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7263802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481336.8

申请日:

20170622

公开号:

CN107173227A

公开日:

2017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4/00,A01G31/00

主分类号:

A01H4/00,A01G31/00

申请人:

浙江农林大学

发明人:

夏国华,陈小芳,张宏伟,代英超,翁东明,程樟峰,徐步青

地址: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锦城镇环城北路88号

优先权:

CN201710481336A

专利代理机构: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汤时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濒危兰科植物保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健壮种苗培育;S2:炼苗和驯化栽培;S3: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S4:绑缚栽培;S5: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简便、低成本、高成活率、高效快速的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可以成功实现象鼻兰野外种群重建或恢复,扩大象鼻兰天然分布区的分布范围和种群个体数量,解决了现有象鼻兰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濒临灭绝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健壮种苗培育,将种子无菌萌发植株接种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中,培养120~150d获取健壮瓶苗;S2:炼苗和驯化栽培,选取上述健壮瓶苗,打开瓶盖,在湿度为60~70%的自然光照下炼苗培养7~10d,用自来水浸泡20~30min培养基,用镊子取出小苗,在流水条件下洗净根部培养基,然后在育苗盘栽培,移栽后置光照培养箱培养,驯化栽培30~40d,长出新根和新叶,备用;S3: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在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地形、小气候相似、通风条件良好的相似生境,选择树皮较厚,不易脱落,且容易附着苔藓的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种,绑缚回归前,进行预处理;S4:绑缚栽培,在附生树种上选择离地1~3m、粗度15~20cm的一、二级侧枝,在侧枝的背面捆绑1~2行象鼻兰驯化苗,株距10~20cm,采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绑缚时先将苗根茎部与树干绑紧密接,将根均匀分散在四周,再用棉线或纱布垂直侧枝绕8~10圈,将根与树干密接,绑缚结束后喷淋1~2h;S5: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绑缚回归第1~20d,每天喷淋1次,每次喷10~15min,20d后绑缚成活,抽发新根,此后每隔15~20d喷施含硝酸铵80~100mg/L和磷酸二氢钾80~100mg/L的营养液促进生长;夏季高温时节,每2d喷淋1次,每次喷20~3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无菌萌发植株的制备方法为:将成熟未开裂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30s后置0.1%HgCl溶液中消毒15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后,切开蒴果,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步成苗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配方为1/2MS+NAA0.2~0.5mg/L+IBA0.2~0.5mg/L、附加蔗糖30g/L、琼脂5.8g/L、香蕉80~100g/L、活性炭0.5~1.0g/L,pH值为5.8~6.0,光照强度为30~40μmol/(m•s),光照时间为12h/d,培养温度为23~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苗为具叶片3~5枚,根6~8条,根长3~6cm的植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育苗盘栽培所使用的栽培基质为长0.5~1.0cm、宽0.3~0.5cm、厚0.2~0.3cm的细松树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的培养条件方法是在培养温度为23~27℃,空气湿度80~90%的条件下每2d喷雾一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乔木树种为银杏、榧树、银叶柳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步骤中的预处理包括在附生树种周围搭建操作架,并在附生树种主干上部安装喷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绑缚回归时的喷淋时间为上午9:00~10:00,且下雨天不喷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步骤中绑缚成活后的喷淋时间为上午9:00~10:00,且9月中旬停止喷淋和营养液。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濒危植物的回归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属于濒危兰科植物保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象鼻兰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 Z.H.Tsi属兰科Orchidaceae象鼻兰属NothodoritisTsi,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象鼻兰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浙江临安、宁波(多次调查未见),安徽皖南,甘肃康县,陕西镇坪县和佛坪县等地。象鼻兰与蝴蝶兰是近缘种,是国内少数没有流失到国外的珍贵兰科种质资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

由于栖息地破坏、生境片断化、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加上人为过度采集,象鼻兰种群更新受到严重干扰,居群急剧减小,根据IUCN物种红色濒危等级和标准(IUCN 2001)评价属于“濒危(EN)”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优先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2013年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3)。兰科植物占该公约中应保护植物的 90% 以上,是保护植物中的“旗舰”类群。

目前对象鼻兰的研究较少,国内外对其报道主要涉及分类学、资源分布、无菌播种等方面。作为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物种之一,迫切需要开展野外回归等拯救保护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简便、低成本、高成活率、高效快速的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解决了现有象鼻兰组培苗弱化、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濒临灭绝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健壮种苗培育,将种子无菌萌发植株接种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中,培养120~150 d获取健壮瓶苗;

S2:炼苗和驯化栽培,选取上述健壮瓶苗,打开瓶盖,在湿度为60~70%的自然光照下炼苗培养7~10 d,用自来水浸泡20~30 min培养基,用镊子取出小苗,在流水条件下洗净根部培养基,然后在育苗盘栽培,移栽后置光照培养箱培养,驯化栽培30~40 d,长出新根和新叶,备用;

S3: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在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地形、小气候相似、通风条件良好的相似生境,选择树皮较厚,不易脱落,且容易附着苔藓的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种,绑缚回归前,进行预处理;

S4:绑缚栽培,在附生树种上选择离地1~3 m、粗度15~20 cm的一、二级侧枝,在侧枝的背面捆绑1~2行象鼻兰驯化苗,株距10~20 cm,采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绑缚时先将苗根茎部与树干绑紧密接,将根均匀分散在四周,再用棉线或纱布垂直侧枝绕8~10圈,将根与树干密接,绑缚结束后喷淋1~2 h;

S5: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绑缚回归第1~20 d,每天喷淋1次,每次喷10~15 min,20 d后绑缚成活,抽发新根,此后每隔15~20 d喷施含硝酸铵80~100 mg/L和磷酸二氢钾80~100 mg/L的营养液促进生长;夏季高温时节,每2 d喷淋1次,每次喷20~30 min。

优选的,所述种子无菌萌发植株的制备方法为:将成熟未开裂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后置0.1%HgCl2溶液中消毒15 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后,切开蒴果,即得。

优选的,所述一步成苗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配方为1/2MS+NAA 0.2~0.5 mg/L+IBA 0.2~0.5 mg/L、附加蔗糖30 g/L、琼脂5.8 g/L、香蕉80~100 g/L、活性炭 0.5~1.0 g/L,pH值为5.8~6.0,光照强度为30~40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2 h/d,培养温度为23~27℃。

优选的,所述瓶苗为具叶片3~5枚,根6~8条,根长3~6 cm的植株。

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在育苗盘栽培所使用的栽培基质为长0.5~1.0 cm、宽0.3~0.5 cm、厚0.2~0.3 cm的细松树皮。

优选的,所述S2步骤中的培养条件方法是在培养温度为23~27℃,空气湿度80~90%的条件下每2 d喷雾一次。

优选的,所述乔木树种为银杏、榧树、银叶柳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S3步骤中的预处理包括在附生树种周围搭建操作架,并在附生树种主干上部安装喷淋装置。

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绑缚回归时的喷淋时间为上午9:00~10:00,且下雨天不喷淋。

优选的,所述S5步骤中绑缚成活后的喷淋时间为上午9:00~10:00,且9月中旬停止喷淋和营养液。

本发明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采用种子无菌萌发植株再生一步成苗途径获取健壮瓶苗,经炼苗后栽培在细松树皮为基质的育苗盘,在光照培养箱内驯化栽培,选择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相似生境内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种,在附生树种合适部位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回归象鼻兰,回归成活率达到95%以上,可扩大原生境种群个体数量,实现原生境的增强回归和相似生境的种群重建回归;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回归成活率高,成本低,生长好,可有效扩大象鼻兰的分布范围,增加种群个体数量,成功实现象鼻兰物种的保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健壮种苗培育,将象鼻兰成熟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后置0.1%HgCl2溶液中消毒15 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后,切开蒴果,将种子无菌萌发植株接种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中,所述一步成苗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配方为1/2MS+NAA 0.2~0.5 mg/L+IBA 0.2~0.5 mg/L、附加蔗糖30 g/L、琼脂5.8 g/L、香蕉80~100 g/L、活性炭 0.5~1.0 g/L,pH值为5.8~6.0,光照强度为30~40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2 h/d,培养温度为23~27℃,培养120~150 d,选取具叶片3~5枚,根6~8条,根长3~6 cm的植株作为健壮瓶苗;

S2:炼苗和驯化栽培,选取上述健壮瓶苗,打开瓶盖,在湿度为60~70%的自然光照下炼苗培养7~10 d,用自来水浸泡20~30 min培养基,用镊子取出小苗,在流水条件下洗净根部培养基,然后在育苗盘栽培,栽培基质为长0.5~1.0 cm、宽0.3~0.5 cm、厚0.2~0.3 cm的细松树皮,移栽后置光照培养箱培养,培养温度为23~27℃,空气湿度80~90%的条件下每2 d喷雾一次,驯化栽培30~40 d,长出新根和新叶,备用;

S3: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在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地形、小气候相似、通风条件良好的相似生境,选择树皮较厚,不易脱落,且容易附着苔藓的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种,绑缚回归前,在附生树种周围搭建操作架,并在附生树种主干上部安装喷淋装置;

S4:绑缚栽培,在附生树种上选择离地1~3 m、粗度15~20 cm的一、二级侧枝,在侧枝的背面捆绑1行象鼻兰驯化苗,株距10cm,采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绑缚时先将苗根茎部与树干绑紧密接,将根均匀分散在四周,再用棉线或纱布垂直侧枝绕8~10圈,将根与树干密接,绑缚结束后喷淋1~2 h;

S5: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绑缚回归第1~20 d,每天9:00~10:00喷淋1次,每次喷10 min,下雨天不喷淋,25 d后绑缚成活,抽发新根,此后每隔15~20 d喷施含硝酸铵80 mg/L和磷酸二氢钾80 mg/L的营养液促进生长;夏季高温时节,每2 d喷淋1次,喷淋时间在9:00~10:00,每次喷20 min,9月中旬停止喷水和营养液。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健壮种苗培育,将象鼻兰成熟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后置0.1%HgCl2溶液中消毒15 min,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后,切开蒴果,将种子无菌萌发植株接种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中,所述一步成苗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配方为1/2MS+NAA 0.2~0.5 mg/L+IBA 0.2~0.5 mg/L、附加蔗糖30 g/L、琼脂5.8 g/L、香蕉80~100 g/L、活性炭 0.5~1.0 g/L,pH值为5.8~6.0,光照强度为30~40 μmol/(m2•s),光照时间为12 h/d,培养温度为23~27℃,培养120~150 d,选取具叶片3~5枚,根6~8条,根长3~6 cm的植株作为健壮瓶苗;

S2:炼苗和驯化栽培,选取上述健壮瓶苗,打开瓶盖,在湿度为60~70%的自然光照下炼苗培养7~10 d,用自来水浸泡20~30 min培养基,用镊子取出小苗,在流水条件下洗净根部培养基,然后在育苗盘栽培,栽培基质为长0.5~1.0 cm、宽0.3~0.5 cm、厚0.2~0.3 cm的细松树皮,移栽后置光照培养箱培养,培养温度为23~27℃,空气湿度80~90%的条件下每2 d喷雾一次,驯化栽培30~40 d,长出新根和新叶,备用;

S3: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在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地形、小气候相似、通风条件良好的相似生境,选择树皮较厚,不易脱落,且容易附着苔藓的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种,绑缚回归前,在附生树种周围搭建操作架,并在附生树种主干上部安装喷淋装置;

S4:绑缚栽培,在附生树种上选择离地1~3 m、粗度15~20 cm的一、二级侧枝,在侧枝的背面捆绑1~2行象鼻兰驯化苗,株距20cm,采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绑缚时先将苗根茎部与树干绑紧密接,将根均匀分散在四周,再用棉线或纱布垂直侧枝绕8~10圈,将根与树干密接,绑缚结束后喷淋1~2 h;

S5: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绑缚回归第1~20 d,每天9:00~10:00喷淋1次,每次喷15 min,下雨天不喷淋,20 d后绑缚成活,抽发新根,此后每隔15~20 d喷施含硝酸铵100 mg/L和磷酸二氢钾100 mg/L的营养液促进生长;夏季高温时节,每2 d喷淋1次,喷淋时间在9:00~10:00,每次喷30 min,9月中旬停止喷水和营养液。

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象鼻兰的植株数进行统计,计算回归成活率,计算结果如下:

实施例 一 二 绑缚栽培回归株数/株 224 234 统计成活株数/株 214 227 回归成活率% 95.5 97%

检测结果显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绑缚回归成活率均在95%以上,且实施例一回归成活的214株象鼻兰中第2年有2株正常开花,第3年有42株正常开花,表明象鼻兰种群增强回归和重建回归成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481336.8 (22)申请日 2017.06.22 (71)申请人 浙江农林大学 地址 3113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锦城镇 环城北路88号 (72)发明人 夏国华 陈小芳 张宏伟 代英超 翁东明 程樟峰 徐步青 (74)专利代理机构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代理人 汤时达 (51)Int.Cl. A01H 4/00(2006.01) A01G 31/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57)摘要 本。

2、发明属于濒危兰科植物保育技术领域, 具 体涉及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包括以下步 骤: S1: 健壮种苗培育; S2: 炼苗和驯化栽培; S3: 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 S4: 绑缚栽培; S5: 回 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 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简 便、 低成本、 高成活率、 高效快速的象鼻兰野外回 归方法, 可以成功实现象鼻兰野外种群重建或恢 复, 扩大象鼻兰天然分布区的分布范围和种群个 体数量, 解决了现有象鼻兰野生资源日益枯竭, 濒临灭绝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CN 107173227 A 2017.09.19 CN 107173227 A 1.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

3、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 健壮种苗培育, 将种子无菌萌发植株接种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中, 培养120150 d获 取健壮瓶苗; S2: 炼苗和驯化栽培, 选取上述健壮瓶苗, 打开瓶盖, 在湿度为6070%的自然光照下炼 苗培养710 d, 用自来水浸泡2030 min培养基, 用镊子取出小苗, 在流水条件下洗净根 部培养基, 然后在育苗盘栽培, 移栽后置光照培养箱培养, 驯化栽培3040 d, 长出新根和 新叶, 备用; S3: 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 在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地形、 小气候相似、 通风条 件良好的相似生境, 选择树皮较厚, 不易脱落, 且容易附着苔藓的乔木树种作为绑缚。

4、附生树 种, 绑缚回归前, 进行预处理; S4: 绑缚栽培, 在附生树种上选择离地13 m、 粗度1520 cm的一、 二级侧枝, 在侧枝 的背面捆绑12行象鼻兰驯化苗, 株距1020 cm, 采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 绑缚时先将 苗根茎部与树干绑紧密接, 将根均匀分散在四周, 再用棉线或纱布垂直侧枝绕810圈, 将 根与树干密接, 绑缚结束后喷淋12 h; S5: 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 绑缚回归第120 d, 每天喷淋1次, 每次喷1015 min, 20 d后绑缚成活, 抽发新根, 此后每隔1520 d喷施含硝酸铵80100 mg/L和磷酸二氢钾80 100 mg/L的营养液促进生长; 。

5、夏季高温时节, 每2 d喷淋1次, 每次喷2030 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种子无菌萌发植 株的制备方法为: 将成熟未开裂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后置0.1%HgCl2 溶液中消毒15 min, 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后, 切开蒴果, 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步成苗培养基 的培养条件为: 配方为1/2MS+NAA 0.20.5 mg/L+IBA 0.20.5 mg/L、 附加蔗糖30 g/L、 琼脂5.8 g/L、 香蕉80100 g/L、 活性炭 0.51.0 g/L,。

6、 pH值为5.86.0, 光照强度为30 40 mol/(m2s), 光照时间为12 h/d, 培养温度为23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苗为具叶片3 5枚, 根68条, 根长36 cm的植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步骤中在育苗 盘栽培所使用的栽培基质为长0.51.0 cm、 宽0.30.5 cm、 厚0.20.3 cm的细松树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2步骤中的培养 条件方法是在培养温度为2327, 空气湿度8090%的条件下每2 d喷雾一次。

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乔木树种为银 杏、 榧树、 银叶柳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3步骤中的预处 理包括在附生树种周围搭建操作架, 并在附生树种主干上部安装喷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5步骤中绑缚回 归时的喷淋时间为上午9:0010:00, 且下雨天不喷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S5步骤中绑缚 成活后的喷淋时间为上午9:0010:00, 且9月中旬停止喷淋和营养液。 权 利 要 求 。

8、书 1/1 页 2 CN 107173227 A 2 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濒危植物的回归方法, 尤其涉及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属于 濒危兰科植物保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象鼻兰Nothodoritis zhejiangensis Z.H.Tsi属兰科Orchidaceae象鼻兰属 NothodoritisTsi, 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 象鼻兰目前发现只分布于浙江临安、 宁波(多次调 查未见), 安徽皖南, 甘肃康县, 陕西镇坪县和佛坪县等地。 象鼻兰与蝴蝶兰是近缘种, 是国 内少数没有流失到国外的珍贵兰科种质资源之一, 具有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

9、值。 0003 由于栖息地破坏、 生境片断化、 物种的生理生态学特性, 加上人为过度采集, 象鼻 兰种群更新受到严重干扰, 居群急剧减小, 根据IUCN物种红色濒危等级和标准(IUCN 2001) 评价属于 “濒危(EN)” 种, 被列入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 物卷 , 2012年被国家林业局列入 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 年) 优先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2013年被列入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2013)。 兰科植物占该公约中应保护植物的 90% 以上, 是保护植物中的 “旗舰” 类群。 0004 目前对象鼻兰。

10、的研究较少, 国内外对其报道主要涉及分类学、 资源分布、 无菌播种 等方面。 作为生态系统中最脆弱的物种之一, 迫切需要开展野外回归等拯救保护方面的研 究。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出一种操作简便、 低成本、 高成活率、 高效快速的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解决了现有象鼻兰组培苗弱化、 野生资源日益枯竭, 濒临灭绝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07 S1: 健壮种苗培育, 将种子无菌萌发植株接种在一步成苗培养基中, 培养120150 d获取健壮瓶苗; S2: 炼苗和驯化栽培, 选取上述健壮瓶苗, 打开瓶盖, 在湿。

11、度为6070%的自然光照下炼 苗培养710 d, 用自来水浸泡2030 min培养基, 用镊子取出小苗, 在流水条件下洗净根 部培养基, 然后在育苗盘栽培, 移栽后置光照培养箱培养, 驯化栽培3040 d, 长出新根和 新叶, 备用; S3: 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 在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地形、 小气候相似、 通风条 件良好的相似生境, 选择树皮较厚, 不易脱落, 且容易附着苔藓的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 种, 绑缚回归前, 进行预处理; S4: 绑缚栽培, 在附生树种上选择离地13 m、 粗度1520 cm的一、 二级侧枝, 在侧枝 的背面捆绑12行象鼻兰驯化苗, 株距1020 cm, 采。

12、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 绑缚时先将 苗根茎部与树干绑紧密接, 将根均匀分散在四周, 再用棉线或纱布垂直侧枝绕810圈, 将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107173227 A 3 根与树干密接, 绑缚结束后喷淋12 h; S5: 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 绑缚回归第120 d, 每天喷淋1次, 每次喷1015 min, 20 d后绑缚成活, 抽发新根, 此后每隔1520 d喷施含硝酸铵80100 mg/L和磷酸二氢钾80 100 mg/L的营养液促进生长; 夏季高温时节, 每2 d喷淋1次, 每次喷2030 min。 0008 优选的, 所述种子无菌萌发植株的制备方法为: 将成熟未开裂蒴果。

13、在超净工作台 中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后置0.1%HgCl2溶液中消毒15 min, 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后, 切开蒴 果, 即得。 0009 优选的, 所述一步成苗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 配方为1/2MS+NAA 0.20.5 mg/L+ IBA 0.20.5 mg/L、 附加蔗糖30 g/L、 琼脂5.8 g/L、 香蕉80100 g/L、 活性炭 0.51.0 g/L, pH值为5.86.0, 光照强度为3040 mol/(m2s), 光照时间为12 h/d, 培养温度为23 27。 0010 优选的, 所述瓶苗为具叶片35枚, 根68条, 根长36 cm的植株。 0011 优选的, 所。

14、述S2步骤中在育苗盘栽培所使用的栽培基质为长0.51.0 cm、 宽0.3 0.5 cm、 厚0.20.3 cm的细松树皮。 0012 优选的, 所述S2步骤中的培养条件方法是在培养温度为2327, 空气湿度80 90%的条件下每2 d喷雾一次。 0013 优选的, 所述乔木树种为银杏、 榧树、 银叶柳中的任意一种。 0014 优选的, 所述S3步骤中的预处理包括在附生树种周围搭建操作架, 并在附生树种 主干上部安装喷淋装置。 0015 优选的, 所述S5步骤中绑缚回归时的喷淋时间为上午9:0010:00, 且下雨天不喷 淋。 0016 优选的, 所述S5步骤中绑缚成活后的喷淋时间为上午9:0。

15、010:00, 且9月中旬停 止喷淋和营养液。 本发明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采用种子无菌萌发植株再生一步成苗途径获取健壮瓶苗, 经炼苗后栽培在细松树皮为基质的育苗盘, 在光照培养箱内驯化栽培, 选择象鼻兰天然种 群原生境或相似生境内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种, 在附生树种合适部位用棉线和纱布进 行绑缚回归象鼻兰, 回归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可扩大原生境种群个体数量, 实现原生境的 增强回归和相似生境的种群重建回归;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回归成活率高, 成本低, 生长好, 可有效扩大象鼻兰的分布范围, 增加种群个体数量, 成功实现象鼻兰物种的保育。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

16、一步解说。 0018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健壮种苗培育, 将象鼻兰成熟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后置0.1% HgCl2溶液中消毒15 min, 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后, 切开蒴果, 将种子无菌萌发植株接种在一 步成苗培养基中, 所述一步成苗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 配方为1/2MS+NAA 0.20.5 mg/L+ IBA 0.20.5 mg/L、 附加蔗糖30 g/L、 琼脂5.8 g/L、 香蕉80100 g/L、 活性炭 0.51.0 g/L, pH值为5.86.0, 光照强度为3040 mol/(m2s), 光照时间为1。

17、2 h/d, 培养温度为23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107173227 A 4 27, 培养120150 d, 选取具叶片35枚, 根68条, 根长36 cm的植株作为健壮瓶 苗; S2: 炼苗和驯化栽培, 选取上述健壮瓶苗, 打开瓶盖, 在湿度为6070%的自然光照下炼 苗培养710 d, 用自来水浸泡2030 min培养基, 用镊子取出小苗, 在流水条件下洗净根 部培养基, 然后在育苗盘栽培, 栽培基质为长0.51.0 cm、 宽0.30.5 cm、 厚0.20.3 cm 的细松树皮, 移栽后置光照培养箱培养, 培养温度为2327, 空气湿度8090%的条件下 每2 d喷雾一次。

18、, 驯化栽培3040 d, 长出新根和新叶, 备用; S3: 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 在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地形、 小气候相似、 通风条 件良好的相似生境, 选择树皮较厚, 不易脱落, 且容易附着苔藓的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 种, 绑缚回归前, 在附生树种周围搭建操作架, 并在附生树种主干上部安装喷淋装置; S4: 绑缚栽培, 在附生树种上选择离地13 m、 粗度1520 cm的一、 二级侧枝, 在侧枝 的背面捆绑1行象鼻兰驯化苗, 株距10cm, 采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 绑缚时先将苗根茎部 与树干绑紧密接, 将根均匀分散在四周, 再用棉线或纱布垂直侧枝绕810圈, 将根与树干 密接, 。

19、绑缚结束后喷淋12 h; S5: 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 绑缚回归第120 d, 每天9:0010:00喷淋1次, 每次喷10 min, 下雨天不喷淋, 25 d后绑缚成活, 抽发新根, 此后每隔1520 d喷施含硝酸铵80 mg/L 和磷酸二氢钾80 mg/L的营养液促进生长; 夏季高温时节, 每2 d喷淋1次, 喷淋时间在9:00 10:00, 每次喷20 min, 9月中旬停止喷水和营养液。 0019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象鼻兰野外回归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S1: 健壮种苗培育, 将象鼻兰成熟蒴果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浸泡30 s后置0.1% HgCl2溶液中消毒15 mi。

20、n, 再用无菌水漂洗3遍后, 切开蒴果, 将种子无菌萌发植株接种在一 步成苗培养基中, 所述一步成苗培养基的培养条件为: 配方为1/2MS+NAA 0.20.5 mg/L+ IBA 0.20.5 mg/L、 附加蔗糖30 g/L、 琼脂5.8 g/L、 香蕉80100 g/L、 活性炭 0.51.0 g/L, pH值为5.86.0, 光照强度为3040 mol/(m2s), 光照时间为12 h/d, 培养温度为23 27, 培养120150 d, 选取具叶片35枚, 根68条, 根长36 cm的植株作为健壮瓶 苗; S2: 炼苗和驯化栽培, 选取上述健壮瓶苗, 打开瓶盖, 在湿度为6070%的。

21、自然光照下炼 苗培养710 d, 用自来水浸泡2030 min培养基, 用镊子取出小苗, 在流水条件下洗净根 部培养基, 然后在育苗盘栽培, 栽培基质为长0.51.0 cm、 宽0.30.5 cm、 厚0.20.3 cm 的细松树皮, 移栽后置光照培养箱培养, 培养温度为2327, 空气湿度8090%的条件下 每2 d喷雾一次, 驯化栽培3040 d, 长出新根和新叶, 备用; S3: 回归生境与附生树种选择, 在象鼻兰天然种群原生境或地形、 小气候相似、 通风条 件良好的相似生境, 选择树皮较厚, 不易脱落, 且容易附着苔藓的乔木树种作为绑缚附生树 种, 绑缚回归前, 在附生树种周围搭建操作。

22、架, 并在附生树种主干上部安装喷淋装置; S4: 绑缚栽培, 在附生树种上选择离地13 m、 粗度1520 cm的一、 二级侧枝, 在侧枝 的背面捆绑12行象鼻兰驯化苗, 株距20cm, 采用棉线和纱布进行绑缚, 绑缚时先将苗根茎 部与树干绑紧密接, 将根均匀分散在四周, 再用棉线或纱布垂直侧枝绕810圈, 将根与树 干密接, 绑缚结束后喷淋12 h;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7173227 A 5 S5: 回归植株的养护和管理, 绑缚回归第120 d, 每天9:0010:00喷淋1次, 每次喷15 min, 下雨天不喷淋, 20 d后绑缚成活, 抽发新根, 此后每隔1520 d。

23、喷施含硝酸铵100 mg/L 和磷酸二氢钾100 mg/L的营养液促进生长; 夏季高温时节, 每2 d喷淋1次, 喷淋时间在9:00 10:00, 每次喷30 min, 9月中旬停止喷水和营养液。 0020 对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象鼻兰的植株数进行统计, 计算回归成活率, 计算结果 如下: 实施例一二 绑缚栽培回归株数/株224234 统计成活株数/株214227 回归成活率%95.597% 检测结果显示,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绑缚回归成活率均在95%以上, 且实施例一回归 成活的214株象鼻兰中第2年有2株正常开花, 第3年有42株正常开花, 表明象鼻兰种群增强 回归和重建回归成功。 0021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7173227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