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高速编织机.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883205 上传时间:2018-03-16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8112445.3

申请日:

1998.04.22

公开号:

CN1232892A

公开日:

1999.10.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10.1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1998.4.22|||公开

IPC分类号:

D04C3/40

主分类号:

D04C3/40

申请人:

周尚海;

发明人:

周尚海

地址:

415500湖南省澧县城关镇翊武西路8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湖南省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魏国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结构为机架上安装主电动机、主传动变速器、编织盘、卷取轮、卷取压线轮、排线电机、收线张力调节器、收线活动顶针、上下盘电机、升降盘,主电动机通过主传动变速器同时带动编织盘和卷取收线装置工作,收线张力调节器和收线活动顶针套装收线线盘工作并调节收线张力,上下盘电机传动升降盘进行自动升降,排线电机配合卷取轮、卷取压线轮进行收线卷取,编织盘自动完成多根金属线的编织。该机设计合理、高速多用、自动化程度高、工作可靠、性能优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1)上安装主电动机(1)、主 传动变速器(2)、编织盘(3)、卷取轮(4)、卷取压线轮(5)、排线电机 (6)、收线张力调节器(7)、收线活动顶针(8)、上下盘电机(9)、升降 盘(10),主电动机(1)通过皮带连接传动主传动变速器(2),主传动变速器 (2)通过齿轮啮合传动编织盘(3),主传动变速器还通过链轮、链条、传动卷 取轮(4)、收线轮,上下盘电机(9)连接传动丝杆,丝杆(37)连接升降盘( 10),编织盘(3)包括有定盘(31)、编织主传动轴(32)、下锭及上锭驱动器 (37)、上锭(39)、下锭(3718)、转动盘(38)、转动座(310)、刹车器( 311)、紧锁块(313)、编织盘盖(312)、支撑管(314),定盘(31)是编织盘 (3)的支撑座,编织主传动轴(32)安装在定盘(31)内,转动座(310)和支 撑管(314)安装在定盘(31)中心柱上,而转动盘(38)固定在转动座(310)上, 下锭及上锭驱动器(37)又安装在转动盘(38)上,并成等分排列,下锭及上锭驱 动器(37)上分别安装有上锭(39)和下锭(3718),编织主传动轴(32)通过齿 轮啮合连接传动转动座(310),上锭驱动器的主传动齿(36)与定盘(31)齿相 啮合,而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36)固定在上锭传动轴(373)下端,上锭传动轴 (373)中段固定有下锭导线传动齿(374),并与另一个传动齿(375)啮合,传 动齿(375)则固定在下锭导线传动轴(376)上,下锭导线传动轴(376)端固定 有下锭传导轮(377),并在下锭传导轮(377)上安装下锭导线驱动杆(378), 下锭导线驱动杆(378)与下锭导线杆(379)活动铰接,下锭导线杆(379)套装 在上锭驱动器的下锭导线器的机壳(371)上,下锭导线杆(379)上端装有下锭导 线轮(3711),进行下锭编织线的导线,上锭传动轴(373)上端安装固定有上锭 主传导齿(3712),左、右两个上锭传导齿(3714、3713)分列两侧,并与上锭主 传导齿(3712)啮合,左右两上锭传导齿(3714、3713)分别与两上锭传动齿啮合, 上锭传动齿再与上锭齿啮合,实现对上锭(39)的传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上锭驱动器(3720)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上锭驱动器,另一部分为下锭导线器,两者由螺栓固定为一 整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下锭(3718)安装在 上锭驱动器(3720)上,与上锭驱动器(3720)一起随转动盘(38)转动,下锭( 3718)包括下锭支撑杆(3721)、下锭托盘(3722)、下锭桅杆(3723)、下锭张 力过线轮(3724)、张力杆支柱(3725)、下锭支架(3726)、下锭张力传动杆( 3727)、张力调节杆(3728)、张力调节带(3729)、张力调节弹簧(3730)、张 力调节螺母(3731)、张力调节盘(3732)、下锭张力杆(3733),下锭支撑杆( 3721)安装在下锭支架(3726)上,可绕支架(3726)转动,支撑杆(3721)下端 固定有下锭托盘(3722),上端盖有锭盖(3719),两根下锭桅杆固定在下锭支架 (3726)上,下锭张力过线轮(3724)安装在张力杆(3733)上,能绕张力杆(3733) 转动,张力杆(3733)也固定在下锭支架(3726)上,下锭支架(3726)固定在上 锭驱动器(3720)上,下锭张力传动杆(3727)与张力杆(3733)和张力调节杆( 3728)相连接,张力调节杆(3728)呈“厂”字形,套在下锭支撑杆(3721)的下 端,张力调节杆(3728)一端固定连接张力调节带(3729),另一端连接张力调节 弹簧(3730)和下锭张力传动杆(3727),张力调节带(3729)另一端固定在桅杆 (3723)端头,张力调节弹簧(3730)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杆(3734),活动杆( 3734)上套装有张力调节螺母(3731),张力调节盘(3732)固定在下锭支撑杆( 3721)上,下锭张力杆(3733)一端装有张力轮,另一端与张力传动杆(3727)固 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上锭(39)包括有船体 (391)、刹车刀托簧(392)、刹车刀(393)、张力调节杆(394)、刹车弹簧(395)、 张力摩擦片架(396)、托盘(397)、张力调节弹簧(398)、张力调节螺母( 3910)、上锭放线杆(3911)、上锭张力架(3912)、张力丝杆(3913)、上锭过 线眼(3914)、上锭过线桅杆(3915)、放线帽(3916)、断线检测杆(3917)、 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船体(391)是上锭(39)的主体,为上述各部件的载 体,船体两侧呈V形道轨,与转动盘(38)内的上锭轨道吻合,船底有齿,与上锭 传动齿相啮合,刹车刀托簧(392)一端固定在船体(391)上,另一端托住刹车刀 的上端刀柄,刹车刀(393)由一轴装在张力架(3912)上,呈杠杆形,张力调节 杆(394)上端装有过线瓷眼(3914),下端装有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张力 调节杆(394)可在张力架(3912)内滑动,上面套有张力调节弹簧(398)和刹车 弹簧(395),张力摩擦片架(396)安装在张力调节弹簧(398)和刹车弹簧(395) 之间,刹车弹簧(395)套在张力调节杆(394)上,下端顶在断线检测移动杆上, 上端顶住张力摩擦片架(396),托盘(397)是上锭(39)的放线架,能绕上锭放 线杆(3911)转动,线盘置于托盘上,张力调节弹簧(398)一端固定在张力调节 螺母(3910)上,另一端压在张力摩擦片架(396),张力调节螺母(3910)旋在 张力丝杆(3913)上,螺母(3910)下端压在张力调节弹簧(398)上,上锭放线 杆(3911)固定在船体中心,上端头安装放线帽(3916),上锭张力架(3912)固 定在上锭船体(391)尾部,张力丝杆(3913)固定在张力架(3912)上,上锭过线桅 杆(3915)固定在船头,断线检测杆(3917)为一金属片,中部与刹车检测传动杆 相连,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也为一金属片,一端装在张力调节杆(394)上, 另一端与断线检测杆(3917)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收线张力调节器(7) 安装在编织机架收线位置上,包括有主传动轴(71)、摩擦片(73)、收线张力调 节器机架(74)、从传动轴(75)、收线张力调节弹簧(76)、活动套(77)、收 线张力调节盘(79)、连接轴(710)、收线张力调节把柄(711)、收线顶针头 (712),主传动轴(71)外端装有收线链轮,内端装有摩擦片(73),摩擦片( 73)为2块,一块装在主传动轴(7 1)的端盘上,另一块固定在从传动轴(75) 的端盘上,收线张力调节器机架(74)固定在编织机架上,从传动轴(75)套有张 力调节弹簧(76)和活动套(77),收线张力调节弹簧(76)一端顶在从传动轴的 端盘上,另一端顶在活动套(77)上,活动套(77)经轴承(78)与收线张力调节 盘(79)装接,收线张力调节盘(79)外圆经螺纹丝扣套装在调节器机架(74)上, 连接轴(710)两端分别连接安装在收线张力调节把柄(711)和收线张力调节盘( 79)上,收线张力调节把柄(711)套在从传动轴(75)上,收线顶针头(712)固 定在从传动轴(75)端头。
4: 3713)分列两侧,并与上锭主 传导齿(3712)啮合,左右两上锭传导齿(3714、3713)分别与两上锭传动齿啮合, 上锭传动齿再与上锭齿啮合,实现对上锭(39)的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上锭驱动器(3720)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上锭驱动器,另一部分为下锭导线器,两者由螺栓固定为一 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下锭(3718)安装在 上锭驱动器(3720)上,与上锭驱动器(3720)一起随转动盘(38)转动,下锭( 3718)包括下锭支撑杆(3721)、下锭托盘(3722)、下锭桅杆(3723)、下锭张 力过线轮(3724)、张力杆支柱(3725)、下锭支架(3726)、下锭张力传动杆( 3727)、张力调节杆(3728)、张力调节带(3729)、张力调节弹簧(3730)、张 力调节螺母(3731)、张力调节盘(3732)、下锭张力杆(3733),下锭支撑杆( 3721)安装在下锭支架(3726)上,可绕支架(3726)转动,支撑杆(3721)下端 固定有下锭托盘(3722),上端盖有锭盖(3719),两根下锭桅杆固定在下锭支架 (3726)上,下锭张力过线轮(3724)安装在张力杆(3733)上,能绕张力杆(3733) 转动,张力杆(3733)也固定在下锭支架(3726)上,下锭支架(3726)固定在上 锭驱动器(3720)上,下锭张力传动杆(3727)与张力杆(3733)和张力调节杆( 3728)相连接,张力调节杆(3728)呈“厂”字形,套在下锭支撑杆(3721)的下 端,张力调节杆(3728)一端固定连接张力调节带(3729),另一端连接张力调节 弹簧(3730)和下锭张力传动杆(3727),张力调节带(3729)另一端固定在桅杆 (3723)端头,张力调节弹簧(3730)另一端固定在活动杆(3734),活动杆( 3734)上套装有张力调节螺母(3731),张力调节盘(3732)固定在下锭支撑杆( 3721)上,下锭张力杆(3733)一端装有张力轮,另一端与张力传动杆(3727)固 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上锭(39)包括有船体 (391)、刹车刀托簧(392)、刹车刀(393)、张力调节杆(394)、刹车弹簧(395)、 张力摩擦片架(396)、托盘(397)、张力调节弹簧(398)、张力调节螺母( 3910)、上锭放线杆(3911)、上锭张力架(3912)、张力丝杆(3913)、上锭过 线眼(3914)、上锭过线桅杆(3915)、放线帽(3916)、断线检测杆(3917)、 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船体(391)是上锭(39)的主体,为上述各部件的载 体,船体两侧呈V形道轨,与转动盘(38)内的上锭轨道吻合,船底有齿,与上锭 传动齿相啮合,刹车刀托簧(392)一端固定在船体(391)上,另一端托住刹车刀 的上端刀柄,刹车刀(393)由一轴装在张力架(3912)上,呈杠杆形,张力调节 杆(394)上端装有过线瓷眼(3914),下端装有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张力 调节杆(394)可在张力架(3912)内滑动,上面套有张力调节弹簧(398)和刹车 弹簧(395),张力摩擦片架(396)安装在张力调节弹簧(398)和刹车弹簧(395) 之间,刹车弹簧(395)套在张力调节杆(394)上,下端顶在断线检测移动杆上, 上端顶住张力摩擦片架(396),托盘(397)是上锭(39)的放线架,能绕上锭放 线杆(3911)转动,线盘置于托盘上,张力调节弹簧(398)一端固定在张力调节 螺母(3910)上,另一端压在张力摩擦片架(396),张力调节螺母(3910)旋在 张力丝杆(3913)上,螺母(3910)下端压在张力调节弹簧(398)上,上锭放线 杆(3911)固定在船体中心,上端头安装放线帽(3916),上锭张力架(3912)固 定在上锭船体(391)尾部,张力丝杆(3913)固定在张力架(3912)上,上锭过线桅 杆(3915)固定在船头,断线检测杆(3917)为一金属片,中部与刹车检测传动杆 相连,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也为一金属片,一端装在张力调节杆(394)上, 另一端与断线检测杆(3917)相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收线张力调节器(7) 安装在编织机架收线位置上,包括有主传动轴(71)、摩擦片(73)、收线张力调 节器机架(74)、从传动轴(75)、收线张力调节弹簧(76)、活动套(77)、收 线张力调节盘(79)、连接轴(710)、收线张力调节把柄(711)、收线顶针头 (712),主传动轴(71)外端装有收线链轮,内端装有摩擦片(73),摩擦片( 73)为2块,一块装在主传动轴(7 1)的端盘上,另一块固定在从传动轴(75) 的端盘上,收线张力调节器机架(74)固定在编织机架上,从传动轴(75)套有张 力调节弹簧(76)和活动套(77),收线张力调节弹簧(76)一端顶在从传动轴的 端盘上,另一端顶在活动套(77)上,活动套(77)经轴承(78)与收线张力调节 盘(79)装接,收线张力调节盘(79)外圆经螺纹丝扣套装在调节器机架(74)上, 连接轴(710)两端分别连接安装在收线张力调节把柄(711)和收线张力调节盘( 79)上,收线张力调节把柄(711)套在从传动轴(75)上,收线顶针头(712)固 定在从传动轴(75)端头。

说明书


多用高速编织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电线的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电线的编织机设备。

    现有的编织机,如美国的WARUWELL编织机,代表了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机种,但其结构为上锭传动以传动眼带动传动杆,传动杆周期性进行插销上锭,从而带动上锭转动并完成编织线的交错,传动眼的运动轨迹为闭环型正弦波,这样就大大制约了运动速度,而且编织线的交错是由下锭的张力使编织线在导线臂上滑动而完成的,张力大,编织线磨损严重,同时,上下锭张力采用弹簧压齿式调节,灵敏度低,易断线。卷取和收线之间无张力调节,也无排线节距调节装置,上下盘采用人工搬抬方式。因此,上述这种编织机存在如下缺陷:

    1、编织速度慢;2、断线率高;3、排线不匀;4、劳动强度大。

    本发明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编织速度快、效率高、断线率低、排线均匀、排线节距可调、操作简便、编织效果好的多用高速编织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多用高速编织机在机架上安装主电动机、主传动变速器、编织盘、卷取轮、卷取压线轮、排线电机、收线张力调节器、收线活动顶针、上下盘电机、升降盘,主电动机通过皮带连接传动主传动变速器,主传动变速器通过齿轮啮合传动缩织盘,主传动变速器还通过链轮、链条传动卷取轮、收线轮,上下盘电机连接传动丝杆,丝杆连接升降盘,编织盘包括有定盘、编织主传动轴、下锭及上锭驱动器、上锭、下锭、转动盘、转动座、刹车器、紧锁块、编织盘盖、支撑管,定盘是编织盘的支撑座,编织主传动轴安装在定盘内,转动座和支撑管安装在定盘中心柱上,而转动盘固定在转动座上,下锭及上锭驱动器又安装在转动盘上,并成等分排列,下锭及上锭驱动器上分别安装有上锭和下锭,编织主传动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传动转动座,上锭驱动器的主传动齿与定盘齿相啮合,而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固定在上锭传动轴下端,上锭传动轴中段固定有下锭导线传动齿,并与另一个传动齿啮合,传动齿则固定在下锭导线传动轴上,下锭导线传动轴端固定有下锭传导轮,并在下锭传导轮上安装下锭导线驱动杆,下锭导线驱动杆与下锭导线杆活动铰接,下锭导线杆套装在上锭驱动器的下锭导线器的机壳上,下锭导线杆上端装有下锭导线轮,进行下锭编织线的导线,上锭传动轴上端安装固定有上锭主传导齿,左右两个上锭传导齿分列两侧,并与上锭主传导齿啮合,左右两上锭传导齿分别与两上锭传动齿啮合,上锭传动齿再与上锭齿啮合,实现对上锭的传动。

    这样,主电动机带动主变速器转动,通过编织盘传动齿传动编织主传动轴,经编织主传动轴上主传动齿和编织传动齿带动转动座转动,因而转动盘随转动座一起运转,因为下锭及上锭驱动器安装在转动盘上,所以也随转动盘一起绕定盘旋转。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与定盘齿相啮合,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绕定盘齿旋转时,产生相对自转,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经上锭传动轴传动给下锭导线传动齿和上锭主传导齿,上锭主传导齿传导上锭左传动齿和上锭右传动齿,上锭左、右传动齿与上锭左右驱动齿相啮合,下锭及上锭驱动器在转动盘上成等份排列,每个上锭驱动器的两上锭驱动齿在转动盘上成等分分布,每个上锭驱动齿通过转动盘上锭驱动窗与装在转动盘道轨上的上锭齿相啮合,因为上锭齿的弧长大于任意两上锭驱动齿间的弧长,所以任一上锭在转动盘道轨上任一位置始终能与一上锭驱动齿相啮合。经过上锭驱动器内齿的变速和换向,上锭在上锭驱动齿地驱动下始终与下锭保持等速反方向在转动盘道轨上旋转,从而保证上、下锭等节距交叉编织。转动盘每转一周,上、下锭编织线在转动盘下锭过线缺口处交叉,下锭导线传动齿在上锭主传动齿的传动下旋转,经与之啮合的下锭导线传动齿、下锭导线传动轴传动,并经下锭导线轮,转动盘每转一周,下锭导线轮转四周,下锭导线轮通过下锭导线驱动杆将其转速转换为下锭导线杆的上下往复运动,调节下锭导线轮在下锭导线杆上的位置,使下锭导线轮在每次上锭穿过转动盘上、下锭编织缺口时,保证在最高或最低位置,下锭导线轮使下锭编织线对准转动盘上、下锭编织缺口中心,因此,编织机工作时,上下锭编织线能在转动盘上下锭交叉缺口处顺利完成交叉编织任务,又减少了磨损和断线率,上、下锭及下锭导线杆由同一驱动源传动,保证了三者的同步和协调一致,在卷取和收线装置的配合下,上下编织线经过编织眼完成整个编织过程。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效率高,这种编织机编织盘转速达500RPM,较国外机提高三倍多;

    2、断线率低,本编织机采用恒张力放线,并可减少编织线的滑动磨损;

    3、编织效果好,编织节距稳定,编织线与编织基础紧贴;

    4、排线均匀,排线节距可调;

    5、收线张力稳定,可根据编织物外径大小任意调节;

    6、编织节距范围宽,适用范围广,既可用于电线电缆等保护层的编织,又可用于线带、线套等的缩织;

    7、噪音低,编织盘与外界采用隔音结构;

    8、操作简便,维护方便,并具有计数、上下盘自动操作装置。

    图1为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侧视图;

    图3为编织盘结构剖视图;

    图4为编织盘传动结构俯视图;

    图5为上锭驱动器结构剖视图;

    图6为下锭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上锭驱动器与下锭结构主视图;

    图8为上锭驱动器与下锭结构俯视图;

    图9为上锭驱动器与下锭结构侧视图;

    图10为主传动变速器结构剖视图;

    图11为上锭结构主视图;

    图12为上锭结构侧视图;

    图13为上锭结构俯视图;

    图14为卷取轮结构主视图;

    图15为卷取轮结构侧视半剖图;

    图16为收线张力调节器结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这种高速编织机其结构为:在机架11上安装主电动机1、主传动变速器2、编织盘3、卷取轮4、卷取压线轮5、排线电机6、收线张力调节器7、收线活动顶针8、上下盘电机9、升降盘10,主电动机1通过皮带连接传动主传动变速器2,主传动变速器2通过齿轮啮合传动编织盘3,主传动变速器2还通过链轮、链条传动卷取轮4、收线轮,上下盘电机9连接传动丝杆,丝杆连接升降盘10。下面结合各有关附图对各部件及其相互关系、工作原理分别详述如下:

    主电动机1:通过皮带传动主传动变速器2,是编织、卷取、收线的动力源。

    主传动变速器2:将主电机1的速度按一定的比例传动给编织盘3和收线卷取主轴,改变卷取收线主轴上主变换链轮的大小就可改变卷取收线的速度,并可改变编织节距,适应对不同编织节距的要求,主变换链轮通过链条传动给卷取链轮和收线链轮,为了适应各种不同节距的要求,卷取和收线链轮也可同时改变其大小,链条松紧由一压链轮调节,因此节距调节范围大。

    编织盘3:完成编织线的编织过程,是本发明的核心设备,由定盘、转动盘、上下锭及传动装置、刹车、盘盖等组成。

    参见图3编织盘结构剖视图,定盘31:定盘是编织盘3的支撑座,呈双环盆形,外环主要起保护作用,上面装有8个接近传感器,起下锭断线检测作用,内环上装有定盘齿与上锭主伟动齿36相啮合,编织主传动轴32安装在定盘31内,贯穿内外环,在定盘中心柱上装有转动座310和支撑管314。

    编织主传动轴32:为使于安装和调整,编织主传动轴32由两个轴承装在安装套内,安装套固定在定盘31上,主传动轴32一端有齿,伸入主传动变速器2内,并与其内齿轮啮合,另一端装有等高弧齿轮,与转动座310上锥齿轮啮合,这样,主电动机传动经主传动变速器2带动主传动轴,再传动给转动座310,起到编织传动作用。

    主传动轴套33:主传动轴套固定在定盘31上,两端装有轴承,主传动轴33经轴承安装在主传动轴套33内,并可在轴套内灵活转动,便于主传动轴的安装和调整,起主传动轴的安装和定位作用。

    主传动齿34:为消除噪音、增加啮合度、提高转速,主传动齿34采用等高弧齿锥齿轮,安装在主传动轴上,与编织传动齿35啮合。

    编织传动齿35:与主传动齿34啮合,安装在转动座310上,带动转动座310转动。

    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36: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安装在上锭驱动器主传动轴上,与定盘齿啮合,当上锭驱动器绕定盘旋转时,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36就绕定盘齿转动,并带动上锭驱动器传动轴。

    转动座310:转动座310经轴承安装在定盘的中心柱上,可绕定盘31转动,编织传动齿35固定在转动座310上,转动盘38固定在转动座310上,具有转动盘38的支撑和传动作用。

    转动盘38:转动盘38固定在转动座310上,绕定盘31旋转,在转动盘38上有8个等分缺口,作为下编织线过线口,上端内部有一环形槽,槽内上下部有V形转槽,作为上锭的道轨,上锭可绕转动盘38旋转,转动盘对着环形槽部位有16个等分窗口与环形槽相通,下锭及上锭驱动器37成等分地固定在转动盘38上,上锭驱动器上两上锭驱动齿轮正对窗口,与上锭齿啮合,所以转动盘38起上、下锭的传动、固定和道轨作用,十分重要。

    下锭及上锭驱动器37:下锭固定在上锭驱动器上,与上锭驱动器一起随转动盘38转动,下锭线在上锭驱动器导线杆的驱动下,上下交错往复运转,上锭在上锭驱动器的传动下与下锭成反方向圆周运转,并与下锭等速,从而完成上下锭线的编织过程。下面对下锭及上锭驱动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5、图6、图7、图8:

    下锭导线器机壳371:为便于安装,将上锭驱动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上锭驱动器本体,另一部分为下锭导线器,两者经螺栓固定为一整体,起下锭编织导线作用,由铸铁或铸铝制成。

    上锭驱动器机壳372:也为铸铁或铸铝制作,顶上用螺丝固定单盖,上锭驱动器机壳372固定在转动盘38上,上锭驱动器的两个上锭驱动轮正对转动盘的一对上锭传导口,以使上锭驱动轮与上锭啮合,传动上锭运转。

    上锭传动轴373:上锭传动轴由两轴承固定在上锭驱动器机壳372上,下端安装固定有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中部固定有下锭导线传动齿374,上部固定有上锭传导齿和抛油器,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的转动传动上锭传动轴373,并进而传动上锭传导齿和下锭导线传动齿374,上锭传动轴373是上锭驱动器的主传动轴。

    下锭导线传动齿374:下锭导线传动齿374是一等高弧齿锥齿轮,安装在上锭传动轴373上,与传动齿375啮合,为下锭导线器的驱动齿轮。

    传动齿375:也为一等高弧齿锥齿轮,与下锭导线传动齿374啮合,传动齿375安装在下锭导线传动轴376上,起下锭导线器的驱动作用。

    下锭导线传动轴376:由两轴承安装在下锭导线器机壳371上,一端装有传动齿375,另一端安装固定下锭导线轮377,作为下锭导线器的传动轴。

    下锭传导轮377:安装固定在下锭导线传动轴376上,并随传动齿375的转动而转动,传导轮377上安装有导线驱动杆378,当传导轮377作圆周运动时,带动导线驱动杆作往复针摆运动。

    下锭导线驱动杆378:安装在下锭导线轮3711上,下锭导线驱动杆378由两杆组成:一根成反丝固定在导线轮3711上,距导线轮中心距30mm,另一根灵活套在下锭导线杆379下端,上述两根成90°夹角,导线轮377每转动一周,导线驱动杆378就针摆往复运动一个来回,进而带动下锭导线杆379作上下往复运动,移动距离为60mm。

    下锭导线杆379:下锭导线杆经滑动套3710安装在下锭导线器机壳371上,并可在套内滑动自如,下锭导线杆3710下端与导线驱动杆378灵活铰接,导线杆379上端安装有下锭导线轮3711,在导线驱动杆378的带动下作上下来回往复运动,往复移动的最大距离达60mm。

    滑动套3710:用铜制成,固定在下锭导线器机壳371上,使导线杆379在滑动套内灵活滑动,减小导线杆的运动阻力。

    下锭导线轮3711:固定在导线杆379的上端,随导线杆作上下往复运动,下锭编织线经下锭导线轮3711穿过转动盘38缸口中心,带动下锭编织线作上下运动,使上锭在转动盘缸口处与下锭编织线完成交叉编织,转动盘38每转一周,带动下锭及上锭驱动器运转一周,上锭驱动器主传动齿绕定盘齿运动八周,经下锭导线传动齿、传动齿,使下锭导线轮3711转动四周,从而使上、下锭编织线交叉八次。

    上锭主传导齿3712:安装在上锭传动轴373上,与两上锭传导齿3713、3714啮合,上锭主传导齿3712随上锭驱动器传动齿的转动而旋转。

    上锭右传导齿3713:上锭右传导齿3713与上锭左传导齿3714及上锭两传动齿一起安装在转动合架3716内,转动盒架安装在上锭驱动器机壳372内,与上锭主传导齿3712及上锭右传动齿啮合,作为上锭右传动齿的传导齿,起着传导及换向作用。

    上锭左传导齿3714:上锭左传导齿与上锭主传导齿3712及上锭左传动齿啮合,起传导和换向作用。上锭两传导齿又使上锭两传动齿隔开,并使之正对着转动盘上的一对上锭传动口,八组十六个上锭传动口处于转动盘十六等分位置上,上锭传动齿始终能与一上锭啮合,从而完成上锭的传动,而且上锭与下锭转速相同方向相反。

    转动盒架支柱3715:该支柱固定在转动盒架两支架面之间,使转动盒架成为一个整体。

    转动盒架3716:为便于上锭传导齿和上锭传动齿的安装,把它们作为一整体安装在一转动盒架3716内,再将转动盒架固定在上锭驱动器机壳372内,转动盒架3716由上、下两块钢板经支柱固定为一整体。上锭传导齿轴及上锭传动齿轴分别由一对无珠轴承安装在转动盒架上,因此,上锭驱动器转动盒架起上锭传导齿和传动齿的安装和支撑、定位作用。

    抛油环3717:该抛油环是一环形油杯,固定在上锭驱动器传动轴373上,内放有灯芯绒并装有高能润滑油,抛油环四周有细小孔。当抛油球随上锭驱动器传动轴高速旋转时,抛油环内的高能润滑油就飞渐出来,形成油雾,对上锭驱动器内各齿轮及轴承起润滑作用。

    下锭3718:下锭安装在上锭驱动器上,为编织下线的放线装置,具有可调张力结构,可根据编织线的线径和股数调整张力,使下锭在工作过程中使编织线张力始终保持恒定,并设有断线自停装置,断线时,张力杆弹开,断线检测头接近装在定盘上的断线接近传感器,使传感器动作,编织机停止并刹车。下锭编织线绕过两下锭桅杆,经张力杆上的张力轮、转动盘上的编织缸口到编织眼,在转动盘缸口处与上锭及上编织线交叉,完成编织过程。

    参见图11、图12、图13;

    上锭39:是编织盘3上编织线的放线及传动装置,可在转动盘38的上锭道轨内绕转动盘旋转。上锭呈船形,船上为张力放线装置,船帮为上锭旋转轨迹。在转动盘的上锭轨道槽内,船底是上锭齿,与上锭传动齿在转动盘的上锭传动口内相啮合,由于上锭齿弧长大于转动盘上两上锭传动口之间的弧长,因而上锭在转动盘内任意位置都能与一个或两个上锭传动齿相啮合,保证上锭能在转动盘轨道内绕转动盘高速稳定旋转,且与下锭旋转方向相反、速度相等,完成上、下编织线的旋转交叉编织过程。上锭39由船体、张力调节装置、托线盘、放线杆、放线桅杆、放线帽等装置组成,详细分述如下:

    船体391:船体是上锭39的主体,上锭的运转、放线及各部件的载体都是由它来完成的,船体呈船形,由铸钢制成,船体上有托线盘、张力调节器等部件,船体两侧呈V形道轨,与转动盘38内的上锭轨道相吻合,成为上锭运动的轨道,船底有齿,该齿与上锭传动齿相啮合,在上锭传动齿的传动下,上锭39在转动盘的上锭轨道内绕转动盘38旋转。

    刹车刀托簧392:该托簧其弹性系数较小,一端固定在船体391上,另一端托住刹车刀的上端刀柄,在刹车弹簧395未压下时,刹车刀托簧392将刹车刀柄托起,使刹车刀脱离托盘397底部锯齿口,托盘397正常转动。

    刹车刀393:刹车马由一轴装在张力架上,呈杠杆形,并以此支撑轴摆动,支撑点左面是刀口,右面是刀柄,刀柄托在刹车托簧392上,上端与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接触,在未断线时,刹车弹簧395未压下,刹车刀在刹车刀托簧392的作用下,将刹车刀托起,使刹车刀脱离托盘397底部的刹车锯齿刀口,托盘可转动。当刹车弹簧395压下时,因刹车簧的力大于刹车刀托簧392的力,将刹车刀柄压下,刹车刀顶在托盘刹车齿口上,托盘无法转动而立即停下来。

    张力调节杆394:张力调节杆394上端装有过线瓷眼3914,下端装有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张力调节杆394可在张力架3912内滑动,上面套有张力调节弹簧398和刹车弹簧395,张力摩擦片架396安装在张力调节弹簧398和刹力弹簧395之间,无张力时,张力调节簧压力使张力摩擦片架396下压,张力摩擦片压紧托盘397,同时刹车簧下压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张力调节杆下滑,刹车检测传动杆下压,刹车刀柄刹住托盘,断线检测杆3917下移接近断线检测传感器而全机停车。当有张力时,张力调节杆394上移,压缩刹车弹簧395,刹车刀松开,张力摩擦片架396上移,减轻或免除对托盘397的摩擦力。

    刹车弹簧395:刹车弹簧套在张力调节杆394上,下端顶在断线检测移动杆上,上端顶住张力磨擦片架。当张力调节杆上没有张力作用时,即处于断线或停车状态时,刹车弹簧压张力调节杆下移,刹车马顶起刹车。当张力调节杆上有张力时,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张力调节杆受张力作用上移,压缩刹车弹簧,松开刹车刀,顶起张力摩擦片架,对托盘的摩擦阻力。

    刹车弹簧395:刹车弹簧套在张力调节杆394上,下端顶在断线检测移动杆上,上端顶住张力摩擦片架。当张力调节杆上没有张力作用时,即处于断线或停车状态时,刹车弹簧压张力调节杆下移,刹车刀顶起刹车。当张力调节杆上有张力时,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张力调节杆受张力作用上移,压缩刹车弹簧,松开刹车刀,顶起张力摩擦片架,减小对托盘的摩擦阻力。

    张力摩擦片架396:张力摩擦片架顶在张力调节弹簧和刹车弹簧之间,可沿张力调节杆上下移动,张力摩擦片架上装有摩擦片,摩擦片与托盘边缘接触,当张力调节杆上张力减小时,张力摩擦片架在张力弹簧作用下下移,加大摩擦片与托盘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托盘转动阻力,使上锭放线速度减慢,当张力调节杆上张力增大时,张力调节杆压缩刹车弹簧,使张力弹簧对张力摩擦片架的压力减小,因而减小了摩擦片与托盘之间摩擦力,托盘转动阻力减小,加速上锭放线速度,实现对上锭放线张力调节的目的。

    托盘397:托盘是上锭的放线架,能绕上锭放线杆3911转动,线盘放在托盘上,托盘的方形定位头伸入线盘孔内,使线盘不能绕托盘旋转。托盘绕放线杆转动带动线盘转动,实现放线的目的。托盘边缘与张力摩擦片接触,起到调节放线张力的作用。托盘底边缘有刹车锯型齿,当刹车刀处于刹车状态时,刹车刀顶在托盘刹车锯型齿内,托盘马上停止,避免因惯性使托盘位移。

    张力调节弹簧398:一端固定在张力调节螺母上,另一端压在张力摩擦片架上,固定并压住摩擦片架,使摩擦片与托盘摩擦,增加托盘转动阻力。

    张力调节螺母3910:旋在张力丝杆3913上,螺母下端压在张力调节弹簧398上,调节螺母在丝杆上的位置,也就调节了张力弹簧的压力,调节了摩擦片对托盘的阻力。

    上锭放线杆3911:固定在船体中心,托盘在放线杆下部,托盘和线盘一起能绕放线杆转动,在放线杆端头安装有放线帽,以防止线盘从放线杆端头飞出。

    上锭张力架3912:由2mm厚钢板冲压而成,固定在上锭船尾部,作为张力调节系统的支撑架。

    张力丝杆3913:固定在张力架3912上,张力调节杆394可在张力丝杆内灵活滑动。张力丝杆3913一部分套在张力调节弹簧398内,调节张力调节螺母在张力丝杆上的位置进而调节了上锭放线张力的大小。

    上锭过线眼3914:为一瓷眼,固定在张力调节杆的上端头,上锭编织线径上锭过线眼去编织。上锭编织线张力的大小经上锭过线眼作用在上锭张力调节杆394上,因此,上锭过线眼起上锭编织线过线及张力传递作用。过线眼用瓷制作,因而光滑耐磨,对编织线的损伤小。

    上锭过线桅杆3915:固定在船头位置,上锭编织线绕过桅杆到上锭过线眼,使编织线在线盘下端位置时,对上锭过线眼不失去张力。

    放线帽3916:上、下锭的放线帽相同,帽内具有弹性片,放线帽戴在放线杆上时,弹性卡便卡在放线杆头部的卡槽内,放线帽可从放线杆上随意拔出或戴上,换线盘时,拔出放线帽,换上线盘,工作时放线杆上再戴上放线帽,防止线盘飞出。

    断线检测杆3917:为一金属片,中部与刹车检测传动杆相连,上端穿过张力架3912,下端穿过船体与编织盖盘上的断线检测器面贴近,受刹车检测传动杆的作用可穿过船体上下移动。当处于断线刹车状态时,刹车检测传动杆带动断线检测杆下移接近断线检测器传感器,传感器接到断线信号而使全机停止,当不是断线刹车状态时,断线检测杆离开断线检测传感器,断线检测传感器只在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才开通。

    刹车检测传动杆3918:刹车检测传动杆也是一金属片,一端装在张力调节杆上,上面压有刹车弹簧,下面压住刹车刀柄,另一端与断线检测杆相连,当张力调节杆394上有张力时,张力调节杆上移,刹车检测传动杆3915随之上升,压缩刹车弹簧395,松开刹车刀柄,使刹车刀与托盘分离,带动断线检测杆上升,与断线检测器分离,刹车弹簧的力又作用在张力摩擦片架396上,减小摩擦片对托盘397的阻力,当张力调节杆上无张力作用时,即处于断线状态时,刹车检测传动杆3915在刹车弹簧395的作用下,连同张力调节杆下移,压缩刹车刀托簧392,使刹车刀处于刹车位置,并带动断线检测杆刚好处于断线检测位置。

    参见图3的编织盘结构剖视图;

    刹车器311:为一电磁刹车离合器,离合器定子与支撑管314一起固定在定盘中心支住上,刹车离合器转子固定在转动盘38上,随转动盘一起转动,编织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如上、下锭断线检测器检测到断线信号时,刹车离合器通电,转动盘立即停止,电磁刹车离合器电源线从定盘中心柱上一孔内引出。

    编织盘盖312:套在支撑管314上,与紧锁块313固定,上面装有8个上锭断线检测传感器和断丝检测器,断丝检测器为一铜环,固定在转动盘盖上并与之绝缘。如多股金属编织线在工作时有一根或几根丝断时,金属丝便搭在断丝检测环上而使编织机停机,编织盘盖还可避免编织断线或杂物落入转动盘内。

    紧锁块313:紧锁块313实际上是一个有缺口的螺母,钮在支撑管上,旋转紧锁块,调整紧锁块在支撑管上位置后,拧紧螺丝,使紧锁块两半圆块靠近,使紧锁块不能在支撑管上转动,紧锁块上固定有编织盘盖,因此紧锁块起编织盘盖的固定和定位作用。

    支撑管314:固定在定盘中心柱上,其中心孔与定盘中心孔相通,被编织物从支撑管内经过,外面有丝,紧锁块固定在其上部,因此,支撑管起被编织物经过和支撑编织盘盖的作用。中部有一孔与中心孔相通,便于上锭断线检测器引出电线。

    参见图14、图15卷取轮结构示意图;

    卷取轮4:安装在卷取轴41上,随卷取轴的转动而转动。编织物绕在卷取轮上,卷取轮转动卷取编织物,从而完成编织过程,改变主变换链轮或卷取链轮,可以改变卷取轮速度。

    卷取轴41:安装在卷取支架上,一端装有卷取链轮,卷取轴41上装有卷取传动齿42。卷取轴是卷取轮的支撑和传动轴。

    卷取传动齿42:固定在卷取轴41上,与卷取传导齿43啮合。

    卷取传导齿43:经一轴安装在卷取轮上,能绕该轴转动,卷取传导齿43与卷取传动齿42和卷取齿44相啮合,是卷取轮的变速传导齿。

    卷取齿44:固定在卷取轮4上,为内齿轮,与卷取传导齿相啮合,卷取链轮带动卷取轴和卷取传动齿一起转动,卷取传动齿传动卷取传导齿,变速的卷取传导齿再传动卷取齿,经变速的卷取齿和卷取轮一起绕卷取轴转动,而每级传动都是齿轮传动,所以一旦卷取链轮停止,卷取轮也立即停转。保证了编织质量。

    卷取压线轮5:安装在压线轮支撑轴上,可绕轴转动,上面紧压在卷取轮上,使编织物不会绕卷取轮滑动,保证编织节距不会有相对变化,卷取压线轮的其他附件分述如下:

    压线轮支撑架51:可沿压力调节轴上下移动,上面装有压线轮5,压力弹簧顶在压线轮支撑架下面,使压线轮与卷取轮之间保证稳定压力。

    压力调节轴52:固定在支架杆上,压力调节轴有丝,便于压力调节螺母调节在轴上的位置,轴中有一孔与槽相通,压线轮支撑架51可沿槽在调节轴上移动、压力弹簧套在调节轴上。

    压力弹簧53:套在调节轴上,一端顶住卷取压轮支撑架,另一端压在调节螺母上。

    压力调节螺母54:旋在压力调节轴上。

    排线电机6:参见图1,固定在编织架上,与排线丝杆相连,排线丝杆上安装有排线移动块,移动块上安装有排线轮,排线移动块还穿过一根与排线丝杆平行的光杆,以使移动块不会绕排线丝杆转动,在移动块的两边各装有一排线限位开关,编织机工作时,排线电机带动排线移动块在丝杆上移动,当接触到排线限位开关后,排线电机反转,并反向移动,完成左右来回排线,排线电机的转速可任意调节,排线节距也就可以任意调节。

    收线张力调节器7:参见图16,安装在编织机架收线位置上,主动轴上装有收线链轮,经链条与卷取收线主变换链轮相连,是收线的动力传动轴,收线张力调节器的从传动轴上装有收线顶针头,顶针顶在收线线盘中心孔内,从传动轴带动收线线盘转动,主、从传动轴之间是通过摩擦力传动的,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就改变了收线力矩的大小,使收线张力保持恒定,收线速度与卷取速度同步,因此,收线张力调节器既为收线传动机构,又为收线张力调节机构。具体各部件分述如下:

    收线张力调节器主传动轴71:经轴承装在机壳上,外端装有收线链轮,内端装有摩擦片73。

    轴承72:采用一对串联式角接触轴承。

    摩擦片73:为2块,一块装在主传动轴71的端盘上,另一块固定在从传动轴75端盘上。

    收线张力调节器机架74,为圆柱形,固定在编织机架收线部位,固定端经轴承装有主传动轴,另一端有内丝扣,丝扣套装连接有收线张力调节盘79。

    收线张力调节器从传动轴75:一端的端盘装有摩擦片,从传动轴75套有张力调节弹簧76和活动套77,从传动轴75可在活动套内移动和转动,在弹簧76压力下,从传动轴75的摩擦片压紧主传动轴71的摩擦片,主传动轴71通过摩擦片传动从传动轴75,从传动轴75另一端装有顶针头712,顶住收线线盘。

    收线张力调节弹簧76:一端顶在从传动轴75的端盘上,另一端顶在活动套77上。调节弹簧76的压力,也就调节了主传动轴与从传动轴的转差率。

    活动套77:套在从传动轴上,经轴承78与收线张力调节盘79装接。

    轴承78:为一对串联式角接触轴承。

    收线张力调节盘79:外圆经螺丝丝扣套装在调节器机架74上,旋转收线张力调节盘79,推动活动套移动,增加或减少弹簧76对摩擦片的压力,从传动轴75随主传动轴71转动时,带动弹簧76、活动套77与收线盘一起转动,省去了弹簧76对张力调节盘79的扭力,保证了收线张力的稳定。

    连接轴710:此轴为收线张力调节把柄711与收线张力调节盘79之间的连接轴,此轴有四根,固定在上述两者之间。

    收线张力调节把柄711:该把柄套在从传动轴75上。

    收线顶针头712:固定在从传动轴75端头,收线顶针头712用于顶在线盘中心孔内。

    收线活动顶针8:参见图1,配合收线顶针头712,顶在收线线盘中心孔,其结构由顶针头,调节丝杆和手柄依次连接固定组成,丝杆由螺纹丝扣套装在编织机机架上。

    上下盘电机9:固定在编织机机架1上,电机与线杆连接,丝杆上套装有移动套,移动套与升降盘相连接。

    升降盘10:由承载板、四根活动杆、移动套组成,四根活动杆呈左右交叉状与承载板四角用栓链接,右边二根活动杆另一端与编织机底板上的固定支点以栓链接,左边二根活动杆另一端分别与丝杆和光杆上的移动套用栓链接,套在丝杆上的移动套随丝杆的转动而在丝杆上移动,在光杆上的套为半圆套,减少与光杆之间的滑动阻力,承载板上、下极限位置分别设有上下限位开关,到位后自动停止。因此,换盘操作时,只需按一下电钮就可完成,简单、方便、省力。

    参见图10主传动变速器结构剖视图;

    主传动变速器箱体21。

    编织盘传动齿22:安装在变速器主传动轴23上,与编织盘主传动轴32上的齿相啮合。

    变速器主传动轴23:外端装有皮带轮,与主传动电机1连接,中部具有轴齿,与付传动轴24上的齿轮25相啮合。

    变速器付传动轴24:外端装有链轮,与卷取、收线链轮相连接,付传动轴24作为卷取、收线的驱动轴。

    变速器付传动齿轮25。

    轴承26、28。

    轴承盖27、29。

    参见图6、图7、图8、图9,对下锭3718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下锭支撑杆3721:经轴承安装在下锭支架3726上,可绕支架转动,支撑杆3721下端固定有下锭托盘3722,中间固定有下锭助转轴承,上端盖有锭盖3719。

    下锭托盘3722:下锭编织线在张力作用下,带动下锭及下锭托盘3722与支撑杆3721一起转动,完成下锭放线。

    下锭桅杆3723:两根下锭桅杆固定在下锭支架3726上,下锭编织线绕过两桅杆,经张力过线轮3724到编织眼,减小下编织线的磨损和缠绕。

    下锭张力过线轮3724:装在张力杆3733上,能绕张力杆3733转动。

    张力杆支柱3725:固定在下锭支架3726上,之字形的张力杆从中穿过,张力杆可绕该支柱转动。

    下锭支架3726:固定在上锭驱动器3720上。

    下锭张力传动杆3727:与张力杆相连接,随张力杆的转动而转动,下锭张力传动杆一端贴近张力调节杆3728,另一端伸出,端面略大,在有张力作用时,张力使张力传动杆3727转动而使张力调节杆顺时针转动一角度,松开张力调节带3729,减小对张力调节盘3732的阻力。

    张力调节杆3728,成7字形,套在下锭支撑杆3721的下端,一端与张力传动杆3727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张力调节带3729,张力调节杆一端连接张力弹簧3730,并具有弹簧拉力。

    张力调节带3729:包在张力调节盘3732上,一端固定在桅杆3723端头,另一端固定在张力调节杆3728的一端。

    张力调节弹簧3730:一端接在张力调节杆3728上,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杆3734上。

    张力调节螺母3731:旋在张力弹簧的活动杆上,调节该螺母,能伸长或缩短活动杆,改变张力弹簧的张力。

    张力调节盘3732:固定在下锭支撑杆3721上,无张力时,张力调节杆在弹簧张力作用下拉紧张力调节带,阻止张力调节盘转动。当下锭张力加大时,张力轮将张力传动给张力传动杆,张力传动杆带动张力调节杆3728顺时针转动,松开张力调节带,减小对张力调节盘3732的阻力,也就减小下锭放线的张力,达到下锭放线张力稳定的目的。

    下锭张力杆3733:穿过张力杆支住3725,一端与张力传动杆3727固定,另一端装有张力轮,是张力的传动器。

    上锭驱动器3720:与上锭齿和上锭传动齿相啮合。

多用高速编织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多用高速编织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多用高速编织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用高速编织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用高速编织机.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多用高速编织机,其结构为机架上安装主电动机、主传动变速器、编织盘、卷取轮、卷取压线轮、排线电机、收线张力调节器、收线活动顶针、上下盘电机、升降盘,主电动机通过主传动变速器同时带动编织盘和卷取收线装置工作,收线张力调节器和收线活动顶针套装收线线盘工作并调节收线张力,上下盘电机传动升降盘进行自动升降,排线电机配合卷取轮、卷取压线轮进行收线卷取,编织盘自动完成多根金属线的编织。该机设计合理、高速多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