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拉门的杀菌门把手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把手,具体的说是一种推拉门的杀菌门把手。
背景技术
当前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重,现在公共区域的门把手就成为了一种病毒,疾病交叉感染的重灾区,比如说一个患有疾病的人,他手上带有病毒,接触门把手之后,会把细菌病毒留在门把手上面,如果下一个健康的人接触之后,患病和感染病毒的几率无疑会增大,这样就会大面积交叉感染。即使有的产品加入了紫外线杀菌的装置,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紫外线只能对一般的病毒,细菌有杀菌、灭菌作用,一旦遇到了其它病毒,交叉感染问题还是不能解决。且紫外线对人体会有一定的损伤,如果紫外线直接接触人体,这无疑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加入了紫外线后,有紫外线需要电能驱动,导致用电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拉门的杀菌门把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推拉门的杀菌门把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推拉门的杀菌门把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紫外灯管、臭氧发生器、开关装置、转动发电装置、主控电路模块、蓄电池、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把手为管状,且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把手内设置紫外灯管,所述把手开口端转动设置在臭氧发生器上,且与臭氧发生器出气口连通,所述开关装置侧壁开设槽,所述槽内设置开关按键,所述把手的封闭端位于所述开关装置的槽内且与开关按键接触,所述转动发电装置、主控电路模块与蓄电池设置在门内,所述主控电路模块与紫外灯管、臭氧发生器、开关装置、转动发电装置、蓄电池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发电装置的主轴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与门框铰接。
所述把手为带有微孔的玻璃管,玻璃管方便紫外线射出,而微孔可以方便臭氧能够逸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当人开启把手时,开光装置关闭,门把手不产生紫外线和臭氧,在人离开,门把手复原,开关装置启动,紫外灯管和臭氧发生器工作,开始杀菌消毒,遏制交叉感染,保障了人体健康;
2、通过转动发电装置进行供电,能够在人们开关门的时候,通过门的闭合带动转动发电装置转动发电,产生的电能可为紫外灯管和臭氧发生器供电,减少能源消耗,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推拉门的杀菌门把手,包括把手1、紫外灯管2、臭氧发生器3、开关装置4、转动发电装置5、主控电路模块6、蓄电池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所述把手1为管状,且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所述把手1内设置紫外灯管2,所述把手1开口端转动设置在臭氧发生器3上,且与臭氧发生器3出气口连通,所述开关装置4侧壁开设槽,所述槽内设置开关按键,所述把手1的封闭端位于所述开关装置4的槽内且与开关按键接触,所述转动发电装置5、主控电路模块6与蓄电池7设置在门a内,所述主控电路模块6与紫外灯管2、臭氧发生器3、开关装置4、转动发电装置5、蓄电池7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杆8的一端固定在转动发电装置的主轴上,另一端与第二连杆9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9另一端与门框b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把手1为带有微孔的玻璃管,玻璃管方便紫外线射出,而微孔可以方便臭氧能够逸出。
关门状态时,把手1与开关按键接触,开关装置4处于开启状态,紫外灯管2和臭氧发生器3工作,为把手杀菌消毒。当人开门时,把手1向下旋转,把手脱离与开关按键的接触,此时开关装置4关闭,紫外灯管2和臭氧发生器3停止工作。人放开把手1时,把手复原并与开关按键接触,紫外灯管2和臭氧发生器3再次工作,为把手杀菌消毒。开、关门的时候,第一连杆8与第二连杆9也同时开、闭,开闭时,带动转动发电装置5的主轴转动,进行发电。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