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水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态水池.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59277 U(45)授权公告日 2014.12.31CN204059277U(21)申请号 201420527710.5(22)申请日 2014.09.15E02B 3/00(2006.01)E02B 3/16(2006.01)E02B 3/12(2006.01)(73)专利权人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310007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路2号(72)发明人郭恺 雷晗辰 李永红(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华知专利事务所 33235代理人宁冈(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生态水池(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水池,包括驳岸本体、第一水池本体和第二水池本体,第。
2、二水池本体设有与第一水池本体过渡连接的水平部,驳岸本体与第二水池本体相邻,驳岸本体和水池本体的上方均设有防水层,驳岸本体的顶端宽度大于400mm,第二水池本体的水平部上设有截面为梯形的水泥预制块,水泥预制块位于水面下方,水泥预制块靠近驳岸本体一侧的防水层上方设有淤泥层,水泥预制块最右端到第一水池本体之间的水平部的宽度b不小于200mm。具有以下优点:水泥预制块保证了水生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淤泥层厚度,圈定水生植物生长范围的同时能够保证规范中要求的安全水深。(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
3、图1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4059277 UCN 204059277 U1/1页21.一种生态水池,它包括驳岸本体和水池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本体包括第一水池本体和第二水池本体,所述第一水池本体的上方为深水区,第二水池本体的上方为与深水区的四周连通的浅水区,所述第二水池本体设有与第一水池本体过渡连接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方的浅水区深度不超过700mm;驳岸本体与第二水池本体相邻,所述驳岸本体和水池本体的上方均设有防水层,驳岸本体的顶端宽度大于400mm,所述防水层向下延伸的部分将驳岸本体的外沿包裹在内,防水层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第二水池本体的水平部上设有截面为梯形。
4、的水泥预制块,所述水泥预制块位于水面下方,所述水泥预制块靠近驳岸本体一侧的防水层上方设有淤泥层,水泥预制块最右端到第一水池本体之间的水平部的宽度b不小于200m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防水卷材层和土工布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中砂层和第一素土夯实层。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驳岸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浆砌块石层、混凝土层、碎石层和第二素土夯实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权 利 要 求 书CN 204059277 U。
5、1/2页3一种生态水池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景观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生态水池。背景技术0002 园林设计规范中规定,距岸边2.0米以内水深不超过70厘米,否则就必须加设栏杆,且栏杆高度不小于1.05米。0003 为了提高水池的观赏性,一定会在水池中养殖一些观赏性鱼类以及其他一些物种,因鱼类和其他物种习水性的不同,所要求的水深也不同,因此水深有时候会超过70厘米,结合园林设计规范中的规定,水深超过70厘米的水池边必须加设栏杆,这样影响景观的观赏度。实用新型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需要增设栏杆的生态水池。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
6、态水池,它包括驳岸本体和水池本体,所述水池本体包括第一水池本体和第二水池本体,所述第一水池本体的上方为深水区,第二水池本体的上方为与深水区的四周连通的浅水区,所述第二水池本体设有与第一水池本体过渡连接的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方的浅水区深度不超过700mm;驳岸本体与第二水池本体相邻,所述驳岸本体和水池本体的上方均设有防水层,驳岸本体的顶端宽度大于400mm,所述防水层向下延伸的部分将驳岸本体的外沿包裹在内,防水层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第二水池本体的水平部上设有截面为梯形的水泥预制块,所述水泥预制块位于水面下方,所述水泥预制块靠近驳岸本体一侧的防水层上方设有淤泥层,水泥预制块最右端到。
7、第一水池本体之间的水平部的宽度b不小于200mm。将水池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浅水区与岸边相邻,保证浅水区深度不超过70厘米,在浅水区下方的第二水池本体上的水平部处增设水泥预制块,保证了水生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淤泥层厚度,圈定水生植物生长范围的同时,也保证深水区距离岸边的距离大于2米,符合规范中要求的安全水深,并且水泥预制块位于常水位的下方,做到了表面不露痕迹,生态自然。0006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防水卷材层和土工布层。使水池本体和驳岸本体具有防水性能,将渗水情况减弱到可控制范围内。0007 作为优选,所述水池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中砂层和第一素土夯实层。水池本体结构更加稳定。000。
8、8 作为优选,所述驳岸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浆砌块石层、混凝土+层、碎石层和第二素土夯实层。驳岸本体结构更加稳定。0009 作为优选,所述淤泥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提高整个水池的观赏性。0010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水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11 (1)该驳岸本体适用于防渗漏的中小型生态水池,更简便,更生态,更易推广;0012 (2)水泥预制块设在常水位以下,做到了表面不露痕迹,生态自然;说 明 书CN 204059277 U2/2页40013 (3)因驳岸本体的顶端宽度大于400mm,所以该驳岸的稳定性极好;0014 (4)采用外搭的方式将驳岸本体的外沿包裹在内,并且外搭。
9、的防水层的长度大于200mm就能保证防水材料不被其上所压泥土的重力拖入水底造成水的渗漏;0015 (5)水泥预制块保证了水生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淤泥层厚度,圈定水生植物生长范围的同时能够保证规范中要求的安全水深。附图说明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7 其中:1、驳岸本体,2、第一水池本体,3、第二水池本体,4、深水区,5、浅水区,6、水平部,7、水泥预制块,8、淤泥层,9、防水卷材层,10、土工布层,11、中砂层,12、第一素土夯实层,13、浆砌块石层,14、混凝土层,15、碎石层,16、第二素土夯实层,17、水生植物。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
10、一步的描述。0019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生态水池,它包括驳岸本体1和水池本体,所述驳岸本体1由上到下依次包括浆砌块石层13、混凝土层14、碎石层15和第二素土夯实层16,所述水池本体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中砂层11和第一素土夯实层12,所述水池本体包括第一水池本体2和第二水池本体3,所述第一水池本体2的上方为深水区4,第二水池本体3的上方为与深水区4的四周连通的浅水区5,所述第二水池本体3设有与第一水池本体2过渡连接的水平部6,所述水平部6上方的浅水区5深度不超过700mm;驳岸本体1与第二水池本体3相邻,所述驳岸本体1和水池本体的上方均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由上到下依次包括防水卷材层9和土工布层10,驳岸本体1的顶端宽度大于400mm,所述防水层向下延伸的部分将驳岸本体1的外沿包裹在内,防水层向下延伸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第二水池本体的水平部6上设有截面为梯形的水泥预制块7,所述水泥预制块7位于水面下方,所述水泥预制块7靠近驳岸本体1一侧的防水层上方设有淤泥层8,所述淤泥层8上种植有水生植物17,水泥预制块7最右端到第一水池本体2之间的水平部的宽度b不小于200mm。说 明 书CN 204059277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4059277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