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水稻直播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作物播种时,往往多采用手工播种。这种手工播种的方式不仅效 率低下,而且也无法精确地确保播种的株距。
目前也有多种型号的水稻插秧机,可以将水稻直播机可拆卸地固定在水稻 插秧机后部,实现机械性的直播。
但是,各种型号的水稻插秧机,连接部位及尺寸规格均不同,使得水稻直 播机的通用性成为问题。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播种部内种子的多少会对排种器轴的实际转速造成 影响,因此,水稻直播机动力系统输出的转速与排种器轴的实际转速并不一致, 这会导致实际播种的株距与设定的株距有较大误差。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可根据实际播种株距调整播种器轴 转速,且通用性高的水稻直播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株距控制精确、通用性 好、能大大提高播种效率的水稻直播机,其包括:一用于与水稻插秧机可拆卸 连接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包括:一播种横梁、及若干用于架设所述播种横梁 的倒T字型支臂;一沿所述连接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排种器轴;若干穿套在所 述排种器轴上且能随着所述排种器轴的转动而向外匀速播种的播种部;一用于 驱动所述排种器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连接于所述播种横 梁的动力部、一设置于所述水稻插秧机上的控制箱、一插秧机转速感应轮、电 机反馈接收器及一感应器;所述插秧机转速感应轮被水稻插秧机的主动轮所驱 动,所述插秧机转速感应轮放置于水稻插秧机后部行走轮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稻插秧机转速感应轮、电机反馈接收器及感应器之间为 电连接,电机反馈接收器用于接收感应的插秧机转速,并反馈至动力部内的控 制器,以调整播种部的播种速度。其中,水稻插秧机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各种 型号的水稻插秧机,该水稻插秧机部分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部为一马达,所述控制箱内设有一控制马达的 转速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可采用控制板来实现。该控制板上集成有现有技术中 已知的编程软件,该控制器部分非本实用新型点所在,故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开 关、自动/手动转换开关、马达速度增减旋钮、马达感应线插口、电源输入线插 口、速度感应线插口及马达输出线插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部包括:一在所述水稻插秧机的转动下同步转 动的接地滚轮及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为一组传动齿轮链,所述接地滚轮通过 所述传动齿轮链驱动所述排种器轴转动。本实施例的接地滚轮可以为排种器轴 提供速度参考。如此简化的构造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播种横梁上还垂直间隔设有至少一可以实现进水与 排水的效果的开沟器。本实施例中的开沟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开沟器 来实现,例如:可以包括一松土用的松土板,及一用于将松土板连接至播种横 梁的拉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播种部包括透明的播种箱和安装在播种箱下方、并 能调节播种量的排种器。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开沟器,还能使田地快速进水、排水。进水时可确保不 移动种子使田地整体快速进水。另外本实施例的排种器是安装在播种箱的下 方,也就是外面。排种器结构本身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能调节播种量的 排种器来实现,该排种器部分非本实用新型点所在,故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稻插秧机包括:若干分别用于与所述播种横梁垂 直连接的播种横梁安装部;位于所述水稻插秧机的尾部的所述主动轮;所述感 应器连接所述排种器轴,用于感应排种器轴的转动速度。
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 型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更换的可拆卸连接架,可以快速配套各种厂商、规 格、型号的水田插秧机,提高了水稻直播机的通用性,不仅能大大提高了播种 的效率,实现了水田农作物插秧时的农业自动化作业,还能通过本实用新型的 驱动装置,通过反馈信号精确控制播种时的播撒频率,实现实际播种的株距符 合设定要求。
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开沟器,还能使田地快速进水、排水。进水时 可确保不移动种子使田地整体快速进水。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 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开沟器连接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装配在插秧机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连接架1、播种横梁2、播种部3、排种器轴4、马达5、 接地滚轮6、减速齿轮7、播种横梁连接部8、开沟器9、连接器10、传动齿轮 11、感应轮12、控制器13、连接臂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几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水稻直 播机,可以直接与不同厂家的插秧机快速连接、用于水稻等作物的播种。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水稻直播机主要包括:可做成不同尺 寸的连接架1,所述连接架1包括一播种横梁2,及两根架设在所述播种横梁 的底部的倒T字型支臂,连接架1上具有不同的角度和开孔,因此能方便地连 接不同型号的水稻插秧机,例如一台8行水稻插秧机。
此外,沿播种横梁2的长度方向,还附设有一根用于控制种子落出速率的 排种器轴4,在连接架1上还设有一用于控制排种器轴4转动的速度的驱动装 置;排种器轴4上穿套有若干个播种部3,每个播种部包括一透明的播种箱, 和能调节播种量的排种器。
具体穿套的播种部3的个数,根据播种的行距来确定。每个播种部3均可 通过一个套设在播种横梁2上的连接器10挂接。
另外,在播种横梁2上,还配有与播种横梁垂直连接的两个开沟器9,这 样当用于水田播种时,可以实现进水与排水的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为一电动驱动装置。如图1~图5所示,电动驱动 装置包括:一置于所述播种横梁2上的马达5(即电机),内置一控制器13的 控制箱,控制箱设置在水稻插秧机上。水稻插秧机上设有一个感应轮12,感应 轮12通过一连接臂14与水稻插秧机连接。马达5与排种器轴4的传动链上设 有减速齿轮7,减速齿轮7上还设有转速感应器和电机反馈接收器。当然因此 通过转速感应器与排种器轴相连接,可反馈感应的排种器轴的转动速度。作为 一种变换,本实用新型也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已有的GPS定位技术来跟踪水稻插 秧机的车速。
本实施例的控制箱上设有自动/手动转换开关和微调开关。其中,若置于手 动位,用于出厂前的手动调试;若置于自动位,用于使用时的自动调控。而微 调开关则用于精确地调整所需播种的频率。自动状态下,转速都可以有正负30% 的调整量。
另外,控制箱上还设有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的马达感应电线插口及马达输 出电线插口。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另行装配了限位开关,可根据直播机的升降 自动开关马达的电源,这样在插秧机转弯掉头时可自动停止播种。
本控制器的电控过程为:当装置启动时,水稻插秧机的主动轮带动感应轮 同步转动,感应轮输出速度信号给控制箱内的控制器,控制器则根据内置的马 达的理论转速值,控制马达的转动,再通过减速齿轮传输至排种器轴,带动排 种器轴以需要的转速转动。同时,转速感应器将排种器轴的实际转速反馈给控 制器,并与控制器输出的一个理论转速进行对比,如果不吻合,则控制器再输 出转速至马达,进而调整排种器轴的实际需要的转速转动。
本实施例的各排种部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能调节流量的播种部来实 现,该播种部部分非本实用新型点所在,故在此不作赘述。例如:每个排种部 可以内设有盛装种子的漏斗及一控制种子从漏斗中的穴播量的调节盘,调节盘 同轴连接一带开口槽的排种轮,排种轮螺接在排种器轴上并且与漏斗相贯通。
使用时,若调节盘往逆时针方向旋转,则排种轮的开口槽可扩大,则排种 量增加。这样播种部能随着排种器轴的转动而均匀地穴播种子。具体的播种量 根据穴播的行距、播种的株距和种子品种的不同来确定。
安装时,先将水稻插秧机上的播种横梁连接部8(参见图4)与本装置的 连接架1的播种横梁2相卡接,然后通过螺栓固定。同时确保开沟器9的安装 位置对准水稻插秧机后方轮胎,呈同一水平面内。
作业时,只需将控制箱上的电源开关启动,将按钮打到自动位,则机器便 能自动播种。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水田播种机,拆装十分简单,而且与水稻插秧机 的安装与拆卸均能瞬间完成。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巧妙地配套各种型号的插秧机,大大提高 了水田播种的效率,而且确保了各种行进速度下的均匀播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为 一接地滚轮驱动装置,其包括:一用于带动排种器轴转动的接地滚轮6、及一 组传动齿轮11。水稻插秧机的行进下,同步转动,并通过传动齿轮带动排种器 轴转动。其中,传动齿轮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传动齿轮结构来实现。该传 动齿轮部分非本实用新型点所在,故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的驱动方式为:通过接地滚轮6,直接驱动水稻直播机的排种器 轴4转动进行控制播种部的播种速度。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还可通过更换传动齿轮,可更简便地调整播种 间距。
本实施例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因此,相比实施例1中的电动驱动部分,本实施例装置制造时,成本更低。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 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 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 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