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型帐篷 本发明是关于伞型帐篷,更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通风性及防水性良好,以及可使篷布不被支骨连接件刺破或咬住的折叠式改良伞型帐篷。
伞型帐篷由于携带方便及搭建容易,因此长久以来广受爱好野外活动者所喜用。
早期的伞型帐篷,如图1所示,由于搭建后,即篷布1展开后,上巢4与下巢5成开离状态,密合欠佳且拉绳7留置在篷顶外边,因此在雨天使用时,雨水极易经由上巢突出的突柱及上巢盖体6间的隙缝及沿该拉绳流入帐篷内。加之上巢与下巢的结合构架不稳固,易受外力造成帐篷自行收合,产生困扰。
为解决上述缺点,本发明人在台湾新型专利第36220号中提供如图2所示的一种改进的伞型帐篷,其中在下巢突柱的周面设置螺纹,使该突柱在篷布展开时可自上巢的中心孔伸出帐篷的顶端,并使内部系有拉绳7且在其周面设有螺纹的帽盖6在该拉绳缩回至帐篷内后,与该下巢突柱螺合,使上、下巢及帽盖结合成一体。
上述台湾新型专利案具有帐篷内通风不佳及有因湿气引起结露的缺点。为此,本发明人在日本实用新案申请第165506号中,提供了一种以网眼织布构成帐篷顶面部份以利通风及防止结露的设计;同时为防止在雨天时雨水经由该网眼布侵入帐篷内,用帽盖固定一用来遮蔽该网眼布区域的补助布。
但上述补助布由于层叠状地覆盖在网眼布区域,故仅遇下雨时始得使用,但在其使用期间仍会影响通风,而且其装卸作业较烦,同时该补助布为一独立组件,不无遗失之虑。
另外,上述各种帐篷的共同缺点为,其支撑篷布的支骨的连接具系如图6(A)及(B)所示,将一支(内侧)支骨(a)嵌合固定于连接具的一端部,另一支(外侧)支骨(b)可转动地枢接于连接具的另一端部附近。此种连接具在帐篷收合时,即支骨(b)向上方反转折曲时,连接具的先端有刺破帐篷地底布(c)之虑:相反地,由收合状态转换至展开状态时,即其支骨(b)向下方转动时,如图8所示,在阴影线表示的部位有啮住底布(c)之虑,如此不仅有损底布且影响展开动作之顺利进行。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始终具有良好通风性的伞型帐篷。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为提供一种改良的支骨连接具,使收合及展开帐篷时均不伤及篷布或底布且能使收合/展开操作顺利的伞型帐篷。
图1为一种已知技术的伞型帐篷的透视略图;
图2为另一种已知技术的伞型帐篷的透视略图;
图3为本发明之伞型帐篷的展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4为图3之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帐篷接近完全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篷布及底布省略;
图6(A)及(B)为已知技术的支骨连接具的示意图;
图7(A)及(B)为对应于图6(A)及(B)的本发明的支骨连接具的示意图;
图8为已知技术的支骨由收合状态转变为开展状态的说明图;
图9为本发明的支骨由收合状态转变为开展状态的说明图。
现依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按已知技术的伞型帐篷,其篷布是装在支骨的内侧面,类似一般伞的伞布与伞骨。但,本发明的帐篷恰与其相反,将支骨配设在篷布的外侧面。
本发明的帐篷结构与本发明人的上述先有技术同样,备有:一在其中心具有贯通孔的上巢;多根支骨,其上端可转动地枢装于上巢,所述支骨呈放射状排列且直线延伸,使其下端可以连结具为支点向上方外侧折曲反转;连接骨,其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枢装于下巢及上述支骨上的折曲关节部,且当该下巢上升至与上巢下面相接合时其支骨侧端可位于较低位置;插通于上述贯通孔而其下端可卡止于下巢的拉绳;由下巢的上面中心突出而可穿通上述贯通孔的突柱;成形于此突柱外周的螺纹部;系结有拉绳的上端部且可螺合于该螺纹部的帽盖,及具有伞型篷布及底布的帐篷。以往此种帐篷是将篷布的上面中心装配在上巢上,而将其下线装配在支骨的下端,且具有人的出入口。
图3及4中,1为上巢,2为下巢,3为连结骨,4为由上支骨4a及下支骨4b枢接形成的支骨,J1为连结骨3及上支骨4a的连结具,J2为上支骨4a及下支骨4b的连结具,此下支骨4b在收合时可向外侧反转折曲而靠近在上支骨4b,5为拉绳,6a为伞型篷布,6b为连接于该伞型篷布6a周缘部的底布,7为覆盖于该篷布6a顶部区域的补助布,8为帐篷入口拉链。
上述篷布6a的外表面沿着每一放射状伸展的支骨4形成有管状部6c。在本例中,如图3所示,共有八支支骨4,因而在对应于支骨4的篷布6a的外侧面分别与该篷布一体形成有八个管状部6c。此管状部6c最好使用一块与篷布6a相同的带状布形成,而将其沿篷布6a的缝合线放射状地缝定于篷布的外侧面,且最好如图4所示,在缝布的中央部份及对应于连接具J1及J2的部份,使该管状部6c呈不连续状。
依本发明,是将如上构成的篷布6a的管状部6c分别被覆状地套装于各支骨4上,而将开设于篷布6a顶部的中央孔配置于下巢2的下方,并使拉绳5穿过该中央孔向下垂延。
上述篷布6a的顶部,即中央孔的周围域以网眼织布形成,同时在该网眼织布区域的上面配设一面积比该区域为大的补助布7,用帽盖9压定在上巢1的上面,而其各角部7a则经由缩紧带等线索10连结于装设在各支骨4下端的木栓承口部11。
由于上述篷布6a的顶部配置于下巢2的下方,因此在该篷布顶部与覆盖在其上方的补助布7之间保持有一间隔,形成通风空间,因而该补助布的设置既可防止下雨时雨水侵入且又可维持其正常的通风性及防止结露。
此种伞型帐篷当由如图5所示的收合状态转变成图4的展开使用状态时,首先卸下帽盖9,将拉绳5的上端往上引拉,则系结于拉绳下部的拉环12抵接下巢2的下面。随后继续往上引拉时,下巢2即逐渐上升,最后该下巢2上面的突柱13便穿过上巢1的中央孔而突露于上巢的外方。此时下巢2已与上巢1完全嵌合,继之将拉绳向下方向引拉使帽盖的底面与上巢1的上面接触,然后将帽盖螺合于突柱13,即可使上巢与下巢结合成一体。
再者,相反地,由图4的展开状态转变成收合状态时,先卸下帽盖,然后用手压下上述下巢的突柱13,则下巢2脱离上巢1往下移动,随着下巢的移动,连结骨3亦下降,由此连结骨的下降动作牵动支骨4,使支骨向内侧收拢。
将此收合后的支骨4b以连结具J2为支点向上方反转折曲,便可将支骨折叠成较短状,以利携带及收藏。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第2目的,所提供的支骨连接具J2具有如图7(A)、(B)及图9所示的构造。断面呈窄U型的连结具的两端部的沟槽中对向地配置待连接的两支支骨4a及4b的对向端部a、b,此两端部分别以销针可转动地装设于连结具沟槽的两对向壁中。
使用此种连结具J2时,两支骨4a、4b可自由灵活转动,故将展开状态的帐篷收合折叠时,即支骨4b向上反转折曲时,如图6(B)所示,连结具J2将以其背部接触篷布的底布6b,故不致于刺破底布。反之,由收合状态转变成展开状态时,如图9所示,不致于在支骨与连结具的端部间啮住该底布6b。
以上已依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的改良点,但其实施方式可依所示技术要旨加以修饰或改变,从而实现本发明的上述两目的。因此,基于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改变自应属于本发明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