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属于中药制药工业的技术领域,尤其属于一种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的中药药物。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的中药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的症候群,各都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范围,本药物是贵州少数民族苗族长期实践总结,采用贵州丰富的地道中草药,对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有非常明显的疗效,对胃肠疾病既有针对性,又有广谱性,主要的功能按中医药理论有舒肝理气、健胃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肝胃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腕刺痛、呕吐吞酸、腕腹胀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症候群都有显著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药,它的药物组份和剂量配比(重量份):
枳壳10-50、香附8-40、大黄8-40、小红参5-25、白芍15-80、凤凰衣10-50、土木香8-40、麻布袋8-40、延胡索8-40、隔山消10-50、楤木15-60、铁角蕨10-50。
本药物的组份优化剂量配比(重量份)为:
枳壳20-45、香附15-35、大黄15-35、小红参10-25、白芍30-70、凤凰衣20-45、土木香15-35、麻布袋15-35、延胡索15-35、隔山消20-40、楤木25-55、铁角蕨20-45。
本药物的组份最佳剂量配比(重量份)为:
枳壳40-42、香附30-32、大黄30-32、小红参20-21、白芍60-63、凤凰衣40-42、土木香30-32、麻布袋30-32、延胡索30-32、隔山消35-40、楤木45-55、铁角蕨35-40。
将上述12味中药按剂量配比粉碎成细粉、混合、装入胶囊和制成中药剂中的各种剂型。
本方剂是采用贵州苗族药的密验方,经科学的筛选临床试验配制而成,其效果和作用为舒肝理气、健胃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肝胃气滞血瘀所致的胃腕刺痛、呕吐吞酸、腕腹胀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都有显著的疗效。
附图说明(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的中药,的具体实施方式:它的药物组份和剂量配比范围(重量份):
枳壳10-50、香附8-40、大黄8-40、小红参5-25、白芍15-80、凤凰衣10-50、土木香8-40、麻布袋8-40、延胡索8-40、隔山消10-50、楤木15-60、铁角蕨10-50。
本药物的组份优化剂量配比(重量份)为:
枳壳20-45、香附15-35、大黄15-35、小红参10-25、白芍30-70、凤凰衣20-45、土木香15-35、麻布袋15-35、延胡索15-35、隔山消20-40、楤木25-55、铁角蕨20-45。
本药物的组份最佳剂量配比(重量份)为:
枳壳40-42、香附30-32、大黄30-32、小红参20-21、白芍60-63、凤凰衣40-42、土木香30-32、麻布袋30-32、延胡索30-32、隔山消35-40、楤木45-55、铁角蕨35-40。
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的中药,实施例:它的药物组份配比(重量份):
枳壳40、香附30、大黄30、小红参20、白芍60、凤凰衣40、土木香30、麻布袋30、延胡索30、隔山消40、楤木55、铁角蕨40。
将上述12味中药按配比粉碎成细粉、混合均匀,装入胶囊即为成品。或制成中药剂中地其他各种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