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涡轮机机舱的运输方法及其应用.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91815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7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804194.4

申请日:

2003.02.19

公开号:

CN1636112A

公开日:

2005.07.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03D11/04; B60P3/40

主分类号:

F03D11/04; B60P3/40

申请人:

威斯塔斯风力系统公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莫恩斯·克里斯滕森; 拉尔斯·布茨

地址:

丹麦灵克宾

优先权:

2002.02.19 EP 02075658.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登河;王学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可释放的连接装置(71,72,27)的机舱(20),所述连接装置(71,72,27)适用于将所述机舱(20)以完全或者部分自持悬挂方式悬挂于至少两辆轮车(21,22)之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其包括至少两辆轮车(21,22)和至少一机舱(20), 所述机舱(20)悬挂于所述至少两辆轮车(21,22)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轮车构成 一拖车(21,2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轮车 包括提升装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提 升装置集成于所述轮车(21,22)。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 辆包括冲量吸收连接装置(24,25)。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冲 量吸收连接装置(24,25)包括可变冲量吸收连接装置(24,25)。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冲 量连接装置包括所述机舱(20)的轮毂(27)。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设有一 盖体(28),用于保护所述机舱(20)的次部。
9: 使用至少一权利要求1至8中所述车辆,用于至少一机舱(20) 的运输。
10: 一种机舱(20),包括可释放的连接装置(71,72,27),所述连 接装置(71,72,27)适于所述机舱(20)以完全或者部分的自持悬挂 方式悬挂于至少两辆轮车(21,22)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舱(2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自持 于所述连接装置(71,72,27)之间。
12: 根据权利要求10到11所述的机舱(2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装置(71,72,27)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设备。
13: 根据权利要求10到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舱(2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前部连接设备和至少一个后部连接设备。
14: 根据权利要求10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舱(20),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部连接包括至少部分所述轮毂(27)。
15: 根据权利要求10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舱(20),其特征在于, 设有一盖体(28),用于保护所述机舱(20)的次部。
16: 一种运输至少一台设有两辆轮车的风力涡轮机机舱(20)及将所 述至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20)悬挂于所述至少两辆轮车(21,22) 之间的方法。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运输至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20)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辆轮车(21,22)包括可释放的连接装置(24, 25),且至少一个所述可释放的连接装置可以通过起重装置抬起,所述至 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通过所述可释放的连接装置与所述的至少两辆轮 车连接,且所述机舱(20)通过所述的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抬起。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运输至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20)的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0至15中任一项所 述的机舱。
19: 一种将至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20)装载至一包括至少两辆轮 车(21,22)的车辆;并将所述至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20)悬挂于 所述至少两辆轮车(21,22)之间的方法。

说明书


风力涡轮机机舱的运输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涡轮机机舱。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车辆;一种如权利要求10的机舱;一种如权利要求15的运输方法;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7的装载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风力涡轮机机舱通过能运载相应载荷的大型卡车运输到安装地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至少两轮车和至少一个机舱,所述机舱悬挂于所述的至少两辆轮车之间。

    根据本发明,将机舱悬挂于所述至少两辆轮车之间具有若干优点。

    优点之一:由于机舱的框架结构形成整个车辆的一部分,因此与传统机舱运输装置相比,车辆整个的竖直延伸减小。而且由于当机舱运送到运送位置时,车辆可简化成包括两个相对较短的小车(bogies),运输较为有利。因此,不需要护送及专门的路径规划就可完成更多轮车的运输。

    若所述轮车中至少其中一个形成拖车,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所述车辆包括标准的运输部件,例如适用于其他运输目的的拖车。通常,所述拖车可由一适当的卡车牵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轮车为自推进式。

    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轮车可由卡车等构成。

    所述轮车至少其中一个包括提升装置,可获得本发明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

    有利地,提升装置作为集成液压调整装置包括于所述轮车中。

    有利地,提升装置为液压传动装置。

    所述提升装置集成于所述轮车内,可得到本发明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

    所述车辆包括冲量吸收连接装置,可得到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地实施方式。

    例如,所述冲量吸收连接装置构建用于实现轮车轴的力平衡,因此即使轮车之间的机舱很重也可以很容易地实现悬挂。换句话说,可大幅降低机舱,以便其或多或少地限定车辆的整个竖直延伸,同时机舱仅通过机舱和地面之间小的安全距离间隙的竖直延伸得以补充。

    所述冲量吸收装置可以静态机械结构建立,或有利地,以动态冲量吸收方式建立。

    所述冲量吸收连接装置包括可变冲量吸收连接装置,可得到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

    例如,通过可以在机舱运输过程中提供固定冲量的液压冲量吸收装置,可以建立这种冲量吸收装置。

    所述冲量连接装置包括机舱的轮毂,可得到本发明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所述机舱轮毂用于将所述机舱的力传到所述轮车。

    使用至少两个如上定义的车辆运输至少一机舱,可得到本发明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机舱,该机舱包括可释放的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用于所述机舱于至少两辆轮车之间的悬挂,其悬挂方式为完全或部分自持悬挂。

    根据本发明,原则上机舱可以成为运输车辆组成元件的一部分。显然,这样的机舱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构建,即所述机舱能吸收在运输过程中以及最终作为风力涡轮机机舱使用过程中影响机舱结构的力。

    所述机舱自持在所述连接装置之间,可得到本发明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

    在完全自持框架结构应用于机舱时,可以省去运输过程中附加的框架加固装置。

    所述的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两个连接设备时,可得到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可以应用离散点连接装置。具体地,可以使用四点连接装置。

    显然,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应用其他合适的连接设备,只要他们可以吸收相关的力,如表达为竖直方向的和水平方向的冲量。

    所述连接装置括含至少一前部连接设备和至少一后部连接设备,可得到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

    所述前部连接设备包括至少部分轮毂,可得到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有利地,风力涡轮机的轮毂用于作为所述前部连接装置。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运输至少一风力涡轮机机舱的方法,所述机舱包括至少两辆轮车,于所述至少两辆轮车间悬挂所述至少一风力涡轮机机舱,可得到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

    所述至少两辆轮车包括可释放的连接装置,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可释放的连接装置通过起重装置抬起,且所述至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通过所述可释放连接装置连设于所述至少两辆轮车,且所述机舱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装置抬起,可得到本发明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将至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装载到一车辆上的方法,所述车辆包括至少两辆轮车,在所述至少两辆轮车间悬挂所述至少一台风力涡轮机机舱,可得到本发明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为详细地描述。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风力涡轮机机舱。

    图2a到图2d所示为本发明机舱的主运输动作。

    图3a和图3b详细示出本发明中风力涡轮机机舱的悬挂。

    图4a到图4d所示为本发明的冲量吸收悬挂的不同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风力涡轮机机舱的横截面。

    图示机舱20包括一以焊接或铸造的机器框架为代表的基本结构,风力涡轮机的主体结构铸造或者悬挂于其上。

    例如,这些主体部件可以包括发动机、方向舵、转子轴、齿轮等。

    根据本发明,基本结构设有至少两个互相移动的啮合装置27、71和72。

    啮合装置71、72或包括于或装配到该基本结构。

    图2a到2d为主运输动作,展示了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运输特征。

    图2a所示为本发明中的两辆轮车。

    所述轮车包括连接措施,这将在下面描述。

    轮车主要为模块化拖车21、22。拖车21,22包括装置,如用于降低或抬高车轮的液压装置(图未示)。

    拖车21包括了一个连接设备24,拖车22包括另一个连接设备25。

    图2b中,拖车21、22的轮子已经被抬高,因此运载装置降低。接下来,拖车相对于机舱20进行定位,以便将拖车的连接设备固定于运载装置21、22。

    图2c中,通过降低拖车的轮子,将拖车抬高,且机舱20从地面抬起。

    然后,拖车21、22和机舱20组成了一组合车辆,该车辆可由诸如卡车23或者其他合适的动力车辆牵引。

    此外,图示车辆与盖体(sub-cover)28安装在一起,用以保护机舱20的次部(sub-portion)避免其运输过程中受到刮擦。

    图2d所示为已卸载的拖车21、22,通常通过降低拖车21、22,拆卸并从拖车21、22取下机舱20。

    这时拖车21,22可以互相连接而形成一组合车辆,该组合车辆可以通过卡车等装置运输。

    换句话说,图2b展示了一辆由拖车21、22和机舱20组合成的拖车,而图2d的拖车主要示出一种由拖车21、22形成的新拖车。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时的新拖车由两辆相对较短的拖车21、22组成。因此,该新拖车通常为车辆的一部分,该车辆长度不小于18米,例如卡车。这就意味着拖车21、22的返程运输操作简单,无需护送,并且不需要相关授权所需的众多不同的运输申请、许可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描述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具有“车载起重机”的特点。显然,尽管优选加/卸载过程是通过集成于拖车的起重装置实现,将机舱装上拖车的过程可以通过传统的外部起重机实现。

    图3a所示为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力分布和力方向的一些有利特征。

    图中给出了机舱20的后部与拖车22的原理性机械连接。

    机舱20主要包括一个后部连接设备。根据图示实施例,所述后部连接设备包括四个连接组件71、72,横截面上只示出两个,机舱20的后部每边各一个。连接组件71、72装配或包含于机舱20的主体框架10。

    所述连接组件便于主体框架和拖车22的连接设备25的机械四点连接,产生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冲量吸收。

    拖车22包括了一安装于连接接头302、303的连接设备301,连接接头302、303可连设于前述连接装置71、72。

    液压装置304构成连接设备的一部分。所述液压装置304可以使作用于拖车22的轴上的力变得均匀。

    而且,有利地,液压装置304可以通过图中未示的适当测量及控制设备吸收冲量的变化。

    在这种方式下,机舱20通过上述连接设备悬挂可以吸收大冲量,并且能以相对恒定的方式将作用于轴的合力F传递到拖车22的轴。

    显而易见,根据本发明,应该以下面这种方式给定机舱20主体框架10的尺寸,即无论是单独的还是和其他设备一起(如与前部连接设备一起),其要能够吸收通过连接设备传递的冲量。

    图3b所示为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相对于力分布和力方向的一些有利特性。

    图中给出了机舱20的前部与拖车21的原理性机械连接。

    图示悬挂的主要功能基本与上述悬挂相同,即尽可能使作用于拖车21轴上的力均匀。

    不同的是,图示悬挂是通过将机舱20悬挂于拖车21上的一连接设备24获得的。连接设备24容置机舱20的一个连接设备,这里是机舱20的轮毂27。

    此外,轮毂27必须能够结合机舱20的主体框架吸收所产生的冲量。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机舱20机械结构的相关部分为自持运转,这是一个必要条件。

    图4主要示出由本发明悬挂吸收的冲量。此外,为使得作用于拖车轴上的力F均匀,悬挂应该具备能够吸收适当大冲量的特点。

    图5a,6a和7a所示为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不同的优选悬挂装置的原理图。

    图5b,6b和7b所示为本发明悬挂装置的不同应用组合。

    显而易见,不限于下面提到的三点和四点悬挂,本发明的范围中也可应用其他组合。

    图5a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离散点悬挂的横断面。此处,悬挂通过平面内另一离散点悬挂而得以补充。

    图5a主要展示了机舱部件52于拖车部件51的悬挂。

    借助于同一横截面内的离散点53、54、55的悬挂建立了图示的悬挂。

    离散点53、54的力F通过一冲量吸收装置实现传递,这里的冲量吸收装置是一液压缸56。

    图5b所示为图5a示意并说明的从上方看的机舱的四点悬挂。

    请注意,图示后部悬挂主要包括上述两设备。

    显而易见,本文中的四点悬挂指的是这样一种悬挂,其中从上方看机舱主要连设于四个区域(四点并非绝对必须地)。

    因此,图示四点悬挂基本能吸收图5a所示的冲量,即一重力分布装置。另外,该四点悬挂还能够吸收如图5b所示的横向冲量。

    图6a所示为一刚性冲量吸收装置63的横截面。

    此处,刚性悬挂通过一刚性机械结构63设于机舱部件62和拖车部件61之间,

    此外,图6b给出图6a所示并说明的从上方看的机舱的悬挂,即通过两刚性冲量吸收装置63可吸收竖直和水平方向的悬挂冲量。

    本发明范畴内可应用多个冲量吸收悬挂。

    图7a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此处或多或少对应于图2a-图2d及图3a-图3b中所示的轮毂悬挂。

    此处的机舱部件72悬挂于拖车部件71。

    拖车部件71与轮毂接收装置74装设在一起,例如,风力涡轮机机舱72的轮毂72通过点75的螺钉装设于拖车部件71。

    当手动移开连接组件75时,可通过安装于拖车的冲量转换装置传递连接力。

    根据本发明,冲量转换装置有利于以一种更均匀的方式将力分布于拖车车轴。因此,悬挂有机舱的拖车的车轴所承受的力可以均匀或者至少相对均匀地分布于拖车上轴。

    图7b也可以称为三点悬挂方式(相对于水平冲量和力)。

    图7主要给出了一“三点”悬挂,轮毂73构成了前部冲量吸收装置的一部分,两液压缸56构成了后部冲量吸收装置的一部分。

风力涡轮机机舱的运输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风力涡轮机机舱的运输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风力涡轮机机舱的运输方法及其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力涡轮机机舱的运输方法及其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力涡轮机机舱的运输方法及其应用.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可释放的连接装置(71,72,27)的机舱(20),所述连接装置(71,72,27)适用于将所述机舱(20)以完全或者部分自持悬挂方式悬挂于至少两辆轮车(21,22)之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或重力发动机;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