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571211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3034.6

申请日:

2009.10.12

公开号:

CN101692853A

公开日:

2010.04.1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23D 7/04登记生效日:2017022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华南农业大学变更后权利人:广州市金妮宝食用油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变更后权利人: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同业街17号(自编三栋(厂房二))|||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23D 7/04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吴雪辉 李丽变更后:林树真 林树红|||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D 7/04申请日:20091012|||公开

IPC分类号:

A23D7/04

主分类号:

A23D7/04

申请人:

华南农业大学

发明人:

吴雪辉; 李丽

地址:

510642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林丽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包括15~35%的精炼茶油、40~60%的麦芽糊精、20~40%的阿拉伯胶、0.5~2.5%的分子蒸馏单甘脂、0.5~2.5%的蔗糖酯和余量的水,所述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比含量。本发明采用物理压榨法提取油茶籽中的油脂,经过低温精炼、合适的乳化和均质,成功将方便、经济的喷雾干燥法应用于粉末茶油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备条件容易控制,制备得到的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μm~40μm之间,粉末中精炼茶油含量为100~30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0%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 精炼茶油                15~35%; 麦芽糊精                40~60%; 阿拉伯胶                20~40%; 分子蒸馏单甘脂          0.5~
2: 5%; 蔗糖酯                  0.5~2.5%; 水                      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 精炼茶油                23%; 麦芽糊精                36.5%; 阿拉伯胶                33%; 分子蒸馏单甘脂          2%; 蔗糖酯                  1%; 水                      4.5%。
3: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油茶籽经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配制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配制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进行均质处理;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3∶1,加水溶解后固形物含量为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质量比为1~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壁材溶液、混合乳化剂、精炼茶油的用量按照下述比例确定: 壁材与精炼茶油的质量比为3~8∶1; 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为壁材重量的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均质处理条件为温度为70℃~90℃,压力15MPa~35MPa。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80℃~210℃,进风速度700~900L/h,出风温度80℃~110℃,雾化压力0.3MPa~0.8MPa。
4: 5%。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油茶籽经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配制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配制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进行均质处理;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3∶1,加水溶解后固形物含量为20%。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质量比为1~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壁材溶液、混合乳化剂、精炼茶油的用量按照下述比例确定: 壁材与精炼茶油的质量比为3~8∶1; 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为壁材重量的1~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均质处理条件为温度为70℃~90℃,压力15MPa~35MPa。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80℃~210℃,进风速度700~900L/h,出风温度80℃~110℃,雾化压力0.3MPa~0.8MPa。
6: 5%; 阿拉伯胶                33%; 分子蒸馏单甘脂          2%; 蔗糖酯                  1%; 水                      4.5%。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油茶籽经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配制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配制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进行均质处理;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3∶1,加水溶解后固形物含量为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质量比为1~2∶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壁材溶液、混合乳化剂、精炼茶油的用量按照下述比例确定: 壁材与精炼茶油的质量比为3~8∶1; 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为壁材重量的1~5%。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均质处理条件为温度为70℃~90℃,压力15MPa~35MPa。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80℃~210℃,进风速度700~900L/h,出风温度80℃~110℃,雾化压力0.3MPa~0.8MPa。

说明书


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不含黄曲霉毒素、芥酸、棉酚等人体有害物质,富含天然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胡萝卜素以及茶多酚、角鲨烯等多种营养和活性成分,具有增强血管弹性和韧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防止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茶油以其丰富的营养和功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发展迅速。

    目前茶油主要以液体形式存在作为食用,产品单一,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茶油产品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单一的液态茶油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与此同时,茶油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容易氧化,影响其食用价值,也不易保存。

    公开号为CN1085598的专利申请“以茶油为原料制取可可脂代用品方法”,提出以茶油为原料,首先藉助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一镍催化剂将茶油选择性地加氢硬化,然后用溶剂萃取,以及分步结晶方法从硬化油中提取类可可脂;其次利用甲醇钠作催化剂将加氢硬化油的其它部分转化成酯化油,再通过洗涤和分步结晶的方法获得代可可脂;公开号为CN1709090的专利申请“山茶油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提出以山茶油为芯材,用复合乳化剂单甘脂和蔗糖脂肪酸酯、变性淀粉乳化,以β-环糊精、麦芽糊精为主要壁材,经加水保温溶解,高速剪切,高压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过程,加工成微胶囊颗粒;公开号为CN1709337的专利申请“茶籽油软胶囊制剂”,提出以茶籽提取的油类化合物为基础,不加或加适量的药用辅料,按通常的制药工艺制备成经口服用的软胶囊制剂。

    但上述加工方法中,操作都比较复杂,以茶油为原料制取得到的可可脂代用品虽然易于在食品中添加混合,茶油中的活性成份损失比较大;微胶囊颗粒和软胶囊制剂不易于在食品中添加混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茶油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溶解性好、维生素E等活性成分含量高的、保质期较长的、食用方便的茶油粉末。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茶油粉末的制备方法,简单可行,制备条件容易控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包括下述重量百分比含量的各组分:

    精炼茶油          15~35%;

    麦芽糊精          40~60%;

    阿拉伯胶          20~40%;

    分子蒸馏单甘脂    0.5~2.5%;

    蔗糖酯            0.5~2.5%;

    水                余量。

    上述麦芽糊精、阿拉伯胶、分子蒸馏单甘脂、蔗糖酯都是采用市售的现有食品级产品。

    所述精炼茶油可以采用现有的经过精炼的食用茶油产品代替。所以本发明也可应用于现有市售精炼茶油的粉末化。目前市售的茶油主要采用压榨法和浸出法提取,再经过不同的精炼工艺制得的。不同厂家在原料油茶籽的预处理和精炼工艺及参数方面存在差异。

    所以本发明提供优选的上述可食性粉末茶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油茶籽经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处理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采用的方法为现有常规。

    (2)配制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将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混合制备得到混合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进行均质处理;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进行喷雾干燥,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

    步骤(2)所述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的质量比为1~3∶1,加水溶解后固形物含量为20%;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质量比为1~2∶1。

    步骤(3)所述壁材溶液、混合乳化剂、芯材(精炼茶油)的用量按照下述比例确定:

    按照壁材重量的1~5%加入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进行搅拌,按照壁材与芯材(精炼茶油)的质量比为3~8∶1的量加入精炼茶油。

    步骤(4)所述均质处理是将乳化液输入高压均质机,在温度为70℃~90℃和压力15MPa~35MPa条件下进行均质。

    步骤(5)所述喷雾干燥是将均质后的液体通过加料泵输入离心喷雾干燥器,形成粉末颗粒,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80℃~210℃,进风速度700~900L/h,出风温度80℃~110℃,雾化压力0.3MPa~0.8M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目前制备粉末油脂的方法,例如喷雾冷凝法、挤压法、共结晶法、多重乳状液法等,步骤繁琐,成本较高;本发明采用物理压榨法提取油茶籽中的油脂,经过低温精炼,较好的保留了茶油原有的色、香、味及有效成分的活性,选择合适的乳化和均质方案,成功将方便、经济的喷雾干燥法应用于粉末茶油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备条件容易控制。

    (2)本发明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μm~40μm之间,粉末中精炼茶油含量为100~30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0%以上,溶解性好,热稳定性好,经高温处理后茶油中的有效成分损失少。因茶油中含有大量地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造成营养的损失和品质下降,同时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本发明成功将茶油进行微胶囊化,可以防止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可延缓氧化变质,延长贮存期和保质期,运输、使用方便,解决了茶油不溶于水、保质期短等缺陷导致的应用限制,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应用范围广阔。

    【附图说明】

    图1茶油粉末颗粒显微镜照片

    图2茶油粉末颗粒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油茶籽经常规方法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将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按质量比3∶1混合,加水溶解,使固形物含量为20%,配制得到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将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按质量比1∶1混合,制备成混合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在配制好的壁材溶液中加入壁材重量2%的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经高速匀浆机的高速搅拌,使混合均匀,按壁材与芯材(精炼茶油)质量比为6∶1的比例加入精炼茶油,高速搅拌进行乳化,搅拌速度参照常规,使之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输入高压均质机,在温度70℃和压力25MPa条件下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后的液体,形成可食性茶油粉末颗粒。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通过加料泵进入离心喷雾干燥器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80℃,进风速度800L/h,出风温度80℃,雾化压力0.4MPa,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各组分含量为:

    精炼茶油            15%;

    麦芽糊精            60%;

    阿拉伯胶            20%;

    分子蒸馏单甘脂      1%;

    蔗糖酯              1%;

    水                  余量。

    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25~35μm之间,粉末中精炼茶油含量为150~200mg/g,根据微胶囊化效率(%)=(1-产品表面的茶油含量/产品中总的茶油含量)×100%的计算方法计算得微胶囊化效率达93%。

    粉末茶油的溶解性好,其溶解度为92.6%,在105℃下加热2个小时,其重量损失仅为5%,其他性能基本不变。

    实施例2

    (1)油茶籽经常规方法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将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按质量比1∶1混合,加水溶解,使固形物含量为20%,配制得到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将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按质量比2∶1混合,制备成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在配制好的壁材溶液中加入1.5%的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经高速匀浆机的高速搅拌,使混合均匀,按壁材与芯材(精炼茶油)质量比为5∶1的比例加入精炼茶油,高速搅拌进行乳化,使之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输入高压均质机,在温度80℃和压力20MPa条件下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后的液体,形成可食性茶油粉末颗粒。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通过加料泵进入离心喷雾干燥器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200℃,进风速度900L/h,出风温度90℃,雾化压力0.5MPa,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各组分含量为:

    精炼茶油            16%;

    麦芽糊精            40%;

    阿拉伯胶            40%;

    分子蒸馏单甘脂      1%;

    蔗糖酯              0.5%;

    水                  余量。

    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20~30μm之间,粉末中精炼茶油含量为150~20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5%。粉末茶油的溶解性好,其溶解度为92.6%,在105℃下加热2个小时,其重量损失仅为5%,其他性能基本不变。

    实施例3

    (1)油茶籽经常规方法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将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按质量比2∶1混合,加水溶解,使固形物含量为20%,配制得到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将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按质量比4∶3混合,制备成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在配制好的壁材溶液中加入3.5%的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经高速匀浆机的高速搅拌,使混合均匀,按壁材与芯材(精炼茶油)质量比为4∶1的比例加入精炼茶油,高速搅拌进行乳化,使之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输入高压均质机,在温度90℃和压力20MPa条件下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后的液体,形成可食性茶油粉末颗粒。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通过加料泵进入离心喷雾干燥器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进风速度700L/h,出风温度100℃,雾化压力0.3MPa,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各组分含量为:

    精炼茶油        20%;

    麦芽糊精        46%;

    阿拉伯胶        23%;

    分子蒸馏单甘脂    2%;

    蔗糖酯            1.5%;

    水                余量。

    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20~30μm之间,粉末中精炼茶油含量为180~22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6%。粉末茶油的溶解性好,其溶解度为92.6%,在105℃下加热2个小时,其重量损失仅为5%,其他性能基本不变。

    实施例4

    (1)油茶籽经常规方法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将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按质量比1.5∶1混合,加水溶解,使固形物含量为20%,配制得到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将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按质量比5∶3混合,制备成乳化剂;(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在配制好的壁材溶液中加入4%的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经高速匀浆机的高速搅拌,使混合均匀,按壁材与芯材(精炼茶油)质量比为3.5∶1的比例加入精炼茶油,高速搅拌进行乳化,使之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输入高压均质机,在温度80℃和压力30MPa条件下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后的液体,形成可食性茶油粉末颗粒。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通过加料泵进入离心喷雾干燥器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进风速度800L/h,出风温度90℃,雾化压力0.4MPa,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各组分含量为:

    精炼茶油          17%;

    麦芽糊精          45%;

    阿拉伯胶          30%;

    分子蒸馏单甘脂    2.5%;

    蔗糖酯            1.5%;

    水                余量。

    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30~35μm之间,粉末中精炼茶油含量为150~20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6%。粉末茶油的溶解性好,其溶解度为92.6%,在105℃下加热2个小时,其重量损失仅为5%,其他性能基本不变。

    实施例5

    (1)油茶籽经常规方法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将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按质量比2∶1混合,加水溶解,使固形物含量为20%,配制得到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将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按质量比1∶1混合,制备成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在配制好的壁材溶液中加入4%的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经高速匀浆机的高速搅拌,使混合均匀,按壁材与芯材(精炼茶油)质量比为3∶1的比例加入精炼茶油,高速搅拌进行乳化,使之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输入高压均质机,在温度80℃和压力25MPa条件下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后的液体,形成可食性茶油粉末颗粒。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通过加料泵进入离心喷雾干燥器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80℃,进风速度700L/h,出风温度100℃,雾化压力0.3MPa,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各组分含量为:

    精炼茶油          30%;

    麦芽糊精          40%;

    阿拉伯胶          20%;

    分子蒸馏单甘脂    2%;

    蔗糖酯            2%;

    水               余量。

    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30~40μm之间,粉末中精炼茶油含量为280~32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0%。

    实施例6

    (1)油茶籽经常规方法剥壳、干燥、粉碎、蒸炒后,采用压榨法提取茶油,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冬化得到符合国家食用一级茶油标准的精炼茶油;

    (2)将麦芽糊精与阿拉伯胶按质量比1.1∶1混合,加水溶解,使固形物含量为20%,配制得到的水溶液作为壁材溶液;

    将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按质量比2∶1混合,制备成乳化剂

    (3)在壁材溶液中加入混合乳化剂,混合均匀后加入精炼茶油进行乳化;

    在配制好的壁材溶液中加入3%的分子蒸馏单甘脂和蔗糖酯的混合乳化剂,经高速匀浆机的高速搅拌,使混合均匀,按壁材与芯材(精炼茶油)质量比为4∶1的比例加入精炼茶油,高速搅拌进行乳化,使之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4)将步骤(3)乳化得到的乳化液输入高压均质机,在温度80℃和压力20MPa条件下进行均质处理;均质后的液体,形成可食性茶油粉末颗粒。

    (5)将经步骤(4)均质处理得到的液体通过加料泵进入离心喷雾干燥器进行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进风速度700L/h,出风温度90℃,雾化压力0.5MPa,即得可食性粉末茶油,各组分含量为:

    精炼茶油          23%;

    麦芽糊精          36.5%;

    阿拉伯胶          33%;

    分子蒸馏单甘脂    2%;

    蔗糖酯            1%;

    水                4.5%。

    所述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20~30μm之间,粉末中精炼茶油含量为200~250mg/g,微胶囊化效率达95%。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制备得到的茶油粉末在显微镜照片见附图1和附图2所示,品质测定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气味               浓郁的茶油香气

    颜色               乳白色

    组织形态           颗粒细腻、均匀流动、性好

    溶解度             92.60%

    密度               0.33g/mL

    流动性

    自流角             60°

    自然坡角           30°

    酸价(KOHmg/g)      1.06

    Pov(mmol/kg)       5.64

                       在105℃下加热2个小时,重量损

    热稳定性

                       失为5%,其他性能基本不变。

    从表1可知,与现有茶油产品相比,粉末茶油提高了热稳定性,可较好地保护茶油中一些热敏性物质,使其在加热过程中不分解,延长茶油的保质期,增强了溶解性,可以溶于水等极性溶剂。

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食性粉末茶油,包括1535的精炼茶油、4060的麦芽糊精、2040的阿拉伯胶、0.52.5的分子蒸馏单甘脂、0.52.5的蔗糖酯和余量的水,所述百分数为重量百分比含量。本发明采用物理压榨法提取油茶籽中的油脂,经过低温精炼、合适的乳化和均质,成功将方便、经济的喷雾干燥法应用于粉末茶油的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备条件容易控制,制备得到的可食性粉末茶油颗粒均匀,茶油粉末颗粒近似球形,粒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