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81615 上传时间:2018-01-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8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73763.0

申请日:

2014.08.01

公开号:

CN104215069A

公开日:

2014.12.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7B 14/04申请日:20140801|||公开

IPC分类号:

F27B14/04; F27B14/08

主分类号:

F27B14/04

申请人:

洛阳鹏起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建华; 侯林; 邓猛

地址:

471023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宇文凯街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代理人:

符继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该分体式盛液杯包含支撑板(2)、弧面挡液板(3)、上杯体(4)、上筋板(5)、下筋板(6)、下杯体(7)以及出液口(8),而上杯体和下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形成半上杯体和半下杯体,将两个相等的半下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下筋板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下杯体,将两个相等的半上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上筋板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上杯体,将下杯体通过支撑板担放在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然后将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套接在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就形成了分体式盛液杯,整体重量减轻对拆卸和安装有利,降低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设定支撑板(2)的宽度能够担子所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出液口(8)的结构尺寸与所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匹配使用,分体式盛液杯包含支撑板(2)、弧面挡液板(3)、上杯体(4)、上筋板(5)、下筋板(6)、下杯体(7)以及出液口(8),其特征是:
上杯体(4)和下杯体(7)均呈圆锥筒状,下杯体(7)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定为A2=46~70°,上杯体(4)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定为A3,所述A2<所述A3,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且上杯体的垂直高>下杯体的垂直高,设定上杯体的垂直高+下杯体的垂直高=H;
将上杯体(4)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上杯体,将下杯体(7)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下杯体;
沿每个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左右两外侧分别补焊两条上筋板(5),上筋板(5)通至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小直径端预留出支撑板(2)的安装间隙,上筋板(5)通至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并被垂直切下,沿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左右两弧面各补焊一块弧面挡液板(3),弧面挡液板(3)的垂直高不大于H/4;
沿每个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左右两外侧补焊两条下筋板(6),将出液口(8)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出液口,在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最小直径端补焊所述半出液口,每条下筋板(6)的下端与所述半出液口相连并焊接结合,而每条下筋板(6)的上端均高出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在高出的下筋板(6)上端左右两侧焊接水平配置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与所述半下杯体开口最大直径端的高度差=所述安装间隙;
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下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下筋板(6)及下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下杯体(7),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上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上筋板(5)及上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上杯体(4),上杯体(4)的最小直径端套接在下杯体(7)的最大直径端并形成分体式盛液杯。

说明书

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铸造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
背景技术
目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使用的整体式盛液杯为漏斗状结构,结合图1盛液杯由杯体1和支撑板2构成,其中支撑板2设在杯体1的中部并通过支撑板2将杯体1固定在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杯体1与中心轴线的夹角为A1= 30~45°,由于A1角度过小,导致盛液杯的总高度过高,从而降低了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有效浇注高度。此外杯体1的厚度达到10~15mm,非常笨重,在拆装过程中不方便,尤其是在浇注之后,杯体1的内壁会有形成一层残留金属液凝壳,金属液凝壳的取出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分体式盛液杯由上杯体和下杯体共同构成,而上杯体和下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形成半上杯体和半下杯体,这样在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配套使用中的安装或取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加之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壁厚减薄使其总体重量减轻,降低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劳动生产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设定支撑板的宽度能够担子所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出液口的结构尺寸与所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匹配使用,分体式盛液杯包含支撑板、弧面挡液板、上杯体、上筋板、下筋板、下杯体以及出液口,本发明的特征如下:
上杯体和下杯体均呈圆锥筒状,下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定为A2=46~70°,上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定为A3,所述A2<所述A3,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且上杯体的垂直高>下杯体的垂直高,设定上杯体的垂直高+下杯体的垂直高=H;
将上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上杯体,将下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下杯体,沿每个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左右两外侧分别补焊两条上筋板,上筋板通至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小直径端预留出支撑板的安装间隙,上筋板通至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并被垂直切下,沿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左右两弧面各补焊一块弧面挡液板,弧面挡液板的垂直高不大于H/4;
沿每个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左右两外侧补焊两条下筋板,将出液口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出液口,在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最小直径端补焊所述半出液口,每条下筋板的下端与所述半出液口相连并焊接结合,而每条下筋板的上端均高出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在高出的下筋板上端左右两侧焊接水平配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与所述半下杯体开口最大直径端的高度差=所述安装间隙;
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下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下筋板及下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下杯体,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上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上筋板及上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上杯体,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套接在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并形成分体式盛液杯。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产生如下积极效果:
1. 分体式盛液杯由上杯体和下杯体共同构成,而上杯体和下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形成半上杯体和半下杯体,这样在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配套使用中的安装或取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2. 下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增大到46~70°,而上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下杯体,这样就能保证金属液流淌顺利,同时上杯体和下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都在增大,故其盛液量也增大,若在盛液量不变的前提下还能增大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有效浇注高度。
3. 在上杯体的最大直径端增加了弧面挡液板,挡液板可以有效防止浇注过程中的液体产生飞溅现象。
4. 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厚度可以减少一半,使分体式盛液杯的整体重量得到减轻,这对拆卸和安装是非常有利的,降低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式盛液杯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分体式盛液杯的结构示意简图。
上述图中:1-杯体;2-支撑板;3-弧面挡液板;4-上杯体;5-上筋板;6-下筋板;7-下杯体;8-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分体式盛液杯的结构形状请参见技术方案和图2所示,不另赘述,但是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厚度可以减少一半,使分体式盛液杯的整体重量得到减轻,这对拆卸和安装是非常有利的。
使用时先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下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下筋板6及下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下杯体7,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上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上筋板5及上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上杯体4,将下杯体7通过支撑板2担放在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然后将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套接在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就形成了分体式盛液杯,减轻整体重量的分体式盛液杯对拆卸和安装是非常有利的,降低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劳动生产率。
如150kg的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整体式盛液杯的最大浇注高度为750mm,当铸型高度大于750mm时必须采用500kg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来浇注,若采用本发明的分体式盛液杯,由于上杯体和下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都在增大,故其盛液量也增大,因而最大浇注高度可达到950mm,在相同条件下平均每浇注一炉次500kg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比150kg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多消耗约500度电,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15069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15069A21申请号201410373763022申请日20140801F27B14/04200601F27B14/0820060171申请人洛阳鹏起实业有限公司地址471023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宇文凯街9号72发明人王建华侯林邓猛74专利代理机构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41112代理人符继超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57摘要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该分体式盛液杯包含支撑板2、弧面挡液板3、上杯体4、上筋板5、下筋板6、下杯体7以及出液口8,而上杯体和下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

2、开剖分形成半上杯体和半下杯体,将两个相等的半下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下筋板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下杯体,将两个相等的半上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上筋板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上杯体,将下杯体通过支撑板担放在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然后将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套接在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就形成了分体式盛液杯,整体重量减轻对拆卸和安装有利,降低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15069ACN104215069A1/1页21一种。

3、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设定支撑板2的宽度能够担子所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出液口8的结构尺寸与所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匹配使用,分体式盛液杯包含支撑板2、弧面挡液板3、上杯体4、上筋板5、下筋板6、下杯体7以及出液口8,其特征是上杯体4和下杯体7均呈圆锥筒状,下杯体7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定为A24670,上杯体4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定为A3,所述A2所述A3,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且上杯体的垂直高下杯体的垂直高,设定上杯体的垂直高下杯体的垂直高H;将上杯体4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上杯体,将下杯体7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下杯体;沿每个所。

4、述半上杯体开口的左右两外侧分别补焊两条上筋板5,上筋板5通至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小直径端预留出支撑板2的安装间隙,上筋板5通至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并被垂直切下,沿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左右两弧面各补焊一块弧面挡液板3,弧面挡液板3的垂直高不大于H/4;沿每个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左右两外侧补焊两条下筋板6,将出液口8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出液口,在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最小直径端补焊所述半出液口,每条下筋板6的下端与所述半出液口相连并焊接结合,而每条下筋板6的上端均高出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在高出的下筋板6上端左右两侧焊接水平配置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与所述半下杯。

5、体开口最大直径端的高度差所述安装间隙;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下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下筋板6及下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下杯体7,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上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上筋板5及上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上杯体4,上杯体4的最小直径端套接在下杯体7的最大直径端并形成分体式盛液杯。权利要求书CN104215069A1/2页3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铸造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背景技术0002目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使用的整体式盛液杯为漏斗状结构,结合图1盛液杯由杯体1和支撑板2构成,其中支撑。

6、板2设在杯体1的中部并通过支撑板2将杯体1固定在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杯体1与中心轴线的夹角为A13045,由于A1角度过小,导致盛液杯的总高度过高,从而降低了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有效浇注高度。此外杯体1的厚度达到1015MM,非常笨重,在拆装过程中不方便,尤其是在浇注之后,杯体1的内壁会有形成一层残留金属液凝壳,金属液凝壳的取出非常困难。发明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分体式盛液杯由上杯体和下杯体共同构成,而上杯体和下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形成半上杯体和半下杯体,这样在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配套使用中的安装或取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加。

7、之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壁厚减薄使其总体重量减轻,降低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劳动生产率。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设定支撑板的宽度能够担子所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出液口的结构尺寸与所配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匹配使用,分体式盛液杯包含支撑板、弧面挡液板、上杯体、上筋板、下筋板、下杯体以及出液口,本发明的特征如下上杯体和下杯体均呈圆锥筒状,下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定为A24670,上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设定为A3,所述A2所述A3,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且上杯体的垂直高下杯体的垂直高,设定上杯体的垂直。

8、高下杯体的垂直高H;将上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上杯体,将下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下杯体,沿每个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左右两外侧分别补焊两条上筋板,上筋板通至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小直径端预留出支撑板的安装间隙,上筋板通至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并被垂直切下,沿所述半上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左右两弧面各补焊一块弧面挡液板,弧面挡液板的垂直高不大于H/4;沿每个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左右两外侧补焊两条下筋板,将出液口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并形成两个相等的半出液口,在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最小直径端补焊所述半出液口,每条下筋板的下端与所述半出液口相连并焊接结合,而每条。

9、下筋板的上端均高出所述半下杯体开口的最大直径端,在高出的下筋板上端左右两侧焊接水平配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与所述半下杯体开口最大直径端的高度差所述安装间隙;说明书CN104215069A2/2页4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下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下筋板及下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下杯体,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上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上筋板及上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上杯体,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套接在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并形成分体式盛液杯。0005由于采用如上所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产生如下积极效果1分体式盛液杯由上杯体和下杯体共同构成,而上杯体和下杯体从中心轴线方向对开剖分形成半上杯体和半下杯。

10、体,这样在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配套使用中的安装或取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00062下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增大到4670,而上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大于下杯体,这样就能保证金属液流淌顺利,同时上杯体和下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都在增大,故其盛液量也增大,若在盛液量不变的前提下还能增大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有效浇注高度。00073在上杯体的最大直径端增加了弧面挡液板,挡液板可以有效防止浇注过程中的液体产生飞溅现象。00084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厚度可以减少一半,使分体式盛液杯的整体重量得到减轻,这对拆卸和安装是非常有利的,降低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劳动生产率。附图说明0009图。

11、1是整体式盛液杯的结构示意简图。0010图2是分体式盛液杯的结构示意简图。0011上述图中1杯体;2支撑板;3弧面挡液板;4上杯体;5上筋板;6下筋板;7下杯体;8出液口。具体实施方式0012本发明是一种用于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的分体式盛液杯,分体式盛液杯的结构形状请参见技术方案和图2所示,不另赘述,但是上杯体和下杯体的厚度可以减少一半,使分体式盛液杯的整体重量得到减轻,这对拆卸和安装是非常有利的。0013使用时先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下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下筋板6及下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起形成下杯体7,将两个相等的所述半上杯体合拢并通过对接的上筋板5及上筋板上数个相配的螺栓使其把合在一。

12、起形成上杯体4,将下杯体7通过支撑板2担放在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中,然后将上杯体的最小直径端套接在下杯体的最大直径端就形成了分体式盛液杯,减轻整体重量的分体式盛液杯对拆卸和安装是非常有利的,降低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的生产成本,提高了钛合金石墨型铸造劳动生产率。0014如150KG的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整体式盛液杯的最大浇注高度为750MM,当铸型高度大于750MM时必须采用500KG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来浇注,若采用本发明的分体式盛液杯,由于上杯体和下杯体与中心轴线的夹角都在增大,故其盛液量也增大,因而最大浇注高度可达到950MM,在相同条件下平均每浇注一炉次500KG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比150KG真空自耗电极凝壳炉多消耗约500度电,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说明书CN104215069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1506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炉;窑;烘烤炉;蒸馏炉〔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