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掣动逆向轮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越式离合器。
背景技术:普通的摩托车、自行车以及其它机械部件中使用的超越式离合器,其涨珠1所受到的弹簧2的推力始终指向斜楔区12,当外轮3相对于内轮4怠速滑行时,涨珠1受到弹簧2的推力作用使其不能完全脱离与内轮4和外轮3的接触,涨珠1与内轮4和外轮3发生磨擦,在接触点5和接触点6处产生磨损和发热,另外,外轮3相对于内轮4滑行时不能掣动。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零件磨损过快和滑行时不能掣动的缺陷,提供一种寿命长、滑行时可掣动的逆向轮。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可掣动逆向轮,它包括内轮4、外轮3、拨板盘7和压盖8,在内轮4和外轮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正向斜楔式滚道13,正向斜楔式滚道13内设置至少一个涨珠1,在内轮4和外轮3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反向斜楔式滚道14,反向斜楔式滚道14内设置至少一个涨珠1,涨珠1为短圆柱滚子,正向斜楔式滚道13的表面13-1上开有槽14-2,槽14-2内设置有压簧14-3,压簧14-3的弹力指向内轮4的圆周外方向,反向斜楔式滚道14的表面14-1上开有槽14-2,槽14-2内设置有压簧14-3,压簧14-3的弹力指向内轮4的圆周外方向,槽14-2设置在内轮4厚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拨板盘7地端面7-4与内轮4的侧面相贴,端面7-4上设置有若干个拨板7-1,拨板7-1伸在反向斜楔式滚道14的斜楔区14-4处,拨板7-1的数量与反向斜楔式滚道14的数量相同,端面7-4上开有环形的槽7-2,槽7-2内设置有拉簧7-3,拉簧7-3的一端固定在内轮4的4-1处,拉簧7-3的另一端固定在拨板盘7的7-6处,拨板盘7的端面7-5与压盖8的侧面相贴,压盖8上设置有凸轮8-1,凸轮8-1的旋转轴线与压盖8的轴线相垂直,凸轮8-1的工作表面与拨板盘7的端面7-5紧密接触,凸轮8-1的工作表面8-1-1点处连接有拉线8-2。本发明的拉簧7-3使拨板盘7相对于内轮4转动,拨板7-1克服压簧14-3的弹力将涨珠1推离斜楔区14-4,这样本发明就能做到正向传动反向滑动。当反向滑动需要掣动时,拉动拉线8-2,凸轮8-1转动的同时磨擦拨板盘7的端面7-5,拨板盘7随之转动,拨板7-1退向斜楔区14-4,涨珠1进入斜楔区14-4完成反向掣动。由于压簧14-3的弹力不是指向斜楔区144,所以外轮3相对于内轮4怠速滑行时,产生的摩擦力很小。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价格低廉,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摩托车、自行车和自动扳手等等在使用中有顺向传动、逆向不传动要求的机构中。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超越离合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外轮3和内轮4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拨板盘7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压盖8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8是实施方式五的滚道13-1和滚道14-1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的B-B向剖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七中外轮3和内轮4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2、图3、图4、图5和图6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可掣动逆向轮,它由内轮4、外轮3、拨板盘7和压盖8组成,在内轮4和外轮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正向斜楔式滚道13,正向斜楔式滚道13内设置至少一个涨珠1,在内轮4和外轮3之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反向斜楔式滚道14,反向斜楔式滚道14内设置至少一个涨珠1,涨珠1为短圆柱滚子,正向斜楔式滚道13的表面13-1上开有槽14-2,槽14-2内设置有压簧14-3,压簧14-3的弹力指向内轮4的圆周外方向,反向斜楔式滚道14的表面14-1上开有槽14-2,槽14-2内设置有压簧14-3,压簧14-3的弹力指向内轮4的圆周外方向,槽14-2设置在内轮4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拨板盘7的端面7-4与内轮4的侧面相贴,端面7-4上设置有若干个拨板7-1,拨板7-1伸在反向斜楔式滚道14的斜楔区144处,拨板7-1的数量与反向斜楔式滚道14的数量相同,端面7-4上开有环形的槽7-2,槽7-2内设置有拉簧7-3,拉簧7-3的一端固定在内轮4的4-1处,拉簧7-3的另一端固定在拨板盘7的7-6处,拨板盘7的端面7-5与压盖8的侧面相贴,压盖8上设置有凸轮8-1,凸轮8-1的旋转轴线与压盖8的轴线相垂直,凸轮8-1的工作表面与拨板盘7的端面7-5紧密接触,凸轮8-1的工作表面8-1-1点处连接有拉线8-2。
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2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在涨珠1与斜楔区14-4或拨板7-1之间设置涨珠11,涨珠11的直径小于涨珠1的直径,涨珠11不与压簧14-3相接触。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外轮3与内轮4之间传递运动时,涨珠1向斜楔区14-4运动,同时推动涨珠11也向斜楔区14-4运动,涨珠1和涨珠11同时工作在斜楔区14-4,共同传递动力,使受力面积增大,由于涨珠11不与压簧14-3相接触,所以外轮3相对于内轮4滑行时涨珠11不与外轮3或内轮4相磨擦,不受磨损。
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7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涨珠1为球形,表面13-1和表面14-1上涨珠1的下面开有圆周方向的滚道14-7,滚道14-7是横断面为弧形的凹槽。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7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三的不同点是:在涨珠1的侧面设置涨珠21,相对于涨珠21的位置开有与槽14-2相同的槽14-6,槽14-6中设置与压簧14-3相同的压簧14-5。表面13-1和表面14-1上涨珠21的下面开有圆周方向的滚道14-7,滚道14-7是横断面为弧形的凹槽。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由于设置了涨珠21,使外轮3和内轮4之间传递动力时受力面积增大。
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8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正向斜楔式滚道13和反向斜楔式滚道14的立面14-8为内凹的圆弧面,表面13-1和表面14-1为外凸的圆弧面。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由于立面14-8为内凹的圆弧面,涨珠1可以部分地含在圆弧面14-8中,减小了涨珠1与外轮3之间的摩擦。表面13-1和表面14-1为外凸的圆弧面,使涨珠1可以更容易地进入斜楔区14-4进行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六:下面结合图2和图9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是,压簧14-3为一根弹簧丝,压簧14-3的一端压在螺钉15的下面,压簧14-3的另一端与涨珠1的表面接触,螺钉15旋合在内轮4的螺丝孔16中,槽14-2为环形槽,压簧14-3不与涨珠11相接触。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下面结合图10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的不同点是,压簧14-3被一根具有向圆周外弹力的涨圈17所取代,涨圈17设置在槽14-2中,涨圈17与涨珠1相接触,涨圈17不与涨珠11相接触。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