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670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06.05 CN 103126702 A *CN103126702A* (21)申请号 201110397187.X (22)申请日 2011.12.05 A61B 6/03(2006.01) A61B 5/055(2006.01) (71)申请人 陈兆秋 地址 250117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济兖路 440 号省肿瘤医院 (72)发明人 陈兆秋 赵风岭 李万湖 尚东平 尹勇 马莉 付正 (54) 发明名称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提供多模态医学图像(CT、 DSA、 MRI、。
2、 PET、 SPECT) 配准融合的体外标志点。它 由球体 (1) 和球盖 (2) 经连接口 (3) 固定连接构 成的空心球, 即球体(1)带有灌装显像液(4)的空 腔。 由于球囊内显像液任何角度成像都为圆点状, 易于寻找配准, 提高了注册和融合精度。 标志点不 仅用于图像融合, 还用于手术、 穿刺导航, 以及引 导放射治疗肿瘤等。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126702 A CN 103126702 A *CN103。
3、126702A* 1/1 页 2 1. 一种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 其特征是 : 它由球体 (1) 和球盖 (2) 经连接 口 (3) 固定连接构成的空心球, 即球体 (1) 带有灌装显像液 (4) 的空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 其特征是 : 球体 (1) 和球 盖 (2) 由弹性胶带圈 (5) 固定在一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126702 A 2 1/2 页 3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 技术领域 :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多模态医学图像 (CT、 DSA、 MRI、 PET、 SPECT 等。
4、 ) 配准融合时, 所寻找的图像上在体外的标志点。 背景技术 : 0002 随着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多种先进的医学成像设备为临床诊断 提供了多种模态的医学影像信息。 不同模态的医学图像能够显示人体脏器和病变组织不同 特性的信息。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就是将图像融合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 对来源于不同医 学成像设备的医学图像, 经过融合处理, 得到新的包含有更多信息的医学图像, 从而为临床 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人体解剖和生理病理信息。图像融合的关键在于图像配准。图像配准 多采用基于图像控制点的方法。控制点分体内控制点和体外控制点。体内控制点是一些体 内解剖标志点, 寻找相当困难、 费事,。
5、 要求有一定的经验, 带有一些主观性, 不易掌握。采用 体外控制点明显、 准确, 配准计算量小, 稳定性好, 速度快, 精度高, 易掌握, 但体外控制点并 非同一材质的影像点, 需要在不同成像设备检查中进行更换, 满足该设备控制点成像的要 求。医疗技术人员希望有一种多模态的体外标志点作为图像融合时的控制点, 标志点固定 于检查治疗病人的体外, 更换不同模态的影像检查不需要更换标志点, 且能提供图像配准 融合体外标志, 减少了操作环节, 提高了图像融合精度。 0003 目前共用于多模态显像的物质只有液态。 液体是不成形的, 必须装入成形的细管、 小球内才能在图像上显影为线、 点状。尽管有人利用能。
6、显像的液体发明了一些图像融合的 体外标志, 但均为利用显影线的位置或角度来确定标志点, 存在标志体大和精度不高的缺 点。 0004 技术构成 :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小巧、 方便固定, 并能在多种成像设备上扫 描, 且能提供清晰的体外标志图像的体外标志点。 0006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 它是由球体和球盖经 连接口固定连接构成的空心球, 即球体带有灌装显像液的空腔。球体和球盖的连接口可以 通过螺纹连接 ; 也可以是套接, 然后经弹性胶带圈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 还可以经过密封胶 将它们粘接在一起。 0007 使用时, 将多个标志体分散固定。
7、于靶区扫描的人体表面范围内, 进行多模态 (CT、 DSA、 MRI、 PET、 SPECT) 医学图像扫描, 每个模态的扫描体位一致, 重复性好。扫描层厚尽量 小于或等于球内径, 使球内显像液充分显影 ; 扫描方式采用无间隔连续扫描, 以利于图像容 积重建。 把多模态图像数据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 先进行单模态容积重建, 然后根据体外 标志点空间一对一控制融合的方法进行选择式两模态图像融合, 从而到达两模态数据的全 面融合。这种全面融合图像的分层浏览, 信息量大, 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疾病。由于球囊内 显像液任何角度成像都为圆点状, 易于寻找配准, 提高了注册和融合精度。 标志点不仅用于 图像。
8、融合, 还用于手术、 穿刺导航, 以及引导放射治疗肿瘤等。利用体外标志点的控制进行 说 明 书 CN 103126702 A 3 2/2 页 4 不同模态两两图像融合, 有利于提高图像融合的精度, 便于诊治疾病。 附图说明 0008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 0009 图 2 是本发明的小囊球球壳剖面图 ; 0010 图 3 是本发明的标志体剖面图。 实施例 :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 0012 本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体外标志点, 它是由球体 (1) 和球盖 (2) 经连接口 (3) 固 定连接构成的空心球, 即球体带有灌装显像液 (4) 的空腔。球体 (1) 和。
9、球盖 (2) 的连接口 (3) 可以通过螺纹连接 ; 也可以是套接, 然后经弹性胶带圈 (5) 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 还可以 经过密封胶将它们粘接在一起。 0013 球体 (1) 和球盖 (2) 之间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 主要是针对放射性核素成像具有 半衰期时间的限制。对于应用放射性核素成像显影液, 需要放射性核素的多模态显像液必 须现配现用, 致使用作标志的小囊球现灌现封。向红色透明的 CT/MRI 双显液内加入适量具 有PET或SPECT显像的放射性同位素, 就成为多模态的显像液(4)。 用小针管将多模态显像 液 (4) 注入球体内, 受液体粘附力的影响, 液体会高出球口, 将球盖折盖住球。
10、体, 或在多模 态显像液内将球体和球盖用镊子折盖, 将球腔内充满显像液 (4) 的小囊球压入具有弹性的 胶带圈 (5) 内即成为标志体。如果多模态显像液内没有核素显像, 即没有半衰期的时间限 制, 为常显像液体, 可用密封胶密封小球取代弹性胶带圈。 由于这种特制的标志体显影标志 点明显, 易于辨认和注册 ; 显影主体为球形, 在任何扫描角度和成像角度都是圆形, 易于找 准标志点, 从而提高了注册和融合精度。利用体外标志点的控制进行不同模态两两图像融 合, 有利于提高图像融合的精度, 便于诊治疾病。 0014 以颅脑 MRI、 PET 图像融合为例。将 PET 的放射性核素与 3 毫升 CT/M。
11、RI 红色双显 液混合配成多模态显像液, 推荐剂量约为0.01毫居/毫升。 选用内径4mm的标志球5个, 将 其灌注满多模态显像液并折盖用乳胶带圈封堵, 制成 5 个多模态显像标志体。用胶布把上 述 5 个标志体分散固定在受检者的头部。先行 PET 检查, 后行 4mm 层厚无间隔的 MR 扫描。 将 PET 和 MR 的数据传送至图像处理工作站, 分别进行容积重建。重建后图像根据颅脑外的 标志点进行空间一对一融合, 从而到达颅脑 MRI 和 PET 的全面图像融合。 说 明 书 CN 103126702 A 4 1/2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6702 A 5 2/2 页 6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126702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