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炎止痛烧伤药膏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烧伤的药物,具体地说以化学合成药与植物中草药为原料制备成的药物组合物。
烧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烧伤的致伤因素很多,以热烧伤最为常见,它系由高温的气体、液体或固体接触机体而发生。目前对烧伤的治疗多采用无菌隔离、分期切痂植皮、包扎保护等保守疗法,在此基础上,给予全身治疗,即静脉点滴抗生素以预防急性感染、败血症的发生,输液输血以预防烧伤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无菌隔离,对病房的无菌条件要求高,故一般普通医院不能收治严重烧伤的病人;分期切痂植皮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还使病程延长,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增多,包扎保护使得敷料与组织中的渗出液粘合在一起,每次换药都难免将干痂与新生组织一并揭掉,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造成新的损伤,致使伤口久治不愈;而全身性药物治疗在烧伤的早期则很难起到治疗作用。这是由于烧伤对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已造成明显损害,烧伤造成的干痂和焦痂则均是无血液循环的坏死组织,故在烧伤早期即使输入大量的抗生素也很难发挥抗菌作用,而烧伤产生的坏死组织却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不能及早杀灭细菌则可因此而造成严重的急性感染,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近来,临床上应用一种由北京光明中医烧伤创疡研究所生产的“美宝”湿润烧伤膏药(其批准文号为(88)卫药准字2—01号,注册商标为“莱群”。该烧伤药膏的主要成份是β—谷甾醇,用该药膏治疗,虽然避免了换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但该药膏局部抗感染能力差,故不能有效地控制创面感染现象的发生。对烧伤所致地疼痛其镇痛效果差,且涂药后创面血浆样渗出物增加、结痂慢、创面修复期长、愈期长、疤痕发生率高。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抗感染作用强、镇痛效果好、可缩短创面愈期、能有效降低疤痕发生率的烧伤药膏。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基于现代烧伤病理学对烧伤的认识,选择具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的药物与具有活血化瘀、镇痛消炎、生肌排脓的植物中草药相配伍,使其对烧伤的局部组织进行综合治疗,在缓解烧伤疼痛、改善烧伤组织微循环、促进致伤组织修复的同时,对在致伤组织残留、繁殖的细菌进行彻底的杀灭,从根本上杜绝了细菌感染的发生,使致伤组织及早愈合,从而避免瘢痕组织的再生。
本发明药物含有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头孢菌素5—15份、氯霉素5—15份、硼酸或硼砂5—15份、氧化锌5—15份、复合维生素B5—15份、大黄10—20份、黄连10—20份、地榆10—20份、甘草10—20份、含水石10—20、冰片0.5—5份、软膏基质100—200份。
本发明膏药的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头孢菌素8—12份、氯霉素8—12份、硼酸或硼砂8—12份、氧化锌8—12份、复合维生素B5—8份、大黄15—20份、黄连15—20份、地榆15—20份、甘草15—20份、含水石15—20、冰片0.5—2份、软膏基质100—150份。
本发明药膏中的头孢菌素最好选用头孢拉啶,在临床实验中,其抗感染作用最好。也可以选用头孢氨苄或头孢氯氨苄。对特殊病人,可根据其细菌培养药敏实验结果选用其它抗生素。
为了加强本发明膏药的镇痛效果,在配方中最好加入10—20重量份的柴胡。
本发明药膏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
1、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称取大黄、黄连、地榆、炙甘草四味中草药,用75%酒精浸润18—24小时,凉干后,放入干燥箱内,在30—40℃温度下烘干,粉碎,过120目筛,待用。
2、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称取含水石,研磨、过120目筛,加入冰片,研磨,待用。
3、按配方中的重量配比称取头孢菌素、氯霉素、硼酸或硼砂、氧化锌、复合维生素B细粉,混合后加入中草药药粉、含水石、冰片粉,混匀,最后加入熔溶后的软膏基质,研匀。
本发明药物在治疗时,采用暴露疗法,即将烧伤创面先进行一般的创面清洁处理后,将有水泡处穿泡放水,不撕掉腐皮及坏死组织,将该烧伤药膏均匀地涂在创面上,次日,在原创面上,再补涂、复盖该药膏,(原药膏不必清除)如此反复涂抹,直至结药痂。
本发明的重要创新点之一在于各药物组分的有机伍用,使药物本身呈弱酸性,这样就给烧伤组织营造了一种正常皮肤的生理环境,使烧伤组织不再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与此同时,本药物中的头孢菌素、氯霉素、大黄、地榆、冰片、含水石所具有的联合抗菌、抑菌作用,有效地抑制和杀灭了被损皮肤组织中残留或繁殖的细菌,有效地控制了创面感染,消除了急性感染的病因,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烧伤感染的发生率,再加之本发明药物所同时兼备的良好的修复局部被损组织和收敛作用,使得其在增强药物透皮吸收度的同时,明显减少了创面渗出液,加速了创面的愈合,并有效地避免了肉芽组织的再生,防止了疤痕的形成。
本发明药物的重要创新点之二在于各药物组分的有机配伍,产生了良好的镇痛效果,大大减轻了烧伤引起的疼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烧伤疼痛给病人带来的生理、病理方面的负效应。
本发明药物的重要创新点之三在于该药物良好的杀菌、抑菌作用,使得重度烧伤的病人在治疗时可免于无菌隔离,这样就使在普通医院或家庭病房对重度烧伤病人进行诊治成为可能,从而不仅减轻了因无菌隔离而给病人带来的沉重的医疗负担,还使医院对烧伤病人的医疗护理趋于简单方便。
本发明药物的重要创新点之四在于各药物组分的配比选择,使本药物具备了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药物解决了在重症烧伤病人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疼痛难耐、创面感染发生率高、创面愈合期长、瘢痕组织不可避免地再生四大难题。
本发明药物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从下述临床验证资料中得以证实。
一、烧伤病例的选择:
符合黄家驷所著《外科学》浅II度、深II度烧伤者,按双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180例,使用本发明药物,对照组120例,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
二、疗效评定标准
1、创面感染的评定标准
按Pruitt(1979)所述创面感染
2、创面愈合的评定标准
按黄家驷所著《外科学》所定标准
3、瘢痕愈合的评定标准
按黄家驷所著《外科学》所定标准
4、创面痛疼的评定标准
以15分种后仍感到疼痛难耐,病人要求使用镇痛药为阳性统计对象
三、临床观察结果
表1创面感染发生率对比情况组别总例数感染数感染率P实验组 180 0 0 <0.0 1对照组 120 3 2.50%
表2 创面愈合天数对比情况
表3烧伤瘢痕发生率对比情况组别总例数疤痕数疤痕率P实验组 180 0 0 <0.05对照组 120 28 23%
表4创面植皮率对比情况组别总例数植皮数植皮率P实验组 180 0 0对照组 120 2 1.57%<0.05
表5创面痛疼发生率对比情况组别总例数疼痛数痛疼发生率P实验组180 0 0对照组120 38 31.6% <0.01
实施例1:
分别称取头孢拉啶15千克、氯霉素15千克、硼酸15千克、氧化锌15千克、复合维生素B15千克、大黄20千克、黄连20千克、地榆20千克、炙甘草20千克、含水石20千克、冰片5千克、软膏基质200千克。
将大黄、黄连、地榆、甘草四味中草药用75%酒精浸润24小时,凉干后,在30—40℃温度下烘干后粉碎,过120目筛待用。
将含水石研磨粉碎,过120目筛后,加入冰片,研均,待用;
将头饱拉啶、氯霉素、硼酸、氧化锌、复合维生素B细粉混合后加入中草药粉、含水石、冰片粉混匀,最后加入熔溶后的凡士林,充匀研匀。
以下6个实施例药膏的制备方法同实施倒1相同,只是药物组分配比有所不同,但疗效基本相同,其中以实施例3的配方镇痛效果最好,以实施例7整体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