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筑管件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浇筑发泡水泥或混凝土的浇筑管件,更具体地说,涉及浇筑管件管口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如图6所示,本申请人在先中国专利申请200610046965X、200620091616.5中公开了一种现浇轻质复合墙体,包括两侧由预制墙面板拼装而成的墙面,以及预制墙面板之间的轻质混凝土夹层。在浇筑发泡水泥(混凝土)时,通过靠近房顶的浇筑孔(浇筑孔通常紧贴顶部设置),利用图1所示浇筑管件实现浇筑。问题在于,如图1所示,浇筑管件通过蛇形管道2与泵相连,其端部开口,侧壁封闭。图中箭头表示泵送水泥时水泥的流出方向。当泵送水泥至最后阶段,关闭输送泵,此时因浇筑管件端部开口,开口截面成垂直状态,因此封闭在上述预制墙面板之间的液态水泥在浇筑管件端部开口处存在压力差,因此水泥将向浇筑管件内回灌,从而当墙体建成后,墙体顶部存在空缺处,无法弥补,严重时影响墙体隔音、绝热的质量。为此,常采用的方法是掐紧蛇形管道2,以防止回流。问题在于,这种操作较为复杂,封闭效果也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改进浇筑口的浇筑管件,用于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的施工,其目的在于避免当输送泵在停止时水泥通过浇筑管件发生回流,影响最终墙体质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浇筑管件,包括用于连接输送管道的插接端。其中,相反插接端的另一端口封闭,浇筑口开设在管前端侧壁处。
上述浇筑管件浇筑口可以是矩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各种形状。
上述浇筑管件,主要用于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200610046965X、200620091616.5“一种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的建造过程中。其使用方法为,首先,将浇筑管件前端插入待浇墙体的浇筑孔,使得浇筑管件的浇筑口朝下;而后,泵送水泥浇筑;浇筑完成后,旋转所述浇筑管件,使得浇筑管件的浇筑口朝上;拔除后端输送管,从而利用输送管和输送泵可以进行其他墙体的浇筑;最后,待水泥凝固后,拔出浇筑管件即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泵送水泥完成后水泥在浇筑管件中的回流现象,从而保证墙体的建设质量。而且本发明的浇筑管件配合输送泵和输送管使用,在备置多个本发明的浇筑管件件的前提下,输送泵和输送管可以同时多次使用,保证了设备的使用效率。本发明的浇筑管件及其使用方法,具有实用、方便、有效的特点,能够很好的保证现浇墙体的建设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考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浇筑管件。
图1是现有技术浇筑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浇筑管件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浇筑管件一种浇筑口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浇筑管件另一种浇筑口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浇筑管件在浇筑完成后的放置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浇筑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使用本发明浇筑管件实现现浇墙体建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示,参考图7所示,本发明的浇筑管件,包括用于连接泵体输送管道2的插接端,浇筑管件前部端口封闭,而浇筑口开设在管前部侧壁上,通常只需一个浇筑口。其浇筑口的形状,如图3和4所示成矩形、圆形、三角形或者其他形状。
本发明的浇筑管件,主要用于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200610046965X、200620091616.5“一种现浇轻质复合墙体”的建造过程中。其使用方法为:首先,将浇筑管件前端插入待浇墙体的浇筑孔中,使得所述浇筑管件的浇筑口朝下(如图2所示状态,箭头表示水泥的流出方向);而后泵送水泥浇筑;浇筑完成后,旋转浇筑管件前端,使得浇筑管件的浇筑口朝上(如图5所示状态),并关闭输送泵;此时,可以拔除后端输送管,从而输送管和输送泵可以用于其他墙体的浇筑;最后,待水泥凝固后,拔出浇筑管件即可。
其原理在于,当输送泵输送水泥时,依靠泵体压力输送水泥。在水泥浇灌完成后,旋转浇筑管件,使得浇筑口朝上,此时关闭输送泵,由于浇筑口朝上并处于高位,浇筑口不存在压力差,因此预制墙面板之间浇筑的液态水泥不会发生回流现象,从而保证了最终墙体的建造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