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1443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1443A21申请号201410293071522申请日20140627A01K61/0020060171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地址201306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999号72发明人王成辉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039代理人刘江良54发明名称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其步骤包括(1)混养的池塘条件;(2)蟹苗放养;(3)仔蟹阶段饲养管理;(4)彩鲤放养;(5)混养期间的饲养管理。通过本发明方法能保障中华绒螯蟹幼蟹培育的产量和规格。
2、,又保障彩鲤的成活率和养成规格,能较好提高池塘的综合生产效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1443ACN104041443A1/1页21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1)混养的池塘条件水深大于50CM,优选在蟹苗下塘前一周向池塘移植水花生,水花生投放面积为池塘的1/41/3;(2)蟹苗放养蟹苗选淡化4至8日龄,亩放养量为10125KG;(3)仔蟹阶段饲养管理按常规的仔蟹培育方法进行;(4)彩鲤放养放养时间须在期仔蟹后,即蟹苗先下塘一个月后放养,放养量为每亩不超过10尾。
3、;(5)混养期间的饲养管理按照幼蟹的培育方式与方法进行,彩鲤不需做特别的饲养管理措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2)步中,蟹苗体色为淡姜黄色,无其它杂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第(4)步中,彩鲤的放养规格为夏花鱼种。权利要求书CN104041443A1/3页3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幼蟹与鲤(瓯江彩鲤)的池塘混养方法。背景技术0002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河蟹,大闸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鳌蟹属,是我国极为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2。
4、013年全国河蟹产量达70万吨,产值近400亿元,堪称我国水产养殖殖业的一朵奇葩。目前在我国的河蟹产业链中,蟹苗、幼蟹和成蟹基本上分三个产业阶段进行,蟹苗生产者负责亲蟹繁育和蟹苗生产,并将蟹苗销售给幼蟹培育者进行饲养;幼蟹是从蟹苗到蟹种的一龄河蟹的总称;成蟹是达到性成熟时的商品蟹,由蟹种经一年左右时间培育而成。幼蟹是河蟹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产中环节),起着串连产前(蟹苗)、产后(成蟹)产业链的重要作用。当前在蟹种培育过程中,池塘单养是最主要的培育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养殖方式简单、饲养管理方便、在幼蟹成活率较高时可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不足之处是池塘的养殖空间未得到有效利用,养殖综合效益未有效发。
5、挥,在幼蟹成活率较低时的养殖效益没有其它水产养殖对象予以补充。0003鲤(CYPRINUSCARPIO)属鲤形目,鲤科、鲤属,是我国主要的水产养殖对象之一和全世界人工养殖历史最长的鱼类,也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排第三位的水产种类。鲤鱼为底栖型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界主要以底层中的游游生物、有机碎屑等为食。此外,鲤鱼还具有生长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是进行池塘主养与混养的优良对象。瓯江彩鲤是申请者经过12年连续选育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22011),其生长速度比选育前提高了近20,非常合适稻田、池塘等多种水体养殖。0004在当前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是必不可少的载体,尤其是漂浮性水。
6、草(主要是水花生)是幼蟹饲养过程中必需品,它为河蟹提供了生长、活动和蜕壳场所。可以说,河蟹主要生活中水体中上层(水草层)。彩鲤生活在水体底层,这两者混养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此外,河蟹为爬行类,彩鲤为游泳型,两者混合也符合生物的生态互补原则。但幼蟹与彩鲤在食性、底层空间上也存在一定竞争性和相互影响。如何实现两者的有效混养,最大限度营造互惠互利的生活空间,减少相互间的食物竞争性,需要创新性的混养技术。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是申请者在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可靠技术,通过该方法能保障中华绒螯蟹幼蟹培育的产量和规格,又保障彩鲤的成活率和养成规格,能较好提高池。
7、塘的综合生产效益。0006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的混养方法,其步骤如下(1)混养的池塘条件水深大于50CM,优选在蟹苗下塘前一周向池塘移植水花生,水花生投放面积为池塘的1/41/3;说明书CN104041443A2/3页4(2)蟹苗放养蟹苗选淡化4至8日龄,亩放养量为10125KG;(3)仔蟹阶段饲养管理按常规的仔蟹培育方法进行;(4)彩鲤放养放养时间须在期仔蟹后,即蟹苗先下塘一个月后放养,放养量为每亩不超过10尾;(5)混养期间的饲养管理按照幼蟹的培育方式与方法进行,彩鲤不需做特别的饲养管理措施。0007上述第(2)步中,蟹苗体色为淡姜黄色,无其它杂色。0008上述第。
8、(4)步中,彩鲤的放养时间须在期仔蟹后。0009上述第(4)步中,彩鲤的放养规格为夏花鱼种。0010本发明的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是根据中华绒鳌蟹幼蟹的培育特点与生产实际,结合彩鲤的种质特点而开发出的混养方法与技术,这两者混养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符合生物的生态互补原则。本发明人于2013进行了国内首次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与彩鲤混养试验,经过本发明人一年的技术实践,在400亩的混养池塘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混养效果和经济效益,蟹种产量没有受到影响,但规格更为整齐,还额外增加了彩鲤收益,提高了幼蟹培育池塘的综合效益。本发明实现了两者的有效混养,最大限度营造了互惠互利的生活空间,减少了相互间的食物竞争性,建立了。
9、独特的、创新性的混养方法。具体实施方式0011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混养的池塘条件面积25亩,水深50CM以上;池塘四周和进排水口建有幼蟹防逃设施;蟹苗下塘前一个星期左右,向池塘移植水花生,水花生投放面积约为池塘的1/41/3,并用尼龙绳整齐固定水花生,使水花生在池塘不仅能有序生长,而且还能美观池塘,有效地为河蟹提供生长、蜕壳等场所。00122、蟹苗放养蟹苗选择经国家审定或批准生产的良种,淡化4日龄以上,体色为淡姜黄色,无其它杂色。每亩放养量为10125KG,放养时应将蟹苗均匀洒在池塘四周的水面或水草上。00133、仔蟹阶段饲养管理仔蟹培育饲养以池塘中的天然饵料为主,如浮游生物、水生植物。
10、、底栖生物等;适当添加配合饲料,但配合饲料在傍晚投喂,投喂量一般每亩025KG。0014仔蟹阶段的水位调节随着河蟹蜕皮次数增加逐步提高水位。高温季节增加至最高水位。刚下塘水深保持2030CM;蜕壳变态为期仔蟹加水10CM;期仔蟹加水15CM;期仔蟹再加水2025CM;期仔蟹达到最高水位7080CM。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50CM,溶解氧含量不低于30MG/L。00154、彩鲤放养彩鲤放养是本发明的关键,放养时间必须在期仔蟹后(即蟹苗先下塘一个月后)才能放养彩鲤,否则会对幼蟹的成活率带来影响。0016彩鲤的放养规格为夏花鱼种(体长3厘米左右)。0017彩鲤的放养量为每亩不超过10尾,过多会与幼蟹发。
11、生食物和空间竞争。说明书CN104041443A3/3页500185、混养期间的饲养管理混养期间的饲养管理按照幼蟹的培育方式与方法进行,彩鲤不需做特别的饲养管理措施。0019饵料以配合饲料为主,开始的投喂量一般每亩051KG,随着幼蟹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以4个小时吃完为宜。0020水位随着河蟹蜕皮次数增加逐步提高水位。0021透明度池水透明度以4050CM为宜,当透明度低于40CM时,注入新水。当透明度高于50CM时,适当增加生物肥施用量。注意防止青泥苔的产生。0022溶解氧池水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0MG/L。0023在管理上坚持做好“四查”、“四勤”、“四定”和“四防”工作。四查。即查幼蟹吃食情况、查水质、查生长、查防逃设备。特别是防逃设备,在大风、大雨时,应及时检查,发现问题,随时修理,保持设备完好。四勤。即勤除杂草、勤巡塘、勤做清洁卫生工作、勤记录。四定。即投饵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四防。即防敌害生物侵袭、防水质恶化、防幼蟹和彩鲤逃逸、防意外突发情况。00246、混养效果2013年度的上海崇明福岛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400亩幼蟹培育池试验,每亩放养蟹苗125公斤和彩鲤夏花10尾,经过约200天的饲养,平均每亩收获蟹种130公斤,彩鲤成活率在90以上,平均规格15284克。彩鲤的当地售价为15元/公斤,平均每亩比以前多增收200元以上。说明书CN10404144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