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健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相反空气环境的质量却逐渐降低,人们对空气净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市面上有的空气净化剂很多,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类型:吸附型空气净化类、遮盖型除味产品、分解型除味产品。吸附型空气净化剂是利用类似于活性炭等物质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氧化、催化氧化和还原等性能去除空气中污染物。遮盖型空气净化剂是利用具有香味的挥发性物质将有异味的物质进行遮盖,从而对人造成一种空气净化的假象。分解型空气净化剂是空气净化剂中具有类似于TiO2的物质,可以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和氧气或者水分子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从而可以将空气中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现有的空气净化剂大部分是通过有机化合物如芳香族和一些单萜类化合物在加入香精混合而成,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并不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至少包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净化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至少包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净化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至少包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地榆和苦楝花分别洗净、切碎,然后将地榆和苦楝花混合均匀,用乙醇回流提取2-3h,提取3-4次,冷藏10-15h,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榆与所述苦楝花的重量比为1:(2.5-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苦参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苦参洗净、切碎,然后加入柠檬酸水溶液,浸泡2-3h后使用微波加热提取2-3次,过滤,滤液经减压干燥,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柠檬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g/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苦参和柠檬酸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9-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银的粒径为1-20nm。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剂,包含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剂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剂组合物采用植物原料制得,安全无害,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效时间持久。
具体实施方式
参选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内容。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
如本文所用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至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至4”、“1至3”、“1至2”、“1至2和4至5”、“1至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单数形式包括复数讨论对象,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任选的”或者“任意一种”是指其后描述的事项或事件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而且该描述包括事件发生的情形和事件不发生的情形。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近似用语用来修饰数量,表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数量,还包括与该数量接近的可接受的而不会导致相关基本功能的改变的修正的部分。相应的,用“大约”、“约”等修饰一个数值,意为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数值。在某些例子中,近似用语可能对应于测量数值的仪器的精度。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范围限定可以组合和/或互换,如果没有另外说明这些范围包括其间所含有的所有子范围。
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至少包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净化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至少包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气净化剂组合物,以重量份计,至少包括:
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棕褐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质硬,断面较平坦或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色绵状纤维,木部黄色或黄褐色,略呈放射状排列。切片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厚0.2-0.5cm;切面紫红色或棕褐色。无臭,味微苦涩。
性味:苦、酸、涩,微寒。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有:
地榆素(sanguiin)H-1、H-2、H-3,H-4、H-5、H-6、H-7、H-8、H-9、H-10、H-11,1,2,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6-trigalloyl-β-D-glucose)、1,2,3,6-四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6-tetragalloyl-β-D-glucose),2,3,4,6-四没食子酰-D-葡萄糖(2,3,4,6-tetragalloyl-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4,6-Pentagalloyl-β-D-glucose),6-O-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6-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6-O-di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4.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4,6-d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3,6-O-三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2,3,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3,4,6-O-三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3,4,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3,4,6-O-四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2,3,4,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没食子酸-3-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甙[gallic acid-3-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3,4,3’-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4,3’-tri-O-methylellagic acid),地榆酸双内酯(sanguisorbic acid dilactone)。还含有2种没食子酰金缕梅糖衍生物:5,2’-双-O-没食子酰金缕梅糖(5,2’-di-O-galloylhamamelose),2’,3,5-三-O-没食子酰-D-呋喃金缕梅糖(3,5,2’-tri-O-galloyl-D-hamamelofuranose)。根中还含有多种黄烷-3-醉衍生物:右旋儿茶精(catechin),7-O-没食子酰-右旋-儿茶精[7-O-galloyl-(+)-catechin],3-O-没食子酰前矢车菊素B-3(3-O-galloylprocyanidin B-3),3-O-没食子酰前关车菊素C-2(3-O-galloyl-procyanidin C-2),棕儿茶素A-1(gambiriin A-1),棕儿茶素B-3(gambiriinB-3)。还有地榆糖甙(zigu-glucoside)Ⅰ及Ⅱ,地榆皂甙(sanguisorbin)A、B、C、D、E(其中,已确定结构的为B和E),甜茶皂甙R1(sauvissimoside R1),坡模醇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甙(pom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2,4-dihydroxy-6-methoxyacetophenone),3,3’,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4,3’-tri-O-methyl ellagic acid),3,4,4’-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4,4’-tri-O-methyl ellagic acid),地榆皂甙元(sanguisorbigenin),胡萝卜甙(β-Sitostrol-β-D-glucoside),3-氢代-19a-羟基-12-乌苏烯-28-酸(3-oxo-19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11-二氧代-19a-羟基-12-乌苏烯-28-酸(3,11-dioxo-19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坡模醇酸(pomolic acid),2a-羟基被模醇酸(2a-hydroxypomolic acid)即是委陵菜酸(tormenticacid)。
苦楝花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花,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祛湿,杀虫止痒的功效。苦楝花中有很多成分,例如:辛烷、2,6-二甲基庚烷、2,5-二甲基庚烷、2-甲基丙基环戊烷、2-甲基辛烷、己醛、3-甲基辛烷、2,2,4-三甲基庚烷、2,2,6-三甲基庚烷、3,3-二甲基辛烷、2,3,6-三甲基庚烷、2,2,2,6-四甲基庚烷、2,2,4,6,6-五甲基庚烷、2,5,6-三甲基辛烷、2,2,7-三甲基壬烷、2,2,6-三甲基辛烷、1,2,3-三甲苯、2,6-二甲基辛烷、2,2,11,11-四甲基十二烷、3,7-二甲基壬烷、2,6-二甲基十一烷、2,2,4-三甲基癸烷、3,6-二甲基十一烷、2,7-二甲基十一烷、2,9-二甲基十一烷、2,2,3-三甲基壬烷、2,8-二甲基十一烷、2,8,8-三甲基十一烷、壬醛、十四烷、2,2,8-三甲基十一烷、环十一烷、1,4-二甲氧基苯、十醛、十六烷、丁香烯、1S,2S,5R-1,4,4-三甲基三环、十二碳烯、十五烷、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橙花叔醇、喇叭茶醇、乙酸(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醇酯、6,10,14-三甲基-2-十五酮、2-甲基十八烷、邻二苯甲酸二异丁酯、十九烷、2,6,10-三甲基十四烷、十六碳酸、2-甲基二十烷、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醇、二十烷、十六碳酸丁酯、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醇、桉油烯醇、二十一烷、二十四烷、二十五烷、十六碳酸异丁酯、十六碳酸环己酯、2,21-二甲基二十二烷、己二酸二(2-乙基)己酯、9-丁基二十二烷、二十八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地榆和苦楝花分别洗净、切碎,然后将地榆和苦楝花混合均匀,用乙醇回流提取2-3h,提取3-4次,冷藏10-15h,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榆与所述苦楝花的重量比为1:(2.5-3.5)。
发明人在完成本发明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所述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混合后采用乙醇提取能够显著提高组合物对空气净化的效果,而地榆和苦楝花分别用乙醇提取后再混合或者混合后用水提取,均没有此效果。发明人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本发明的提取方法促进了有效成分的溶出。
苦参提取物
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苦参中的主要成分有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N-氧化槐根碱(N-oxysophocarpine)、槐定碱(sophoridine),右旋别苦参碱(-allomatrine),右旋异苦参碱(I-somatrine),右旋槐花醇(sophoranol),(+)槐花醇N-氧化物(sophoranol N-oxide),左旋槐根碱(sophocarpine),左旋槐胺碱(sophoramine),右旋-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左旋臭豆碱(anagyrine),赝靛叶碱(baptifoline)。根中还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苦参新醇(kushenol)A、B、C、D、E、F、G、H、I、J、K、L、M、N、O,苦参查耳酮(kuraridin),苦参查耳酮醇(kuraridinol),苦参醇(kurarinol),新苦参醇(neokurarinol),降苦参醇(norkurarinol),异苦参酮(isokurarinone),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苦参酮(kurarinone),降苦参酮(norkurarinone),甲基苦参新醇C(methylkushenol C),l-山槐素(lmaackiain),三叶豆紫檀甙(trifolirhizin)及三叶豆紫檀甙丙二酸酯(rtifolirhizin-6”-O-malonate),苦参素(kushenin),异脱水淫羊藿素(isoanhy-droicaritin),降脱水淫羊藿素(noranhydroicaritin),黄腐醇(xan-thohumol),异黄腐酸(isoxanthohumol),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此外,根中还含有三萜皂甙:苦参皂甙(sophoraflavoside)Ⅰ,Ⅱ、Ⅲ、Ⅳ,大豆皂甙(soyasaponin)I以及醌类化合物:苦参醌(kushequinone)A。地上部分含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右旋一别苦参碱,异苦参碱,槐花醇,槐花醇N-氧化物,臭豆碱,赝靛叶碱,左旋-N-甲基金雀花碱,左旋-槐根碱,左旋-槐胺碱,右旋-N-氧化槐根碱,左族-△7-脱氢槐胺碱(△7-dehydrosophoramine),异槐根碱(isosophocarpine),左旋-13,14去氢槐定碱(13,14-dehy-drosophoridine),右旋-9a-羟基苦参碱(9a-hydroxymatrine),左旋-9a-羟基槐根碱(9a-hydroxysophocarpine),左旋-9a-羟基槐根碱-N-氧化物(9a-hydroxysophocarpine N-oxide),左旋-7,8-脱氢槐胺碱(7,8-dehydrosophoramine),左旋-9a-羟基槐胺碱(9a-hydrox-ysophoramine),N-甲基金雀花碱二聚体(dimer of N-methyleyti-sine),槐定碱,有旋-12-去氢苦参碱(lehmannine)。还含2-烷基色酮衍生物(2-alkylchromone derivatives),其中以2-正二十一烷基-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酮(2-n-heneicosyl-5,7-dihydroxy-6,8-dimethyl chromone)和2-正二十三烷基-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酮(2-n-tricosyl-5,7-dihydroxy-6,8-dimethylchromone)为主,还有2-正十三烷基(2-n-tridecyl)-、2-正十五烷基(2-n-pentadecyl)-、2-正十七烷基(2-n-heptadecyl)-、2-正十九烷基(2-n-nonadecyl)和2-正二十五烷基(2-n-pentacosyl)-的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酮(5,7-dihydroxy-6,8-dimethyl chromone)。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苦参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苦参洗净、切碎,然后加入柠檬酸水溶液,浸泡2-3h后使用微波加热提取2-3次,过滤,滤液经减压干燥,即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柠檬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g/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苦参和柠檬酸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9-11)。
发明人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苦参用水提取得到的苦参提取物在空气净化剂组合物中长时间放置后会出现沉淀,影响效果,但是苦参提取物在提取过程中加入柠檬酸水溶液浸泡后采用微波加热提取能解决此问题。发明人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柠檬酸能够促进苦参中的苦参碱溶出,调节了组合物的pH值,从而使其稳定性更高。
刺槐提取物
刺槐为豆科植物刺槐,又名:洋槐、胡藤。按品种分类,刺槐又分为直杆刺槐、金叶刺槐、曲枝刺槐、柱状刺槐、球冠刺槐、龟甲皮刺槐、红花刺槐、无刺刺槐、小叶刺槐、箭杆刺槐、黄叶刺槐、球槐、粉花刺槐和泓森槐。
本发明中,所述刺槐选择金叶刺槐和红花刺槐按照重量份比为1:50共混进行提取。
所述刺槐提取物优选对刺槐的叶和刺槐的花进行提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刺槐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
(1)将金叶刺槐的叶子和红花刺槐的叶子按照重量份比为1:50共混、洗净、切碎,然后用氨水湿润后,加入乙醇,回流1-3小时,趁热过滤,浓缩至无乙醇,即得刺槐的叶的提取物。
(2)将金叶刺槐的花和红花刺槐的花按照重量份比为0.5:1.2共混、洗净、切碎,加入蜂蜜,回流1-3小时,趁热过滤,浓缩至无乙醇,即得刺槐的花的提取物。
(3)将步骤1和步骤2中刺槐的叶的提取物和刺槐的花的提取物共混,加入乙醇,超声搅拌2.5小时,浓缩至无乙醇,即得刺槐提取物。
桉树叶提取物
桉树又称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杯果木属、伞房属和桉树属植物的统称,原产地印尼和澳大利亚等地。桉树有很多种类,例如有干旱硬叶乔木林类型、湿润硬叶乔木类型、稀树草原类型、干旱硬叶乔木类型、高山草甸类型。所述“桉树”的种类可以列举的有:蓝桉、直干蓝桉、柠檬桉、大叶桉、观叶型铜钱桉、尾叶桉、巨桉、细叶桉、蓝桉、邓恩桉、柳桉、尾巨桉、巨尾桉、尾赤桉、尾赤桉、赤桉、邓恩桉等。
桉树叶中含有大果桉醛(macrocarpal)A,B,C,D,E,正三十三烷-16,18-二酮(n-tritriacontane-16,18-dione),叶和花蕾中含有蓝桉醛(euglobal),叶中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ol即quercetin),槲皮甙(querictrin),芸香甙(ru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素葡萄糖甙(quercetol-3-glucoside),以及没食子酸(gal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龙胆酸(gallic 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叶面的蜡中含有5,4-二羟基-7-甲氧基甲基黄酮(5,4-dihydroxy-7-methoxy-6-methylflavone),白杨素(chrysin),桉树素(eucalyptin),8-去甲基桉树素(8-demethyleu-calyptin),及4,5-二羟基-7-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sideroxylin)。叶中的按发油主含桉叶素(cineole),另有丁香烯(caryophyllene)。树皮和木质部中分离到三十三烷-16,18-二酮,3-O-甲基并没食子酸-4-鼠李糖甙(3-O-methylellagic acid-4-rhamnoside),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及并没食子鞣质(el-lagitannin)。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桉树叶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称取重量比为1:18共混的大叶桉树皮和大叶桉树叶的粉末,加入质量浓度为80%乙醇,浸泡3h后使用微波加热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即得。
菊花提取物
本发明中,所述“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性凉,味苦、辛,归肝、心经。
菊花的化学成分分为:挥发油成分、黄酮类成分、酚酸类成分和其他成分。
挥发油的组成主要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和脂肪族化合物等,还含有菊花内酯、菊花醇、菊花三醇、菊花酮、顺-螺烯醇醚、反-螺烯醇醚、当归酰豚草素B、当归酰亚菊素、苏格兰蒿素A、豚草素A、熊果酸、β-谷甾醇等。
黄酮类成分:主要成分有木樨黄酮甙、蒙花苷、木犀草素、洋芹素、金合欢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槲皮素甙类、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苷、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糖苷、槲皮素-3,7-二-O-β-D-吡喃葡糖苷、圣草酚-7-O-β-D-吡喃葡糖苷酸、1-苯基-2,3-丁二醇-3-O-β-D-吡喃葡糖苷和橙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
酚酸类成分:有3-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5-0-咖啡酰基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5-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顺式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和绿原酸等。
其他成分:除挥发油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和酚酸类成分以外,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如Ca、Mg、Fe等,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胆碱、水苏碱、嘌呤、鞣质、维生素、叶绿素、胡萝卜素、山箭酸甘油酯和棕桐酸等。
菊花提取物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微波提取法、组织破碎提取法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菊花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称取5g菊花,切碎,加入乙醇,浸泡2-3h后使用微波加热提取2-3次,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即得。
芦荟提取物
本发明中,所述“芦荟”为百合科耐旱性草本植物,学名为Aloe vera,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具有抗菌、消炎和通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热、胀气、便秘、头痛、湿癣和结石等。多糖类和蒽醌类物质在新鲜芦荟中含量丰富,是主要活性部位。芦荟凝胶含有大量的糖类成分,大多是不同种类的葡甘聚糖,其中乙酰化的甘露聚糖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含有的其它单糖则为常见的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鼠李糖等。蒽醌类物质多分布于皮下栅栏组织中,以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为主,它们部分与多糖结合成糖蛋白,部分以酶的形式存在,如羟基肽酶、过氧化氧酶、纤维素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芦荟中还含有乳酸、琥珀酸、苹果酸、对香豆酸、丁二酸和柠檬酸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芦荟提取物的提取方法为:将20g芦荟洗净后,切碎,和炼蜜混匀后加热至60℃,保温3h,冷却后以水作为溶剂,用超声波提取3-5h,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浓缩至无水,即得。
术语“炼蜜”是指: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并除去泡沫及上浮蜡质,然后用罗筛或纱布滤去死蜂、杂质,再倾入锅内,加热至100℃-118℃,满锅起鱼眼泡,用手捻之有粘性,两指间尚无长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
纳米银
由于纳米银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在水溶液中能够解离出银离子,纳米银的杀菌原理和银离子相似,但是纳米银和银离子的有效浓度完全不同。纳米银的粒径越小,渗透性越强,杀菌性能越强。纳米银颗粒的尺寸较小,可以轻易地进入病原体,与菌体中酶蛋白质巯基迅速结合,使一些以此为必要基团的酶失去活力,使致病菌不能代谢而死亡,从而达到杀菌、修复组织、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纳米银可以与致病菌DNA碱基结合并形成交叉连接,置换嘌呤和嘧啶中相邻氮之间的氢键,细菌DNA复制能力丧失,蛋白质失活,导致致病菌失活。纳米银也可以与细菌中的氨基、羧基反应,达到杀灭细菌或霉菌的作用。纳米银能够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化脓链球菌、肠球菌、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
纳米银作为新型广谱杀菌剂能够在短时间内杀死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病菌,不产生任何耐药性。并且渗透性强,可以从皮肤的毛孔中深入进入皮下,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纳米银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改善创伤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能够促进组织细胞生长,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疤痕的产生。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纳米银的粒径大小为1-20nm,优选为1-10nm。
纳米银的制备可以采用物理化学法和化学还原法。物理化学法分为光量子还原法、激光剥离法、高压磁控溅射法、超声法;化学还原法包括银氨配离子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反胶团法。
光量子还原法是制备纳米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照使溶液产生水化电子和还原型的自由基基团,水化电子或自由基基团可以还原溶液中的银离子,形成活化银,活化银连续积聚成较大颗粒,再用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介质稳定颗粒,用此方法制备纳米银的重现性较好,并且是在室温下进行,也不受可能引入的杂质的干扰。光量子还原法的还原过程是均相反应,不存在局部浓度过大的问题。此外,可以用紫外光照射产生水化电子或还原型自由基基团。
激光剥离法制备过程如下,将银箔放在玻璃容器的底部,加入10毫升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十二烷基磺酸钠)的溶液,溶剂可以是水、丁醇、己烷等。用激光聚焦透镜产生波长为532nm的二次谐波照射银箔,脉冲宽度为10ns,重复频率为10Hz。通过改变透镜和银箔之间的距离调整激光光束的光斑尺寸到1-3mm。激光照射银箔后,能生成等离子体,使银箔转化为纳米级颗粒。然后通过离心,用倾析法提取。
高压磁控溅射法需要惰性气体(如氦、氩、氪)氛围,气体压强维持在3mtorr–1torr之间,溅射源可以采用直流电源,轴长约200mm,平面直径约50mm,最大输出功率月1kW。溅射电压可以是约350V。当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溅射得到的纳米银颗粒可以从用液氮仪冷却的铜衬底上收集得到。衬底和样品的距离约5.5cm。
超声法是使用超声波发生器超声含有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月桂酸酯、聚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等)的Ag+溶液,Ag+被还原得到纳米级的银颗粒。
银氨配离子还原法是向硝酸银水溶液加浓氨水,再滴加双氧水,可制出纳米银颗粒,反应如下:
2Ag(NH3)2++H2O2+2OH-=2Ag+O2+4NH3+2H2O
反应在低温下进行,不会因高温而发生晶粒长大,银颗粒大小易控制,产品粒度分布较窄,也比较均一。另一种方法是向银氨配离子溶液中加入稳定剂,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烷基硫醇、油酸和棕榈酸等,用抗坏血酸或水合肼或硼氢化钠还原银氨配离子为纳米银颗粒。最后再将已制成的纳米银颗粒浸泡在钝化剂中,例如油酸,再将油酸过滤掉,真空干燥,得到纳米银颗粒。这种制法得到的纳米银颗粒稳定性好、分散性好。
电化学还原法是利用电极反应来制备纳米金属,该法的产率高、易分离,反应过程无金属氢化物或硼杂质,可通过改变电流密度来控制颗粒尺寸,该法可制出2-7nm的银颗粒。在非质子传递溶剂中溶解金属阳极,制出的纳米银颗粒纯净。
反胶团法是用胶体化学还原银离子制备纳米银。反胶团是指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形成亲水基团朝内,疏水基团朝外的颗粒。反胶团内核可以增溶水分子形成水核,在水核内还原银离子形成纳米粒子。例如:在反胶团中,用五羟黄酮还原硝酸银,可制成1-1.5nm的银颗粒。还可以在α-Al2O3上负载纳米银颗粒、在不锈钢器具上注入银离子后还原,在纳米活性炭表面负载纳米银、在各种织物上如尼龙-11、尼龙-66上负载纳米银颗粒,以及在聚丙烯无纺布上、纯棉布织物上负载纳米银颗粒。
青蒿素
所述青蒿素为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无色针状晶体,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并二塞-10(3H)-酮。分子式为C15H22O5,属倍半萜内酯,具有过氧键和6-内酯环,有一个包括过氧化物在内的1,2,4-三呃烷结构单元,这在自然界中十分罕见,分子中包括有7个手性中心,其特征是A,B环顺联,异丙基与桥头氢呈反式关系。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本发明中,所述青蒿素购买于陕西森朗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剂,包含如上所述的空气净化剂组合物。
所述空气净化剂的具体形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膏状、液体状、泡沫状、喷雾状等。
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剂组合物通过加入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能够显著的提高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同时对苦参提取物采用特定的提取方法,使所述空气净化剂组合物的稳定性更高。
实施例
A1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将地榆和苦楝花分别洗净、切碎,然后将地榆和苦楝花混合均匀,用乙醇回流提取3h,提取4次,冷藏12h,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即得。
所述地榆与所述苦楝花的重量比为1:3。
A2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将地榆和苦楝花分别洗净、切碎,然后将地榆和苦楝花混合均匀,用水回流提取3h,提取4次,冷藏12h,过滤,滤液经减压干燥,即得。
所述地榆与所述苦楝花的重量比为1:3。
A3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将地榆洗净、切碎,然后用乙醇回流提取3h,提取4次,冷藏12h,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得到地榆提取物;将苦楝花洗净、切碎,然后乙醇回流提取3h,提取4次,冷藏12h,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得到苦楝花提取物;将地榆提取物和苦楝花提取物混合均匀,即得。
所述地榆与所述苦楝花的重量比为1:3。
B1苦参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将苦参洗净、切碎,然后加入柠檬酸水溶液,浸泡3h后使用微波加热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减压干燥,即得。
所述柠檬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g/L。
所述苦参和柠檬酸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0。
B2苦参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将苦参洗净、切碎,然后加入水溶液,浸泡3h后使用微波加热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减压干燥,即得。
所述柠檬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g/L。
所述苦参和柠檬酸水溶液的重量比为1:10。
C刺槐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
(1)将金叶刺槐的叶子和红花刺槐的叶子按照重量份比为1:50共混、洗净、切碎,然后用氨水湿润后,加入乙醇,回流2小时,趁热过滤,浓缩至无乙醇,即得刺槐的叶的提取物。
(2)将金叶刺槐的花和红花刺槐的花按照重量份比为0.5:1.2共混、洗净、切碎,加入蜂蜜,回流2小时,趁热过滤,浓缩至无乙醇,即得刺槐的花的提取物。
(3)将步骤1和步骤2中刺槐的叶的提取物和刺槐的花的提取物共混,加入乙醇,超声搅拌2.5小时,浓缩至无乙醇,即得刺槐提取物。
D桉树叶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称取重量比为1:18共混的大叶桉树皮和大叶桉树叶的粉末,加入质量浓度为80%乙醇,浸泡3h后使用微波加热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即得。
E菊花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称取5g菊花,切碎,加入乙醇,浸泡2h后使用微波加热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减压浓缩至无乙醇,即得。
F芦荟提取物
提取方法为:将20g芦荟洗净后,切碎,和炼蜜混匀后加热至60℃,保温3h,冷却后以水作为溶剂,用超声波提取3h,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后浓缩至无水,即得。
G纳米银
粒径5nm,晋大科技JDTKS-001
H青蒿素
陕西森朗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实施例1-5及对比例1-5的原料重量份数列于表1中。
表1
A1 A2 A3 B1 B2 C D E F G H 例1 20 20 8 3 13 12 0.5 1 例2 15 25 7 2 12 11 0.4 0.8 例3 25 15 8 4 14 13 0.6 1.2 例4 10 30 5 1 10 10 1 2 例5 30 10 10 5 15 15 0.1 0.5 对1 20 20 8 3 13 12 0.5 1 对2 20 20 8 3 13 12 0.5 1 对3 20 20 8 3 13 12 0.5 1 对4 20 8 3 13 12 0.5 1 对5 20 8 3 13 12 0.5 1
测试方法
空气净化剂:实施例1或对比例1-5的含量为10wt%、1,2-丙二醇的含量为20wt%、棕榈酸的含量为15wt%、硬脂酸的含量为6wt%、氢氧化钠的含量为3wt%、醋酸盐维他命E的含量为0.1wt%、水的含量为余量。
空气净化剂制备:将1,2-丙二醇、棕榈酸、硬脂酸、氢氧化钠、醋酸盐维他命E、水、实施例1或对比例1-5按照上述配比在45℃下混合,搅拌4h,蒸干,得到膏状空气净化剂。
将上述制备得到的空气净化剂进行测试。
1、有效性持续时间试验:
1.1新鲜空气净化剂
在1m3密封的实验仓中,注入一定体积化学纯甲醛(或苯或氨),开启仓内风扇,1小时后立即采样测试仓中气体浓度为初始浓度。在1m3密封的实验仓中,将刚制得的空气净化剂放入该仓中,72小时后立即采样测试仓内气体浓度,计算去除率。去除率=(初始浓度-试样浓度)×100/初始浓度,测试结果见表2。
1.2放置两个月的空气净化剂
具体实验步骤同1.1,不同点在于将空气净化剂放置两个月后用于同样的测试,测试结果见表2。
其中,TVOC为总挥发性有机物,所有室内有机气态物质。
1.3稳定性测试
将空气净化剂在透明密封的容器中静置12个月,统计沉淀出现的时间。无沉淀出现记为A,9-11个月出现沉淀记为B,3-8个月出现沉淀记为C,1-2个月出现沉淀记为D,不到1个月出现沉淀记为E,测试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空气净化剂组合物通过加入地榆和苦楝花提取物,能够显著的提高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同时对苦参提取物采用特定的提取方法,使所述空气净化剂组合物的稳定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