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7454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47454A21申请号201410412893022申请日20140815A61K36/8998200601A61P1/16200601A61K33/0620060171申请人王波地址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健康路1号72发明人王波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茵陈2030克、栀子1020克、木通1020克、车前草1020克、麦芽1020克、白花蛇舌草1020克、虎杖1020克、黄芪1020克、败酱草812克、秦艽815克、贯众8。
2、12克、焦山楂812克、木瓜812克、乳香812克、夏枯草812克、寒水石812克、甘草812克。诸药配伍精良,共奏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攻里通下,利胆退黄之功效,用于治疗黄疸症具有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且治愈率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7454ACN104147454A1/1页21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茵陈2030克、栀子1020克、木通1020克、车前草1020克、麦芽1020克、白花蛇舌草10。
3、20克、虎杖1020克、黄芪1020克、败酱草812克、秦艽815克、贯众812克、焦山楂812克、木瓜812克、乳香812克、夏枯草812克、寒水石812克、甘草812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茵陈2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车前草10克、麦芽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虎杖10克、黄芪10克、败酱草8克、秦艽8克、贯众8克、焦山楂8克、木瓜8克、乳香8克、夏枯草8克、寒水石8克、甘草8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茵陈25克、栀子15克、木通15克、车前草15克、麦芽1。
4、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虎杖15克、黄芪15克、败酱草10克、秦艽12克、贯众10克、焦山楂10克、木瓜10克、乳香10克、夏枯草10克、寒水石10克、甘草10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茵陈30克、栀子20克、木通20克、车前草20克、麦芽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虎杖20克、黄芪20克、败酱草12克、秦艽15克、贯众12克、焦山楂12克、木瓜12克、乳香12克、夏枯草12克、寒水石12克、甘草12克。权利要求书CN104147454A1/5页3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黄疸症的。
5、中药制剂。背景技术0002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黄疸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男女老少皆可罹患,但以青壮年居多。0003黄疸症的证候特征主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其中以目黄为主要特征。患病初起,目黄、身黄不一定出现,而以恶寒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肠鸣,肢体困重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为主,三五日后,才逐渐出现目黄,随之出现尿黄与身黄。亦有先出现胁肋剧痛,然后发黄者。急黄患者还可出现壮热神昏,衄血吐血等症。0004目前治疗黄疸症主要采用鲁米那纳,配合尼可刹米等退黄药物进行治疗,效果虽然短。
6、时间内明显,但是容易复发,彻底治愈率较低,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根据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原则,发明一种有效切中黄疸症病机,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达到治愈不复发,且无副作用、服用方便的中药制剂显得尤为重要。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在治疗黄疸症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见效快、疗程短、无副作用且治愈率高的中药制剂。0006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0007茵陈2030克、栀子1020克、木通1020克、车前草1020克、麦芽1020克、白花蛇舌草1020克、虎杖1020克、黄芪1020克、败酱草812克、秦艽815。
7、克、贯众812克、焦山楂812克、木瓜812克、乳香812克、夏枯草812克、寒水石812克、甘草812克。0008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0009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0010茵陈2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车前草10克、麦芽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虎杖10克、黄芪10克、败酱草8克、秦艽8克、贯众8克、焦山楂8克、木瓜8克、乳香8克、夏枯草8克、寒水石8克、甘草8克。0011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0012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0013茵陈25克、栀子15克、木通15克、车前草15克、麦芽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虎杖15克、黄芪15克、败酱草10克、秦艽12。
8、克、贯众10克、焦山楂10克、木瓜10克、乳香10克、夏枯草10克、寒水石10克、甘草10克。0014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说明书CN104147454A2/5页40015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0016茵陈30克、栀子20克、木通20克、车前草20克、麦芽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虎杖20克、黄芪20克、败酱草12克、秦艽15克、贯众12克、焦山楂12克、木瓜12克、乳香12克、夏枯草12克、寒水石12克、甘草12克。0017上述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剂,分23次口服。20剂为1疗程。0018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
9、药0019茵陈,味苦,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之功效。0020栀子,味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0021木通,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泄热下乳之功效。0022车前草,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具有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之功效。0023麦芽,味甘,性平;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回乳消胀之功效。0024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肝、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之功效。0025虎杖,味苦、性寒;归肝、胆、肺经。具有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00。
10、26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0027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胃经、大肠经、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之功效。0028秦艽,味苦、辛,性微寒;归胃、肝、胆经。具有驱除风湿,舒筋活络,清利虚热,利湿退黄之功效。0029贯众,味苦,性微寒;归肝、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0030焦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化积,活血祛瘀之功效。0031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舒筋活络,化湿和胃之功效。0032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0033夏枯草,味辛、苦,寒;归肝、。
11、胆经。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软坚散结之功效。0034寒水石,味辛、咸,性寒;归胃、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0035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脾、肺、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0036中医认为,黄疸的基本病机是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常,或结石、积块瘀阻胆道,致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而成。病理属性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中阳偏盛,湿从热化,则致湿热为患,发为阳黄;中阳不足,湿从寒化,则致寒湿为患,发为阴黄。治疗大法为祛湿利小便,健脾疏肝利胆,并适当配伍化瘀之晶。0037本发明中药制剂中,茵陈、秦艽、夏枯草可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利湿退黄;栀子、木。
12、通、寒水石可清热泻火,利水通淋;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除湿;败酱草、贯众可清热解毒,活血化淤;黄芪能益气固表,补气升阳,健脾利肺,利水消肿;麦芽、焦山楂、木瓜可化湿和胃,理气和中;乳香、虎杖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甘草既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又可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共奏清热解毒,益说明书CN104147454A3/5页5气健脾,疏肝利胆,利水通淋,利湿退黄之功效,药物进入人体后,快速增强肝肾的解毒、排毒功能,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修复肝细胞,促进胆汁排出,改善胆红素代谢,彻底排出体内各种致病因素,从根本上达到治愈不复发的目的,使各种黄疸得到有效治疗。
13、且不产生耐药性。0038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我们选择了50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555岁,病程3天3年,黄疸指数为12U135U,转氨酶45U500U,中医辨证阳黄证22,阴黄28例,西医分型肝细胞性黄疸23例,其中急性病毒性黄疸12例,慢性迁延性及活动性黄疸性肝病11例;阻塞性黄疸22例,其中胆管炎16例,胆总管不全梗阻6例,药源性黄疸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患病时间、发病症状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0039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0040。
14、治愈主要症状消失,黄疸指数恢复正常,肝功能正常。0041显效主要症状消失,黄疸指数正常,肝功能基本正常。0042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黄疸基本消退,肝功能明显改善。0043无效诸症与检查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无变化或加重。0044治疗方法0045两组患者均采用卧床休息,静脉输液,口服肝泰乐,肌注维丙胺等综合治疗促使。治疗组加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加水煎制后服用,每日1剂,分23次口服。20剂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0046疗效结果00471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15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0。经统计学处。
15、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细结果见表1。0048表1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对照表0049组别例数治愈N显效N有效N无效N有效率N治疗组25156006240312014024960对照组2583207280416062401976000502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0051两组患者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详细结果见表2。0052表2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比较0053组别例数5天10天15天15天以上治疗组2551631说明书CN104147454A4/5页6对照组2511041000543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0055两组患者转氨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
16、义P001。详细结果见表3。0056组别例数20天30天40天以上治疗组2511122对照组2541650057除上述两项指标外,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消失,尤其是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腹胀,暖气等的缓解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一般提早12周。00584不良反应比较0059统计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发应。0060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起效快、疗程短、耐受性好、成本低廉、无任何副作用的优势,对彻底改善与治愈黄疸症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具体实施方式0061实施例1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选取茵陈20克、栀子10克、木通10克、车前草10克、麦芽10克、白花蛇舌。
17、草10克、虎杖10克、黄芪10克、败酱草8克、秦艽8克、贯众8克、焦山楂8克、木瓜8克、乳香8克、夏枯草8克、寒水石8克、甘草8克。0062实施例2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选取茵陈25克、栀子15克、木通15克、车前草15克、麦芽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虎杖15克、黄芪15克、败酱草10克、秦艽12克、贯众10克、焦山楂10克、木瓜10克、乳香10克、夏枯草10克、寒水石10克、甘草10克。0063实施例3一种治疗黄疸症的中药制剂,选取茵陈30克、栀子20克、木通20克、车前草20克、麦芽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虎杖20克、黄芪20克、败酱草12克、秦艽15克、贯众12克、焦山楂12克、。
18、木瓜12克、乳香12克、夏枯草12克、寒水石12克、甘草12克。0064下面通过具体病例对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疗效进一步进行验证0065病例10066庄某,男,57岁。主因身黄、目黄、小便黄伴腹胀、恶心呕吐、乏力3天就诊。在门诊经查血生化示肝功能谷丙、谷草转氨酶明显异常,甲肝抗体阳性,血清胆红素系列明显增高,腹部肝胆脾胰彩超检查报告“胆囊壁水肿”,余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西医经规范治疗1周后,肝功能转氨酶等有所减轻,但黄疸未见明显减退。后服本发明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服药5天及针剂输液后,黄疸减退,再用2周后黄疸完全消退,经复查血生化肝功能轻微异常,血清胆红素系列正常,胆囊彩超正常。继服。
19、本发明药物2周调理,肝功能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0067病例20068孙某,女,61岁。患者6年前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半年前无说明书CN104147454A5/5页7明显诱因开始出现明显黄疸,皮肤瘙痒,伴有轻度腹痛,无明显发热,经对症治疗后即缓解,反复发作时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体重、食欲、睡眠无明显变化。医院检查发现肝内胆管扩张,直径0406CM,肝总管直径08CM,胆总管内未见结石。实验室检查WBC114109/L,HGB134G/L,中性粒细胞78,尿胆红素6MG/DLGGT252IU/L,TBIL233MOL/L,BDIL1412MOL/L,临床诊断为黄疸症。经人。
20、介绍,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1周后,转氨酶有所减轻,黄疸有所消退,腹痛、瘙痒症状消失;服用10天后,黄疸完全消退,各项体征明显改善;继续服用1周进行巩固治疗,痊愈。随访三个月无复发。0069病例30070陈某,女,33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眼球发黄,全身皮肤黄染,进行性加重,伴尿色黄,尿量无明显变化,皮肤瘙痒,自觉乏力明显,食欲减退,食纳减少,略有腹胀,腹痛,体重较前减轻,解白色稀糊状大便。曾自服中药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门诊查肝功示TBIL34160MOL/L,DBIL25310MOL/L,IBIL8850MOL/L,AIT125500U/L,AST80900U/L。AFP262NG/ML。临床显示黄疸病容,全身皮肤粘膜黄染,巩膜黄染,咽红,充血,上腹部及脐上压痛,理反射未引出。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症。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8天后,转氨酶有所减轻,黄疸有所消退,腹痛、瘙痒症状消失,身体逐渐恢复活力;续服用2周后,黄疸完全消退;继续服用1周进行巩固治疗,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说明书CN10414745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