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临床综合症,也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其特点是左室肥厚或扩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常、循环功能异常,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乏力(特别是运动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临床症状可以有显著变化,也可能与心功能状况不相符。如果不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心功能不全的症状会不断加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物,其具体实施方案为: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处方重量份数计为: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0-20份,红花、桃仁、赤芍各5-15份。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处方重量份数计为: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2-18份,红花、桃仁、赤芍各8-12份。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处方重量份数计为: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6份,红花、桃仁、赤芍各9份。
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口服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由中药组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剂型包括水煎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冲剂和口服液。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为颗粒剂。
本发明所述的制剂,其特征在于,该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1)将处方量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红花、桃仁、赤芍制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6倍量6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缓缓渗漉,收集6倍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
2)药渣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合并上述两种清膏,混匀,煮沸3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清膏,加入蔗糖粉及糊精,制粒,80℃干燥,放冷,混匀,制颗粒,即得。
本发明处方各组分药理分析:
葶苈子:别名:丁历、大适、大室,性寒,味苦辛,功能:泻肺、行水、除痰、定喘。
桑白皮:别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红花、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
方用葶苈子,桑白皮利水化饮消肿;配用丹参、红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利水化饮,活血消瘀之功,再结合辨证加减,故临床用之,颇为灵验。
【加减】若阴(血)虚,可选加太子参、沙参、麦冬、生地、熟地、玄参、五味子、柏子仁、枣仁、珍珠母、阿胶、龟板胶等;阳(气)虚,可选加熟附子、桂枝、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党参、枸杞等;浮肿,可选加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玉米须等;肾虚喘甚者,可选加五味子、坎炁、紫河车、蛤蚧等;脉结代,可选加苦参、炙甘草、磁石、珍珠母、琥珀、生龙骨、生牡蛎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处方配方科学,疗效显著。
2.处方药材来源广,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具有产业化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为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处方:
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6份,红花、桃仁、赤芍各9份。
制备工艺:
1)将处方量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红花、桃仁、赤芍制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6倍量6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缓缓渗漉,收集6倍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
2)药渣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合并上述两种清膏,混匀,煮沸3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清膏,加入蔗糖粉及糊精,制粒,80℃干燥,放冷,混匀,制颗粒,即得。实施例2
处方:
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5份,红花、桃仁、赤芍各10份。
制备工艺:
1)将处方量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红花、桃仁、赤芍制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6倍量6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缓缓渗漉,收集6倍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
2)药渣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合并上述两种清膏,混匀,煮沸3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清膏,加入蔗糖粉及糊精,制粒,80℃干燥,放冷,混匀,制颗粒,即得。实施例3
处方:
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6份,红花、桃仁、赤芍各9份。
汤剂制备工艺:
首先,将处方量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红花、桃仁、赤芍加温水浸泡2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2~3cm为宜);其次,将药放在火上,用大火熬开,沸腾后计时,煎60分钟;最后,将第一次煎出的药液倒出,加入适量的热水(以刚淹没药材为宜)进行第二次煎熬,第二次煎煮的时间约30分钟左右即可。将第一次药液与第二次药液混合,即得本发明汤剂。
实施例4
处方:
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6份,红花、桃仁、赤芍各9份。
胶囊剂制备工艺:
1)将处方量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红花、桃仁、赤芍制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6倍量6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缓缓渗漉,收集6倍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
2)药渣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合并上述两种清膏,混匀,煮沸3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清膏,加入蔗糖粉及糊精,制粒,80℃干燥,放冷,混匀,干燥,填充胶囊即得。
实施例5
处方:
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16份,红花、桃仁、赤芍各9份。
片剂制备工艺:
1)将处方量葶苈子、桑白皮、丹参各,红花、桃仁、赤芍制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6倍量60%乙醇作溶剂,浸渍18小时,缓缓渗漉,收集6倍量漉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
2)药渣加8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1.08的清膏,静置24小时,合并上述两种清膏,混匀,煮沸30分钟,趁热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2的清膏,加入蔗糖粉及糊精,制粒,80℃干燥,放冷,混匀,压片即得。
【疗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10例,结果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没有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等同替换或者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