供送风力,以使空气向上述空气流路流动;热泵控制部160;过滤器部170;接水桶180;以及热泵电源部190。 上述壳体110包括前面盖111、形成底面的底座113以及壳体本体115。前面盖111形成上述热泵100的前表面,如上所述,在两侧下部边角形成有插入槽。并且,在上述前面盖111形成有贯通孔111b,以便可以接近上述接水桶180。并且,在上述前面盖111的外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装上述控制面板 120的控制面板安装部111a。 上述底座113与上述前面盖111及上述壳体本体115相结合,且在下表面设有4个轮子119。此时,4个轮子119中的两个设置在前侧,另外两个设置在后侧,设置于前侧的轮子之间的距离更远于设置在后侧的轮子之间的距离。并且,在上述底座113还形成有用于收容接水桶180的空间113a。用于收容上述接水桶的空间113a形成于形成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的蒸发器141的下部。 上述壳体本体115由上面、背面及两侧面构成,且上面形成有与上述供气口221相连通的贯通孔117。并且,在上面的前方还形成有用于插入上述过滤器部170的切开部118,使上述吸气口131a露出。 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140包括利用制冷剂配管(未图示)来连接的蒸发器141、压缩机145、冷凝器143及膨胀机147。制冷剂在压缩机145中进行压缩之后,在经过冷凝器143的过程中供热,并在经过膨胀机147的过程中进行膨胀之后,在蒸发器141中接收热。将其称为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140。在上述蒸发器141中,空气在通过的过程中向上述制冷剂传热,从而冷却空气,且在上述冷凝器143中,空气在通过的过程中从上述制冷剂接收热,从而加热空气。对利用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140来对空气进行除湿及加热的内容进行后述。上述蒸发器141及冷凝器143设置于后述的下面管133上,上述压缩机145设置于上述底座113的一侧。并且,上述蒸发器141设置于上述冷凝器143的上游,从而使通过上述蒸发器141的空气向上述冷凝器143流入。 上述管包括前方管131、下面管133及后方管135。上述前方管131设置于上述蒸发器141的上游,并形成有吸气口131a,从而向上述蒸发器141传递从上述衣物收纳室220流入的空气。并且,上述前方管131形成于上述吸气口131a和上述蒸发器141之间,还形成有用于使过滤器部170插入的过滤器插入部131b。上述后方管133设置于上述冷凝器143的下游,用于向送风风扇151引导通过上述冷凝器143的空气。上述下面管133配置于上述蒸发器141及上述冷凝器143的下方,并从上述前方管131的下部延伸至上述后方管135的下部。并且,在上述下面管133的下部表面还形成有冷凝水流路,用于引导从蒸发器141生成并流下的冷凝水向上述接水桶聚集。 过滤器部170是在过滤器框架形成过滤网而成的,用于进行过滤,以防止异物进入包括上述蒸发器141、上述冷凝器143在内的管及其他构件。过滤器部170在上部形成有把手,从而可从上方拉动来装拆以及重新安装。过滤器部170插入于上述过滤器插入部131b,来阻挡上述蒸发器141的上游。 接水桶180以可分离及安装的方式收容在上述底座113,并配置于上述下面管133的下方。上述接水桶180在上表面形成有贯通孔,并与上述冷凝水流路相连通。接水桶180由透明的塑料材质形成,从而可从外部确认水量,且可通过上述前面盖111的贯通孔111b来接近接水桶。 上述送风风扇组装体150包括送风风扇151、送风风扇电机152、排气管153及排气口155。借助送风风扇电机152来运行的送风风扇151设置于上述后方管135的下游。上述排气管153与送风风扇151相连通,形成于送风风扇的下游,从而向上述供气口221传递从上述后方管135向送风风扇151流入的空气。 利用上述管131、133、135和上述排气管153,来形成热泵内的空气流路。 在上述排气口155还形成有排气口台阶部157。上述排气口台阶部157从排气口155向外侧水平地延伸,并朝向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上面的贯通孔117向上方弯折而进一步延伸。通过上述排气口台阶部157,空气能顺畅地向上述供气口221传递。并且,由于与排气口155相比,排气口台阶部157形成更宽的开放面,因而不会因排气口155的边缘和上述供气口221的边缘在水平方向上错开而使空气向供气口221和排气口155之间的缝隙泄漏,而顺畅地供给空气。因此,具有即使在供气口221和排气口155之间没有额外的密闭构件也能够顺畅地传递空气的效果。因此,即使在上述供气口221和上述排气口155之间不具有用于使上述热泵容易从上述机壳分离的连接构件或固定构件,也可顺畅地传递空气。 但是,上述排气口台阶部157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与如上所述的锥形部224一样呈锥形形状。即,排气口台阶部157的侧面也可呈倾斜的形状。并且,也可以在上述供气口221的下表面固定形成有密闭构件,来代替排气口台阶部157,以密闭上述供气口221和上述壳体110的上表面之间。 上述热泵控制部160驱动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并执行其他热泵的 动作所需的控制。具体地,上述热泵控制部根据多个运转模式控制上述热泵。上述多个运转模式包括用于控制当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机壳时的工作的干燥模式以及用于控制当上述热泵从上述机壳分离时的工作的除湿模式。 参照图10,详细说明上述干燥模式下的上述热泵的工作。图10中箭头的方向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在上述干燥模式下,上述热泵向上述衣物收纳室供给干燥空气。具体地,利用上述热泵控制部来启动上述送风风扇电机152,并使上述送风风扇151工作。并且,利用上述热泵控制部来驱动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140。若利用送风风扇151来使上述衣物收纳室220的空气向上述吸气口131a流入,则空气在通过上述冷凝器143的过程中被加热(以下,将在干燥模式下通过冷凝器143来被加热的空气称为干燥空气)。这样,通过上述冷凝器143来被加热的干燥空气通过上述送风风扇151向上述供气口221传递,并向上述衣物收纳室220流入。在上述衣物收纳室中对衣物进行烘干而变得湿润的空气重新通过吸气口131a向热泵传递,并在经过上述蒸发器141的过程中冷却之后,重新在冷凝器143中被加热。 相反,在上述除湿模式下,上述热泵向外部供给除湿空气。此时,图10所示的衣物收纳室220成为外部。具体地,利用上述热泵控制部来启动上述送风风扇电机152,并使上述送风风扇151工作。并且,利用上述热泵控制部来驱动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此时,上述热泵控制部控制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以使上述除湿空气的温度低于上述干燥空气的温度。若通过送风风扇151使外部空气向上述吸气口131a流入,则空气在通过上述蒸发器143的过程中被除湿。如上所述,此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流路向上述接水桶180聚集,且在通过上述蒸发器143的过程中被除湿的除湿空气经过上述冷凝器143并通过排气管153向外部供给。此时,除湿空气的温度低于上述干燥空气的温度。 如上所述的结构具有如下效果:通过使上述热泵从上述机壳分离而独立工作时的运转模式与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机壳来工作时的运转模式不同,能够提高独立工作时的能量效率。即,当上述热泵安装于上述机壳时,需要供给用于充分烘干上述衣物收纳室内的衣物的温度的干燥空气,因而需要更多的能量,而相反,当上述热泵从上述机壳分离时,对外部空气进行除湿则需 要相对少的能量。因此,在作为上述热泵独立工作时的运转模式的除湿模式下,通过产生温度低于上述干燥空气的温度的除湿空气,能够提高能量效率。 作为上述热泵控制部160控制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140的一实施例,上述热泵控制部可控制上述压缩机145的驱动速度Hz。为此,上述压缩机做成驱动速度发生变化的可变型压缩机。上述热泵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干燥模式下的压缩机的驱动速度快于上述除湿模式下的压缩机的驱动速度。因此,上述干燥模式下的上述压缩机的驱动速度更快,因而在干燥模式下制冷剂传递的热量大于在除湿模式下制冷剂传递的热量,干燥空气的温度会更高于除湿空气的温度。 作为上述热泵控制部160控制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140的另一实施例,上述热泵控制部可控制在上述压缩机145中压缩制冷剂的程度,即压缩率。具体地,上述热泵控制部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干燥模式下的上述压缩机的压缩率高于上述除湿模式下的上述压缩机的压缩率。因此,上述干燥模式下的制冷剂的压缩率更高,因而上述干燥空气接收的热量大于除湿空气接收的热量,干燥空气的温度会高于除湿空气的温度。 为此,上述压缩机145可包括多个压缩室。此时,利用上述热泵控制部来在上述干燥模式下工作的压缩室的数量多于在上述除湿模式下工作的压缩室的数量。或者,上述压缩机145可以为多级压缩机。此时,利用上述热泵控制部来在上述干燥模式下压缩制冷剂的级的数量多于在上述除湿模式下压缩制冷剂的级的数量。上述压缩机145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可以改变制冷剂的压缩力,则任何压缩机都可以。 参照图8,如上所述的热泵控制部160与设置于上述机壳200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部310以及控制面板320电连接,且也与后述的热泵的控制面板120电连接。当上述热泵100安装于上述机壳200时,上述热泵控制部160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部310及控制面板320接收控制指令,在上述热泵100从上述机壳分离的状态下,上述热泵控制部160从后述的热泵的控制面板120接收控制指令。 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省略设置于上述机壳的控制部310,而仅利用上述热泵控制部160来进行控制。参照图9,上述热泵控制部160可直接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面板320接收控制指令。因此,当上述热泵安装 于上述机壳时,上述热泵控制部160可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控制面板320接收控制指令,当上述热泵从上述机壳分离时,上述热泵控制部160可从后述的热泵的控制面板120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上述控制指令来控制热泵。 或者,也可在上述机壳的门210不额外设置控制面板,而是在门210形成贯通孔,以使后述的热泵的控制面板120所处的部分向上述门210的外部露出。此时,用户可在关闭门210的状态下,操作热泵的控制面板120,来执行上述干燥模式,或者执行其他所需的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模式。 上述热泵的控制面板120接收控制指令,并向上述热泵控制部160传输上述控制指令。这种控制面板120可包括能够由用户输入各种控制指令的输入按钮125以及用于向外部显示可输入或选择的控制指令、当前热泵的状态等的显示器121。或者,上述显示器也可形成为触摸屏,从而接收控制指令。此时,控制指令包括干燥模式及除湿模式,且可包括其他衣物处理装置的衣物处理模式以及当上述热泵从机壳分离而工作时所需的电源控制指令、各种空气处理模式等。例如,上述空气处理模式可包括过滤模式,该过滤模式能够定义为不使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工作而通过上述热泵控制部仅控制送风风扇及送风电机来对外部空气进行过滤以及吹送的运转模式。并且,控制面板还可设有电源按钮123。 上述热泵电源部190作为上述热泵的结构要素,与通过供电来工作的所有结构要素电连接来供电。参照图6,这种热泵电源部190具有与固定设置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机壳200的下部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330电连接的连接部。并且,上述热泵电源部190包括充电电池,当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330相连接时可自动充电,而在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330分离的状态下可供电。 或者,上述热泵电源部190还可包括能够直接与外部电源相连接的插头。此时,插头也可由用户拉动来引出,当上述热泵100从机壳分离时,插入于外部电源来使用,想要重新收纳于上述机壳来使用的情况下,重新拉动来使其引入。处于引入状态的插头可如图6所示地固定,从而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相连接。因此,上述插头成为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部电连接的连接部。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大致结构图。本发明另一 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热泵的基础上还设有加热器159。上述加热器159设置于上述冷凝器143的下游,用于进一步加热通过上述冷凝器143的空气。如图所示,这种上述加热器159可设置于排气管153上。 如上所述,另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上述热泵控制部160可多样地控制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140,来使干燥空气的温度更高于除湿空气的温度。并且,上述热泵控制部也可控制上述加热器159,而不控制上述制冷剂压缩循环系统,以使干燥空气的温度更高于除湿空气的温度。 具体地,利用上述热泵控制部160,可使上述加热器159在上述干燥模式下启动,且在上述除湿模式下维持关闭状态。并且,上述热泵控制部可在上述干燥模式下控制上述加热器159的强度,且可控制工作时间。此时,被上述热泵控制部160控制的加热器159的强度或工作时间可根据衣物处理模式多样地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能够从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分离上述热泵来使上述热泵独立工作,因而具有能够多样地使用上述热泵的效果。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使上述热泵安装于机壳时的运转模式与从机壳分离上述热泵时的运转模式不同,从而具有提高当上述热泵独立工作时的能量效率的效果。 如上所述,只要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够理解,在不变更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以相互不同的具体方式实施。因此,应仅理解为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仅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定。应解释为本发明的范围由后述的权利要求的范围表示,而不是具体实施方式,从权利要求的范围的含义、范围以及等同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形态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上述具有热泵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能够拆装且根据多个运转模式来进行控制的热泵,上述多个运转模式包括干燥模式及除湿模式,在干燥模式下,当上述热泵安装于机壳时,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在除湿模式下,当上述热泵从机壳分离时,控制上述热泵的工作,因此具有不仅在热泵安装于机壳时能够使用热泵,而且在分离时也能够另行使用的效果。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