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pdf

上传人:周** 文档编号:8584053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32988.6

申请日:

20131227

公开号:

CN103667498B

公开日:

201603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C12R1/63

主分类号:

C12Q1/68,C12N15/11,C12R1/63

申请人:

集美大学

发明人:

刘静雯,徐苗苗

地址: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185号

优先权:

CN201310732988A

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马应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涉及副溶血性弧菌。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是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lh的保守区域所设计的一对外围引物、一对交叉引物和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lh是编码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TLH的毒力基因。检测方法:副溶血性弧菌模板DNA的提取;外围引物的验证;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程序;扩增产物的检测。灵敏度高,是普通PCR的10倍;特异性强,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对其他致病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快速检测,检测时间缩短到1.5h,明显提高检测效率;简便实用,扩增产物通过一次性试纸条进行检测,10~30min即可完成。

权利要求书

1.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所述方法用于对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海产品及腌制食品的检测,不用于对有生命的人体和动物体的疾病诊断,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采用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所述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是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lh的保守区域所设计的一对外围引物、一对交叉引物和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所述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lh是编码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TLH的毒力基因,广泛存在副溶血性弧菌中,且具有种特异性;所述一对外围引物为:正向外围引物VPOF:TGCGAAAGTGCTTGAGAT;反向外围引物VPOR:GATGAGCGGTTGATGTCC;所述一对交叉引物为:正向交叉引物VPIF:TTCTGGCGCAGAAGTTAGGTTCATCAAGGCACAAGC;反向交叉引物VPIR:GTTCATCAAGGCACAAGCTTCTGGCGCAGAAGTTAG;所述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为:正向特异性检测探针VPDF:CAAAGCGCAAGGTTACAACATCA,3’端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反向特异性检测探针VPDR:GAACAAGGCGTGAGTATCAAACAAC,5’端标记生物素;所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副溶血性弧菌模板DNA的提取利用CTAB/NaCl法或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副溶血性弧菌的总DNA作为模板;2)外围引物的验证用一对外围引物VPOF/VPOR对模板进行扩增,扩增后的产物进行质粒克隆得到所需的质粒,通过对质粒进行测序证明:外围引物扩增的片段即为副溶血性弧菌tlh的保守区域核酸序列,说明该外围引物合适,可用于后续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实验;3)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20μL的恒温反应体系包括:外围引物0.1μmol/L、交叉引物0.4μmol/L、特异性检测探针0.3μmol/L,dNTPs0.4μmol/L,MgSO6mmol/L,10×Thermopolbuffer2μL,BstDNA聚合酶8U/μL,甜菜碱0.5mol/L,DNA1μL;4)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程序将待反应PCR管放置于微量恒温器中63℃恒温扩增60min,得到扩增产物;5)扩增产物的检测扩增产物通过商品化的一次性核酸检测试纸条3号进行判读,通过观察试纸条检测线和质控线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若结果为阳性,则样本中含有检测的核酸,试纸条出现两条红色条带,一条位于质控区,一条位于检测区;若结果是阴性,则只有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检测区没有条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副溶血性弧菌,尤其是涉及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隶属弧菌科的弧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人畜共患菌,广泛 分布在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海产品及腌制食品中。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症状 多为急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其潜伏期一般为8~20h,平均为12h,正常2~3 天即可痊愈,愈后良好,少数严重患者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与进 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有关,生食或食入未煮熟的受到污染的海产品或腌制食品是其主要传播途 径。已知的重要的传染源有螃蟹、虾、扇贝、牡蛎、蛤类、海蜇、墨鱼、咸菜、腌肉等。副 溶血性弧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因此夏秋季成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高发期,8月 为高峰期。近年来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跃居我国食物中毒之首,快速简便的检测方 法的建立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有效途径。

已建立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有传统方法:增菌培养法、最大可能计数法;免疫学 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芯片法、胶体金、免疫传感器、免疫磁珠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常 规PCR、多重PCR、荧光定量PCR、纳米PCR、EMA-PCR法、核酸探针、LAMP法等([1] 王国玲,栾玉明,刘达雄,陆家海.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20(6):1574-1576)。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PA)是一种新颖的恒温扩增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 度,因该方法在恒温下就能发生反应,所以对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操作简单,反应只需60min ([2]FangRD,LiX,HuL,etal.Cross-primingamplificationforrapiddetectionof 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insputumspecimens[J].JournalofClinicalMicrobiology,2009,47(3): 847-847;[3]XuGL,HuL,ZhongHY,etal.Crossprimingamplification:mechanismand optimizationforisothermalDNAamplification[J].ScientificReports,2012,2:246.doi: 10.1038/srep00246)。较传统的PCR技术具有高效、快速等优点,尤其适用在基层对副溶血性 弧菌进行检测。目前该方法结合胶体金核酸试纸条的检测方法已被用在诸如沙门氏菌、肠出 血性大肠杆菌、结核分歧杆菌、恶性疟疾、霍乱弧菌、志贺氏菌、瓜果类斑病菌的检测([4] 祁军,左峰,刘国红,刘红梅,徐高连,张霞.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沙门氏菌[J].食品 研究开发,2013,34(2):67-70;[5]祁军,于智睿,詹曦菁,黄吉城,李智慧.交叉引物等温 扩增技术在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3): 204-207),尚未有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所述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是根据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tlh的保守 区域所设计的一对外围引物、一对交叉引物和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所述副溶血性弧菌种特 异性基因tlh是编码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TLH的毒力基因,广泛存在副溶血性弧菌 中,且具有种特异性;

所述一对外围引物为:

正向外围引物VPOF:TGCGAAAGTGCTTGAGAT;

反向外围引物VPOR:GATGAGCGGTTGATGTCC。

所述一对交叉引物为:

正向交叉引物VPIF:TTCTGGCGCAGAAGTTAGGTTCATCAAGGCACAAGC;

反向交叉引物VPIR:GTTCATCAAGGCACAAGCTTCTGGCGCAGAAGTTAG。

所述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为:

正向特异性检测探针VPDF:CAAAGCGCAAGGTTACAACATCA,3’端标记异硫氰酸荧 光素(Fitc);

反向特异性检测探针VPDR:GAACAAGGCGTGAGTATCAAACAAC,5’端标记生物素 (Biotin)。

所述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副溶血性弧菌模板DNA的提取

利用CTAB/NaCl法(参考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主编沈萍陈向东)或者细菌基因组 DNA提取试剂盒(购于TIANGEN厦门泰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取副溶血性弧菌的总DNA 作为模板;

2)外围引物的验证

用一对外围引物VPOF/VPOR对模板进行扩增,扩增后的产物进行质粒克隆得到所需的 质粒,通过对质粒进行测序证明:外围引物扩增的片段即为副溶血性弧菌tlh的保守区域核酸 序列,说明该外围引物合适,可用于后续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实验;

3)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

20μL的恒温反应体系包括:外围引物0.1μmol/L、交叉引物0.4μmol/L、特异性检测探针 0.3μmol/L,dNTPs0.4μmol/L,MgSO46mmol/L,10×Thermopolbuffer2μL,BstDNA聚合 酶(U/μL)8U,甜菜碱0.5mol/L,DNA1μL;

4)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程序

将待反应PCR管放置于微量恒温器中63℃恒温扩增60min,得到扩增产物;

5)扩增产物的检测

扩增产物通过商品化的一次性核酸检测试纸条(3号)(购自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有限公 司)进行判读,通过观察试纸条检测线和质控线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若结果为 阳性,则样本中含有检测的核酸,试纸条出现两条红色条带,一条位于质控区,一条位于检 测区;若结果是阴性,则只有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检测区没有条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和实用性:

①灵敏度高,本发明的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倍;

②特异性强,本发明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对其他致病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③快速检测,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将检测时间缩短到1.5h,明显提高了检测 效率;

④简便实用,扩增产物通过一次性试纸条进行检测,10~30min即可完成检测结果的判 读,尤其适用在基层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交叉引物恒温扩增产物电泳图。在图1中,各标记为,M:100bpladdermarker; 1:副溶血性弧菌CPA扩增产物;2:阴性对照。

图2为交叉引物法扩增产物的核酸试纸条检测结果图。在图2中,各标记为,1:副溶血 性弧菌CPA扩增产物;2:阴性对照

图3为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电泳图。在图3中,各标记为,M:100bp laddermarker;1:阴性对照;2:副溶血性弧菌;3:霍乱弧菌;4:溶藻弧菌;5:创伤弧菌; 6:金黄色葡萄球菌;7:大肠杆菌;8:沙门氏菌。

图4为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结合核酸试纸条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图。在图4中,各 标记为,1:阴性对照;2:副溶血性弧菌;3:霍乱弧菌;4:溶藻弧菌;5:创伤弧菌;6: 金黄色葡萄球菌;7:大肠杆菌;8:沙门氏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lh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两对引物和一对特异性检 测探针,序列如下:

所述一对外围引物为:

正向外围引物VPOF:TGCGAAAGTGCTTGAGAT;

反向外围引物VPOR:GATGAGCGGTTGATGTCC。

所述一对交叉引物为:

正向交叉引物VPIF:TTCTGGCGCAGAAGTTAGGTTCATCAAGGCACAAGC;

反向交叉引物VPIR:GTTCATCAAGGCACAAGCTTCTGGCGCAGAAGTTAG。

所述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为:

正向特异性检测探针VPDF:CAAAGCGCAAGGTTACAACATCA,3’端标记异硫氰酸荧 光素(Fitc);

反向特异性检测探针VPDR:GAACAAGGCGTGAGTATCAAACAAC,5’端标记生物素 (Biotin)。

实施例2CPA方法的建立

20μL的恒温反应体系包括:外围引物0.1μmol/L、交叉引物0.4μmol/L、特异性检测探针 0.3μmol/L,dNTPs0.4μmol/L,MgSO46mmol/L,10×Thermopolbuffer2μL,BstDNA聚合 酶(U/μL)8U,甜菜碱0.5mol/L,DNA1μL。

CPA反应程序:63℃恒温扩增60min。

扩增产物的检测:扩增结束后取8~10μL扩增产物滴加到核酸试纸条的加样区。将试纸 条放入含有100μL缓冲液的微孔板中。15~30min后即可通过试纸条的显色进行判读。

实施例3CPA-核酸试纸条法检测特异性

分别对10株不同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其特异性, 分别选取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对照 菌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对照菌结果均为阴性。证明本发明对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较好的特异 性。

CPA-核酸试纸条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灵敏性。通过就平板菌落计数计算出纯培养物的浓 度并对其进行10倍梯度稀释,稀释后的培养物用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的提取, 将提取后的基因组取1μL用于CPA反应检测该方法的灵敏性。经检测,本发明的最低检测限 为5.6×102CFU/m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倍。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732988.6 (22)申请日 2013.12.27 C12Q 1/68(2006.01) C12N 15/11(2006.01) C12R 1/63(2006.01) (73)专利权人 集美大学 地址 361021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银江路 185 号 (72)发明人 刘静雯 徐苗苗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CN 101760531 A,2010.06.30, CN 102274494 A,2011.12.14, 秦强等 .CPA- 核酸试纸条快速检测霍乱。

2、弧菌 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第 7 期 ), 第 167-171 页 . P. Prompamorn et al.The development of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ombined with lateral flow dipstick for detec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1, 第 52 卷 ( 第 4 期 ), 第 344351 页 . (54) 发明名称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

3、57) 摘要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涉及副溶血性弧 菌。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是根据 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 tlh 的保守区域所设 计的一对外围引物、 一对交叉引物和一对特异性 检测探针 ; 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 tlh 是编 码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 TLH 的毒力基 因。检测方法 : 副溶血性弧菌模板 DNA 的提取 ; 外 围引物的验证 ;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反应体系的建 立 ;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程序 ; 扩增产物的检测。灵 敏度高, 是普通 PCR 的 10 倍 ; 特异性强, 只检出 副溶血性弧菌, 对其他致病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快速检测, 检测时间缩短到。

4、 1.5h, 明显提高检测 效率 ; 简便实用, 扩增产物通过一次性试纸条进 行检测, 10 30min 即可完成。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蔡放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序列表3页 附图1页 CN 103667498 B 2016.03.30 CN 103667498 B 1/1 页 2 1.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所述方法用于对近海岸的海水、 海底沉积物、 海产品及腌 制食品的检测, 不用于对有生命的人体和动物体的疾病诊断, 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方法采 用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 所述用于副溶血。

5、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是根据 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 tlh 的保守区域所设计的一对外围引物、 一对交叉引物和一对 特异性检测探针 ; 所述副溶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 tlh 是编码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 素 TLH 的毒力基因, 广泛存在副溶血性弧菌中, 且具有种特异性 ; 所述一对外围引物为 : 正向外围引物 VPOF : TGCGAAAGTGCTTGAGAT ; 反向外围引物 VPOR : GATGAGCGGTTGATGTCC ; 所述一对交叉引物为 : 正向交叉引物 VPIF : TTCTGGCGCAGAAGTTAGGTTCATCAAGGCACAAGC ; 反向交叉引物 VPIR :。

6、 GTTCATCAAGGCACAAGCTTCTGGCGCAGAAGTTAG ; 所述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为 : 正向特异性检测探针 VPDF : CAAAGCGCAAGGTTACAACATCA, 3 端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 ; 反向特异性检测探针 VPDR : GAACAAGGCGTGAGTATCAAACAAC, 5 端标记生物素 ; 所述检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副溶血性弧菌模板 DNA 的提取 利用 CTAB/NaCl 法或细菌基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副溶血性弧菌的总 DNA 作为模 板 ; 2) 外围引物的验证 用一对外围引物 VPOF/VPOR 对模板进行扩增, 扩增后的产。

7、物进行质粒克隆得到所需的 质粒, 通过对质粒进行测序证明 : 外围引物扩增的片段即为副溶血性弧菌 tlh 的保守区域 核酸序列, 说明该外围引物合适, 可用于后续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实验 ; 3)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 20L 的恒温反应体系包括 : 外围引物 0.1mol/L、 交叉引物 0.4mol/L、 特异性检测 探针 0.3mol/L, dNTPs 0.4mol/L, MgSO4 6mmol/L, 10Thermopol buffer 2L, Bst DNA 聚合酶 8U/L, 甜菜碱 0.5mol/L, DNA 1L ; 4)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程序 将待反应 PCR 管放置。

8、于微量恒温器中 63恒温扩增 60min, 得到扩增产物 ; 5) 扩增产物的检测 扩增产物通过商品化的一次性核酸检测试纸条 3 号进行判读, 通过观察试纸条检测线 和质控线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 若结果为阳性, 则样本中含有检测的核酸, 试纸 条出现两条红色条带, 一条位于质控区, 一条位于检测区 ; 若结果是阴性, 则只有质控区出 现一条红色条带, 检测区没有条带。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667498 B 2 1/4 页 3 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副溶血性弧菌, 尤其是涉及一种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副溶血性弧菌又称。

9、嗜盐菌, 隶属弧菌科的弧菌属,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人畜共患菌, 广泛分布在近海岸的海水、 海底沉积物、 海产品及腌制食品中。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 床症状多为急性肠炎, 表现为腹痛、 腹泻、 呕吐, 其潜伏期一般为 8 20h, 平均为 12h, 正常 2 3 天即可痊愈, 愈后良好, 少数严重患者可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 毒与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有关, 生食或食入未煮熟的受到污染的海产品或腌制食品是其主 要传播途径。已知的重要的传染源有螃蟹、 虾、 扇贝、 牡蛎、 蛤类、 海蜇、 墨鱼、 咸菜、 腌肉等。 副溶血性弧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7, 因此夏秋季成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

10、高发期, 8 月为高峰期。近年来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跃居我国食物中毒之首, 快速简便的检 测方法的建立是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有效途径。 0003 已建立的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有传统方法 : 增菌培养法、 最大可能计数法 ; 免疫学方法 : 酶联免疫吸附法、 芯片法、 胶体金、 免疫传感器、 免疫磁珠法 ; 分子生物学方 法 : 常规 PCR、 多重 PCR、 荧光定量 PCR、 纳米 PCR、 EMA-PCR 法、 核酸探针、 LAMP 法等 (1 王国 玲, 栾玉明, 刘达雄, 陆家海 . 副溶血性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20(6):1574。

11、-1576)。 0004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CPA) 是一种新颖的恒温扩增技术, 具有较高的特异 性和灵敏度, 因该方法在恒温下就能发生反应, 所以对设备的要求比较低, 操作简单, 反 应 只 需 60min(2Fang RD,Li X,Hu L,et al.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 for rapid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sputum specimensJ.Journal of C linical Microbiology,2009,47(3):847-847 ; 3Xu GL,Hu L,Z。

12、hong HY,et al.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 : mechanism and optimization for isothermal DNA amplificationJ.Scientific Reports,2012,2:246.doi : 10.1038/srep00246)。 较 传 统的 PCR 技术具有高效、 快速等优点, 尤其适用在基层对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目前 该方法结合胶体金核酸试纸条的检测方法已被用在诸如沙门氏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结核分歧杆菌、 恶性疟疾、 霍乱弧菌、 志贺氏菌、 瓜果类斑病菌的检测 (4 祁军, 左峰, 刘 国红。

13、, 刘红梅, 徐高连, 张霞 .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沙门氏菌 J. 食品研究开发, 2013,34(2):67-70 ; 5 祁军, 于智睿, 詹曦菁, 黄吉城, 李智慧 . 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在 恶性疟疾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24(3):204-207), 尚 未有用于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 0006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说 明 书 CN 103667498 B 3 2/4 页 4 0007 所述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性引物是根据副溶。

14、血性弧菌种特异性基因 tlh 的保守区域所设计的一对外围引物、 一对交叉引物和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 ; 所述副溶血性 弧菌种特异性基因 tlh 是编码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 TLH 的毒力基因, 广泛存在副 溶血性弧菌中, 且具有种特异性 ; 0008 所述一对外围引物为 : 0009 正向外围引物 VPOF : TGCGAAAGTGCTTGAGAT ; 0010 反向外围引物 VPOR : GATGAGCGGTTGATGTCC。 0011 所述一对交叉引物为 : 0012 正向交叉引物 VPIF : TTCTGGCGCAGAAGTTAGGTTCATCAAGGCACAAGC ; 0013 反。

15、向交叉引物 VPIR : GTTCATCAAGGCACAAGCTTCTGGCGCAGAAGTTAG。 0014 所述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为 : 0015 正向特异性检测探针 VPDF : CAAAGCGCAAGGTTACAACATCA, 3 端标记异硫氰酸荧光 素 (Fitc) ; 0016 反向特异性检测探针 VPDR : GAACAAGGCGTGAGTATCAAACAAC, 5端标记生物素 (Biotin)。 0017 所述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0018 1) 副溶血性弧菌模板 DNA 的提取 0019 利用 CTAB/NaCl 法 ( 参考微生物学实验 ( 第四版 )。

16、 主编沈萍陈向东 ) 或者细菌基 因组 DNA 提取试剂盒 ( 购于 TIANGEN 厦门泰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提取副溶血性弧菌的总 DNA 作为模板 ; 0020 2) 外围引物的验证 0021 用一对外围引物 VPOF/VPOR 对模板进行扩增, 扩增后的产物进行质粒克隆得到所 需的质粒, 通过对质粒进行测序证明 : 外围引物扩增的片段即为副溶血性弧菌 tlh 的保守 区域核酸序列, 说明该外围引物合适, 可用于后续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实验 ; 0022 3)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 0023 20L 的恒温反应体系包括 : 外围引物 0.1mol/L、 交叉引物 0.4mol/。

17、L、 特异性 检测探针0.3mol/L, dNTPs 0.4mol/L, MgSO46mmol/L, 10Thermopol buffer 2L, Bst DNA 聚合酶 (U/L)8U, 甜菜碱 0.5mol/L, DNA 1L ; 0024 4)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程序 0025 将待反应 PCR 管放置于微量恒温器中 63恒温扩增 60min, 得到扩增产物 ; 0026 5) 扩增产物的检测 0027 扩增产物通过商品化的一次性核酸检测试纸条(3号)(购自杭州优思达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 ) 进行判读, 通过观察试纸条检测线和质控线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 若结果为阳性, 则样本中含。

18、有检测的核酸, 试纸条出现两条红色条带, 一条位于质控区, 一 条位于检测区 ; 若结果是阴性, 则只有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 检测区没有条带。 002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和实用性 : 0029 灵敏度高, 本发明的灵敏度是普通 PCR 的 10 倍 ; 0030 特异性强, 本发明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对其他致病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0031 快速检测, 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 本发明将检测时间缩短到 1.5h, 明显提高了 说 明 书 CN 103667498 B 4 3/4 页 5 检测效率 ; 0032 简便实用, 扩增产物通过一次性试纸条进行检测, 10。

19、 30min 即可完成检测结 果的判读, 尤其适用在基层实用。 附图说明 0033 图 1 为交叉引物恒温扩增产物电泳图。在图 1 中, 各标记为, M : 100bp ladder marker ; 1 : 副溶血性弧菌 CPA 扩增产物 ; 2 : 阴性对照。 0034 图 2 为交叉引物法扩增产物的核酸试纸条检测结果图。在图 2 中, 各标记为, 1 : 副 溶血性弧菌 CPA 扩增产物 ; 2 : 阴性对照 0035 图 3 为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特异性电泳图。在图 3 中, 各标记为, M:100bp ladder marker ; 1 : 阴性对照 ; 2 : 副溶血性。

20、弧菌 ; 3 : 霍乱弧菌 ; 4 : 溶藻弧菌 ; 5 : 创 伤弧菌 ; 6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7 : 大肠杆菌 ; 8 : 沙门氏菌。 0036 图 4 为交叉引物恒温扩增结合核酸试纸条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特异性图。在图 4 中, 各标记为, 1 : 阴性对照 ; 2 : 副溶血性弧菌 ; 3 : 霍乱弧菌 ; 4 : 溶藻弧菌 ; 5 : 创伤弧菌 ; 6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7 : 大肠杆菌 ; 8 : 沙门氏菌。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8 实施例 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0039 根据副溶血性弧菌。

21、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 tlh 的保守区域设计了两对引物和一对 特异性检测探针, 序列如下 : 0040 所述一对外围引物为 : 0041 正向外围引物 VPOF : TGCGAAAGTGCTTGAGAT ; 0042 反向外围引物 VPOR : GATGAGCGGTTGATGTCC。 0043 所述一对交叉引物为 : 0044 正向交叉引物 VPIF : TTCTGGCGCAGAAGTTAGGTTCATCAAGGCACAAGC ; 0045 反向交叉引物 VPIR : GTTCATCAAGGCACAAGCTTCTGGCGCAGAAGTTAG。 0046 所述一对特异性检测探针为 : 0047 正。

22、向特异性检测探针 VPDF : CAAAGCGCAAGGTTACAACATCA, 3 端标记异硫氰酸荧光 素 (Fitc) ; 0048 反向特异性检测探针 VPDR : GAACAAGGCGTGAGTATCAAACAAC, 5端标记生物素 (Biotin)。 0049 实施例 2 CPA 方法的建立 0050 20L 的恒温反应体系包括 : 外围引物 0.1mol/L、 交叉引物 0.4mol/L、 特异性 检测探针0.3mol/L, dNTPs 0.4mol/L, MgSO46mmol/L, 10Thermopol buffer 2L, Bst DNA 聚合酶 (U/L)8U, 甜菜碱 0。

23、.5mol/L, DNA 1L。 0051 CPA 反应程序 : 63恒温扩增 60min。 0052 扩增产物的检测 : 扩增结束后取810L扩增产物滴加到核酸试纸条的加样区。 将试纸条放入含有 100L 缓冲液的微孔板中。15 30min 后即可通过试纸条的显色进行 说 明 书 CN 103667498 B 5 4/4 页 6 判读。 0053 实施例 3 CPA- 核酸试纸条法检测特异性 0054 分别对 10 株不同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阳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其特 异性, 分别选取霍乱弧菌、 创伤弧菌、 溶藻弧菌、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 对照菌进行测试,。

24、 结果显示, 对照菌结果均为阴性。 证明本发明对副溶血性弧菌具有较好的 特异性。 0055 CPA-核酸试纸条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灵敏性。 通过就平板菌落计数计算出纯培养 物的浓度并对其进行 10 倍梯度稀释, 稀释后的培养物用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 组的提取, 将提取后的基因组取 1L 用于 CPA 反应检测该方法的灵敏性。经检测, 本发明 的最低检测限为 5.6102CFU/mL, 其灵敏度是普通 PCR 的 10 倍。 说 明 书 CN 103667498 B 6 1/3 页 7 0001 0002 序 列 表 CN 103667498 B 7 2/3 页 8 0003 序 列 表 CN 103667498 B 8 3/3 页 9 序 列 表 CN 103667498 B 9 1/1 页 10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667498 B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