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17229 上传时间:2018-02-2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38638.3

申请日:

2008.12.19

公开号:

CN101755673A

公开日:

2010.06.30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01H1/04; A01H1/02

主分类号:

A01H1/04

申请人:

李祥

发明人:

李祥

地址: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金山路6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国内外得到的异附加系已有250多个,其中以双体异附加系居多。作为选育异代换系和易位系的中间材料,小麦异附加系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合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充分挖掘小麦异附加系在育种中的巨大潜力,实现外源基因向小麦转移,拓宽小麦遗传基础,是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权利要求书

1.  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
常规方法:常规方法即在小麦与近缘植物的杂种后代中直接选择或先选择单体异附加系,再自交选择双体异附加系;
桥梁亲本法:如果小麦与近缘种、属杂交亲和性较差,可先用与双亲杂交均易成功的材料作桥梁亲本与近缘植物杂交,再按常规方法选育双体异附加系;
以上两种方法核心是先选择单体异附加系,然后再自交选择双体异附加系,这样获得的异附加系中外源染色体完整性好、纯合度高,但细胞学工作量大、时间长,同时由于n+1雄配子竞争力弱,双体异附加系产生的频率较低;
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是利用双单体或多重单体异附加系自交产生双体异附加系;
双二倍体回交法:将小麦与黑麦的杂种加倍后产生的八倍体用普通小麦回交1次得到七倍体小黑麦,再用八倍体小黑麦与之回交,当代就获得了双体异附加系,与双(多)重单体附加法比较,该法时间要延长1~2代,但在获得双二倍体的前提下,则该法最节省劳动量。
单倍体法:为了克服单体异附加系自交产生双体异附加系频率低的困难,通过单倍体异附加系合成双体异附加系,如果能获得单倍体异附加系并且加倍频率较高,n+1雄配子传递难的问题就能得以解决,并能加快异附加系的稳定速度,缩短选育时间。

说明书

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属于作物遗传改良领域。
背景技术
自从Florell(1931)等用细胞学方法从小麦与黑麦的杂种后代中分离出世界上第一个双体异附加系以来,国内外遗传育种工作者在小麦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迄今已得到了涉及小麦族中9个属34个种的小麦异附加系250多个(薛秀庄等,1993;Littiejohn,1995),国内已获得了普通小麦与黑麦、小伞山羊草、大麦、偃麦草等多种近缘物种的单体、双体、双端体等多种类型的异附加系(陈漱阳,1996;李立会,1997;王洪刚,1999,2000;Liu,2002;李平路,2003;丁斌,2003;李红美,2005;林小虎,2005;刘爱峰,2007;任晓琴,1996;汪杏芬,1995)。
发明内容
自从O’Mara(1940)首次建立产生外源染色体附加系的标准程序以来,国内外学者已经探索出了多种选育小麦异附加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常规方法:常规方法是选育小麦异附加系的经典方法,即在小麦与近缘植物的杂种后代中直接选择,或先选择单体异附加系,再自交选择双体异附加系。
桥梁亲本法:如果小麦与近缘种、属杂交亲和性较差,可先用与双亲杂交均易成功的材料作桥梁亲本与近缘植物杂交,再按常规方法选育双体异附加系。
以上两种方法核心是先选择单体异附加系,然后再自交选择双体异附加系。这样获得的异附加系中外源染色体完整性好、纯合度高,但细胞学工作量大、时间长,同时由于n+1雄配子竞争力弱,双体异附加系产生的频率较低。
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是利用双单体或多重单体异附加系自交产生双体异附加系。Islam(1978)和Lukaszewski等(1988)观察了双重或多重单体异附加系的选育频率。但其不足之处是,由于同时可能增加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因而需要快速准确的染色体(臂)鉴定技术。
双二倍体回交法:Lukaxzewski等(1988)将小麦与黑麦的杂种加倍后产生的八倍体用普通小麦回交1次得到七倍体小黑麦,再用八倍体小黑麦与之回交,当代就获得了双体异附加系。与双(多)重单体附加法比较,该法时间要延长1~2代,但在获得双二倍体的前提下,则该法最节省劳动量。
单倍体法:Chang等(1973)为了克服单体异附加系自交产生双体异附加系频率低的困难,首先提出了通过单倍体异附加系合成双体异附加系的愿望。如果能获得单倍体异附加系并且加倍频率较高,n+1雄配子传递难的问题就能得以解决(Lukaxzewski,1988),并能加快异附加系的稳定速度,缩短选育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常规方法:常规方法即在小麦与近缘植物的杂种后代中直接选择或先选择单体异附加系,再自交选择双体异附加系。
桥梁亲本法:如果小麦与近缘种、属杂交亲和性较差,可先用与双亲杂交均易成功的材料作桥梁亲本与近缘植物杂交,再按常规方法选育双体异附加系。
以上两种方法核心是先选择单体异附加系,然后再自交选择双体异附加系。这样获得的异附加系中外源染色体完整性好、纯合度高,但细胞学工作量大、时间长,同时由于n+1雄配子竞争力弱,双体异附加系产生的频率较低。
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是利用双单体或多重单体异附加系自交产生双体异附加系。
双二倍体回交法:Lukaxzewski等(1988)将小麦与黑麦的杂种加倍后产生的八倍体用普通小麦回交1次得到七倍体小黑麦,再用八倍体小黑麦与之回交,当代就获得了双体异附加系。与双(多)重单体附加法比较,该法时间要延长1~2代,但在获得双二倍体的前提下,则该法最节省劳动量。
单倍体法:为了克服单体异附加系自交产生双体异附加系频率低的困难,通过单倍体异附加系合成双体异附加系。如果能获得单倍体异附加系并且加倍频率较高,n+1雄配子传递难的问题就能得以解决,并能加快异附加系的稳定速度,缩短选育时间。

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附加系的选育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目前国内外得到的异附加系已有250多个,其中以双体异附加系居多。作为选育异代换系和易位系的中间材料,小麦异附加系在小麦遗传改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合运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充分挖掘小麦异附加系在育种中的巨大潜力,实现外源基因向小麦转移,拓宽小麦遗传基础,是培育小麦新品种的有效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