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3735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203735A21申请号201280071942822申请日20120928102012003107020120327KRB62J1/10200601F16G11/0020060171申请人金春秋地址韩国首尔72发明人金春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代理人惠磊王漪54发明名称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包括移动式车座;车座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移动式车座,并结合于自行车车架的座管区域,通过推拉钢绳的动作,使所述移动式车座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
2、移动;以及操作杆,设置于所述自行车的车把区域,固定有所述钢绳,用于推拉所述钢绳。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928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KR2012/00788420120928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3/147375KO20131003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3735ACN104203735A1/1页21一种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车座;车座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移动式车座,并结合于自行车。
3、车架的座管区域,通过推拉钢绳的动作,使所述移动式车座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以及操作杆,设置于所述自行车车架的车把区域,固定有所述钢绳,用于推拉所述钢绳,所述车座移动模块,包括模块箱,形成外观;钢绳连接杆,中央区域固定于从所述移动式车座延长的车座架,两端部露出于所述模块箱的外侧并连接所述钢绳;旋转轴,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车座架;小齿轮,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以及齿条,设置于所述模块箱内,形成所述小齿轮相啮合移动的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夹着所述钢绳连接杆前后配置有一对,所述小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4、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绳连接杆通过形成于所述模块箱的侧面的长孔露出于外侧,在所述钢绳连接杆的端部进一步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钢绳的钢绳固定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钢绳的力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车座移动模块,用于调节所述钢绳的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绳包括第一钢绳,连接于所述操作杆;以及第二钢绳,连接于所述钢绳固定架,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绳和所述第二钢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包括装置壳体;以及转动杆,设置于所述装置壳。
5、体的内部,通过支点进行蹊跷运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部形成与所述第一钢绳连接的第一钢绳连接部,另一端部形成与所述第二钢绳连接的第二钢绳连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绳连接部和所述支点之间的距离长于所述第二钢绳连接部和所述支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绳连接部的第一钢绳与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绳连接部的第二钢绳的作用方向相互平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绳的力调整装置进一步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配置于所述转动杆的周围,通过旋转轴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装置壳体,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钢绳。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
6、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结合于所述自行车车架。权利要求书CN104203735A1/5页3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车座,即便骑乘者的体型不同,在行驶中也能根据骑乘者的体型方便且容易改变车座的位置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背景技术0002一般,自行车是用双脚踏脚踏板并利用脚踏力旋转车轮进行行使的车辆。0003广义地讲,自行车还包括三轮车或四轮车,但还有水上自行车或者冰上自行车等行使在地面以外的地方的自行车。0004这些自行车被广泛用作利用人力的典型的交通工具,近来,自行车已被。
7、用作用于增进健康的运动器材,另外,自行车已经被广泛应用为娱乐设施。此外,由于自行车的环保特点,对自行车的需求在稳步增长。0005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立体图。0006根据图1,通常,自行车1包括车轮2、车架3、脚踏板4、链条5、固定式车座6以及车把7。此时,车座即固定式车座6固定于车架3的垂直轴的座管SEATPOST3。0007如此,现有自行车1的情况,由于大部分固定式车座6固定于座管6,因此,无法将固定式车座6朝自行车1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0008对此,要求改善其结构,即与以往不同,将固定式车座6形成为可朝自行车1的行驶方向或其相反方向移动,并且,即便是利用自行车1的骑乘者的体型。
8、不同,在行驶中也能根据骑乘者的体型方便且容易改变车座6的位置。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通过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车座,即便骑乘者的体型不同,在行驶中也能根据骑乘者的体型方便且容易改变车座的位置。0010所述目的通过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而实现。本发明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式车座;车座移动模块,连接于所述移动式车座,并结合于自行车车架的座管区域,通过推拉钢绳的动作,使所述移动式车座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以及操作杆,设置于所述自行车车架的车把区域,固定有所述钢绳,用于推拉所述钢绳。0011所述车座移动模块,包括。
9、模块箱,形成外观;钢绳连接杆,中央区域固定于从所述移动式车座延长的车座架,两端部露出于所述模块箱的外侧并连接所述钢绳;旋转轴,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车座架;小齿轮,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以及齿条,设置于所述模块箱内,形成所述小齿轮相啮合移动的线。0012所述旋转轴夹着所述钢绳连接杆前后配置有一对,所述小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旋转轴的两端部区域。说明书CN104203735A2/5页40013所述钢绳连接杆通过形成于所述模块箱的侧面的长孔露出于外侧,在所述钢绳连接杆的端部进一步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钢绳的钢绳固定架。0014可进一步包括钢绳的力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车座移动模块,用于调节所述钢绳的力。00。
10、15所述钢绳包括第一钢绳,连接于所述操作杆;以及第二钢绳,连接于所述钢绳固定架,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绳和所述第二钢绳。0016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包括装置壳体;以及转动杆,设置于所述装置壳体的内部,通过支点进行蹊跷运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部形成与所述第一钢绳连接的第一钢绳连接部,另一端部形成与所述第二钢绳连接的第二钢绳连接部。0017所述第一钢绳连接部和所述支点之间的距离长于所述第二钢绳连接部和所述支点之间的距离,连接于所述第一钢绳连接部的第一钢绳与连接于所述第二钢绳连接部的第二钢绳的作用方向相互平行。0018所述钢绳的力调整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配置于所述转动。
11、杆的周围,通过旋转轴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装置壳体,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钢绳。0019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可结合于所述自行车车架。0020发明效果0021根据本发明,通过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车座,即便骑乘者的体型不同,在行驶中也能根据骑乘者的体型方便且容易改变车座的位置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附图说明0022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自行车的立体图。0023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的侧面结构图。0024图3是图2所示的移动式车座区域的放大图。0025图4是车座移动模块的侧面内部简略结构图。0026图5是车座移动模块的平面内部简略结构图。0027图6是图5中移动式车座朝。
12、自行车的行驶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0028图7是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的钢绳的力调整装置的平面简略结构图。0029图中0030102车轮,103车架,104脚踏板,105链条,107车把,110移动式车座,111车座架,120操作杆,130车座移动模块,131模块箱,132长孔,133钢绳连接杆,134钢绳固定架,135A,135B旋转轴,137小齿轮,138齿条,140钢绳,160钢绳的力调节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31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藉此详细说明本发明。0032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备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的侧面结构图,图3是图2所示的移动式。
13、车座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车座移动模块的侧面内部简略结构图,图5是说明书CN104203735A3/5页5车座移动模块的平面内部简略结构图,图6是图5中移动式车座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图。0033首先,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自行车与以往相同,包括车轮102、车架103、脚踏板104、链条105以及车把107等结构。0034此外,本实施例的自行车包括移动式车座110、车座移动模块130、以及操作杆120。0035尤其,本实施例的情况,与现有固定式车座6参照图1不同,适用移动式车座110,通过操作杆120的操作借助车座移动模块130的动作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因此,可根据骑乘者的体。
14、型容易改变车座的位置。0036如图5及6所示,移动式车座110整体上具有弹性,上表面形成为平坦,车座的后部分形成为较宽用于支撑骑乘者的臀部,车座的前部分形成为狭小,胯裆位于此部分。因此,即便长时间骑自行车,也不会感到不便。0037车座移动模块130连接于移动式车座110并结合于车架103的座管108的区域,通过推拉钢绳104的动作,可使移动式车座110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0038实际上,移动式车座110可通过车座移动模块130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说明移动式车座110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移动的例。但是,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0039。
15、如图2所示,操作杆120设置于自行车的车把107区域,并连接有钢绳140,操作杆120是操作钢绳140进行推拉的部分。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操作杆120拉钢绳140。0040如图3至图6所示,车座移动模块130包括模块箱131、钢绳连接杆133及旋转轴135A、135B。0041模块箱131形成车座移动模块130的外观。图中简单地示出了模块箱131,但是,可按照自行车适当改变模块箱131的形状。由于所述模块箱131在外部看不到钢绳连接杆133、旋转轴135A、135B等,因而美观。0042钢绳连接杆133,其中央区域固定于从车座110延长的车座架111,两端部被露出于模块箱131的外侧而形成连接钢。
16、绳140的场所。0043此时,钢绳连接杆133通过形成在模块箱131的侧面的长孔132露出于外部,在钢绳连接杆133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固定钢绳140的钢绳固定架134。其结果,移动式车座110可随着钢绳连接杆133沿模块箱131的侧面长孔132的移动而移动。0044旋转轴135A、135B可旋转地连接于车座架111。本实施例中,夹着钢绳连接杆133前后配置有一对旋转轴135A、135B。0045在所述旋转轴135A、135B的两端部安装有小齿轮137,在模块箱131内安装有齿条138,所述齿条形成多个小齿轮137相啮合而移动的线路LINE。0046参照图5及图6说明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移动式车座1。
17、10的动作。0047若用户操作操作杆120,则钢绳140被拉向图6的箭头A方向,所述拉力通过钢绳固定架134传到钢绳连接杆133。0048此时,移动式车座110可朝箭头B方向移动,从而,移动式车座110基于安装于旋转轴135A、135B的两端部的小齿轮137沿齿条138旋转的动作朝箭头B方向移动。0049若要使移动式车座110回到原位,则从移动式车座110下来强制往后推移动式车说明书CN104203735A4/5页6座110即可。005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使移动式车座110朝自行车的行驶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即便是骑乘者的体型不同,在行驶中,也能根据骑乘者的体型方便且容易改变移动是车座。
18、110的位置。0051图7是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式车座的自行车的钢绳的力调节装置的平面简略构造图。0052上述的实施例中,当操作操作杆120来推拉钢绳140时移动式车座110进行移动,若能减少此时的力,则能提高使用上的方便性。换而言之,即便是小力也能更加容易移动移动式车座110。0053为此,本实施例的情况,可以设置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当然,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是一实施例而已,并不是一定要具备的。0054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与车座移动模块130连接,用于调节钢绳140的力。0055钢绳140分为连接于操作杆120的第一钢绳140A和连接于钢绳固定架134的第二钢绳140。
19、B,在第一钢绳140A与第二钢绳140B之间配置有如图7所示形态的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0056当然,第一钢绳140A和第二钢绳140B并不是断裂的,而是在第一钢绳140A和第二钢绳140B之间通过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连接,因而,第一钢绳140A和第二钢绳140B通过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连接成一个线。0057当用操作杆120拉第一钢绳140A时,钢绳力的调节装置160有助于减少所需力,而在钢绳固定架134侧能提供更大的力。0058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可如图2设置于车架103,但是,也可以配置于其他的位置。0059与图2不同,将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并联使用时,换而言之可以使用2个以。
20、上,此时,即便以小力推拉第一钢绳140A,在钢绳固定架134侧能提供大的力。0060如图7所示,具有如上所述作用的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包括装置壳体161;转动杆162,设置于装置壳体161的内部,通过支点164进行蹊跷运动,所述转动杆的一端部形成与第一钢绳140A连接的第一钢绳连接部165,另一端部形成与第二钢绳140B连接的第二钢绳连接部166;以及导向部件163,配置于转动杆162的周围,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钢绳140B。0061所述第一钢绳连接部165与第二钢绳连接部166皆可转动地连接于转动杆162的两端部。0062所述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是利用所谓杠杆的原理的装置,本实施例中,减小。
21、拉第一钢绳140A时所需的拉力,而在拉移动式车座110的钢绳固定架134侧提供更大的力。0063即,根据图7,从支点164到第一钢绳连接部165的距离L1和拉第一钢绳连接部165时的力度T1即拉第一钢绳140A时的力度T1的乘积与从支点164到第二钢绳连接部166的距离L2和拉连接于第二钢绳连接部166的第二钢绳140B时的力度T2的乘积相同。因而,通过适当调节支点164的位置,可以更加减少所需的力量。0064例如,如图7所示,若第一钢绳连接部165和支点164之间的距离L1长于第二钢绳连接部166和支点164之间的距离L2时,基于所谓杠杆的原理,减小拉第一钢绳140A时说明书CN104203。
22、735A5/5页7所需的力量,而在拉移动式车座110的钢绳固定架134侧提供更大的力量。此时,连接于第一钢绳连接部165的第一钢绳140A和连接于第二钢绳连接部166的第二钢绳140B的作用方向相互平行为佳。0065导向部件163是引导第二钢绳140B的圆盘形部件,配置于转动杆162的周围,通过旋转轴163A可旋转地结合于装置壳体161。0066如此,通过在车座移动模块130和操作杆120之间设置用于调节钢绳140的力量的钢绳的力调节装置160,从而,在骑乘者坐在车座110的状态下,能以小力简单地调节车座110的位置。0067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记载的实施例,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并且,应理解所述修改例或变形例皆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说明书CN104203735A1/4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203735A2/4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203735A3/4页10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4203735A104/4页11图7说明书附图CN104203735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