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自加热器食品罐头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从内部自动加热的最新罐头产品。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家专利局所公告的有关自动加热包装食品的专利技术均系从外部即周围和底部对包装食品进行加热,还没有从包装食品的内部实施加热的自动加热装置的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报导。例如李石卿等人于97年6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ZL97236449.8)紧凑式自加热袋,尽管携带方便,但结构较为复杂,使用的发热材料主要成份为超腐蚀合金,尚需采用耗能的烧结工艺制成薄片,故价格高,其货架形象也欠理想,适用范围不广泛,至今无商品面市。如果用它加热软包装食品,不仅会造成破损和渗漏,还会给食品带来污染。又如朱玉琨于93年11月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ZL93235099.2)自动加热罐头,虽然结构简单,适用广泛,但其缺点是装填发热材料的工艺同罐头生产工艺无法严格分离,在生产的进程中,有可能对食品产生一定的污染;其次是发热反应缓慢,被加热的食物平均温度较低。它们的共同缺点均系只能对包装食品从外部进行加热,因此热损失较大,热效率相比从内部实施自加热的装置要低。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内置自加热器食品罐头,该罐头体积小、储运方便,发热材料价格低廉,罐头食物容量400克足以满足常人一次食用量的需求,可随时随地启动罐头自加热器,方便快捷地把罐头内的食物加热到食用时满意的温度。食用本罐头食品会给人带来一种新的乐趣和享受,会成为罐头行业的新秀,给饮食文化增添新的内涵。该罐头投放市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1、本发明地技术设计方案:
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本发明的特征,绘制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4)予以表示。图1:内置自加热器食品罐头立体图;图2:内置自加热器食品罐头剖面分解图;图3:无纺布加热材料袋6;图4:塑料保温袋7尺寸示意图。
一种内置自加热器食品罐头,特征在于它由塑胶外盖1,凹形内盖2(中心放置三个发热材料袋6)和罐体3(内装食品)组成。塑胶外盖的内侧中央贴附着圆形活性炭吸附垫4;沿边设置常开排气孔C;圆形铝箔5用于凹形内盖中央贴封发热材料袋6。凹形内盖2与罐体3之间为钥匙扣8连接。为了更好地加热和保温可以将整个内置自加热罐头放入保温袋7中;保温袋7由聚丙乙烯薄膜制成的卡扣闭合袋。
2、本发明内置自加热器食品罐头的优点
首先,本发明实现了罐头灌装、密封、巴氏消毒杀菌的生产过程的独立进行与装填发热材料袋的生产过程完全分离,避免了对罐内食物的污染,更加符合科学、卫生的生产程序。
其次,本发明的最大特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以内加热式替代外加热式,充分利用了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原理,极大地减少了热损失,提高了热能的利用率,持续保温时间长,在20min内温度保持在63-55℃。
第三:罐头的包装材质为铝或马口铁皮,是可以回收的,内加热器发热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无毒无害的气体,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第四:本发明适用广泛,特别适用于野外作业、军队、边防、探险、登山、旅游、寒冷地带生活者,而且还可以用于家庭及餐厅,成为一种时尚产品。该产品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具体实施例
实例一:取自制内置自加热器罐头二只(内装汤料),凹形加热器内装填的发热材料规格分别为:发热材料A23克×2袋+发热材料B7克×1袋和发热材料A23克×2袋+发热材料B9克×1袋做试验。分别拔去塑胶外盖1,撕掉凹形内盖2的密封铝箔5,随后向发热器中注入45ml(克)普通水,立即将塑胶外盖1重新盖上,并且将罐头分别装入保温袋7内,及时闭合保温袋卡扣;放置10min后,从保温袋中取出罐头,用钥匙9开启罐头,把加热器2提起与罐体3分离;将罐内汤料搅均测其平均温度,分别读数为61℃和63℃。随后,立即将发热器2复位。照此操作,每隔5min测温一次,实验结果见表一。
表一 加热器装料规格 发热材料A23克×2袋+发热材料 B7克×1袋 发热材料A23克×2袋+发热材料 B9克×1袋 罐内被热汤料(克) 400 400 起始温度(℃) 14 14 加热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10 15 20 25 30 上升温度(℃) 61 58 56 53 51 63 61 59 57 55
实例二、操作同实例一加热器中加发热材料规格与实例一中第二类实验相同加热400克八宝粥结果如下:
加热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平均温度(℃) 55 50 46 44 43
实例三、测试自加热器发热的最高温度结果如下:
室温(℃): 15
加热时间(min): 5
中心温度(℃):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