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SPSCVLP及用途.pdf

上传人:bo****18 文档编号:537658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76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389837.6

申请日:

2011.11.30

公开号:

CN102432671A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K 7/06申请公布日:201205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K 7/06申请日:20111130|||公开

IPC分类号:

C07K7/06; A61K38/08; A61P35/00

主分类号:

C07K7/06

申请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发明人:

张巨波; 孙惠川; 任正刚; 徐泱; 张博恒; 樊嘉; 汤钊猷

地址: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代理人:

翁若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及用途,其特征在于,由氨基酸序列SPSCVLP组成。本发明的多肽SPSCVLP可以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主要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其生物学功能,而对正常肝组织内皮细胞无显著影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由氨基酸序列 SPSCVLP 组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氨基酸序 列的氨基端标记 FITC 绿色荧光基团。
3: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在制备抑制肝癌生长转移药物中 的用途。

说明书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 SPSCVLP 及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 SPSCVLP。背景技术 肝细胞肝癌 (简称肝癌) 是世界上最常见、 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 位居全球恶性 肿瘤发病率的第 6 位、 死因的第 3 位, 在我国已成为恶性肿瘤的第 2 位死因。近几十年来尽 管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诊断治疗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肝癌的总体预后仍然很差, 并没有 显著的改善, 5 年生存率仅为 5% 左右。 能够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但大多数肝 癌首次诊断已属晚期, 适合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只有 10%, 即使手术切除后还存在复发的 问题, 术后 5 年复发率 40%-60% ; 而复发是术后死亡的首要原因, 且大多数复发患者也不适 合手术切除 ; 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介入治疗 ; 由于我国肝 癌患者大多伴有肝硬化, 因此许多患者无法耐受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Sorafenib 等靶向药物 虽然能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 但临床副反应显著, 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近期的研究还表 明 Sorafenib 会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肝内播散。因此, 临床上迫切需要治疗肝癌的新 药。此外,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 治疗肝癌的药物需为低毒、 靶向。
     鉴于肝癌治疗的复杂性, 目前临床治疗肝癌尚缺乏有效的药物。已有的药物疗效 还远不尽如人意, 且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多肽药物除了能够与其靶向的受体分子特异结 合外, 还具有分子量小, 无免疫原性 ; 只与特定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靶向性较好 ; 可人工合 成, 或基因工程生产等显著优点。但多肽在体内容易被降解, 半衰期短, 导致针对肿瘤细胞 本身的多肽不能产生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间 质细胞对于维持肿瘤的生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肿瘤内新生血管壁的高通透性非常有 利于肿瘤细胞离开原发部分向远处转移。因此,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目前肿瘤靶向治疗研 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及其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 其特征在 于, 由氨基酸序列 SPSCVLP:Ser- Pro- Ser- Cys- Val- Leu- Pro ( 丝氨酸 - 脯氨酸 - 丝 氨酸 - 半胱氨酸 - 缬氨酸 - 亮氨酸 - 脯氨酸 ) 组成。
     优选地, 所述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端标记 FITC 绿色荧光基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在制备抑制肝癌生长转移药 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正常血管内皮细胞间存在差异, 但如何发现两者的差异是研究的 难点之一 : 首先血管内皮细胞不容易分离纯化 ; 其次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会丧失很多固 有的生物学属性 ; 再者确认两者具体的分子靶点存在困难。本发明采用磁珠分选技术, 在国际上首先利用 CD105 磁珠分选到肝癌血管内皮细 胞 (TEC) 和正常肝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NEC) 。在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体外快速 差减筛选 (BRASIL) 方法筛选出针对 TEC 的多肽 SPSCVLP。BLAST 结果提示 SPSCVLP 和胎 盘生长因子 PlGF 高度同源。研究表明, PlGF 在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 而在肿瘤环境中 PlGF-VEGFR1 通路过度激活, 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转移。 体外实验表明 SPSCVLP 多肽能显著抑 制 TEC 的增殖、 运动和成管, 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刺激下 TEC 膜表面 VEGF 受 体 1 的再分布和关键分子磷酸化水平。体内实验结果提示该多肽经尾静脉注射后能在肝癌 局部富集, 而肝组织中仅有微量的表达, 静脉给药能抑制肝癌的生长, 尤其是减少肺转移。
     本发明的多肽 SPSCVLP 可以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 主要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的 PI3K-AKT 信号通路, 抑制其生物学功能, 而对正常肝组织内皮细胞无显著影响。
     本发明的靶向多肽可以用于肝癌的实验研究 : 包括体外观察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 生物学功能和体内实验观察 SPSCVLP 多肽对肝癌生长转移的抑制 ; 早期诊断肝内微小转移 灶和肺转移灶 ; 在评估毒副作用的前提下开展临床 1 期实验研究, 观察临床肝癌病人应用 该多肽治疗后的毒副反应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 1 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 正常肝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NECs) 、 肝癌血管内 皮细胞 (TECs)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的比较图 ; 图 2 为 TECs、 HUVECs、 NECs 的运动和成管能力比较图 ; + 图 3 为 CD105 TEC、 HUVEC、 NEC 的黏附能力比较图 ; + 图 4 为 HUVEC、 NEC、 CD105 TEC 对氟尿嘧啶的抗性比较图 ; 图 5 为 HUVEC、 NEC、 CD105+TEC 对阿霉素的抗性比较图 ; 图 6 为 HUVEC、 NEC、 CD105+TEC 对索拉菲尼的抗性比较图 ; 图 7 为 SPSCVLP 抑制 TEC 成管并促使 VEGF 受体 1 重新分布图 ; 图 8 为 VEGF 刺激条件下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VEGFR/AKT/Src 通路关键分子的磷酸化水 平图 ; 图 9 为 FITC-SPSCVLP 多肽体内注射不同时间点在肝脏和肿瘤内分布的差异图 ; 图 10 为 SPSCVLP 多肽对肝脏原为种植的人肝癌的抑制作用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1) 采用磁珠分选技术, 利用 CD105 磁珠分选到肝癌血管内皮细胞 (TEC) 和正常肝 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NEC) , 并对二者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 发现 TEC 和 NEC 存在着较多 的生物学差异。如图 1 ~ 3 所示, 与 NEC 相比, TEC 具有更强的血管生成、 增殖和运动以及黏 附能力, 如图 4 ~ 6 所示, TEC 对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以及化疗药物具有更强的耐受力。
     (2) 通过 BRASIL 方法筛选随机噬菌体肽库 : 首先将随机噬菌体肽库与 NEC 共育 , 这样得到的新噬菌体肽库就消除了与 NEC 细胞表面结合的非特异性噬菌体, 然后再筛选与
     TEC 细胞表面结合的噬菌体。 由于 TEC 和相应的 NEC 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从而消除了不同 样本由于遗传背景不同而固有的性状差异, 将混杂因素减少到最低。 研究显示 : 经过 3 轮连 续差减筛选, 获得 9 种肽序列, 其中展示 SPSCVLP 肽的噬菌体被高度富集。
     (3) 人工多肽合成及标记 : 人工合成 SPSCVLP 及其随机对照肽, 并在氨基端标记 FITC 绿色荧光, 所述人工合成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照行业标准方法合成, 所述 随机对照肽为与本发明的靶向多肽氨基酸组分相同但随机组合的多肽。
     (4) 靶向多肽的体外实验 : 将筛选到的 TEC(2 ~ 5 代) 和 NEC(2 ~ 5 代) 分别在六孔板培养, 加入 25nmol/L 的 SPSCVLP, 分别采用 MTT 法检测 TEC 和 NEC 的增殖, 流式细胞仪 Annexin V/PI 双染色法检测 细胞凋亡, 划痕实验和成管实验检测 TEC 和 NEC 的运动和成管能力。同时给予 VEGF 刺激, 激光共聚焦检测 VEGFR1 的分别,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现有关键分子 VEGFR1、 AKT、 ERK、 Src 磷酸化水平。
     体外研究结果提示, 如图 7 所示, SPSCVLP 能显著抑制 TEC 的血管生成, 对裸鼠原位 种植的人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结果表明, 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作用下, TEC 细胞表面的 VEGFR1 发生再分布, 并成管腔样排列, 而 SPSCVLP 可以抑制 VEGFR1 的再分布。进一步提取纯化膜蛋白检测发现, SPSCVLP 能显著抑制细胞膜上 VEGFR1 的内 吞和循环, 进而影响 VEGFR1 在细胞膜上的再分布。如图 8 所示, 体现在信号通路上表现为 VEGFR1、 AKT、 ERK、 Src 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
     (5) 肝癌原位接种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 取对数生长期的 MHCC-97H 细胞, 用含 0.25% 5 胰蛋白酶和 0.25%EDTA 的消化液消化, 制成浓度为 5×10 个 /0.2ml 单细胞悬液, 接种于裸 鼠右肩背部皮下。长至 1cm 大小后取出皮下瘤, 切割成 1mm×1mm×1mm 大小, 原位接种至裸 鼠肝脏。
     (6) 体内分布实验 : 取原位接种的 MHCC-97H 肝癌长至 1.5cm 大小的裸鼠, 尾静脉 注射 FITC-SPSSCVLP 5nmol/L 100ul, 注射前以及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绿色荧光在肝脏以及肿瘤的分布。3 小时后取出肾、 心、 脾观察是否有荧光分布。
     体内研究结果表明, 如图 9 所示 ,FITC-SPSCVLP 经尾静脉注射到原位种植人肝癌 裸鼠体内, 主要分布在肝癌内, 而很少分布在肝脏上以及脾、 肾、 心、 肠管等器官。
     (7) SPSCVLP 抑制 MHCC-97H 生长和转移 : 取皮下接种 MHCC-97H 10 天的裸鼠, 尾静 脉注射 SPSCVLP, 静脉给药, 每只裸鼠 200ul, 每 4 天 1 次。动态检测皮下瘤的大小。50 天后 收获肿瘤和肺组织, 称量肿瘤重量, 肺组织切片 HE 染色, 计数肺转移率。
     如图 10 所示, SPSCVLP 尾静脉注射治疗原位种植人肝癌裸鼠发现该多肽能部分抑 制原位接种的肿瘤, 对肺转移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同时还发现 SPSCVLP 治疗组裸鼠的重 量高于对照组。5102432671 A CN 102432674序列表1/1 页<11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120>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 SPSCVLP 及用途 <160> 1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7 <212> PRT <213> 人工合成 <222>(1) ...(7) <400> 1 Ser Pro Ser Cys Val Leu Pro 1 5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SPSCVLP及用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SPSCVLP及用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SPSCVLP及用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SPSCVLP及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SPSCVLP及用途.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3267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2.05.02 CN 102432671 A *CN102432671A* (21)申请号 201110389837.6 (22)申请日 2011.11.30 C07K 7/06(2006.01) A61K 38/08(2006.01) A61P 35/00(2006.01) (71)申请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地址 200032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 180 号 (72)发明人 张巨波 孙惠川 任正刚 徐泱 张博恒 樊嘉 汤钊猷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代理人 翁若莹 (54) 发。

2、明名称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 SPSCVLP 及用途 (57) 摘要 本发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肝癌血管内皮 细胞的多肽及用途, 其特征在于, 由氨基酸序列 SPSCVLP 组成。本发明的多肽 SPSCVLP 可以靶向 肝癌血管内皮细胞, 主要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的 PI3K-AKT 信号通路, 抑制其生物学功能, 而对 正常肝组织内皮细胞无显著影响。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序列表 1 页 附图 4 页 CN 102432674 A1/1 页 2 1. 一种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

3、 其特征在于, 由氨基酸序列 SPSCVLP 组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氨基酸序 列的氨基端标记 FITC 绿色荧光基团。 3.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在制备抑制肝癌生长转移药物中 的用途。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432671 A CN 102432674 A1/3 页 3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 SPSCVLP 及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 SPSCVLP。 背景技术 0002 肝细胞肝癌 (简称肝癌) 是世界上最常见、 恶性度最高的肿瘤之一, 位。

4、居全球恶性 肿瘤发病率的第 6 位、 死因的第 3 位, 在我国已成为恶性肿瘤的第 2 位死因。近几十年来尽 管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诊断治疗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肝癌的总体预后仍然很差, 并没有 显著的改善, 5年生存率仅为5%左右。 能够有治愈可能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 但大多数肝 癌首次诊断已属晚期, 适合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只有 10, 即使手术切除后还存在复发的 问题, 术后 5 年复发率 40%-60% ; 而复发是术后死亡的首要原因, 且大多数复发患者也不适 合手术切除 ; 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介入治疗 ; 由于我国肝 癌患者大多伴有肝硬化, 因此许多患者无。

5、法耐受介入治疗的副作用。 Sorafenib等靶向药物 虽然能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 但临床副反应显著, 导致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近期的研究还表 明 Sorafenib 会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肝内播散。因此, 临床上迫切需要治疗肝癌的新 药。此外,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点, 治疗肝癌的药物需为低毒、 靶向。 0003 鉴于肝癌治疗的复杂性, 目前临床治疗肝癌尚缺乏有效的药物。已有的药物疗效 还远不尽如人意, 且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多肽药物除了能够与其靶向的受体分子特异结 合外, 还具有分子量小, 无免疫原性 ; 只与特定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靶向性较好 ; 可人工合 成, 或基因工程生产等显著优点。。

6、但多肽在体内容易被降解, 半衰期短, 导致针对肿瘤细胞 本身的多肽不能产生明显的肿瘤抑制作用。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间 质细胞对于维持肿瘤的生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肿瘤内新生血管壁的高通透性非常有 利于肿瘤细胞离开原发部分向远处转移。因此,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是目前肿瘤靶向治疗研 究的热点。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及其用途。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 其特征在 于, 由氨基酸序列 SPSCVLP:Ser- Pro- Ser- Cys- Val- Leu- Pro ( 丝氨酸 。

7、- 脯氨酸 - 丝 氨酸 - 半胱氨酸 - 缬氨酸 - 亮氨酸 - 脯氨酸 ) 组成。 0006 优选地, 所述的氨基酸序列的氨基端标记 FITC 绿色荧光基团。 000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多肽在制备抑制肝癌生长转移药 物中的用途。 0008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和正常血管内皮细胞间存在差异, 但如何发现两者的差异是研究的 难点之一 : 首先血管内皮细胞不容易分离纯化 ; 其次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会丧失很多固 有的生物学属性 ; 再者确认两者具体的分子靶点存在困难。 说 明 书 CN 102432671 A CN 102432674 A2/3 页 4 。

8、0009 本发明采用磁珠分选技术, 在国际上首先利用 CD105 磁珠分选到肝癌血管内皮细 胞 (TEC) 和正常肝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NEC) 。在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础上, 采用体外快速 差减筛选 (BRASIL) 方法筛选出针对 TEC 的多肽 SPSCVLP。BLAST 结果提示 SPSCVLP 和胎 盘生长因子 PlGF 高度同源。研究表明, PlGF 在正常组织中基本不表达, 而在肿瘤环境中 PlGF-VEGFR1通路过度激活, 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转移。 体外实验表明SPSCVLP多肽能显著抑 制 TEC 的增殖、 运动和成管, 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刺激下 TEC 膜。

9、表面 VEGF 受 体 1 的再分布和关键分子磷酸化水平。体内实验结果提示该多肽经尾静脉注射后能在肝癌 局部富集, 而肝组织中仅有微量的表达, 静脉给药能抑制肝癌的生长, 尤其是减少肺转移。 0010 本发明的多肽 SPSCVLP 可以靶向肝癌血管内皮细胞, 主要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的 PI3K-AKT 信号通路, 抑制其生物学功能, 而对正常肝组织内皮细胞无显著影响。 0011 本发明的靶向多肽可以用于肝癌的实验研究 : 包括体外观察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的 生物学功能和体内实验观察 SPSCVLP 多肽对肝癌生长转移的抑制 ; 早期诊断肝内微小转移 灶和肺转移灶 ; 在评估毒副作用的前提下开展。

10、临床 1 期实验研究, 观察临床肝癌病人应用 该多肽治疗后的毒副反应和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0012 图 1 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 正常肝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NECs) 、 肝癌血管内 皮细胞 (TECs) 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增殖的比较图 ; 图 2 为 TECs、 HUVECs、 NECs 的运动和成管能力比较图 ; 图 3 为 CD105+TEC、 HUVEC、 NEC 的黏附能力比较图 ; 图 4 为 HUVEC、 NEC、 CD105+TEC 对氟尿嘧啶的抗性比较图 ; 图 5 为 HUVEC、 NEC、 CD105+TEC 对阿霉素的抗性比较图 ; 图 6 为 HUV。

11、EC、 NEC、 CD105+TEC 对索拉菲尼的抗性比较图 ; 图 7 为 SPSCVLP 抑制 TEC 成管并促使 VEGF 受体 1 重新分布图 ; 图 8 为 VEGF 刺激条件下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VEGFR/AKT/Src 通路关键分子的磷酸化水 平图 ; 图 9 为 FITC-SPSCVLP 多肽体内注射不同时间点在肝脏和肿瘤内分布的差异图 ; 图 10 为 SPSCVLP 多肽对肝脏原为种植的人肝癌的抑制作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0014 (1) 采用磁珠分选技术, 利用 CD105 磁珠分选到肝癌血管内皮细胞 (TEC) 和正常。

12、肝 组织血管内皮细胞 (NEC) , 并对二者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鉴定, 发现 TEC 和 NEC 存在着较多 的生物学差异。如图 1 3 所示, 与 NEC 相比, TEC 具有更强的血管生成、 增殖和运动以及黏 附能力, 如图 4 6 所示, TEC 对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以及化疗药物具有更强的耐受力。 0015 (2) 通过 BRASIL 方法筛选随机噬菌体肽库 : 首先将随机噬菌体肽库与 NEC 共育 , 这样得到的新噬菌体肽库就消除了与 NEC 细胞表面结合的非特异性噬菌体, 然后再筛选与 说 明 书 CN 102432671 A CN 102432674 A3/3 页 5 TEC细胞。

13、表面结合的噬菌体。 由于TEC和相应的NEC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从而消除了不同 样本由于遗传背景不同而固有的性状差异, 将混杂因素减少到最低。 研究显示 : 经过3轮连 续差减筛选, 获得 9 种肽序列, 其中展示 SPSCVLP 肽的噬菌体被高度富集。 0016 (3) 人工多肽合成及标记 : 人工合成 SPSCVLP 及其随机对照肽, 并在氨基端标记 FITC 绿色荧光, 所述人工合成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按照行业标准方法合成, 所述 随机对照肽为与本发明的靶向多肽氨基酸组分相同但随机组合的多肽。 0017 (4) 靶向多肽的体外实验 : 将筛选到的 TEC(2 5 代) 和 NEC。

14、(2 5 代) 分别在六孔板培养, 加入 25nmol/L 的 SPSCVLP, 分别采用MTT法检测TEC和NEC的增殖, 流式细胞仪 Annexin V/PI双染色法检测 细胞凋亡, 划痕实验和成管实验检测 TEC 和 NEC 的运动和成管能力。同时给予 VEGF 刺激, 激光共聚焦检测 VEGFR1 的分别,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现有关键分子 VEGFR1、 AKT、 ERK、 Src 磷酸化水平。 0018 体外研究结果提示, 如图7所示, SPSCVLP能显著抑制TEC的血管生成, 对裸鼠原位 种植的人肝癌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免疫荧光结果表明, 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

15、因子 作用下, TEC 细胞表面的 VEGFR1 发生再分布, 并成管腔样排列, 而 SPSCVLP 可以抑制 VEGFR1 的再分布。进一步提取纯化膜蛋白检测发现, SPSCVLP 能显著抑制细胞膜上 VEGFR1 的内 吞和循环, 进而影响 VEGFR1 在细胞膜上的再分布。如图 8 所示, 体现在信号通路上表现为 VEGFR1、 AKT、 ERK、 Src 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 0019 (5) 肝癌原位接种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 取对数生长期的 MHCC-97H 细胞, 用含 0.25% 胰蛋白酶和 0.25%EDTA 的消化液消化, 制成浓度为 5105个 /0.2ml 单细胞悬液, 。

16、接种于裸 鼠右肩背部皮下。长至 1cm 大小后取出皮下瘤, 切割成 1mm1mm1mm 大小, 原位接种至裸 鼠肝脏。 0020 (6) 体内分布实验 : 取原位接种的 MHCC-97H 肝癌长至 1.5cm 大小的裸鼠, 尾静脉 注射 FITC-SPSSCVLP 5nmol/L 100ul, 注射前以及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绿色荧光在肝脏以及肿瘤的分布。3 小时后取出肾、 心、 脾观察是否有荧光分布。 0021 体内研究结果表明, 如图 9 所示 ,FITC-SPSCVLP 经尾静脉注射到原位种植人肝癌 裸鼠体内, 主要分布在肝癌内, 而很少分布在肝脏上以及脾、 肾、 心、。

17、 肠管等器官。 0022 (7) SPSCVLP 抑制 MHCC-97H 生长和转移 : 取皮下接种 MHCC-97H 10 天的裸鼠, 尾静 脉注射 SPSCVLP, 静脉给药, 每只裸鼠 200ul, 每 4 天 1 次。动态检测皮下瘤的大小。50 天后 收获肿瘤和肺组织, 称量肿瘤重量, 肺组织切片 HE 染色, 计数肺转移率。 0023 如图 10 所示, SPSCVLP 尾静脉注射治疗原位种植人肝癌裸鼠发现该多肽能部分抑 制原位接种的肿瘤, 对肺转移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同时还发现 SPSCVLP 治疗组裸鼠的重 量高于对照组。 说 明 书 CN 102432671 A CN 102。

18、432674 A1/1 页 6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能够抑制肝癌生长转移的靶向多肽 SPSCVLP 及用途 1 PatentIn Version 3.3 1 7 PRT 人工合成 (1) .(7) 1 Ser Pro Ser Cys Val Leu Pro 1 5 序 列 表 CN 102432671 A CN 102432674 A1/4 页 7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32671 A CN 102432674 A2/4 页 8 图 4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32671 A CN 102432674 A3/4 页 9 图 7图 8 图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32671 A CN 102432674 A4/4 页 10 图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432671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