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476645 上传时间:2018-02-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02642.1

申请日:

2004.01.19

公开号:

CN1562610A

公开日:

2005.01.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8.1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29C49/06

主分类号:

B29C49/06

申请人:

杭州海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葛增强

地址:

310022浙江省杭州市石祥路103-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陈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注吹机加工行业的卧式平移式模具中,包括开机准备阶段和周期加工阶段。加工阶段包括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第一次工位开模工序、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阶段在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和开模工序之间还有第一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所述的加工阶段在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和开模工序之间还有第二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注射料坯和料坯成型均在同台机器的同一模具上完成。本发明是一种从型坯到制品,一步完成、一步成型的,且生产效率及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更容易保证的生产加工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由准备阶段和加工阶段组成,准备阶段包 括开机工序、准备阶段合模和中间注射工序、准备阶段工位开模工序,加工阶段 包括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第一次工位开模工序、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第二次 工位开模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阶段在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和开模工序 之间还有第一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此时处于机器合模状态,机器对位 于注射工位的芯棒注射坯料保压,同时对位于成型工位里有料坯的芯棒进行吹气 成型; 所述的加工阶段在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和开模工序之间还有第二次合模、中 间注射、成型工序,此时处于机器合模状态,机器对位于注射工位的芯棒注射坯 料保压,同时对位于成型工位里有料坯的芯棒进行吹气成型; 所述的第一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和第二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 序,注射料坯和料坯成型均在同台机器的同一模具上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次工位转换工序,是指芯棒移动使得工位转移后,有料坯的芯棒对应于成型工 位,而有成型制品的芯棒则对应于注射工位,此时,通过机械设备顶出有成型制 品的芯棒上的成型制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一次工位开模工序或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是指气缸松开使得机器启模,此时, 带有成型制品的芯棒从成型工位中离开,而带有料坯的芯棒则从中间注射工位上 离开。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 二次工位转换工序,是指芯棒移动使得工位转移后,有料坯的芯棒对应于成型工 位,而有成型制品的芯棒则对应于注射工位,此时,通过机械设备顶出有成型制 品的芯棒上的成型制品。

说明书


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容器的注吹加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注吹机加工行业的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中。

    背景技术

    现有的注吹中空成型工艺,大多都是采用二步法注吹加工工艺。这种加工工艺是指,先经过注塑机注出型坯,再转至吹气机上,最后通过加热吹胀成型。在此种加工工艺的加工生产环节中,存在生产设备多,成型工艺过程环节冗余,造成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同时,最终加工后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除了二步法注吹加工工艺外,还有一少部分采用先拉伸,再吹塑的加工工艺。此类注吹加工工艺,加工出来的产品存在瓶颈变形,瓶体厚薄不均的缺陷,大大的影响了成型产品的机械性能和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从型坯到制品,一步完成、一步成型的,且生产效率及自动化程度高,质量更容易保证的生产加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由准备阶段和加工阶段组成,准备阶段包括开机工序、准备阶段合模和中间注射工序、准备阶段工位开模工序,加工阶段包括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第一次工位开模工序、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阶段在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和开模工序之间还有第一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此时处于机器合模状态,机器对位于注射工位的芯棒注射坯料保压,同时对位于成型工位里有料坯地芯棒进行吹气成型;

    所述的加工阶段在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和开模工序之间还有第二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此时处于机器合模状态,机器对位于注射工位的芯棒注射坯料保压,同时对位于成型工位里有料坯的芯棒进行吹气成型;

    所述的第一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和第二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注射料坯和料坯成型均在同台机器的同一模具上完成。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是指芯棒移动使得工位转移后,有料坯的芯棒对应于成型工位,而有成型制品的芯棒则对应于注射工位,此时,通过机械设备顶出有成型制品的芯棒上的成型制品。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次工位开模工序或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是指气缸松开使得机器启模,此时,带有成型制品的芯棒从成型工位中离开,而带有料坯的芯棒则从中间注射工位上离开。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是指芯棒移动使得工位转移后,有料坯的芯棒对应于成型工位,而有成型制品的芯棒则对应于注射工位,此时,通过机械设备顶出有成型制品的芯棒上的成型制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克服了二步法加工方法中存在的生产设备多,生产环节过多的缺点;2、采用本发明加工塑料中容器生产效率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3、从型坯到制品均由一步完成,产品的质量更容易保证;4、整个生产过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注射的同时完成吹气及制品的成型,省时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加工方法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机或左工位开模工序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左工位吹气、中间注射工序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右工位转换工序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右工位吹气成型、中间注射工序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准备阶段和加工阶段:

    准备阶段由以下工序组成:开机工序31,准备阶段合模、中间注射工序32,准备阶段工位开模工序33。

    加工阶段由以下工序组成: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34,第一次合模、中间注射工序35,第一次工位开模工序36,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37,第二次工位合模、中间注射、保压工序38,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39。当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39后立即进入下一周期中的第一个工序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34运行。

    开机工序31,状态参见图2,芯棒7、8的初始对应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而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动模具II的初始位置芯棒7对应于定模具I中的成型工位4,芯棒8对应于注射工位5。定模具I上左气缸1、右气缸2使成型工位4、6处于开放状态,当塑化完毕,通过安装成型工位4,6气缸工作,成型工位4,6复位。此时,动模具II内的动模移动气缸将芯棒7置于左位。

    准备阶段合模、中间注射工序32,状态参见图3,此时与成型工位4,6相连的气缸1,2合紧,成型工位4,6内成型腔成为一体,通过机器平稳锁模。锁模完毕,动模具II中的左位的芯棒7和位于中位的芯棒8恰好分别置于定模具I中的成型工位4和注射工位5内,机器开始向注射工位5注入高压熔料,该熔料可为生产塑料中空模具所需的高压熔料,同时对注射工位内芯棒8保压,使得芯棒8带有料坯。在此工序中实现注射完毕,保压等操作。此时,芯棒8带有料坯,芯棒7不带有料坯。

    准备阶段工位开模工序33,状态参见图2,与成型工位4,6相连的气缸1,2松开,成型工位4,6内成型腔张开,机器开模,成型工位4、成型工位6处于开放状态。

    准备阶段结束机器进入加工阶段的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34,此时工序状态参见图4,动模具II内的动模移动气缸3移动将带有料坯的芯棒8置于右位,没有料坯的芯棒7置于中位,成型工位4,6复位,在本工序中实现成型工位4到成型工位6转换,此时芯棒7上若有成型制品,将通过顶出活动板13机械顶出附在芯棒7上的成型制品。

    第一次合模、中间注射工序35,此时工序状态参见图5,机器合模。此时,与成型工位4、6相连的气缸1、2合紧,使得成型工位4、6内成型腔成为一体,带有料坯的芯棒8位于成型工位6内,没有料坯芯棒7位于注射工位5内。机器一边向注射工位5注入高压熔体后保压,使得芯棒7上带有料坯;同时通过吹气口12向成型工位6注入一定压力气体,使得芯棒8上料坯吹胀成型。

    第一次工位开模工序36,此时工序状态参见图4完毕,此时与成型工位4、6相连的气缸松开,成型工位4、6内的成型腔张开,机器开模,带有料坯的芯棒7从中间注射工位5离开,带有成型制品的芯棒8从成型工位6内离开。

    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37,此时工序状态参见图2,通过动模具II内移动气缸3移动从而带动芯棒7、8左移,移动后有成型制品的芯棒8恰好处于定模具I注射工位5对应的位置,有料坯的芯棒7刚好处于成型工位4对应的位置,此时通过机械顶出板13从芯棒8上机械顶出成型制品,芯棒8上不带有坯料。

    第二次工位注射、吹气、保压工序38,此时工序状态参见图3。当芯棒8上的成型制品顶出完毕,与成型工位4、6相连的气缸1、2合紧,成型工位4,6内成型腔成为一体,机器合模。此时,有料坯的芯棒7处于成型工位4成型腔内,无料坯的芯棒8处于注射工位5内部。机器同时向注射工位5注入高压熔料,并且保压,使得芯棒7带有料坯;同时通过吹气口11向成型工位4的料坯内部吹入定压气体,使得芯棒7上的料坯吹胀成型。

    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39,此时工序状态参见图2,与成型工位4,6相连的气缸1,2松开,成型工位4内成型腔张开,机器开模,带有料坯芯棒8从中间注射工位5离开,带有成型制品的芯棒7上从成型工位4内离开。

    当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39后紧接着进入下一周期中的第一个工序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34,成型工位4开位,芯棒7、8右移。此时,中间的芯棒7有成型制品,右边芯棒8有料坯,机器机械顶出芯棒7上的制品。制品顶出完毕,成型工位6复位,机器合模,由料筒向注射工位5高压熔料,同时成型工位6开始吹入高压气体。机器开始第二次工作开始循环。如果采用一模六腔的模具,利用该种方法生产制品,在一个加工周期内可以生产12个制品,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相对的每个制品的生产成本降低。

    通过该生产方法克服了二步法加工方法中存在的生产设备多,生产环节过多的缺点。采用本发明加工塑料中容器,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大的提高。该生产方法从型坯到制品均由一步完成,同时使得整个生产过程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注射的同时完成吹气及制品的成型,不但省时效果明显,而且产品的质量更容易保证。

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中空容器加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注吹机加工行业的卧式平移式模具中,包括开机准备阶段和周期加工阶段。加工阶段包括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第一次工位开模工序、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第二次工位开模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工阶段在第一次工位转换工序和开模工序之间还有第一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所述的加工阶段在第二次工位转换工序和开模工序之间还有第二次合模、中间注射、成型工序,注射料坯和料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塑料的加工;一般处于塑性状态物质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