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61743 上传时间:2018-01-2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23828.0

申请日:

2014.07.09

公开号:

CN104056109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 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公布日:20140924|||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6/899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郭振华变更后:郭振华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窑头小区3号楼1单元201变更后: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明月北路295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070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K9/16; A61P1/04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郭振华

发明人:

郭振华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窑头小区3号楼1单元2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主要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9-27份,吴茱萸3-10份,莱菔子5-20份,竹茹10-25份,甘草2-8份,旋覆花8-24份,厚朴10-20份,玉竹12-30份,紫苏叶12-20份,香附10-18份,黄芩4-12份。本发明剂量准确,配伍得当,具有产品质量稳定,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有降逆止呕,止痛活血,疏肝解郁的功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9-27份,吴茱萸3-10份,莱菔子5-20份,竹茹10-25份,甘草2-8份,旋覆花8-24份,厚朴10-20份,玉竹12-30份,紫苏叶12-20份,香附10-18份,黄芩4-12份。

2.
  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12-23份,吴茱萸4-8份,莱菔子8-16份,竹茹12-20份,甘草3-6份,旋覆花12-20份,厚朴12-16份,玉竹16-24份,紫苏叶14-18份,香附12-16份,黄芩6-10份。

3.
  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15份,吴茱萸5份,莱菔子12份,竹茹16份,甘草4份,旋覆花14份,厚朴14份,玉竹20份,紫苏叶15份,香附14份,黄芩8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①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筛,然后加入乙醇,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
②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后,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
③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过80-110目筛(优选的,过90-100目筛;更加优选的,过95目筛)。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8-12倍(优选的,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9-11倍,更加优选的,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0倍)。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①加入乙醇的浓度为50%-90%(优选的,加入乙醇的浓度为60%-80%;更加优选的,加入乙醇的浓度为70%)。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3倍(优选的,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5-2.5倍;更加优选的,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2倍)。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第一次煎煮30-60分钟(优选的,第一次煎煮40-50分钟;更加优选的,第一次煎煮45分钟)。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第二次煎煮20-40分钟(优选的,第二次煎煮25-35分钟;更加优选的,第二次煎煮30分钟)。

说明书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剂型为颗粒剂,属于中医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胃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较易并发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故并发本病也较多。肥胖、大量腹腔积液、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以及烟酒药物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更加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反流性食管炎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袭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也可能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胃食管返流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有关。
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于亚洲地区。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现代医学中,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内科治疗。其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对于肥胖病人需让其减轻体重以减少腹内压及反流。药物治疗方面一般采用制酸剂中和胃酸,以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的一般采用增加胃动力药物,例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一般均采用睡前和餐前服用的方式。但是若氧氯普胺(胃复安)使用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因此老年患者慎用;而长期服用多潘立酮(吗丁啉)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外科治疗。其目的是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中医学书籍《素问》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灵枢·四时气论》也记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因此可以看出,中医认为本病病位虽在食管、胃,但与肝、胆关系密切,病初以热证多见,因肝胆失疏,郁而化热,横逆犯胃,和降失职,胃酸、胆汁上逆而侵淫食管所致。
授权公告号为CN 102805823 B(申请号 201210302534.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名为“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大还魂草、陈皮、万寿菊花、丁香、天葵子、包袱七、南山藤、竹茹、半夏、虎杖制成。申请公布号为CN 103285260 A(申请号201310216641.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名为“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黄连、枳壳、陈皮、丁香、天葵子、黄芪、党参、南山藤、竹茹、半夏、虎杖、甘草制成。总之,中医中药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下列问题:临床上对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和胸痛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对食管内压力、食管粘膜的治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治疗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不仅具有治疗方式易于被人们接受的特点,且还具有配比合理,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疏肝解郁,降逆止呕的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9-27份,吴茱萸3-10份,莱菔子5-20份,竹茹10-25份,甘草2-8份,旋覆花8-24份,厚朴10-20份,玉竹12-30份,紫苏叶12-20份(优选的,紫苏叶13-18份,更加优选的,紫苏叶16份),香附10-18份,黄芩4-12份。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12-23份,吴茱萸4-8份,莱菔子8-16份,竹茹12-20份,甘草3-6份,旋覆花12-20份,厚朴12-16份,玉竹16-24份,紫苏叶14-18份,香附12-16份,黄芩6-10份。
一种所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更加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15份,吴茱萸5份,莱菔子12份,竹茹16份,甘草4份,旋覆花14份,厚朴14份,玉竹20份,紫苏叶15份,香附14份,黄芩8份。
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筛,然后加入乙醇,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
②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后,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
③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
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①过80-110目筛(优选的,过90-100目筛;更加优选的,过95目筛)。
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①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8-12倍(优选的,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9-11倍,更加优选的,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0倍)。
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①加入乙醇的浓度为50%-90%(优选的,加入乙醇的浓度为60%-80%;更加优选的,加入乙醇的浓度为70%)。
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②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3倍(优选的,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5-2.5倍;更加优选的,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2倍)。
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其特征在于,步骤②第一次煎煮30-60分钟(优选的,第一次煎煮40-50分钟;更加优选的,第一次煎煮45分钟)。
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②第二次煎煮20-40分钟(优选的,第二次煎煮25-35分钟;更加优选的,第二次煎煮30分钟)。
最佳使用方法: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
各原料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北沙参: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主治: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
吴茱萸:性味: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经:归肝、脾、胃、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阳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莱菔子:性味:味辛、甘,性平。归经:归肺、脾、胃经。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主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竹茹:性味:味甘,性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主治: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甘草: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院腹、四肢挛急疼痛,能够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旋覆花:性味:味苦、辛、咸,性微温。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降气,消痰,行水,止呕。主治:风寒咳嗽,痰饮蓄结,喘咳痰多,呕吐噫气。
厚朴:性味:味苦、辛,性温。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主治: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
玉竹:性味:味甘,性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于口渴,内热消渴。
紫苏叶: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
香附:性味: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经:归肝、脾、三焦经。功效:行气解郁,调经止痛。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黄芩: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人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本发明中药颗粒有止痛,疏肝解郁,生津止渴,降逆止呕之功效,对反流性食管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5g):北沙参9份,吴茱萸3份,莱菔子5份,竹茹10份,甘草2份,旋覆花8份,厚朴10份,玉竹12份,紫苏叶12份,香附10份,黄芩4份。
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80目筛,然后加入5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8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
②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30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2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
③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北沙参12份,吴茱萸4份,莱菔子8份,竹茹12份,甘草3份,旋覆花12份,厚朴12份,玉竹16份,紫苏叶14份,香附12份,黄芩6份。
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90目筛,然后加入6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9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
②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5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40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25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
③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
典型病例一王某,女,27岁。2个月前出现胸膈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咽下不适。经钡餐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经用甲氰咪胍效果不好。经诊断发现患者胸膈灼痛,急躁易怒,呕逆泛酸,进食则病情加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中药颗粒,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使用3日自感症状减轻明显。继续使用,使用6天后胸膈灼痛消失。使用1个月后复查内窥镜提示食管粘膜恢复如常。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5g):北沙参23份,吴茱萸8份,莱菔子16份,竹茹20份,甘草6份,旋覆花20份,厚朴16份,玉竹24份,紫苏叶18份,香附16份,黄芩10份。
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100目筛,然后加入8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1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
②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2.5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50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35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
③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
典型病例二王某,男,42岁。胸骨后灼热疼痛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经了解知道患者常大量饮酒,饮后胃痛,4日前再次大量饮酒,因胃痛恶心2天未进食,1日前因胃痛好转而进食,然而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嗳气泛酸,胸骨后灼热疼痛加剧,嗳气时伴有酸性液体反流人口腔,经钡餐及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反流性食管炎。因患者不愿服用西药,遂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中药颗粒,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并告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使用5天,嗳气症状有明显改善。继续使用12天,嗳气和反酸症状消失,胸骨后灼热疼痛基本消失。持续使用2个月后复查,溃疡部位愈合状况良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20g):北沙参27份,吴茱萸10份,莱菔子20份,竹茹25份,甘草8份,旋覆花24份,厚朴20份,玉竹30份,紫苏叶20份,香附18份,黄芩12份。
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110目筛,然后加入9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
②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3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60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4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
③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
典型病例三孟XX,女,45岁。患者自诉常反酸吞酸,胸骨后有灼烧疼痛感1周有余,曾服用奥美拉唑3天,未有明显改善。经诊断发现患者上腹部有压痛,食管内压力测定偏高,食管内窥镜发现食管粘膜水肿、充血,轻度溃疡。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得中药颗粒,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使用10天,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7天后停药,停药5天后复查,食管内压力测定正常,食管粘膜正常。使用期间未出现不适反应。
实施例5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25g):北沙参15份,吴茱萸5份,莱菔子12份,竹茹16份,甘草4份,旋覆花14份,厚朴14份,玉竹20份,紫苏叶15份,香附14份,黄芩8份。
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95目筛,然后加入7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0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
②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2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45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3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
③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
实验例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确切疗效,临床选取部分患者作为观察对比对象,具体选取参照方法如下:
1.小病程组:选取病程为1-2个月、病理及年龄相近的反流性食管炎2人A和B为一对进行对比,共对比50对,记录平均痊愈天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
2.中病程组:选取病程为4-6个月、病理及年龄相近的反流性食管炎2人A和B为一对进行对比,共对比50对,记录平均痊愈天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
3.重病程组:选取病程为12-14个月、病理及年龄相近的反流性食管炎2人A和B为一对进行对比,共对比50对,记录平均痊愈天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
所有病程组内,A均使用常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如吗丁啉、奥美拉唑等),B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所得中药颗粒,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
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食管内压力测定正常,食管粘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食管内压力测定正常,食管粘膜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食管粘膜无变化或恶化。结果如下表1:
表1

总有效人数=有效人数+痊愈人数
效果分析:从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小病程组B组,平均治愈天数为7天,有效率高达100%;中病程组B组,平均治愈天数为16天,有效率可达94%;重病程组B组,平均治愈天数为35天,有效率可达88%,效果明显优于A组,疗效比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效率保证在88%以上,比常规治疗组高出10%以上,且对痊愈患者跟踪观察发现,未有一例停药后复发,因此可以证明本发明中药颗粒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药物。
最后应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6109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6109A21申请号201410323828022申请日20140709A61K36/899200601A61K9/16200601A61P1/0420060171申请人郭振华地址250014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窑头小区3号楼1单元20172发明人郭振华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主要取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927份,吴茱萸310份,莱菔子520份,竹茹1025份,甘草28份,旋覆花824份,厚朴1020份,玉竹1230。

2、份,紫苏叶1220份,香附1018份,黄芩412份。本发明剂量准确,配伍得当,具有产品质量稳定,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有降逆止呕,止痛活血,疏肝解郁的功效。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7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6109ACN104056109A1/1页21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927份,吴茱萸310份,莱菔子520份,竹茹1025份,甘草28份,旋覆花824份,厚朴1020份,玉竹1230份,紫苏叶1220份,香附1018份,黄芩412份。2上述治疗反流性。

3、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1223份,吴茱萸48份,莱菔子816份,竹茹1220份,甘草36份,旋覆花1220份,厚朴1216份,玉竹1624份,紫苏叶1418份,香附1216份,黄芩610份。3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15份,吴茱萸5份,莱菔子12份,竹茹16份,甘草4份,旋覆花14份,厚朴14份,玉竹20份,紫苏叶15份,香附14份,黄芩8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筛,然后加入乙醇,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

4、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后,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过80110目筛(优选的,过90100目筛;更加优选的,过95目筛)。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

5、重的812倍(优选的,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911倍,更加优选的,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0倍)。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加入乙醇的浓度为5090(优选的,加入乙醇的浓度为6080;更加优选的,加入乙醇的浓度为70)。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3倍(优选的,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525倍;更加优选的,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2倍)。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第一次煎煮3060分钟(优选的,第一次煎煮4050分钟;更加优选的,第一次煎煮45分钟)。10根据权利要求4所。

6、述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第二次煎煮2040分钟(优选的,第二次煎煮2535分钟;更加优选的,第二次煎煮30分钟)。权利要求书CN104056109A1/7页3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及其制备法,剂型为颗粒剂,属于中医中药领域。背景技术0002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反流的胆汁和胃酸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而在胆汁引起食管损伤前,必先存在幽门和LES功能失调;反流性食管炎者多伴有。

7、胃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因常致LES和幽门功能失调而较易并发本病;十二指肠溃疡多伴以高胃酸分泌而易致胃窦痉挛与幽门功能障碍,故并发本病也较多。肥胖、大量腹腔积液、妊娠后期、胃内压增高以及烟酒药物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反流症状无相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表现有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但也可无任何反流症状,仅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表现。严重的食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并不一定很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反流和胸痛。烧心是指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反流指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影响病人睡眠。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

8、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更加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反流性食管炎除可致食管狭窄、出血、溃疡等并发症外,反流的胃液尚可侵袭咽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慢性声带炎和气管炎,临床上称之DELAHUNTY综合征;胃液反流和吸入呼吸道也可能会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已表明胃食管返流与部分反复发作的哮喘、咳嗽、夜间呼吸暂停、心绞痛样胸痛有关。0003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于亚洲地区。但近二十年全球的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中老年人、肥胖、吸烟。

9、、饮酒及精神压力大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高发人群。现代医学中,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1内科治疗。其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对于肥胖病人需让其减轻体重以减少腹内压及反流。药物治疗方面一般采用制酸剂中和胃酸,以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对胃排空延长的一般采用增加胃动力药物,例如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和多潘立酮(吗丁啉),一般均采用睡前和餐前服用的方式。但是若氧氯普胺(胃复安)使用剂量过大或长期服用,可导致锥体外系神经症状,因此老年患者慎用;而长期服用多潘立酮(吗丁啉)亦可致高催乳素血症,产生乳腺增生、泌乳和闭经等不良反应。外科治疗。其目的是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中医学书籍。

10、素问云“酸者,肝木之味也。”灵枢四时气论也记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因此可以看出,中医认为本病病位虽在食管、胃,但与肝、胆关系密切,病初以热证多见,因肝胆失疏,郁而化热,横逆犯胃,和降失职,胃酸、胆汁上逆而侵淫食管所致。说明书CN104056109A2/7页40004授权公告号为CN102805823B(申请号201210302534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名为“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大还魂草、陈皮、万寿菊花、丁香、天葵子、包袱七、南山藤、竹茹、半夏、虎杖制成。申请公布号为CN103285260A(申请号201310216。

11、6416)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名为“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黄连、枳壳、陈皮、丁香、天葵子、黄芪、党参、南山藤、竹茹、半夏、虎杖、甘草制成。总之,中医中药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下列问题临床上对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和胸痛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对食管内压力、食管粘膜的治疗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发明内容0005针对现有的治疗现状,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不仅具有治疗方式易于被人们接受的特点,且还具有配比合理,产品质量稳定等特点,本发明中药颗粒剂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疏肝解郁,降逆止呕的功效。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

12、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0007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927份,吴茱萸310份,莱菔子520份,竹茹1025份,甘草28份,旋覆花824份,厚朴1020份,玉竹1230份,紫苏叶1220份(优选的,紫苏叶1318份,更加优选的,紫苏叶16份),香附1018份,黄芩412份。0008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1223份,吴茱萸48份,莱菔子816份,竹茹1220份,甘草36份,旋覆花1220份,厚朴1216份,玉竹1624份,紫苏叶141。

13、8份,香附1216份,黄芩610份。0009一种所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更加优选的方案,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北沙参15份,吴茱萸5份,莱菔子12份,竹茹16份,甘草4份,旋覆花14份,厚朴14份,玉竹20份,紫苏叶15份,香附14份,黄芩8份。0010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筛,然后加入乙醇,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后,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

14、次煎煮,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0011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过80110目筛(优选的,过90100目筛;更加优选的,过95目筛)。0012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812倍(优选的,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911倍,更加优选的,乙醇的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0倍)。说明书CN104056109A3/7页50013上述一种治。

15、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加入乙醇的浓度为5090(优选的,加入乙醇的浓度为6080;更加优选的,加入乙醇的浓度为70)。0014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3倍(优选的,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525倍;更加优选的,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2倍)。0015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其特征在于,步骤第一次煎煮3060分钟(优选的,第一次煎煮4050分钟;更加优选的,第一次煎煮45分钟)。0016上述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为,步骤第二次煎煮2040。

16、分钟(优选的,第二次煎煮2535分钟;更加优选的,第二次煎煮30分钟)。0017最佳使用方法为使本发明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0018各原料的药理功效分别为北沙参性味味甘、微苦,性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主治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0019吴茱萸性味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经归肝、脾、胃、肾经。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治厥阳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0020莱菔子性味味辛、甘,性平。归经归肺、脾、胃经。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主治饮食停滞,脘。

17、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0021竹茹性味味甘,性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主治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0022甘草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院腹、四肢挛急疼痛,能够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0023旋覆花性味味苦、辛、咸,性微温。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功效降气,消痰,行水,止呕。主治风寒咳嗽,痰饮蓄结,喘咳痰多,呕吐噫气。0024厚朴性味味苦、辛,性温。归经归脾、胃、肺、大肠经。。

18、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主治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0025玉竹性味味甘,性微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主治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于口渴,内热消渴。0026紫苏叶性味味辛,性温。归经归肺、脾经。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主治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0027香附性味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经归肝、脾、三焦经。功效行气解郁,调经止痛。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0028黄芩性味味苦,性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人说明书CN104056109A4/7页6。

19、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0029本发明中药颗粒有止痛,疏肝解郁,生津止渴,降逆止呕之功效,对反流性食管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实施例1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5G)北沙参9份,吴茱萸3份,莱菔子5份,竹茹10份,甘草2份,旋覆花8份,厚朴10份,玉竹12份,紫苏叶12份,香附10份,黄芩4份。0031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

20、附、黄芩粉碎,过80目筛,然后加入5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8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30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2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0032实施例2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

21、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0G)北沙参12份,吴茱萸4份,莱菔子8份,竹茹12份,甘草3份,旋覆花12份,厚朴12份,玉竹16份,紫苏叶14份,香附12份,黄芩6份。0033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90目筛,然后加入6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9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5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40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

22、间为25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0034典型病例一王某,女,27岁。2个月前出现胸膈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咽下不适。经钡餐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经用甲氰咪胍效果不好。经诊断发现患者胸膈灼痛,急躁易怒,呕逆泛酸,进食则病情加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中药颗粒,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使用3日自感症状减轻明显。继续使用,使用6天后胸膈灼痛消失。使用1个月后复查内窥镜提示食管粘膜恢复如。

23、常。0035实施例3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15G)北沙参23份,吴茱萸8份,莱菔子16份,竹茹20份,甘草6份,旋覆花20份,厚朴16份,玉竹24份,紫苏叶18份,香附16份,黄芩10份。说明书CN104056109A5/7页70036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100目筛,然后加入8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1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

24、(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25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50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35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0037典型病例二王某,男,42岁。胸骨后灼热疼痛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经了解知道患者常大量饮酒,饮后胃痛,4日前再次大量饮酒,因胃痛恶心2天未进食,1日前因胃痛好转而进食,然而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嗳气泛酸,胸骨后灼热疼痛加剧,嗳气时伴有酸性液体反流人口腔,经钡餐及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十。

25、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反流性食管炎。因患者不愿服用西药,遂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中药颗粒,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并告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使用5天,嗳气症状有明显改善。继续使用12天,嗳气和反酸症状消失,胸骨后灼热疼痛基本消失。持续使用2个月后复查,溃疡部位愈合状况良好。0038实施例4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20G)北沙参27份,吴茱萸10份,莱菔子20份,竹茹25份,甘草8份,旋覆花24份,厚朴20份,玉竹30份,紫苏叶20份,香附18份,黄芩12份。0039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

26、,步骤如下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110目筛,然后加入9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2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3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60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4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将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0040典型病例。

27、三孟XX,女,45岁。患者自诉常反酸吞酸,胸骨后有灼烧疼痛感1周有余,曾服用奥美拉唑3天,未有明显改善。经诊断发现患者上腹部有压痛,食管内压力测定偏高,食管内窥镜发现食管粘膜水肿、充血,轻度溃疡。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所得中药颗粒,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使用10天,不适症状基本消失。继续使用7天后停药,停药5天后复查,食管内压力测定正常,食管粘膜正常。使用期间未出现不适反应。0041实施例5一种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取下述重量配比的主要原料制备而成(每份取25G)北沙参15份,吴茱萸5份,莱菔子12份,竹茹16份,甘草4份,旋覆花14份,厚朴。

28、14份,玉竹20份,紫苏叶15份,香附14份,黄芩8份。0042上述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说明书CN104056109A6/7页8将莱菔子、厚朴、玉竹、香附、黄芩粉碎,过95目筛,然后加入70的乙醇(乙醇用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10倍),封口置于阴凉通风处静置,采用回流提取法2小时得到回流液,而后保持恒温,将回流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的混合物A;将北沙参、吴茱萸、竹茹、甘草置于非铁质容器内加水(用水量为各原料药总重的2倍)静置,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45分钟,加入旋覆花与紫苏叶,进行第二次煎煮,时间为30分钟,过滤两次,滤液中加入蜂蜜和面粉(蜂蜜面粉11)至稠膏状,得膏B;将。

29、混合物A与膏B混合均匀,浓缩干燥后再次粉碎,然后根据中药颗粒剂制作规范,制成直径3MM的中药颗粒,并按照15G/袋的规格分装。0043实验例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确切疗效,临床选取部分患者作为观察对比对象,具体选取参照方法如下1小病程组选取病程为12个月、病理及年龄相近的反流性食管炎2人A和B为一对进行对比,共对比50对,记录平均痊愈天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2中病程组选取病程为46个月、病理及年龄相近的反流性食管炎2人A和B为一对进行对比,共对比50对,记录平均痊愈天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3重病程组选取病程为1214个月、病理及年龄相近的反流性食管炎2人A和B为一对进行对比。

30、,共对比50对,记录平均痊愈天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所有病程组内,A均使用常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如吗丁啉、奥美拉唑等),B均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所得中药颗粒,一日两次,每次一袋,用50左右的温水200ML冲溶,午晚饭前半小时服用。0044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食管内压力测定正常,食管粘膜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食管内压力测定正常,食管粘膜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食管粘膜无变化或恶化。结果如下表1表1总有效人数有效人数痊愈人数效果分析从上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药颗粒对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小病程组B组,平均治愈天数为7天,有效率高达100;中病程组B组,平均治愈天数。

31、为16天,有效率可达94;重病程组B组,平均治愈天数为35天,有效率可达88,效果明显优于A组,疗效比常规西药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效率保证在88以上,比常规治疗组高出10以上,且对痊愈患者跟踪观察发现,未有一例停药后复发,因此可以证明本发明中药颗粒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药物。说明书CN104056109A7/7页90045最后应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05610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