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08496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2CN104108496A21申请号201410323099922申请日20140708B65B63/0420060171申请人江苏迎阳无纺机械有限公司地址215539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支塘镇任阳工业园(凤泾村)72发明人范立元74专利代理机构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32113代理人朱伟军54发明名称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57摘要一种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属于包装机械技术领域。被子折叠机包括被子平铺引入机构,纵向折叠装置包括前、后纵向折被机构,特点后纵向折被机构包括后纵向折被机架、后纵向折被从动辊、后纵向折被主动辊、后纵向。
2、折被输送带、后纵向折被轴、后纵向折被杆座、后纵向折被杆和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前纵向折被机构包括前纵向折被机架、前纵向折被从动辊、前纵向折被主动辊、前纵向折被输送带、前纵向折被轴、前纵向折被杆座、前纵向折被杆和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由前、后纵向折被机构将由被子平铺引入机构引入的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实现相向折叠,为后续工位的横向折叠建立基础,减轻作业强度,满足规整化的包装要求。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6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6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08496ACN104108496A1/2页21一。
3、种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所述的被子折叠机包括一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所述纵向折叠装置包括用于将由所述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引入的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向折叠的一后纵向折被机构2和一前纵向折被机构3,其中,后纵向折被机构2位于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和前纵向折被机构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向折被机构2包括后纵向折被机架21、后纵向折被从动辊22、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后纵向折被输送带24、后纵向折被轴25、后纵向折被杆座26、后纵向折被杆27和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后纵向折被机架2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后纵向折被从动辊22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并且位于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左侧。
4、的上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并且位于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右侧的上部,在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231的一端固定有一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2311,在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2311上套设有一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23111的一端,而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2311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构3传动连接,后纵向折被输送带24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该后纵向折被输送带24的一端套置在后纵向折被从动辊2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上,后纵向折被轴25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右侧的上部,并且对应于所述后纵向折被。
5、主动辊23的左侧,在该后纵向折被轴25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固定有一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一端固定在后纵向折被轴25上,后纵向折被杆27的数量与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数量相等,并且该后纵向折被杆27的一端与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另一端固定,而后纵向折被杆27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方向伸展,并且对应于两相邻的后纵向折被输送带24之间,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在对应于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的下方的位置分别设置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前侧和后侧,该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中的其中一个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
6、在所述后纵向折被轴25的一端的所述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传动连接,而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中的另一个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所述后纵向折被轴25的另一端的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传动连接;所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构3包括前纵向折被机架31、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前纵向折被轴35、前纵向折被杆座36、前纵向折被杆37和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前纵向折被机架3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并且对应于所述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右侧,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并且位于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左侧,在该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的前。
7、纵向折被从动辊轴321的一端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3211,该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3211与所述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2311相对应,所述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23111的另一端套置在该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3211上,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并且位于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右侧,在该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的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331的一端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链轮3311,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该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的一端套置在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上,前纵向折被轴35转动。
8、权利要求书CN104108496A2/2页3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左端的上部,在该前纵向折被轴35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轴链轮351,前纵向折被杆座36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前纵向折被杆座36固定在前纵向折被轴35上,前纵向折被杆37的数量与前纵向折被杆座36的数量相等,并且该前纵向折被杆37的一端与前纵向折被杆座36固定,而前纵向折被杆37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前纵向折被杆座36的方向伸展并且对应于两相邻的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之间,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分别设置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前侧和后侧,该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中的其中一个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
9、置与固定在所述前纵向折被轴35的一端的所述前纵向折被轴链轮351传动连接,而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中的另一个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所述前纵向折被轴35的另一端的前纵向折被轴链轮351传动连接,其中在所述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上部设置有一压被机构9,所述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链轮3311与该压被机构9传动连接,所述的前、后纵向折叠杆37、27的方向彼此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各包括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后大链轮轴282、后大链轮283、后摆杆284和后传动链条285,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通过后纵向。
10、折被轴作用缸座2812设置在所述的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该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的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2811朝向后摆杆284,后大链轮轴282设置在后大链轮轴座2821上,而该后大链轮轴座2821固定在后大链轮轴座支架28211上,后大链轮轴座28211固定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后大链轮283固定在后大链轮轴282上,后摆杆284位于后大链轮283的外侧,该后摆杆284通过开设于其一端的后摆杆连接孔2841与后大链轮轴282固定,中部用螺钉与后大链轮283固定,下端通过后摆杆销轴2842与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2811的末端连接,后传动链条285的一端套置在前述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上,而。
11、另一端套置在后大链轮28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为气缸或油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各包括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381、前大链轮轴382、前大链轮383、前摆杆384和前传动链条385,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381通过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座3812设置在所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该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381的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3811朝向前摆杆384,前大链轮轴382设置在前大链轮轴座3821上,而前大链轮轴座3821固定在前大链轮轴座38211上,前大链轮轴。
12、座38211固定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前大链轮383固定在前大链轮轴382上,前摆杆384位于前大链轮383的外侧,该前摆杆384通过开设于其一端的前摆杆连接孔与前大链轮轴382固定,前摆杆384的中部用螺钉与前大链轮383固定,下端通过前摆杆销轴3841与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3811的末端连接,前传动链条385的一端套置在前述的前纵向折被轴链轮351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大链轮38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381为气缸或油缸。权利要求书CN104108496A1/16页4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包装机械技。
13、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配备于作为床上用品的被子或毯子生产流水线上,将行出生产流水线并且经检验的被子或毯子以自动方式完成纵向折叠。背景技术0002上面提及的被子折叠机涵盖对毯子的折叠。前面提及的纵向折叠装置是指对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彼此相向折叠的状态进行折叠。如业界所知,由于以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的方式制作被子或毯子具有效率高、产能大、质量稳定和投入人力少等长处,因而被床上用品生产厂商广为应用。但是,对于行出生产流水线并且经检验的被子或毯子在装入包装盒或包装袋之前的折叠过程仍由手工完成,手工折叠的不言而喻的欠缺在于一是投入人力多,不利于节约宝贵的劳动力资源;二是由于一条被子。
14、或毯子的折叠动作包括纵向折叠、横向折叠和横向最终折叠,所谓的纵向折叠是将被子或毯子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彼此相向折叠,所谓的横向折叠是将完成了纵向折叠的被子或毯子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彼此相向折叠,所谓的横向最终折叠是将完成了横向折叠后的被子或毯子相向对叠,因而折叠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三是由于人为折叠,因而折叠效果难以满足稳定要求。0003如果在被子或毯子的生产流水线上并且位于检验工序之后的工位处配备具有自动化功能的被、毯折叠机,前述技术问题毫无疑问得以消除。然而目前的情形是一方面被、毯生产厂商迫切期望在被、毯生产流水线的包装工位配备前述的被、毯折叠机,另一方面在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
15、未见诸关于被、毯自动折叠装置的任何技术启示并且也未闻有业界成功使用的相关报导。0004由上述说明可知,对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向折叠是被子折叠机的前道步骤,因为只有在完成了纵向折叠后才能进入下一工位的横向折叠和横向最终折叠。然而如果先由工人以手工方式对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进行折叠,再供给横向折叠装置自动折叠,那么一方面不足以体现全自动效果,另一方面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再一方面纵向折叠的效果难以保障例如折展部分的宽度无法做到规整一致。0005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与反复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发明。
16、内容0006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以机械折叠方式对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完成相向折叠而藉以代替工人对被子纵向手工折叠、有利于显著减少人力投入并节约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有益于保障理想的纵向折叠效果而藉以满足规整化要求的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0007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被子折叠机的纵向折叠装置,所述的被子折说明书CN104108496A2/16页5叠机包括一被子平铺引入机构,所述纵向折叠装置包括用于将由所述被子平铺引入机构引入的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向折叠的一后纵向折被机构和一前纵向折被机构,其中,后纵向折被机构位于被子平铺引入机构和前纵向折被机构之间,特。
17、征在于所述后纵向折被机构包括后纵向折被机架、后纵向折被从动辊、后纵向折被主动辊、后纵向折被输送带、后纵向折被轴、后纵向折被杆座、后纵向折被杆和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后纵向折被机架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后纵向折被从动辊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上并且位于后纵向折被机架的左侧的上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上,并且位于后纵向折被机架的右侧的上部,在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的一端固定有一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在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上套设有一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的一端,而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构传动连接,后纵向。
18、折被输送带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该后纵向折被输送带的一端套置在后纵向折被从动辊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上,后纵向折被轴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的右侧的上部,并且对应于所述后纵向折被主动辊的左侧,在该后纵向折被轴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固定有一后纵向折被轴链轮,后纵向折被杆座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后纵向折被杆座的一端固定在后纵向折被轴上,后纵向折被杆的数量与后纵向折被杆座的数量相等,并且该后纵向折被杆的一端与后纵向折被杆座的另一端固定,而后纵向折被杆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后纵向折被杆座的方向伸展,并且对应于两相邻的后纵向折被输送带之间,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在对应于后纵向折被轴。
19、链轮的下方的位置分别设置在后纵向折被机架的前侧和后侧,该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所述后纵向折被轴的一端的所述后纵向折被轴链轮传动连接,而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中的另一个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所述后纵向折被轴的另一端的后纵向折被轴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构包括前纵向折被机架、前纵向折被从动辊、前纵向折被主动辊、前纵向折被输送带、前纵向折被轴、前纵向折被杆座、前纵向折被杆和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前纵向折被机架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并且对应于所述后纵向折被机架的右侧,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上并且位于前。
20、纵向折被机架的左侧,在该前纵向折被从动辊的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的一端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该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与所述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相对应,所述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的另一端套置在该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上,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上,并且位于前纵向折被机架的右侧,在该前纵向折被主动辊的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的一端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链轮,前纵向折被输送带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该前纵向折被输送带的一端套置在前纵向折被从动辊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纵向折被主动辊上,前纵向折被轴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的左端的上部,在该前纵向折被轴的。
21、一端以及另一端各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轴链轮,前纵向折被杆座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前纵向折被杆座固定在前纵向折被轴上,前纵向折被杆的数量与前纵向折被杆座的数量相等,并且该前纵向折被杆的一端与前纵向折被杆座固定,而前纵向折被杆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前纵向折被杆座的方向伸展并且对应于两相邻的前纵向折被输送带之间,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分别设置在前纵向折被机架的前侧和后侧,该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前纵向折被轴说明书CN104108496A3/16页6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所述前纵向折被轴的一端的所述前纵向折被轴链轮传动连接,而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中的另一个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
22、动装置与固定在所述前纵向折被轴的另一端的前纵向折被轴链轮传动连接,其中在所述前纵向折被机架的上部设置有一压被机构,所述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链轮与该压被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的前、后纵向折叠杆的方向彼此相反。0008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各包括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后大链轮轴、后大链轮、后摆杆和后传动链条,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通过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座设置在所述的后纵向折被机架上,该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的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朝向后摆杆,后大链轮轴设置在后大链轮轴座上,而该后大链轮轴座固定在后大链轮轴座支架上,后大链轮轴座固定在后纵向折被机架上,后大链轮固定在后大链轮轴。
23、上,后摆杆位于后大链轮的外侧,该后摆杆通过开设于其一端的后摆杆连接孔与后大链轮轴固定,中部用螺钉与后大链轮固定,下端通过后摆杆销轴与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的末端连接,后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前述后纵向折被轴链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后大链轮上。0009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0010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各包括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前大链轮轴、前大链轮、前摆杆和前传动链条,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通过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座设置在所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架上,该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的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朝向前摆杆,前大链轮轴设置在前。
24、大链轮轴座上,而前大链轮轴座固定在前大链轮轴座上,前大链轮轴座固定在前纵向折被机架上,前大链轮固定在前大链轮轴上,前摆杆位于前大链轮的外侧,该前摆杆通过开设于其一端的前摆杆连接孔与前大链轮轴固定,前摆杆的中部用螺钉与前大链轮固定,下端通过前摆杆销轴与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的末端连接,前传动链条的一端套置在前述的前纵向折被轴链轮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大链轮上。0011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为气缸或油缸。0012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前、后纵向折被机构以自动化的机械作业方式将由被子平铺引入机构引入的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实现相向折叠,为后续工位的横向折叠建立基础,既可减。
25、少人力投入并节约宝贵的劳动力资源和减轻工人的作业强度,又能确保对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折叠的折叠效果而满足规整化的包装要求。附图说明0013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暨应用例示意图。0014图2为图1的A向示意图。0015图3为图1和图2示意的前、后纵向折被机构的详细结构图。0016图4为图1的B向示意图。0017图5为图1和图4所示的横向叠被机构的详细结构图。0018图6为图1和图4所示的叠被输出机构的详细结构图。0019图7为图1和图4示意的装袋机构的详细结构图。0020图8为图6所示的横向叠被机构的叠被机架的改向装置使叠被输出机构改向的示说明书CN104108496A4/16页7意图。具体实施方。
26、式0021为了使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0022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者称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众理解,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0023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该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在使用状态下设置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例如设置于与被子制作流水线的检验工位相对应的部位,经被子制作。
27、流水线的各工序制作完成的成品被子在检验后进入该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这里所讲的平铺是指被子处于完全展开状态。给出了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要点的用于将被子平铺机构1引入的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向折叠的一后纵向折被机构2和一前纵向折被机构3,后纵向折被机构2位于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和前纵向折被机构3之间,也就是说后纵向折被机构2位于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的右侧,而前纵向折被机构3位于后纵向折被机构2的右侧,由后纵向折被机构2将被子的长度方向的后侧向中间即中部折合,同时由前纵向折被机构3将被子的长度方向的前侧向中部即向中部折合。0024给出了一用于接受出自前述前纵向折被机构3的被子的叠被中转机构4,该叠被中转机构。
28、4与前纵向折被机构3的右侧相对应,为了便于公众的理解,申请人在图2中还示出了处于折合状态的折合被子20,毫无疑问该折合被子20的形态是由前、后纵向折被机构3、2协同作用而得到的。给出了用于接受来自于叠被中转机构4的被子即折合被子20的叠被输送机构5,该叠被输送机构5与叠被中转机构4的右侧相对应。由前、后纵向折被机构3、2折合后的前述折合被子20行进至叠被中转机构4,进而由叠被中转机构4输往叠被输送机构5,由叠被输送机构5送往横向叠被机构6折叠,于是在图中示出了用于将由叠被输送机构5输入的被子即折合被子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相向折叠的横向叠被机构6,该横向叠被机构6与叠被输送机构的右侧相对应。00。
29、25请继续见图1,给出了一叠被输出机构7和一装袋机构8,叠被输出机构7位于横向叠被机构6与装袋机构8之间,由叠被输出机构7将由横向叠被机构6折叠成形的被子即由图4示意的叠合被子201向装袋机构8输送,并且由装袋机构8将叠合被子201引入包装袋中。0026请参见图2,上面提及的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包括引被机架11、引被主动辊12、引被从动辊3、引被输送带14和引被动力传动装置15,引被机架1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即支承在前述的被子制作流水线的末道工序如前述检验工序的工位处的地坪上,引被主动辊12转动地支承在引被机架11的上部,并且位于引被机架11的左侧,具体是将引被主动辊12的引被主动辊轴12。
30、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于引被主动辊轴座1211上,而引被主动辊轴座1211固定在引被主动辊轴座支架12111上,引被主动辊轴座支架12111与引被机架11的左侧的上部固定。引被从动辊13转动地支承在引被机架11的上部,并且位于引被机说明书CN104108496A5/16页8架11的右侧,具体是将引被从动辊13的引被从动辊轴13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于引被从动辊轴座1311上,而引被从动辊轴座1311固定在引被从动辊轴座支架13111上,引被从动辊轴座支架13111与引被机架11的右侧的上部固定。引被输送带14的一端图2所示的左端套置在引被主动辊12上,而引被输送带14的另一端套置在引被从动辊13上。引。
31、被动力传动装置15在对应于引被主动辊12的位置设置在引被机架11上并且与引被主动辊12传动连接。0027继续见图2,上面提及的引被动力传动装置15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引被电机151、引被主动链轮152、引被从动链轮153和引被传动链条54,引被电机151固定在引被电机固定座1512上,而引被电机固定座1512固定在前述引被机架11上,引被主动链轮152固定在引被电机151的引被电机轴1511上,引被从动链轮153固定在前述引被主动辊12的引被主动辊轴121的前端,并且对应于引被主动链轮152的上方,引被传动链条154的一端套置在引被主动链轮152上,另一端套置在引被从动链轮153上。
32、。0028当引被电机151工作时,由引被电机轴1511带动引被主动链轮152,由引被主动链轮152通过引被传动链条154带动引被从动链轮153,由于引被从动链轮153固定在引被主动辊12的引被主动辊轴121上,因而由引被从动链轮153带动引被主动辊12运动,使引被输送带14围绕引被主、从动辊12、13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移运平面,将有待于折合的被子向下面即将描述的后纵向折被机构2的方向输送。0029请重点参见图3并且结合图2,上面提及的后纵向折被机构2包括后纵向折被机架21、后纵向折被从动辊22、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后纵向折被输送带24、后纵向折被轴25、后纵向折被杆座26、后纵向折被杆27和。
33、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后纵向折被机架2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即支承在对应于前述被子平铺引入机构1的引被机架11的右侧。后纵向折被从动辊22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并且位于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左侧的上部,具体是将后纵向折被从动辊22的后纵向折被从动辊轴221的两端各转动地支承于后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轴承座2211上,而后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轴承座2211固定在辊轴轴承座支架22111上,而辊轴轴承座支架22111固定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左侧的上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并且位于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右侧的上部,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在后纵向折被机。
34、架21上的位置与前述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2相对应,在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231的一端图2所示后端固定有一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2311,在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2311上套设有一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23111的一端,而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23111的另一端与上面已提及的并且在下面即将详细描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构3传动连接。由图3所示,前述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231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座232上,而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座232固定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座支架2321上,该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座支架2321固定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右侧的上部,具体的。
35、位置与前述辊轴轴承座支架22111相对应。后纵向折被输送带24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该一组后纵向折被输送带24的一端套置在前述的后纵向折被从动辊2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上。后纵向折被轴25转动地支承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右侧的上部,位于对应于前述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的左侧,在该后纵向折被轴25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即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前端和后端各固定有一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由图3说明书CN104108496A6/16页9所示,前述的后纵向折被轴25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转动地支承于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座252上,而后纵向折被轴座252固定在后纵向折被轴座支架2521上,后纵向折被。
36、轴座支架2521固定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一端图3所示的上端固定在后纵向折被轴25上。由图3的示意可知,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外形形状呈L字形也可称7字形。后纵向折被杆27的数量与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数量相等,并且该后纵向折被杆27的一端插入于预设在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另一端的折被杆固定插孔261内,即与后纵向折被杆座26固定,后纵向折被杆27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方向伸展延伸,并且对应于两相邻的后纵向折被输送带24之间。依据公知常识,后从向折被杆27的长度大体上与所要折叠的被子的折叠宽度相适应,下面还要提及的属于。
37、前纵向折被机构3的结构体系的前纵向折被杆37同例,并且长度与后纵向折被杆27相同。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在对应于前述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的下方的位置分别设置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前侧和后侧,该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中的其中一个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后纵向折被轴25的一端的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传动连接,而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中的另一个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后纵向折被轴25的另一端的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传动连接。0030在下面申请人对前述的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进行详细说明,由于该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38、,因此申请人择其一说明如下,包括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后大链轮轴282、后大链轮283、后摆杆284和后传动链条285,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通过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座2812设置在前述的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该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的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2811朝向后摆杆284,后大链轮轴282设置在后大链轮轴座2821上,而该后大链轮轴座2821固定在后大链轮轴座支架28211上,后大链轮轴座28211固定在后纵向折被机架21上,后大链轮283优选以平键固定方式固定在后大链轮轴282上,后摆杆284位于后大链轮283的外侧,该后摆杆284通过开设其一端的后摆杆连接孔2841与后大链轮。
39、轴282固定,中部用螺钉与后大链轮283固定,下端通过后摆杆销轴2842与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2811的末端连接,后传动链条285的一端套置在前述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后大链轮283上。0031前述的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在本实施例中择用气缸,然而如果改用油缸,那么应当视为等效替代。当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工作时,则由后纵向折被作用缸柱2811带动后摆杆284,由后摆杆284带动后大链轮283,经后传动链条285带动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由该后纵向折被轴链轮251带动后纵向折被轴25,由后纵向折被轴25带动固定其上的后纵向折被杆座26,由后纵向折被杆座26带动后纵向折被。
40、杆27。由此可知,随着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2811向缸体内缩入与向缸体外的伸展动作变化而最终使后纵向折叠杆27处于对被子的长度方向的后侧折叠与否的状态。0032请继续见图3,上面提及的前纵向折被机构3包括前纵向折被机架31、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前纵向折被轴35、前纵向折被杆座36、前纵向折被杆37和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前纵向折被机架31支承在使用场所的地坪上,并且对应于前述后纵向折被机架21的右侧。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并且位于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左侧的上部,具体是将说明书CN104108496A7/1。
41、6页10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的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321的两端各转动地支承于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轴承座3212上,而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轴承座3212固定在辊轴轴承座支承架32121上,而辊轴轴承座支承架32121固定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左侧的上部。由图所示,在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321的一端图3所示的后端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3211,该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3211与前述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2311相对应,并且前述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23111的另一端套置在该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3211上。由此可知,前述的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相对于该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2而言属。
42、于从动辊,因为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的运动源来自于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具体而言,由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的运动而使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3211运动,由前纵向折被从动辊轴过渡链轮3211经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过渡链条23111带动后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过渡链轮2311,使后纵向折被主动辊23运动。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并且位于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右侧的上部,在该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的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331的一端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后端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链轮3311。由图3所示,前述的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的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331的两端各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主。
43、动辊轴轴承座3312上,而该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轴承座3312固定在辊轴轴承座支持架33121上,辊轴轴承座支持架33121固定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右侧的上部。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该一组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的一端套置在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上。前纵向折被轴35转动地支承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左端的上部,对应于前纵向折被从动辊32的右侧,在该前纵向折被轴35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即图3所示位置状态的前端和后端各固定有一前纵向折被轴链轮351。由图3所示,前纵向折被轴35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各转动地支承于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座352上,而前纵向折被。
44、轴座352固定在前纵向折被轴座支架3521上,前纵向折被轴座支架3521固定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前纵向折被杆座36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并且固定在前纵向折被轴35上。前纵向折被杆37的数量与前纵向折被杆座36的数量相等,并且该前纵向折被杆37的一端与前纵向折被杆座36固定,固定方式如同对前述后纵向折被杆27与后纵向折被杆座26的描述,前纵向折被杆37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前纵向折被杆座36的方向伸展延伸,并且对应于两相邻的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之间。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中的其中一个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前述前纵向折被轴35的一端的前纵向折被轴链轮351传动连接,而一对前纵向。
45、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中的另一个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与固定在前述前纵向折被轴35的另一端的前纵向折被轴链轮351传动连接。此外,在前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上部还设置有一压被机构9,前述的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链轮3311与该压被机构9传动连接,由压被机构9配合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将折合被子20向叠被中转机构4的方向输送。0033由于上面提及的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的结构相同,因此申请人在下面对其中一个作详细说明。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各包括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381、前大链轮轴382、前大链轮383、前摆杆384和前传动链条385,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381通过前纵向折被轴作。
46、用缸座3812设置在前述的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该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381的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3811朝向前摆杆384,前大链轮轴382设置在前说明书CN104108496A108/16页11大链轮轴座3821上,而前大链轮轴座3821固定在前大链轮轴座38211上,前大链轮轴座38211固定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前大链轮383优选以平键固定的方式固定在前大链轮轴382上,前摆杆384位于前大链轮383的外侧,该前摆杆384通过开设其一端的前摆杆连接孔与前大链轮轴382固定同对后摆杆284的描述,前摆杆384的中部用螺钉与前大链轮383固定,下端通过前摆杆销轴3841与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柱。
47、3811的末端连接,前传动链条385的一端套置在前述的前纵向折被轴链轮351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大链轮383上。前述的前纵向折被轴作用缸381在本实施例中择用气缸,具体如同对后纵向折被轴作用缸281的描述。0034由上述就一对前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38的说明可知,其结构是与一对后纵向折被轴动力传动装置28的结构完全相同的,鉴此申请人不再就其工作原理赘述。此外,依据图3的示意并且结合公知常识,前、后纵向折被杆27、37彼此形成背对背的位置关系。0035请依然见图3,上面提及的压被机构9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压架作用缸91、压架92、压被从动辊93、压被主动辊94、压被传动带95和压被。
48、动力传动装置96,压架作用缸91的数量有一对,彼此以面对面的状态通过压架作用缸座912设置在前述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上部并且位于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右端右端的上部的对应两侧,该压架作用缸91的压架作用缸柱911朝向上,压被从动辊93通过其压被从动辊轴931转动地支承在压架92的左端,压被主动辊94与压架92的右端同轴并且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右端,对应于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的上方,在该压被主动辊94的压被主动辊轴941的一端图示状态的后端固定有一压被主动辊轴链轮9411,压被传动带95的数量有间隔分布的一组,该压被传动带95的一端套置在压被从动辊93上,另一端套置在压被主动辊94。
49、上,而压被传动带94的中部与前述的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的上方相对应,压架92对应于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上方,该压架92的右端的对应两侧分别与压架作用缸91的压架作用缸柱911连接,压被动力传动装置96在对应于压被主动辊轴链轮9411的位置设置在前纵向折被机架31上,并且同时与前述压被主动辊轴链轮9411以及前述的前纵向折被主动辊轴链轮3311传动连接。0036依据专业常识,为了使压被主动辊94与前纵向折被主动辊33之间保持合理距离该合理距离即为得以使折合被子20通过的距离,因此在前述前纵向折被机架31的右端的前后侧各固定一抬高柱311,前述压被主动辊94的压被主动辊轴941的两端各转动地支承于。
50、压被主动辊轴座9412上,而压被主动辊轴座9412固定在抬高柱311的顶部。前述压架92的右端的对应两侧转动地支承于压被主动辊轴941上。0037在前、后纵向折被机构3、2的前、后纵向折被杆37、27处于对被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折合的状态时,一对压架作用缸91的压架作用缸柱911处于向缸体外伸展的状态,使压架92的右端向上昂起,压被传动带95与前纵向折被输送带34之间的空间增大。当前、后纵向折被杆37、27完成了折被工作后并且均处于返回至下一动作的待机状态时,一对压架作用缸91反向工作,压架作用缸柱911下行即向缸体内回缩,带动压架92的右端下坠,即下落,使折合被子20在挟持状态下自压被传动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