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195675.0
2008.09.09
CN101672005A
2010.03.17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1D 19/14公开日:201003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19/14申请日:20080909|||公开
E01D19/14; E01D11/02
E01D19/14
严宏生
225267江苏省江都市双沟镇樊套村樊西组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奚衡宝
接力重力锚。涉及悬索桥的锚碇制造技术。包括主锚和辅锚,辅锚通过接力缆与主锚相连,主锚设置在桥塔和辅锚之间。本发明主锚抗下沉、抗上浮,且具有较大的抗前倾性能,更有特助主锚抗前倾的辅锚相助。本发明既可广泛应用于长江下游这种冲积地层较深地区建造特大桥锚碇,同时可用于地质欠稳定的山体上建锚。
1、 接力重力锚,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锚和辅锚,辅锚通过接力缆与主锚相连,主锚设置在桥塔和辅锚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力重力锚,其特征在于,辅锚大部分建于地表之下,其横截面为三角形或等腰梯形,其大面朝向主锚。
接力重力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索桥的锚碇制造技术,尤其涉及在不坚实地区修建锚碇的技术。 背景技术 悬索桥跨度大对大江航道影响小,但在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建锚碇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在江边冲积层深达50米以上甚至近百米的地区,主锚既要克服巨大的向上的浮力,同时又要克服主缆迫其前倾的拉力,主锚要有足够的自重,立足岩层、站稳岩层抗位移,工程浩大,未知因素多,开挖到岩层更是艰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锚碇稳固立足岩层上的重力接力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主锚和辅锚,辅锚通过接力缆与主锚相连,主锚设置在桥塔和辅锚之间。 辅锚大部分建于地表之下,其横截面为三角形或等腰梯形,大面朝向主锚。 本发明主锚由深层构件和表层构件组合为一体。主锚的深层构件包括锚柜墙、充填物和桩脚,锚柜墙设于距地面10米左右,距离地壳岩石层20米左右的较深冲积层之中,锚柜墙又由内墙分隔成多个区间,每道面向桥塔的横墙前设立足于岩石层的桩脚,锚柜墙建成时建设桩脚,桩脚上连表层构件,桩脚下面端部为圆柱状,稍建数米后变为横截面为半圆加梯形的柱体,表层构件较深层构件的横截面大一套,表层构件可高出地面20米乃至更高,桩脚上端与表层构件底面合为一体。 本发明辅锚横截面为三角形,亦可为等腰梯形,其大面朝向桥塔,辅锚深入地下20-30米,可高出地面10-20米。 所述接力缆水平设置,深入地平面以下数米,用钢筋混凝土构件加以保护,接力缆两端分别连接主锚和辅锚,和主锚、辅锚一起构成接力重力锚。 本发明既抗下沉、抗上浮,同时具有较大的抗前倾性能,本发明既可广泛应用于长江下游这种冲积地层建造特大桥锚碇,同时可用于在地质欠稳定的山体上建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地表、2为辅锚、3为接力缆、4为钢筋混凝土构件、5为桩脚、6为主锚。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主锚6和铺锚2,铺锚2通过接力缆3与主锚6相连,主锚6设置在桥塔和辅锚2之间。 本发明的辅锚2大部分建于地表1之下,其横截面为三角形或等腰梯形,其大面朝向主锚6,为了保护接力缆3,在接力缆3外套钢筋混凝土构件4。
《接力重力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力重力锚.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接力重力锚。涉及悬索桥的锚碇制造技术。包括主锚和辅锚,辅锚通过接力缆与主锚相连,主锚设置在桥塔和辅锚之间。本发明主锚抗下沉、抗上浮,且具有较大的抗前倾性能,更有特助主锚抗前倾的辅锚相助。本发明既可广泛应用于长江下游这种冲积地层较深地区建造特大桥锚碇,同时可用于地质欠稳定的山体上建锚。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