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废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品位废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091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10913A21申请号201410345109922申请日20140718F25B27/02200601F25B41/04200601F25B17/0820060171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72发明人陆紫生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代理人郭国中54发明名称低品位废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中,水路阀组分别与第一高温床、第二高温床、第一低温床、第二低温床、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
2、蒸发冷凝器连接;第一高温床与第二低温床连接,第二高温床与第一低温床连接,第一低温床与第二蒸发冷凝器连接,第二低温床与第一蒸发冷凝器连接,第一蒸发冷凝器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相连接。本发明包括了吸湿盐的吸收过程、结晶过程以及热化学反应过程,循环吸湿量显著提高,从而提高能量流。热源温度为70,冷却水温度为35,热源问题从70提升到125,储冷密度可达069KWH/KG;储能过程中,工质盐和制冷剂相隔离,几乎无损失,实现连续提升热源品质。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0913ACN1。
3、04110913A1/2页21一种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路阀组、第一高温床、第一低温床、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高温床、第二低温床、第二蒸发冷凝器,所述水路阀组分别与第一高温床、第二高温床、第一低温床、第二低温床、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高温床与第二低温床连接,所述第二高温床与第一低温床连接,所述第一低温床与第二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低温床与第一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相连接;其中,所述水路阀组与第一高温床和第二高温床相连实现输能的循环过程;所述水路阀组与第一低温床和第二低温床相连实现加热或冷却的循环过程;所述。
4、水路阀组与第一蒸发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相连实现冷却或加热循环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阀组包括第一热水进水管、第一热水出水管、第二热水进水管、第二热水出水管、第一冷却水进水管、第一冷却水出水管、第二冷却水进水管、第二冷却水出水管、第一热源进水管、第一热源出水管、第二热源进水管、第二热源出水管;其中,所述第一热水进水管和第一热水出水管分别与第一高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热水进水管和第二热水出水管分别与第二高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热源进水管和第一热源出水管分别与第一低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
5、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热源进水管和第二热源出水管分别与第二低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冷却水进水管分别与第一低温床的进水端和第一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一低温床的出水端和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出水端均与第一冷却水出水管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冷却水进水管分别与第二低温床的进水端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二低温床的出水端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出水端均与第一冷却水出水管连接,形成循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温床和第二高温床均包括高温床进水管和高温床出水管,所述高温床进水管形成高温床的进水端,所述高温床出水管形成高。
6、温床的出水端,水路阀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高温床进水管和高温床出水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低温床和第二低温床均包括低温床进水管和低温床出水管,所述低温床进水管形成低温床的进水端,所述低温床出水管形成低温床的出水端,所述水路阀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低温床进水管和低温床出水管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冷凝器均包括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和蒸发冷凝器出水管,所述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形成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所述蒸发冷凝器出水管形成蒸发冷凝器的出水端,所述水路阀。
7、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和蒸发冷凝器出水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温床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二低温床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一低温床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低温床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低温床的权利要求书CN104110913A2/2页3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一蒸发冷凝器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右侧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高温床的左侧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左侧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高温床的右侧中部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右侧中部通过直通阀与第。
8、二蒸发冷凝器的左侧中部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4110913A1/8页4低品位废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氯化盐/膨胀石墨水双级变温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低品位废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背景技术0002能源生产的增长速度尚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能源价格仍呈上升趋势,这对于能源费用占企业生产总成本2030的冶金企业将是新的挑战。然而,目前我国能源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在于用能效率低下。我国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仅相当于日本的103、美国的286。我国工业用能中近6065的能源转化为余热资源。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
9、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6065。目前余热利用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它的利用率达60,欧洲的利用率是50,我们国家只有30。就废热利用现状来看,我国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0003工业废热排放大的行业如,水泥、钢铁、热电、陶瓷、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不但是废热排放大户,而且也是室温气体排放的主要行业,同时也是碳足迹最大的行业。废热回收利用是提高经济性、节约燃料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废热是在一定生产工艺条件下,没有被完全利用的能源,也就是多余、遭废弃的能源。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废料未尽燃余热及高压流体余压等。其具有不连续性,有很多。
10、间歇性的热能排放较无法有效回收;另外往往因位置空间的限制,无法在既有厂区内作有效热回收的改善;还有,热能载体的流量温度亦相当重要,温度越高,越有利用价值。所谓定量系对热能载体流量而言,流量越稳定,越具有回收价值。0004所以,如果将品位的废热提升为高温能源,将具有实际经济和环保意义。低品位废热品质的提升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0005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3808060A,专利名称为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该发明涉及一种带闪蒸器两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热交换器,所述机组增加。
11、了一只闪蒸器,同时将吸收器分为一级吸收器和二级吸收器,将溶液热交换器分为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和低温溶液热交换器,二级吸收器和闪蒸器处于同一腔体内,一级吸收器和蒸发器处于同一腔体内,发生器和冷凝器同一腔体内,废热源进入蒸发器和发生器,溶液循环串联,浓溶液先进入二级吸收器变为中间溶液,再进入一级吸收器变为稀溶液,稀溶液进入发生器浓缩为浓溶液。但该发明专利只利用了吸收热,热流密度较低,同时,系统使用溶液泵,容易发生结晶堵塞现象。0006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3808065A,专利名称为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系统,该发明涉及一种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系统,包括两台单效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
12、组,两台机组通过管路连接,第一台机组和第二台机组均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和溶液热交换器,驱动废热源串联依次进入第一台机组的蒸发器、第二说明书CN104110913A2/8页5台机组的蒸发器、第二台机组的发生器和第一台机组的发生器,冷却水并联分别进入第一台机组的冷凝器和第二台机组的冷凝器,制取的高温热源并联分别进入第一台机组的吸收器和第二台机组的吸收器,两台机组溶液循环和冷剂水循环各自独立,分别按以往的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单效流程运行。但该发明专利比较复杂,系统控制较困难,另外,该发明只利用了气液吸收热,热流密度较低。0007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3808059A,专利名。
13、称为二级发生二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该发明涉及一种二级发生二级吸收第二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包括一级发生器、二级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一级吸收器、二级吸收器、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和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将二级吸收器和蒸发器布置在同一腔体内;将一级吸收器和一级发生器布置在同一腔体内;二级发生器和冷凝器布置在同一腔体内,溶液循环为二个独立的循环一级发生器、二级吸收器和高温溶液热交换器形成一个溶液循环;二级发生器、一级吸收器和低温溶液热交换器形成另一个溶液循环。但该发明部件较多,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另外,该发明的效率较低。0008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3196256。
14、A,专利名称为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该发明提供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属于热泵技术领域。第二吸收器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发生器,发生器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发生器,第二发生器经溶液节流阀和第二吸收器连通分汽室,分汽室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连通吸收器,吸收器经溶液热交换器连通第二吸收器,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分汽室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冷凝器,冷凝器经冷剂液泵、第二冷凝器经第二冷剂液泵分别连通蒸发器,蒸发器连通吸收器,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和蒸发器连通余热介质管路,吸收器连通被加热介质管路,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连通冷却介质管路,形。
15、成复合发生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但该发明使用了多个泵,这使得系统消耗更多的电能,同时,容易发生溶液结晶发生溶液泵堵塞问题。0009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02353172A,专利名称为回热式双效与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该发明提供回热式双效与三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属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第一发生器、第二发生器、吸收发生器、吸收器、分汽室、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蒸发器、第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溶液节流阀、第一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第一冷剂液泵、第二冷剂液泵和节流阀构成回热式双效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第一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实现双效流程,吸收发生器实现回热流程,第一发生器分别向吸收发生器和第二发生器。
16、提供冷剂蒸汽,第二发生器向第一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分汽室向第二冷凝器提供冷剂蒸汽,蒸发器向吸收器提供冷剂蒸汽;增加第三发生器等部件,构成回热式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但该发明专利过于复杂,这将影响该发明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难以实现高效自动控制;同时,该发明使用了多个溶液泵,容易发生溶液泵堵塞现象。发明内容0010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低品位废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循环方式包括了吸湿盐的吸收过程、结晶过程以及热化学反应过程,所以,此循环方式的循环吸湿量可以显著提高,从而可以提高能量流。当热源温度为70,冷却水温度为35,热源问题可以从70提升到125,此制冷循环的储冷。
17、密度可达说明书CN104110913A3/8页6069KWH/KG;储能过程中,工质盐和制冷剂相隔离,几乎无损失。本实施例的此循环方式,可实现连续提升热源品质。0011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12一种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包括水路阀组、第一高温床、第一低温床、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高温床、第二低温床、第二蒸发冷凝器,所述水路阀组分别与第一高温床、第二高温床、第一低温床、第二低温床、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高温床与第二低温床连接,所述第二高温床与第一低温床连接,所述第一低温床与第二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低温床与第一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蒸发。
18、冷凝器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相连接;0013其中,0014所述水路阀组与第一高温床和第二高温床相连实现输能的循环过程;0015所述水路阀组与第一低温床和第二低温床相连实现加热或冷却的循环过程;0016所述水路阀组与第一蒸发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相连实现冷却或加热循环过程。0017优选地,所述水路阀组包括第一热水进水管、第一热水出水管、第二热水进水管、第二热水出水管、第一冷却水进水管、第一冷却水出水管、第二冷却水进水管、第二冷却水出水管、第一热源进水管、第一热源出水管、第二热源进水管、第二热源出水管;其中,所述第一热水进水管和第一热水出水管分别与第一高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热水进。
19、水管和第二热水出水管分别与第二高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热源进水管和第一热源出水管分别与第一低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热源进水管和第二热源出水管分别与第二低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冷却水进水管分别与第一低温床的进水端和第一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一低温床的出水端和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出水端均与第一冷却水出水管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冷却水进水管分别与第二低温床的进水端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二低温床的出水端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出水端均与第一冷却水出水管连接,形成循环。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高温床和第二高温床均包括高温床进水管和高。
20、温床出水管,所述高温床进水管形成高温床的进水端,所述高温床出水管形成高温床的出水端,水路阀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高温床进水管和高温床出水管连接。0019优选地,所述第一低温床和第二低温床均包括低温床进水管和低温床出水管,所述低温床进水管形成低温床的进水端,所述低温床出水管形成低温床的出水端,所述水路阀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低温床进水管和低温床出水管连接。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冷凝器均包括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和蒸发冷凝器出水管,所述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形成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所述蒸发冷凝器出水管形成蒸发冷凝器的出水端,所述水路阀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和蒸发冷凝器出水管连接。00。
21、21优选地,所述第一高温床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二低温床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一低温床的顶部连接;0022所述第一低温床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低温说明书CN104110913A4/8页7床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一蒸发冷凝器的顶部连接;0023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右侧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高温床的左侧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左侧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高温床的右侧中部连接;0024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右侧中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左侧中部连接。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261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驱。
22、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单级空调系统,其循环方式包括了吸湿盐的吸收过程、结晶过程以及热化学反应过程,所以,此循环方式的循环吸湿量可以显著提高,从而可以提高能量流。;00272当热源温度为70,冷却水温度为35,热源问题可以从70提升到125,此制冷循环的储冷密度可达069KWH/KG储能过程中,工质盐和制冷剂相隔离,几乎无损失。本发明的循环方式,可实现连续提升热源品质。附图说明002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0029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0030图2为本发明工作循环图。具体实施方式0031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23、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0032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00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品位热源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包括水路阀组、第一高温床、第一低温床、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高温床、第二低温床、第二蒸发冷凝器,所述水路阀组分别与第一高温床、第二高温床、第一低温床、第二低温床、第一蒸发冷凝器、第二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高温床与第二低温床连接,所述第二高温床与第一低温床连接,所述第一低温床与第二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
24、二低温床与第一蒸发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相连接;0034其中,0035所述水路阀组与第一高温床和第二高温床相连实现输能的循环过程;0036所述水路阀组与第一低温床和第二低温床相连实现加热或冷却的循环过程;0037所述水路阀组与第一蒸发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相连实现冷却或加热循环过程。0038进一步地,所述水路阀组包括第一热水进水管、第一热水出水管、第二热水进水管、第二热水出水管、第一冷却水进水管、第一冷却水出水管、第二冷却水进水管、第二冷却水出水管、第一热源进水管、第一热源出水管、第二热源进水管、第二热源出水管;其中,所说明书CN104110913A5/8页8述第一热水。
25、进水管和第一热水出水管分别与第一高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热水进水管和第二热水出水管分别与第二高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热源进水管和第一热源出水管分别与第一低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热源进水管和第二热源出水管分别与第二低温床的进水端和出水端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一冷却水进水管分别与第一低温床的进水端和第一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一低温床的出水端和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出水端均与第一冷却水出水管连接,形成循环;所述第二冷却水进水管分别与第二低温床的进水端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连接,第二低温床的出水端和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出水端均与第一冷却水出。
26、水管连接,形成循环。00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温床和第二高温床均包括高温床进水管和高温床出水管,所述高温床进水管形成高温床的进水端,所述高温床出水管形成高温床的出水端,水路阀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高温床进水管和高温床出水管连接。004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低温床和第二低温床均包括低温床进水管和低温床出水管,所述低温床进水管形成低温床的进水端,所述低温床出水管形成低温床的出水端,所述水路阀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低温床进水管和低温床出水管连接。004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和第二蒸发冷凝器均包括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和蒸发冷凝器出水管,所述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形成蒸发冷凝器的进水端,所述蒸发冷凝器出水管形成蒸。
27、发冷凝器的出水端,所述水路阀组通过直通阀分别与蒸发冷凝器进水管和蒸发冷凝器出水管连接。00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高温床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二低温床的顶部连接;所述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一低温床的顶部连接;0043所述第一低温床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低温床的底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一蒸发冷凝器的顶部连接;0044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右侧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高温床的左侧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左侧依次通过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与第一高温床的右侧中部连接;0045所述第一蒸发冷凝器的右侧中部通过直通阀与第二蒸发冷凝器的左侧中部连接。00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28、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004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品位废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包括水路阀组49、第一高温床1、第一低温床9、第一蒸发冷凝器11、第二高温床15、第二低温床23、第二蒸发冷凝器25,其中0048水路阀组49和第一高温床1、第二高温床15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一热水进水管28和直通阀A29连接,直通阀A29和第一高温床1的进水管2连接,第一高温床1的出水管3和直通阀B33连接,直通阀B33和第一热水出水管32连接;第二热水进水管41和直通阀C40连接,直通阀C40和第二高温床15的进水管16连接,第二高温床15的出水管17和直通阀D43连接,直通阀D43和第二。
29、热水出水管44连接;0049水路阀组49和第一低温床9、第二低温床23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一热源进水管27和直通阀E31连接,直通阀E31和第一低温床9的进水管4连接,第一低温床9的出水管5和直通阀F30连接,直通阀F30和第一热源出水管26连接;第二热源进水管38和直说明书CN104110913A6/8页9通阀G14连接,直通阀G14和第二低温床23的进水管18连接,第二低温床23的出水管19和直通阀H42连接,直通阀H42和第二热源出水管39连接;0050水路阀组49和第一蒸发冷凝器11、第二蒸发冷凝器25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一冷却水进水管34和直通阀I35连接,直通阀I35和第一。
30、低温床9的进水管4连接,同时直通阀I35和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进水管6连接,第一低温床9的出水管5和直通阀J37连接,同时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出水管7和直通阀J37连接,直通阀J37和第一冷却水出水管36连接;第二冷却水进水管46和直通阀K45连接,直通阀K45和第二低温床23的进水管18连接,同时直通阀K45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进水管20连接,第二低温床23的出水管19和直通阀L47连接,同时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出水管和直通阀L47连接,直通阀L47和第二冷却水出水管48连接;0051第一高温床1和第二低温床23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一高温床1的底部连接和直通阀M8连接,直通阀M8和第二。
31、低温床23的顶部连接;第二高温床15和第一低温床9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二高温床15的底部和直通阀N22连接,直通阀N22和第一低温床9的顶部连接;0052第一低温床9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一低温床9的底部和直通阀O10连接,直通阀O10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顶部连接;第二低温床23和第一蒸发冷凝器11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二低温床23的底部和直通阀P24连接,直通阀P24和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顶部连接;0053第一蒸发冷凝器11和第二高温床15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右部和第一三通阀13连接,第一三通阀13和第二三通阀14连接,第二三通阀和第一高温。
32、床15的左中部连接;第二蒸发冷凝器25和第一高温床1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左部和第一三通阀13连接,第一三通阀13和第二三通阀14连接,第二三通阀14和第一高温床1的右中部连接;0054第一蒸发冷凝器11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右中部和直通阀Q12连接,直通阀Q12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左中部连接;0055所述的第一高温床1包括高温床进水管I2、高温床出水管I3和直通阀M8,其中高温床进水管I2和第一高温床1的左上部连接,高温床出水管I3和第一高温床的左下部连接,直通阀M8和第一高温床1的底部连接;所述的第二高温床包括高温床进水管II1。
33、6、高温床出水管II17和直通阀N22,其中高温床进水管II16和第二高温床15的右上部连接,高温床出水管II17和第二高温床15的右下部连接,直通阀N22和第二高温床15的底部连接。0056所述的第一低温床包括低温床进水管I4、低温床出水管I5和直通阀O10,其中低温床进水管I4和第一低温床9的左上部连接,低温床出水管I5和第一低温床的左下部连接,直通阀O10和第一低温床9的底部连接;所述的第二低温床23包括低温床进水管II18、低温床出水管II19和直通阀P24,其中低温床进水管II18和第二低温床23的右上部连接,低温床出水管II19和第二低温床23的右下部连接,直通阀P24和第二低温床。
34、23底部连接;0057所述的第一蒸发冷凝器11包括蒸发冷凝器进水管I6、蒸发冷凝器出水管I7、第一三通阀13和直通阀Q12,其中蒸发冷凝器进水管I6和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左上部连说明书CN104110913A7/8页10接,蒸发冷凝器出水管I7和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左下部连接,第一三通阀13和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右上部连接,直通阀Q12和第一蒸发冷凝器11的右下部连接;所述的第二蒸发冷凝器25包括蒸发冷凝器进水管II20、蒸发冷凝器出水管II21、第一三通阀13,其中蒸发冷凝器进水管II20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右上部连接,蒸发冷凝器出水管II21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右下部连接,第一三通阀1。
35、3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左上部连接,直通阀Q12和第二蒸发冷凝器25的左下部连接。005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品位废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具体工作方式包括以下几步00591加热高温床解吸冷却低温床吸湿过程低品位废热通过水路阀组加热第一高温床和第二高温床,第一高温床和第二高温床中的稀溶液的被加热,稀溶液温度从G点上升到F点,此时溶液中不断析出LICLH2O,继续加热吸湿工质,溶液中将不断有LICLH2O析出,最终工质都转化为LICLH2O固体,方程为继续加热LICLH2O固体,工质的温度从F点上升到E点,LICLH2O开始失去结晶水,最终工质都转化为LICL固体,其反应方。
36、程为继续加热吸湿工质,工质的温度从E点上升到D点。同时,冷却水经过水路阀组进入第一低温床和第二低温床,第一低温床和第二低温床被冷却,低温床温度从J点下降到K点,被高温床解吸出来的蒸汽被低温床吸湿。吸湿反应的方式式如下00602加热蒸发冷凝器蒸发作用、加热低温床解吸、冷却蒸发冷凝器冷凝作用以及高温床吸湿过程低品位废热经过水路阀组进入蒸发冷凝器蒸发作用,蒸发冷凝器中的制冷剂被加热蒸发。同时,低品位废热经过水路阀组进入低温床,低温床被加热,其温度从K点上升到H点,此时水蒸气被解吸出来。冷却水经过水路阀组进入蒸发冷凝器冷凝作用,蒸发冷凝器被冷却,从低温床中解吸出来的水蒸汽被蒸发冷凝器冷凝成液态。热水经。
37、过水路阀组进入高温床,高温床的温度从D点上升到C点,此时压力为蒸发压力,高温床开始吸湿,高温床的温度从C点下降到B点,LICL晶体吸湿,从而将转化为LICLH2O晶体,其反应方式为反应方向与1相反。继续冷却LICLH2O,冷却的的LICLH2O将继续产生吸湿效果,工质最终将形成LICL的饱和溶液,高温床中吸湿工质的温度将从B点下降到A点,工质吸湿,其反应方程式是其反应方向与1。高温床中吸湿盐吸湿,从而产生大量吸收热,吸收热可以提供给用户使用。0061图2中QE为蒸发热量,QCON为冷凝热量,QCOOL1为冷却热量,QCH1为高温床加热量,QCH2为低温床加热量,QDIS为吸湿热量,TE为蒸发温。
38、度,TC为冷凝温度,TCH为储能温度,TDIS为输能温度,PM为中间压力,PC为冷凝压力,PE为蒸发压力。0062本实施例提供的低品位肺热驱动高效吸湿热化学反应双级变温器,其循环方式包括了吸湿盐的吸收过程、结晶过程以及热化学反应过程,所以,此循环方式的循环吸湿量说明书CN104110913A108/8页11可以显著提高,从而可以提高能量流。当热源温度为70,冷却水温度为35,热源问题可以从70提升到125,此制冷循环的储冷密度可达069KWH/KG;储能过程中,工质盐和制冷剂相隔离,几乎无损失。本实施例的此循环方式,可实现连续提升热源品质。0063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说明书CN104110913A111/2页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10913A122/2页13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10913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