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434520 上传时间:2018-02-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43413.9

申请日:

2001.12.26

公开号:

CN1357376A

公开日:

2002.07.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0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K9/00

申请人:

汇成;

发明人:

汇成

地址:

100062北京市崇文区天坛东里48号院3号楼1单元2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煎煮、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或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将传统中药材炮制后粉碎,过筛,按药学有关制法生产多种剂型(例如片剂、丸剂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或用水(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提取剂)提取中药的提取物或者活性成份,按多种剂型和规格生产,装入带网孔的包装材料(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供临床调剂用。应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冲服、泡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汤液、或外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袋装中药或保健食品,其特征是在药学上可接受的包 装材料中装有颗粒细度为10--200目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或活性 物,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按不同的规格装入药学可接受的包 装材料。该中药可煎煮、可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
2: 权利要求1的中药,其中包装材料选自过滤纸包装材料, 聚乙烯薄膜,铝箔,胶囊,防潮蜡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 材料。
3: 权利要求1的中药,其中中药的粒度为20-180目以下,优 选30-170目;更优选 1 40-160目;其次 2 50-150目、其 次 3 60-140目、其次 4 70-130目、其次 5 80-120目、 其次 6 90-110目。
4: 权利要求1的中药,其中中药的剂型,有丸剂、散剂、颗 粒剂、冲剂、片剂、胶囊剂,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
5: 权利要求1的中药,其中中药的规格有:0.1克、0.2克、 0.3克、0.4克、0.5克、0.6克、0.7克、0.8克、0.9克、1克、 2克、3克、4克、5克、6克、7克、10克、15克、20克等多种规 格。
6: 权利要求1的中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经过提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中药材原料→炮制→粉碎 (10-200目)→用水或丙酮,氯仿,乙醚,乙酸乙酯醇等药学上可 接受的提取剂,提取活性成份或提取物→制成多种剂型如丸,片, 胶囊等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按多种规格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 的包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 (2)未提取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中药材原料→炮制→粉碎10- 200目直接按多种剂型例如片剂、丸剂、颗粒、胶囊等或药学上可 接受的其它剂型和规格生产→灭菌干燥→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 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 (3)将鲜药用超低温冷冻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或药 学上可接受的萃取技术,提取出的提取物或活性物质,直接按多种 剂型,例如片剂、丸剂、颗粒、胶囊等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 和规格生产→灭菌干燥→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装袋,如过滤纸 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
7: 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可外用属一种药物或保健 食品,制成多种服法,多种提取法,多种剂型,多种规格包装的这 种组合方法给于权利保护。

说明书


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或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上使用最广泛、历史最悠久的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吸收快,显效快的特点,是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辩证论治思想的结晶。中药饮片是制作中药汤剂不可缺少的原料。以下就中药饮片的现状作一概述。

    中药饮片在采收、加工的整个过程中,一般不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多带有大量的微生物。饮片的包装简单,在运输、储藏、使用过程中,微生物继续生长和繁殖,极易发生吸潮、生虫、霉变等现象。中药来源复杂,部分药材参杂严重,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中药饮片没有统一的形状、大小、规格,煎煮时间不易掌握,煎煮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疗效。炮制质量的控制无规范化、标准化的指标,不同的加工方法往往对饮片的有效成分影响很大,造成质量差异。中药饮片体积膨大,需要较大的库房。由于库存容器、配方等方面的原因,饮片在使用中浪费极大。配方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使配方质量无法保证。至今,饮片质量一般仍以眼观、口尝、鼻嗅、手摸等进行直观鉴别,缺乏现代、快速、准确、实用的对饮片内在质量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给饮片生产、管理、研制等工作造成了一定地困难,制约了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快速变化,无论是中药汤剂还是中成药,都难以适应人类生活变化的需求。具体的看,他们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中药汤剂不方便患者的使用。繁琐的煎煮过程、令人生畏的口味,使众多患者望而却步,转而服用西药。同时由于煎煮费时,不利于急症用药,不方便携带、储藏,使中草药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2.药材浪费。有关资料表明,传统中药饮片的药物有效成分溶出率只有30-50%左右,近一半的药物作为药渣被倒掉,造成药材的极大浪费。

    3.中药汤剂的质量不稳定。中药汤剂从饮片的生产、加工,到患者口服,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包括道地药材,药材的炮制,患者煎煮的时间等,这些原因造成汤剂的质量不稳定,可重复性差。

    4.中药汤剂不利于急症用药。由于中药汤剂的制作过程繁琐,在急症用药中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

    由于以上的原因,造成目前中医药在医疗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到二成,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我国的份额不到5%,面对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我们只有勇于改革,才能走出目前的不利局面,使我国的中医药得到长足的发展。

    据此,我们提出了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可煎煮、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  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这种中药,口服时药物全部被服用,不留药渣;煎煮时,由于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很大,药物的有效成份很容易溶出,煎煮时间也只有10-15分钟,患者容易接受。此外,携带方便,容易保存,药材利用率高,和传统饮片相比有较大的优势。容易推广。

    (三)技术方案

    为实施本发明的目的采取了如下方案:

    将传统中药材炮制后,粉碎成细粉,过筛(10-200目),用水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附加剂做湿润剂,按药学有关制法按多种剂型生产(例如片剂,丸剂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灭菌干燥,以多种规格包装(用带网孔的包装材料,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成可煎煮、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供临床调剂用。应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或冲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汤液。也可将中药材炮制粉碎后,用水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提取剂(如丙酮,氯仿,乙醚,乙酸乙酯醇等)的提取物或者活性成份,按药学有关制法制成多种剂型(如丸,片,胶囊等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分别按多种规格包装(用带网孔的包装材料,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应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或冲服、泡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汤液。也可加入药学上认可的附加剂做成外用药。

    本发明的生产流程图如下:

    (1)中药材原料→炮制→粉碎(10-200目)直接按多种剂型(例如片剂、丸剂、颗粒、胶囊等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和规格生产→灭菌干燥→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成可煎煮、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

    (2)中药材原料→炮制→粉碎(10-200目)→用水(或丙酮,氯仿,乙醚,乙酸乙酯醇等药学上可接受的提取剂)提取活性成份(或提取物)→制成多种剂型(如丸,片,胶囊等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按多种规格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

    (3)中药鲜药→用超低温冷冻萃取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萃取技术,提取出的提取物或活性物质,直接按多种剂型(例如片剂、丸剂、颗粒、胶囊等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和规格生产→灭菌干燥→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

    (4)以上中药(包括鲜药或提取物,活性物质)都可制成外用药。

    1、一种袋装中药或保健食品,其特征是在药学上可接受的包装材料中装有颗粒细度为10-200目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或活性物,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按不同的规格装入药学可接受的包装材料。该中药可煎煮、可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

    2、其中包装材料选自过滤纸包装材料,聚乙烯薄膜,铝箔,胶囊,防潮蜡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

    3、其中中药的粒度为20-180目以下,优选30-170目;更优选<1>40-160目;其次<2>50-150目、其次<3>60-140目、其次<4>70-130目、其次<5>80-120目、其次<6>90-110目。

    4、其中中药的剂型,有丸剂、散剂、颗粒剂、冲剂、片剂、胶囊剂,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

    5、其中中药的规格有:0.1克、0.2克、0.3克、0.4克、0.5克、0.6克、0.7克、0.8克、0.9克、1克、2克、3克、4克、5克、6克、7克、10克、15克、20克等多种规格。

    本发明及其制备工艺,适于各种中药材的加工制作。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但所有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被理解为对实施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甘草制剂

    <1>直接制丸取甘草炮制品一份,粉碎,过80目筛,水泛法制丸,每丸重约1克,用辐射法灭菌干燥,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供临床调剂用。

    <2>直接制片取甘草炮制品一份,粉碎后,过80目筛,用糊精作粘合剂制成片剂,每片重1克,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用铝箔纸包装,即得成品。

    <3>直接制颗粒取甘草炮品制一份,粉碎至20目,用辐射法灭菌干燥,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

    <4>提取物制丸取甘草炮制品一份,粉碎,加水10倍,煎煮40分钟,过滤,过滤液另存,药渣加水5倍、3倍分别再煎煮两次,时间分别为40分钟、20分钟,三次滤液混合,浓缩干燥,粉碎成120-200目颗粒,以乙醇为湿润剂混合制丸,每丸重约1克,用辐射法灭菌干燥,按1、2、3、5、6、10克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即得成品。

    <5>提取活性成分甘草酸制片取甘草炮制品一份,粉碎,加4倍75%乙醇,回流两次,每次两小时,过滤,浓缩,干燥,粉碎,压片,每片重约1克,按1、2、3、5、6、10克多种规格用铝箔纸包装,即得成品。

    使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或冲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煎煮液。

    实施例二.西洋参制剂

    <1>直接制丸取西洋参炮制品一份,粉碎,过60目筛,用水泛法制丸,每丸重约1克,用辐射法灭菌,干燥,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即得成品。

    <2>直接制片取西洋参炮制品一份,粉碎,过60目筛,做成片剂,每片重1克,用辐射法灭菌,干燥,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铝箔纸包装袋。

    <3>直接制颗粒取西洋参炮品制一份,粉碎至20目,用辐射法灭菌干燥,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

    <4>提取物制丸取西洋参炮制品一份,粉碎,加水10倍,煎煮40分钟,过滤,过滤液另存,药渣加水5倍、3倍分别再煎煮两次,时间分别为40分钟、20分钟,三次滤液混合,浓缩干燥,粉碎成160目颗粒,干燥,灭菌,以乙醇为湿润剂混合制丸,每丸重约1克,按1、2、3、5、6、10克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即得成品。

    <5>提取活性成分人参皂甙Rb1制片取西洋参炮制品一份,粉碎,加4倍75%乙醇,回流两次,每次两小时,过滤,浓缩,干燥,粉碎,压片,每片重约1克,按1、2、3、5、6、10克多种规格用铝箔纸包装,即得成品。

    使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或冲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煎煮液。

    实施例三.山楂制剂

    <1>直接制丸取山楂炮制品一份,粉碎,灭菌,过30目筛,以乙醇为湿润剂,用泛制法制丸,干燥,每粒重1克,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即得成品。

    <2>直接制片取山楂炮制品一份,粉碎,灭菌,过30目筛,压成片剂,干燥,每片重1克,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铝箔纸包装袋,即得成品。

    <3>直接制颗粒取山楂炮品制一份,粉碎至20目,用辐射法灭菌干燥,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

    <4>提取物制丸取山楂炮制品一份,粉碎,加水10倍,煎煮40分钟,过滤,过滤液另存,药渣加水5倍、3倍分别再煎煮两次,时间分别为40分钟、20分钟,三次滤液混合,浓缩干燥,粉碎成120-200目颗粒,干燥,灭菌,以乙醇为湿润剂混合制丸,每丸重约1克,按1、2、3、5、6、10克多种规格装入过滤纸包装袋,即得成品。

    <5>提取活性成分有机酸制片取山楂炮制品一份,粉碎,加4倍75%乙醇,回流两次,每次两小时,过滤,浓缩,干燥,粉碎,压片,以糊精作附加剂制片,每片重1克,以1、2、3、5、6、10克等多种规格装入铝箔纸包装袋,即得成品。

    实施例四.蜈蚣外用药制剂

    取蜈蚣炮制品一份,粉碎,灭菌,过80目筛,用凡士林作调和剂做成膏剂,包装,备外用。

    实施例五.鲜药制剂(生药)

    取薄荷鲜药一份,用超低温冷冻萃取技术,将萃取物直接按多种剂型(例如片剂、丸剂、颗粒、胶囊等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和规格生产→灭菌干燥→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使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或冲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煎煮液。

    本发明在制备其它种类药材,根据药材的性质,可适当调整加水的比例,煎煮的时间、次数,以及提取剂的比例和种类,使药材的有效成分得以充分提取。

    经过中药饮片和我们研制的粗颗粒溶出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粗颗粒的中药成分的溶出量更多更快,可用较少的时间和药量达到原饮片的效果。试验如下:

    中药饮片和我们研制的粗颗粒剂溶出率的比较

    一.实验方法:

    试验材料选13种中药饮片,按药典炮制规范进行加工炮制,分别制成单味中药饮片和单味中药粗颗粒;

    样品制备分别取上述各单味中药饮片样品3.0克,加100ml水,煎煮30min。

    浸出物测定参考《中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附录63页浸出物测定方法测定(热浸法)。

    二.试验结果见表。

    药名     水浸出物(%)      百分率  增加率

             饮片     粗颗粒   增值    (%)

    西洋参   41.97    45.32    3.35    8.00

    甘草     13.93    28.91    4.98    20.8

    苦杏仁   17.75    19.11    2.36    16

    桑寄生   15.98    18.69    2.71    14.5

    黄芩     30.03    33.43    3.4     11.3

    白勺     22.56    25.03    2.47    10.9

    茯苓     11.45    12.57    1.12    9.8

    白术     55.73    60.18    4.45    8

    决明子   11.47    15.87    4.4     38.4 

    夏苦草   14.21    16.35    2.14    15.06

    天麻     14.82    16.67    1.85    12.5

    薄荷    17.99    19.8     1.81  10.1

    荆芥    16.71    18.31    1.6   9.6

    对以上13味中药饮片和粗颗粒分别进行煎煮时间的考察。结果表明,煎煮10-15分钟已能将中药内的成分全部提取出来,这样比原饮片煎煮30分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只有原饮片煎煮时间的1/3-1/2。

    分别对中药饮片和我们研制的粗颗粒剂的复方溶出率的比较试验,用四君子丸方:太子参12g,白术0.6g茯苓0.6g甘草0.3g;加水200ml,煎煮30min。结果表明,我们研制的粗颗粒的复方溶出量比中药饮片复方的溶出量增加20.6%,增加效果明显。

    本发明的创造点是将中药饮片制成可煎煮、泡服、冲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制成各种剂型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装入有网孔的可浸煮的包装袋(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以代替中药饮片。应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或冲服、泡服、或煎煮10-15分钟后服其煎煮液。即:它不但能像传统汤药一样随病情变化而随时调整用量,而且,也可以象服用西药一样方便快捷,而且,可随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药量,和中医辩证思想保持一。

    本发明与传统的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比较,有以下优势:

    1.服用快捷,显效速度快。由于这种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很大,煎煮时药物的有效成分很容易溶出,口服时药物全部被服用,不留药渣,服用后崩解速度快,因此,显效速度快。也有利于急症用药。

    2.有利于中药质量的提高。该中药一改过去粗放式的生产,采用精细的加工方法,以及科学的方法检测药物的有效成份含量,使生产工艺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3.节省药材。由于该类中药的特点,口服时药物全部被服用,不留药渣;煎煮时,由于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积很大,药物的有效成分很容易溶出,药物很少浪费甚至不浪费。

    4.有利于中药质量的管理。由于单味定量包装,有利于储存,运输。方便检查验收。

    5.有利于提高疗效。有了包装的中药饮片,剂量准确,较传统的抓药方式有很大的进步,疗效得到提高。

    6.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减少配方人员的劳动强度。

    7.有利于医生准确辩证施治。

    8.方便外用药的调配。

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煎煮、冲服、泡服、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煎煮、冲服、泡服、可直接服用又可外用的中药或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将传统中药材炮制后粉碎,过筛,按药学有关制法生产多种剂型(例如片剂、丸剂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剂型)或用水(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提取剂)提取中药的提取物或者活性成份,按多种剂型和规格生产,装入带网孔的包装材料(如过滤纸,或药学上可接受的其它包装材料),即为成品,供临床调剂用。应用时,按处方量配伍组方,温开水直接送服、冲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