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555053 上传时间:2018-06-24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40857.2

申请日:

2015.12.15

公开号:

CN205369040U

公开日:

2016.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1D21/00; E01D11/02

主分类号:

E01D21/00

申请人: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鸿盛; 张志新; 宾熊; 任威; 顾跃强; 毛超军

地址: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景盛北三街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吴开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包括跨缆吊机、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牵引设备、牵引支架以及岸面滑移运输装置;通过跨缆吊机将加劲梁从运输船只上垂直起吊,荡移至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上;利用牵引设备将加劲梁牵引至梁支架上的预设位置;利用移位后的跨缆吊机再次垂直起吊加劲梁,荡移至岸上的岸面最终滑移运输装置上;在岸边地势陡峭,起吊高度大,主塔距离水位线较远等条件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大大降低了运梁支架的高度,降低了安全风险,节约了用钢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跨缆吊机,安装在桥体的主缆上,所述跨缆吊机通过吊具吊装加劲梁
移动;
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用于承载并运输加劲梁,坡体过渡段运梁
支架装置包括支架装置、滑移运输装置和支柱,所述滑移运输装置通过一
侧坡底的支架装置以及另一侧的支柱水平固定安装在坡体中部过渡段,通
过牵引设备对滑移运输装置上的加劲梁进行牵引;
牵引支架,用于安装牵引设备,所述牵引支架固定安装在坡体中部过
渡段的滑移运输装置里侧;
岸面滑移运输装置,安装在岸面上,用于承载并运输加劲梁,通过牵
引设备对岸面滑移运输装置上的加劲梁进行牵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滑移运输装置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柱顶横梁、纵
向主梁、分配梁、轨道承重梁和移位器轨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移位器轨道
上用于承托加劲梁的移位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主梁的两侧分别焊接槽钢,所述槽钢的底部与柱顶横梁
进行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器轨道上安装有制动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梁端部设有滑轮组,所述牵引设备通过钢绞线与所述
滑轮组连接,驱动加劲梁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岸面滑移运输装置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预埋钢
板、纵向主梁、分配梁、轨道承重梁和移位器轨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移位
器轨道上用于承托加劲梁的移位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岸面滑移运输装置包括设置在岸面上的设有多条轨道的混
凝土平台以及安装在所述轨道内用于承托加劲梁的移位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梁端部设有滑轮组,所述牵引设备通过钢绞线与所
述滑轮组连接,驱动加劲梁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装置包括若干垂直安装在坡底的立柱以及安装在若干
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设备为卷扬机。

说明书

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施工装置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等基础建设的突飞猛进,作为跨越能力最强的悬索桥,逐步成为跨江、跨海通道的首选桥型之一。

在悬索桥加劲梁施工中,加劲梁的重量一般达2000KN以上,梁段由水运运抵桥位,采用专用跨缆吊机进行安装。跨缆吊机因作业条件限制,只能进行垂直或小范围荡移施工。

对于跨江大桥,岸上加劲梁从水路运输更具可行与性经济性,由于运输加劲梁的驳船不能到达梁段安装位置下方,跨缆吊机的垂直或小范围荡移已经不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使加劲梁从运输船上顺利转移到岸上,需要先搭设支架,先由跨缆吊机将加劲梁提升、荡移放置在支架上,在利用支架上的移位支撑系统将加劲梁牵引到设计的位置;对于大高差地形位置,使用一次荡移方法施工需要搭设大高度的运梁支架。由于架体高度大,整体稳定性差,对荡移施工埋下安全隐患,且用钢量大,经济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用以对于大高差地形位置,使用一次荡移方法施工来搭设大高度的运梁支架,易造成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包括:

跨缆吊机,安装在桥体的主缆上,所述跨缆吊机通过吊具吊装加劲梁移动;

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用于承载并运输加劲梁,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包括支架装置、滑移运输装置和支柱;

所述滑移运输装置通过一侧坡底的支架装置以及另一侧的支柱水平固定安装在坡体中部过渡段,通过牵引设备对滑移运输装置上的加劲梁进行牵引;

牵引支架,用于安装牵引设备,所述牵引支架固定安装在坡体中部过渡段的滑移运输装置里侧;

岸面滑移运输装置,安装在岸面上,用于承载并运输加劲梁,通过牵引设备对岸面滑移运输装置上的加劲梁进行牵引。

进一步的,所述滑移运输装置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柱顶横梁、纵向主梁、分配梁、轨道承重梁和移位器轨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移位器轨道上用于承托加劲梁的移位器。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主梁的两侧分别焊接槽钢,所述槽钢的底部与柱顶横梁进行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位器轨道上安装有制动块。

进一步的,所述加劲梁端部设有滑轮组,所述牵引设备通过钢绞线与所述滑轮组连接,驱动加劲梁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岸面滑移运输装置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预埋钢板、纵向主梁、分配梁、轨道承重梁和移位器轨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移位器轨道上用于承托加劲梁的移位器。

进一步的,所述岸面滑移运输装置包括设置在岸面上的设有多条轨道的混凝土平台以及安装在所述轨道内用于承托加劲梁的移位器。

进一步的,所述加劲梁端部设有滑轮组,所述牵引设备通过钢绞线与所述滑轮组连接,驱动加劲梁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装置包括若干垂直安装在坡底的立柱以及安装在若干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筋。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设备为卷扬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解决了由于现有技术中运梁支架太高而带来的稳定性差、用钢量大以及支架架设难度大等难题。在岸边地势陡峭,起吊高度大,主塔距离水位线较远等条件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大大降低了运梁支架的高度,降低了安全风险,节约了用钢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滑移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岸面滑移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岸面滑移运输装置的侧视图。

其中:

1-跨缆吊机;2-加劲梁;3-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

4-牵引设备;5-牵引支架;6-岸面滑移运输装置;

21-滑轮组;31-支架装置;32-滑移运输装置;

33-支柱;311-立柱;312-连接筋;

321-柱顶横梁、322-纵向主梁;323-分配梁;

324-轨道承重梁;325-移位器轨道;326-移位器;

327-制动块;328-槽钢;61-混凝土平台;

611-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以目前建设的重庆万州至湖北利川高速公路(重庆段)的“驸马长江大桥加劲梁实际安装运梁支架”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此桥结构为大型悬索桥,大桥分为南岸和北岸的施工过程,其中,北岸的岸面的坡度较低,适用于目前常采用的一次荡移方法进行施工。对于南岸来说,岸面与水面之间坡度存在较大的地形高差,使用一次荡移方法施工需要搭设大高度的运梁支架,不仅钢量大,而且架体高度大,整体稳定性差,对荡移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即采用二次荡移的方法使加劲梁运输到位。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包括:

跨缆吊机1,跨缆吊机1安装在桥体的主缆上,跨缆吊机1通过吊具吊装加劲梁2移动;

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3,安装在岸面与坡底垂直高度中间位置的坡体过渡段上,用于承载并运输加劲梁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3包括支架装置31、滑移运输装置32和支柱33;

所述滑移运输装置32通过其一侧坡底的支架装置31以及另一侧的支柱33水平固定安装在坡体中部过渡段,通过牵引设备4对滑移运输装置32上的加劲梁2进行牵引;

具体的,所述支架装置31包括若干垂直安装在坡底的立柱311以及安装在若干所述立柱之间的连接筋312;

立柱311在安装时,通过在坡体中部过渡段外侧靠近坡底处预埋钢筋混凝土混制的锚杆,作为基座,然后将立柱底部通过锚筋与基座进行固定连接,保障整体稳定性。

在坡体中部过渡段上同样通过预埋钢筋混凝土混制的锚杆,作为基座,然后将支柱33底部通过锚筋与基座进行固定连接。

保障支柱33的顶部与立柱311顶部的高度一致。

将滑移运输装置32固定安装在支柱33的顶部与立柱311的顶部。

如图3所示,所述滑移运输装置32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柱顶横梁321、纵向主梁322、分配梁323、轨道承重梁324和移位器轨道325,以及安装在所述移位器轨道上用于承托加劲梁2的移位器326;在移位器轨道325上安装有制动块327,用于对移位器进行限位。

为了增强纵向主梁322的刚性,应用时,在纵向主梁322的两侧分别焊接槽钢328,然后将槽钢328的底部与柱顶横梁321进行焊接即可。

安装时,将柱顶横梁321水平焊接在支柱33的顶部与立柱311。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支架5,用于安装牵引设备4,所述的牵引支架5安装在坡体过渡段,其中牵引支架5的一支撑脚与滑移运输装置32一侧的支柱33固定连接,另一支撑脚则同样选择在坡体中预埋锚杆,作为基座,然后将另一支撑脚底部通过锚筋与基座进行固定连接,实现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设备4为卷扬机。

卷扬机进行牵引的方式为:

在加劲梁2端部设置滑轮组21,卷扬机通过钢绞线与所述滑轮组21连接,进而驱动加劲梁2通过移位器326在移位器轨道325内移动。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岸面上安装有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用于承载并运输加劲梁2,同样地,通过牵引设备4对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上的加劲梁2进行牵引。

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优选的结构方式具有以下两种:

方案一,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包括自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预埋钢板、纵向主梁、分配梁、轨道承重梁和移位器轨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移位器轨道上用于承托加劲梁的移位器。

上述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与滑移运输装置32基本相同,其中,不同点在于,由于岸面上不在需要搭设支架装置31和支柱33,因此,只需要利用预埋在岸面上的钢板代替柱顶横梁321即可;然后将纵向主梁与钢板焊接进行固定。

方案二,如图所示,所述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包括设置在岸面上的设有多条轨道611的混凝土平台61以及安装在所述轨道611内用于承托加劲梁的移位器326。同样地,在轨道611上安装有制动块327,用于对移位器326进行限位。

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使用的牵引设备4同样优选为卷扬机,将所述卷扬机固定在岸面上,利用卷扬机通过钢绞线与所述滑轮组21连接,进而驱动加劲梁2的移动。

下面说明利用上述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进行加劲梁二次荡移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跨缆吊机1移动至运输船上的加劲梁2正上方,并通过吊具垂直起吊所述加劲梁2;

S20.利用所述跨缆吊机1将加劲梁2荡移至坡体中部过渡段的滑移运输装置32的移位器326上部;

S30.利用牵引设备4将所述滑移运输装置32上部的加劲梁2牵引至预设位置;

其中,步骤S30包括:

S31.将牵引设备4与加劲梁2上的滑轮组通过钢绞线进行连接;

S32.启动牵引设备4,通过钢绞线带动加劲梁2移动至预设位置;

S40.再次将跨缆吊机1移动至滑移运输装置32上预设位置的加劲梁2正上方,并通过吊具垂直起吊所述加劲梁2;

S50.利用所述跨缆吊机1将加劲梁2荡移至岸上的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上部;

S60.利用牵引设备4将所述岸面滑移运输装置6上部的加劲梁2牵引至预设位置。

其中,步骤S60包括:

S61.将牵引设备4与加劲梁2上的滑轮组通过钢绞线进行连接;

S62.启动牵引设备4,通过钢绞线带动加劲梁2移动至预设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备的有益效果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由于现有技术中运梁支架太高而带来的稳定性差、用钢量大以及支架架设难度大等难题。在岸边地势陡峭,起吊高度大,主塔距离水位线较远等条件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及荡移方法,大大降低了运梁支架的高度,降低了安全风险,节约了用钢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索桥施工岸上加劲梁二次荡移装置,包括跨缆吊机、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牵引设备、牵引支架以及岸面滑移运输装置;通过跨缆吊机将加劲梁从运输船只上垂直起吊,荡移至坡体过渡段运梁支架装置上;利用牵引设备将加劲梁牵引至梁支架上的预设位置;利用移位后的跨缆吊机再次垂直起吊加劲梁,荡移至岸上的岸面最终滑移运输装置上;在岸边地势陡峭,起吊高度大,主塔距离水位线较远等条件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