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41839 上传时间:2018-01-1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48730.8

申请日:

2015.05.15

公开号:

CN104830031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8L 63/02申请日:20150515|||公开

IPC分类号:

C08L63/02; C08K9/02; C08K7/24

主分类号:

C08L63/02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发明人:

周兴平; 唐晓丽; 李晓静; 解孝林

地址: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代理人:

曹葆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组分和均匀填充在环氧树脂组分中的碳纳米管组分;此外,所述碳纳米管组分由碳纳米管和包裹在其外壁的金属纳米颗粒共同组成,并且它在整个复合材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wt%~5wt%。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将金属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2)将金属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中;(3)将环氧树脂/碳纳米管分散体系固化成型。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条件温和,金属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其不仅能改善环氧树脂的导热抗静电特性,而且对环氧树脂具有增强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碳纳米管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在该碳纳米管的外表面包裹形成金属纳米颗粒,由此制得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
(b)将步骤(a)所制得的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由此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分散液;
(c)对步骤(b)所制得的环氧树脂/碳纳米管分散液执行固化处理,在此过程中,首先使分散液在60℃~100℃的条件下低温预固化0.5小时~3小时,接着使分散液在140℃~180℃的条件下高温固化4小时~8小时,由此获得所需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且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的特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并且其长径比优选被设定为不小于3000。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金属纳米颗粒选自铜、银、镍或钴。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或者双酚F型环氧树脂,并且金属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优选被设定为0.5~5wt%。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将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的具体过程优选如下: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分散温度为 20℃,高速搅拌的转速为1600转/分钟-2000转/分钟。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速搅拌的条件为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中,优选使用固化剂进行固化处理,所述固化剂优选咪唑类固化剂或酸酐类固化剂,为2-乙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2-苯基咪唑、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二种;其中咪唑类固化剂加入量与环氧树脂比为2g/100g~10g/100g,酸酐类固化剂加入量与环氧树脂比例为60g/100g~100g/100g。

8.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组分和均匀填充在环氧树脂组分中的碳纳米管组分;此外,所述碳纳米管组分由碳纳米管和包裹在其外壁的金属纳米颗粒共同组成,并且它在整个复合材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wt%~5wt%。

说明书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因静电引起的集成电路元器件损害是电子电器产品使用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为防止灾害和提高电子电器产品的可靠性,电子元器件封装过程中的抗静电处理成为必要环节。其中,采用抗静电封装材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改善聚合物抗静电特性的通常方法是向聚合物中添加炭黑、碳纤维、金属粉、抗静电剂等填料以降低聚合物的体积或表面电阻。但添加上述填料势必损害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电器产品的快速发展和制造工艺水平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越来越高集成化和小型化,其带来的散热和安全问题为电子封装材料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塑料封装材料,特别是环氧树脂在电子封装材料中用量最大、发展最快。添加高导热系数的无机填料可以提高环氧树脂的导热性能。但金属颗粒或短长径比的晶须填料仅在高填充量时才能发挥出好的导热效果。然而,高填充量的填料将劣化环氧树脂的加工特性和力学强度。更重要的是,高填充量的金属粒子必将使环氧树脂成为导电材料,无法满足电子封装的绝缘性能要求。碳纳米管因优异的力学和导热性能成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理想填料,近年来已成功地被用于导热绝缘复合材料中。为改善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降低其与聚合物基体的界面热阻,充分发挥出碳纳米管的导热特性,发明人曾采用聚合 物或无机导热填料对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改性,改性的碳纳米管显著提高了聚合物材料的热导率。但聚合物或无机导热填料对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并不能赋予聚合物材料抗静电特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聚合物/碳纳米管导热复合材料抗静电性能差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组分和均匀填充在环氧树脂组分中的碳纳米管组分;此外,所述碳纳米管组分由碳纳米管和包裹在其外壁的金属纳米颗粒共同组成,并且它在整个复合材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wt%~5wt%。其中,金属纳米颗粒选自铜、银、镍或钴。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碳纳米管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在该碳纳米管的外表面包裹形成选自铜、银、镍或钴的金属纳米颗粒,由此制得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
(b)将步骤(a)所制得的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由此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分散液;
(c)对步骤(b)所制得的环氧树脂/碳纳米管分散液执行固化处理,分别在低温固化和高温固化过程,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中,低温固化和高温固化的过程为:首先使分散液在60℃~100℃的条件下低温预固化0.5小时~3小时,接着使分散液在140℃~180℃的条件下高温固化4小时~8小时,由此获得所需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且此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的特性。
其中,在步骤(a)中,用化学镀的方法将金属纳米颗粒包裹在碳纳米管的外表面。
在步骤(a)中,所述碳纳米管为多壁碳纳米管或单壁碳纳米管,并且其长径比优选被设定为不小于3000。
在步骤(b)中,所述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或者双酚F型环氧树脂,并且金属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优选被设定为0.5~5wt%。
在步骤(b)中,将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的具体过程优选如下: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金属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中;分散温度为20℃,高速搅拌的转速为1600转/分钟-2000转/分钟。分散搅拌步骤更进一步优选为20℃下,将金属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加入到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2小时后除去有机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
在步骤(c)中,优选使用固化剂进行固化处理,所述固化剂优选咪唑类固化剂或酸酐类固化剂,为2-乙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2-苯基咪唑、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均苯四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二种;其中咪唑类固化剂加入量与环氧树脂比为2g/100g~10g/100g,酸酐类固化剂加入量与环氧树脂比例为60g/100g~100g/100g。
本发明的优越性在于:
(1)本发明提供的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金属纳米颗粒包覆的碳纳米管兼具导热和抗静电填料的作用,导热抗静电填料用量少;且金属纳米颗粒包覆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分散均匀。
(2)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的导热和抗静电性能优,且具有高长径比特性的碳纳 米管能提供环氧树脂的力学强度。
(3)本发明提供的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可应用电子封装材料或其它热界面材料,大幅度改善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性能和抗静电特性,延缓电子元器件的热老化、消除静电灾害,从而延长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提供的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工业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提供的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一种高性能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在高效热界面材料方面有很高应用价值,尤其适于电子封装材料领域,如集成电路封装等。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脆断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2是未改性碳纳米管(1wt%)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脆断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3是实施例12中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脆断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图4是实施例13中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脆断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为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F型环氧树脂(型号为YDF-165)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1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铜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铜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Cu@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Cu@MWNT均匀分散在YDF-165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Cu@MWNT和YDF-165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Cu@MWNT与YDF-165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07: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2-乙基-4-甲基咪唑固化剂(固化剂与YDF-165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6: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60℃预固化2小时,然后在150℃高温固化8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将制得的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液氮中脆断,断面喷金后利 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较均匀的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图1所示);采用类似方法制得的未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图2所示)。
按照ASTM-C51804标准测得的1wt%填充量的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225W/m·K,略低于SiO2包覆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但较纯环氧树脂提高了12.5%。按照GB/T 1410-2006标准测得1wt%填充量的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为6.71×1011Ω,显著低于SiO2包覆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和纯环氧树脂,具有明显的抗静电功能。
实施例2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F型环氧树脂(型号为YDF-165)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1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YDF-165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MWNT和YDF-165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YDF-165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07: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 加入2-乙基-4-甲基咪唑固化剂(固化剂与YDF-165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6: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60℃预固化2小时,然后在150℃高温固化8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按照ASTM-C51804标准测得的1wt%填充量的Ag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220W/m·K,略低于SiO2包覆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但较纯环氧树脂提高了10%。按照GB/T 1410-2006标准测得1wt%填充量的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表面电阻为3.54×1010Ω,较1wt%填充量的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降低了1个数量级,具有更优异的抗静电功能。
实施例3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A型环氧树脂(型号为E-51)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0.5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E-51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MWNT和E-51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E-51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 0.54: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2-乙基咪唑固化剂(固化剂与E-51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8: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70℃预固化2小时,然后在150℃高温固化7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4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A型环氧树脂(型号为E-51)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1.5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E-51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MWNT和E-51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E-51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1.63: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2-苯基咪唑固化剂(固化剂与E-51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7: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80℃ 预固化1小时,然后在160℃高温固化6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5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F型环氧树脂(型号为YDF-165)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2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铜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铜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Cu@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Cu@MWNT均匀分散在YDF-165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Cu@MWNT和YDF-165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Cu@MWNT与YDF-165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2.08: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2-苯基咪唑固化剂(固化剂与YDF-165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2: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70℃预固化1.5小时,然后在180℃高温固化5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6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 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A型环氧树脂(型号为E-51)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2.5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E-51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MWNT和E-51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E-51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2.69: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2-十一烷基咪唑固化剂(固化剂与E-51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5: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80℃预固化1小时,然后在170℃高温固化5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7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F型环氧树脂(型号为YDF-165)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3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铜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铜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Cu@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Cu@MWNT均匀分散在YDF-165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Cu@MWNT和YDF-165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Cu@MWNT与YDF-165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5.57: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均苯四甲酸酐固化剂(固化剂与YDF-165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80: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100℃预固化0.5小时,然后在160℃高温固化8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8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F型环氧树脂(型号为YDF-165)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3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YDF-165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 MWNT和YDF-165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YDF-165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5.88: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固化剂(固化剂与YDF-165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90: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70℃预固化2小时,然后在170℃高温固化5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9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A型环氧树脂(型号为E-51)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3.5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E-51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MWNT和E-51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E-51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5.80: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固化剂(固化剂与E-51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60:100),均匀混合并 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100℃预固化0.5小时,然后在180℃高温固化4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10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A型环氧树脂(型号为E-51)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4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铜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铜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Cu@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Cu@MWNT均匀分散在E-51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Cu@MWNT和E-51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Cu@MWNT与E-51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8.33: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邻苯二甲酸酐固化剂(固化剂与E-51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100: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100℃预固化0.5小时,然后在160℃高温固化8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11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F型环氧树脂(型号为YDF-165)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4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YDF-165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MWNT和YDF-165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YDF-165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8.73: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2-十一烷基咪唑固化剂(固化剂与YDF-165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10: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60℃预固化2小时,然后在160℃高温固化8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实施例12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F型环氧树脂(型号为YDF-165)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5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YDF-165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MWNT和YDF-165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YDF-165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8.95: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固化剂(固化剂与YDF-165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70: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60℃预固化3小时,然后在140℃高温固化8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将制得的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液氮中脆断,断面喷金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可较均匀的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稍有团聚现象(图3所示)。
实施例13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和环氧树脂,改性的碳纳米管均匀分散在双酚F型环氧树脂(型号为YDF-165)固化成型而得。碳纳米管为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的添加量为10wt%。
上述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制备过程如下:
将长径比大于3000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进行敏化、活化处理后,采用化学镀将金属银纳米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得银纳米颗粒改性的碳纳米管(Ag@MWNT)。利用超声波辅助分散和高速搅拌手段将Ag@MWNT均匀分散在YDF-165型环氧树脂中,制得环氧树脂/碳纳米管(EP/CNT)分散液;分散条件为:20℃下,将Ag@MWNT和YDF-165型环氧树脂加入到丙酮中(Ag@MWNT与YDF-165型环氧树脂的质量比为20:100),超声分散2小时后旋蒸除去丙酮溶剂,然后在16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4分钟、2000转/分钟转速下搅拌2分钟,并循环搅拌两次。向EP/CNT分散液中加入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固化剂(固化剂与YDF-165型环氧树脂质量比为80:100),均匀混合并真空脱出气泡,制得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将环氧树脂/改性碳纳米管复合分散液在60℃预固化2小时,然后在140℃高温固化8小时,制得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将制得的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液氮中脆断,断面喷金后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银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有明显的团聚现象(图4所示)。
实施例14
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提供的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测定导热系数和表面电阻,其结果见表1。
实施例15
实施例1与未改性碳纳米管(1wt%)填充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脆断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如图1和图2所示,铜纳米颗粒包覆改性的碳纳米管较均匀的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图1所示);未改性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中,碳纳米管出现明显的团聚 现象(图2所示)。
本发明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的复合材料性能对比见表1:
表1本发明材料同现有技术的相关性能指标对比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该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包括环氧树脂组分和均匀填充在环氧树脂组分中的碳纳米管组分;此外,所述碳纳米管组分由碳纳米管和包裹在其外壁的金属纳米颗粒共同组成,并且它在整个复合材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wt5wt。本发明同时公开了兼具导热和抗静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包括:(1)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将金属颗粒包覆在碳纳米管表面;(2)将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制备或化学加工;以其为基料的组合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