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面结构胶带.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8587830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288228.9

申请日:

20180301

公开号:

CN208182909U

公开日:

201812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J7/30,C09J7/38,C09J7/25,C09J7/24,C09J7/28,C09J7/40

主分类号:

C09J7/30,C09J7/38,C09J7/25,C09J7/24,C09J7/28,C09J7/40

申请人:

东莞市惟实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夏新月

地址:

523656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三星村科技路399号

优先权:

CN201820288228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陈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面结构胶带,用于零部件封装装配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材层、热膨胀粘结层、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所述热膨胀粘结层受热后厚度增加。本实用新型在压敏胶层和基材层之间设置了热膨胀粘结层,当遇热之后热膨胀粘结层膨胀从而厚度增加,从而消除了两个零件之间的间隙,保证两个零件装配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单面结构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材层(1)、热膨胀粘结层(2)、压敏胶层(3)和离型膜层(4),所述热膨胀粘结层(2)受热后厚度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膨胀粘结层(2)包括粘胶和均匀散布在粘胶内的热膨胀微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膨胀微粒为热膨胀微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膨胀粘结层(2)的厚度为10-6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3-2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膜层(4)厚度为20-100μm。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包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面结构胶带。

背景技术

在某些电子器件包装过程中会需要将两个零部件结合在一起,如图1中所示,零件A中有一个凹槽,零件B装入在该凹槽中,且零件B的侧壁与零件A的内壁抵接。此时一般需要使用胶带将两者可拆卸的连接。然而,因为两个零件装配后会存在一定的间隙100,普通胶带101厚度是固定的,不一定能恰好将该间隙填充,这样可能导致两个零件的装配不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面结构胶带,其能够自适应零件与零件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面结构胶带,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材层、热膨胀粘结层、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所述热膨胀粘结层受热后厚度增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膨胀粘结层包括粘胶和均匀散布在粘胶内的热膨胀微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膨胀微粒为热膨胀微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膨胀粘结层的厚度为10-6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200μ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型膜层厚度为20-10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压敏胶层和基材层之间设置了热膨胀粘结层,当遇热之后热膨胀粘结层膨胀从而厚度增加,从而消除了两个零件之间的间隙,保证两个零件装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两个零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单面结构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胶带后两个零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的单面结构胶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基材层1、热膨胀粘结层2、压敏胶层3和离型膜层4,热膨胀粘结层2受热后厚度增加。同时参考图3所示,使用时剥离离型膜层4,使得压敏胶层3贴合到零件B,此时零件A的凹槽与零件B之间留有间隙;之后加热胶带103,由于热膨胀粘结层2膨胀,其厚度增加,使得两个零件之间的间隙消除,零件B完美与零件A的凹槽贴合在一起(图1的状态变换成图3)的状态。实施例中的胶带,由于能够热膨胀增厚,使之具有垫片的功能,使组件之间连接紧密,无需复杂的结构设计,降低零部件加工精度,丰富零部件配合方案。

进一步优选的,热膨胀粘结层2包括粘胶和均匀散布在粘胶内的热膨胀微粒,粘胶优选为压敏胶,可以是丙烯酸酯类,或硅胶类,或橡胶类压敏胶。

优选的,热膨胀微粒为热膨胀微球,也可以称为热膨胀发泡微球,可以采用日本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热膨胀微球。热膨胀微球属于现有的技术,实施例中只是将其作为微粒简单的与粘胶结合到一起,其利用的是热膨胀微球自身的特性。

进一步优选的,热膨胀粘结层2的厚度为10-600μm。

进一步优选的,基材层1可以是常见的高分子塑料薄膜,如PET、PP、PPS、PEN、PEEK、EVA等,也可以是金属薄膜如铝箔,铜箔等,基材层1的厚度为3-200μm。

进一步优选的,离型膜层4厚度为20-100μm。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一种单面结构胶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单面结构胶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单面结构胶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单面结构胶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单面结构胶带.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288228.9 (22)申请日 2018.03.01 (73)专利权人 东莞市惟实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 地址 523656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三星村 科技路399号 (72)发明人 夏新月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427 代理人 陈娟 (51)Int.Cl. C09J 7/30(2018.01) C09J 7/38(2018.01) C09J 7/25(2018.01) C09J 7/24(2018.01) C09J 7。

2、/28(2018.01) C09J 7/40(2018.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单面结构胶带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面结构胶带, 用于 零部件封装装配领域, 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材层、 热膨胀粘结层、 压敏胶层和离型膜层, 所述热膨 胀粘结层受热后厚度增加。 本实用新型在压敏胶 层和基材层之间设置了热膨胀粘结层, 当遇热之 后热膨胀粘结层膨胀从而厚度增加, 从而消除了 两个零件之间的间隙, 保证两个零件装配的可靠 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8182909 U 2018.12.04 CN 208182909 U 1.一种单面结构胶带, 其特征在于:。

3、 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材层(1)、 热膨胀粘结层(2)、 压 敏胶层(3)和离型膜层(4), 所述热膨胀粘结层(2)受热后厚度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膨胀粘结层(2)包括粘胶 和均匀散布在粘胶内的热膨胀微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膨胀微粒为热膨胀微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膨胀粘结层(2)的 厚度为10-600 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 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层(1)的厚度为 3-200 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单面结构胶带,。

4、 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型膜层(4)厚度为 20-100 m。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8182909 U 2 一种单面结构胶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包装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单面结构胶带。 背景技术 0002 在某些电子器件包装过程中会需要将两个零部件结合在一起, 如图1中所示, 零件 A中有一个凹槽, 零件B装入在该凹槽中, 且零件B的侧壁与零件A的内壁抵接。 此时一般需要 使用胶带将两者可拆卸的连接。 然而, 因为两个零件装配后会存在一定的间隙100, 普通胶 带101厚度是固定的, 不一定能恰好将该间隙填充, 这样可能导致两个零件的装配不稳。 实用新型。

5、内容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面结构胶带, 其能够自适应零件与零 件之间的间隙。 0004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单面结构胶带, 包括依次连接的基材层、 热膨胀粘结层、 压敏胶层和离型膜 层, 所述热膨胀粘结层受热后厚度增加。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热膨胀粘结层包括粘胶和均匀散布在粘胶内 的热膨胀微粒。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热膨胀微粒为热膨胀微球。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热膨胀粘结层的厚度为10-600 m。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3-200。

6、 m。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离型膜层厚度为20-100 m。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压敏胶层和基材层之间设置了热膨胀粘 结层, 当遇热之后热膨胀粘结层膨胀从而厚度增加, 从而消除了两个零件之间的间隙, 保证 两个零件装配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是两个零件的装配示意图; 0014 图2是单面结构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使用本实用新型胶带后两个零件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2所示的单面结构胶带, 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基材层1、 热膨胀粘结层2、 压。

7、敏胶层3和离型膜层4, 热膨胀粘结层2受热后厚度增加。 同时参考图3所示, 使用时剥离离 型膜层4, 使得压敏胶层3贴合到零件B, 此时零件A的凹槽与零件B之间留有间隙; 之后加热 胶带103, 由于热膨胀粘结层2膨胀, 其厚度增加, 使得两个零件之间的间隙消除, 零件B完美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8182909 U 3 与零件A的凹槽贴合在一起(图1的状态变换成图3)的状态。 实施例中的胶带, 由于能够热膨 胀增厚, 使之具有垫片的功能, 使组件之间连接紧密, 无需复杂的结构设计, 降低零部件加 工精度, 丰富零部件配合方案。 0017 进一步优选的, 热膨胀粘结层2包括粘胶和均。

8、匀散布在粘胶内的热膨胀微粒, 粘胶 优选为压敏胶, 可以是丙烯酸酯类, 或硅胶类, 或橡胶类压敏胶。 0018 优选的, 热膨胀微粒为热膨胀微球, 也可以称为热膨胀发泡微球, 可以采用日本松 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热膨胀微球。 热膨胀微球属于现有的技术, 实施例中只是将其 作为微粒简单的与粘胶结合到一起, 其利用的是热膨胀微球自身的特性。 0019 进一步优选的, 热膨胀粘结层2的厚度为10-600 m。 0020 进一步优选的, 基材层1可以是常见的高分子塑料薄膜, 如PET、 PP、 PPS、 PEN、 PEEK、 EVA等, 也可以是金属薄膜如铝箔, 铜箔等, 基材层1的厚度为3-200 m。 0021 进一步优选的, 离型膜层4厚度为20-100 m。 0022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 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 限制。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8182909 U 4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208182909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