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42907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0.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17970.1

申请日:

2015.04.24

公开号:

CN104805175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12Q 1/02申请日:20150424|||公开

IPC分类号:

C12Q1/02; C12R1/19(2006.01)N

主分类号:

C12Q1/02

申请人:

中山大学

发明人:

杜长明; 马丹燕; 邱培培

地址:

510275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准备原始菌液,并制备培养皿灭菌样品;然后将弯曲尼龙导管一头接到等离子体消毒器喷嘴处,将导电性能良好的铁丝筛网覆盖在去盖的培养皿上,保证等离子体流不是直射培养基,从而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管的另一头置于培养皿中心上方,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接着将处理后的培养皿进行培养和观察,通过与未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比较可得到等离子产生的活性物质灭菌效果。这种方法通过尼龙管和铁丝筛网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较好的实现了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质定性分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取制备好的原始菌液0.1ml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中的LB琼脂培养基上,其中LB琼脂的厚度是培养皿壁高度的1/3,然后将制备好的平板静置10min让其充分吸收;(2)、将弯曲尼龙导管一头接到等离子体消毒器喷嘴处,将导电性能良好的铁丝筛网覆盖在去盖的培养皿上,保证等离子体流不是直射培养基,从而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管的另一头置于培养皿中心上方,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盖上培养皿标记;(3)、将处理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计数,观察培养基上的抑菌圈大小,通过与未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比较可得到等离子产生的活性物质灭菌效果。

说明书

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毒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放电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质通常包括原子氧(O),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物阴离子(H2O2-)和臭氧(O3)等活性基团,在等离子体杀菌过程主要是这些活性基团使微生物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分子过氧化,改变了细胞通透性,而使细胞破裂死亡。但目前国内外对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研究甚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为达到以上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包括的步骤如下:(1)、取制备好的原始菌液0.1ml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中的LB琼脂培养基上,其中LB琼脂的厚度是培养皿壁高度的1/3,然后将制备好的平板静置10min让其充分吸收;(2)、将弯曲尼龙导管一头接到等离子体消毒器喷嘴处,将导电性能良好的铁丝筛网覆盖在去盖的培养皿上,保证等离子体流不是直射培养基,从而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管的另一头置于培养皿中心上方,进行等离子体处理,盖上培养皿标记;(3)、将处理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计数,观察培养基上的抑菌圈大小,通过与未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比较可得到等离子产生的活性物质灭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活性物质分离示意图。
图中:1等离子体消毒器、2等离子体射流、3尼龙管、4铁丝筛网、5培养皿。
图2为活性物质定性分析图(a未处理,b等离子体处理120s,c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的等离子体处理120s)。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超净工作台中,制备含有大肠杆菌菌种(编号:ATTC25922)的原始菌液,然后进行定性分析,如附图1,包括的步骤如下:(1)、取制备好的原始菌液0.1ml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中的LB琼脂培养基上,其中LB琼脂的厚度是培养皿壁高度的1/3,然后将制备好的平板静置10min让其充分吸收;(2)、将4cm长的弯曲尼龙导管3一头接到等离子体消毒器1喷嘴处,将导电性能良好的500目铁丝筛网4覆盖在去盖的培养皿5(直径约为9cm,高约为1.7cm)上,从而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尼龙管3的另一头置于培养皿5中心上方,保证喷嘴距离皿中心2cm,将气体流量调为5L/min进行灭菌,等离子体射流2处理时间分别取120s,盖上培养皿标记;(3)、将处理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计数,观察培养基上的抑菌圈大小,如附图2,通过与未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比较发现,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之后的等离子体处理杀菌能力仍然非常强,证明了等离子体射流中的活性物质是主要杀菌作用因子。

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等离子体灭菌活性物质作用因子的定性分析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准备原始菌液,并制备培养皿灭菌样品;然后将弯曲尼龙导管一头接到等离子体消毒器喷嘴处,将导电性能良好的铁丝筛网覆盖在去盖的培养皿上,保证等离子体流不是直射培养基,从而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管的另一头置于培养皿中心上方,进行等离子体处理;接着将处理后的培养皿进行培养和观察,通过与未屏蔽掉带电粒子和紫外线的等离子体处理效果比较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生物化学;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学;酶学;突变或遗传工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