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65059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4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1101493.4

申请日:

1991.03.08

公开号:

CN1054881A

公开日:

1991.10.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7/30; A01N25/04

主分类号:

A01N47/30; A01N25/04

申请人:

韦德健;

发明人:

韦德健; 李安全; 罗敏兴

地址:

541001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定江广西灵川县华年制剂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王素娥;来光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阐述了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其做法是首先将灭幼脲原粉溶于溶剂中,然后选取适宜的乳化剂和配合溶剂做成乳油,再加入能与之复配的某些农药,使形成的乳油组合物具有不分层、不沉淀,易于分散在植物叶面上,并能起粘附和窒息害虫的作用,在同样的条件下,该乳油及组合物比现有的灭幼脲粉剂和悬浮剂杀死害虫的种类要多,并可少用原粉5倍以上。而且对人畜安全无毒。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含有灭幼脲类物质的原料,其特征在于:将灭幼脲原粉先溶于溶剂中,再分别加入乳化剂、增效剂和苯类配合溶剂搅拌乳化均匀,然后经过滤即得到杀虫效力强的灭幼脲乳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灭幼脲类原粉包括1-(4-氯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1-(4-氯苯基)-3-(2,6-二氯苯甲酰基)脲、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硫脲等化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溶剂为非质子型极性溶剂,其中包括,2-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乳化剂包括农乳、机油乳剂等。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增效剂是能与灭幼脲乳油复配的其它农药。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

    灭幼脲是蜕皮激素类农药,其作用主要是破坏蛾类、蚊、蝇和某些昆虫幼虫的几丁质沉淀而阻碍新表皮的形成,使昆虫取食以后在蜕皮、变态时幼虫及蛹的口器、胸、腹、足等部位的旧表皮很难脱下,新表面易破损使体液流出而死亡,这类农药效果好,不容易污染环境,而且对人畜安全。

    常用的灭幼脲有几种,它们包括:

    这些物质一般不溶于水和难溶于醇、酮、醚及苯类有机溶剂,工厂出厂时一般将原粉磨碎,加入填充物做成粉剂或加入一些分散物质做成悬浮剂(胶悬剂),如国内有吉林通化化工研究所生产25%的悬浮剂,林业部安阳林药厂生产25%和50%的悬浮剂,用户使用是直接将粉剂或用水稀释悬浮剂以后喷洒在植物表面,但这两种剂型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点:一、原药用量大,无论是粉剂或胶悬剂,颗粒都不可能磨得很细,喷洒起来用药量很多;二、均匀性和分散性差,很难粘附在叶面上,喷洒时效果欠佳;三、悬浮剂易分层沉淀,使用起来有困难;四、药物功能单一,灭虫有选择性,当某些植物同时有几种不同种类的害虫时不能一次消灭完。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灭幼脲乳油的方法以及以该乳油为主要成份。复配某些性质稳定、灭虫效果好的其它农药的组合物,使得在保持原有蜕皮激素药力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消灭其它种类害虫的功率,达到一药多用。

    本发明地实现首先是找到对灭幼脲溶解力强,又不破坏其化学性质的溶剂,然后是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配合溶剂,将其做成性能稳定:分散性好的乳油;同时还可组配一些有其它杀虫效果的农药作为增效剂,制成杀虫组合物。就达到了本发明的目的。

    据《溶剂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8年版)中介绍,灭幼尿类物质较好的溶剂主要有以下几种,2-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等,这些化合物一般是非质子型的强极性溶剂,能溶解灭幼脲原粉。

    将灭幼脲原粉溶于上述之一的溶剂中,制得灭幼脲原药溶液,然后,还需加入乳化剂和配合溶剂,才能得到所需浓度的灭幼脲乳油,使用时用水稀释后能够以良好的分散态分布在植物枝叶上,本发明人经过反复试验和比较,选取了农乳和机油乳剂作为乳化剂,使配制出的乳油具有几个特点:一、稳定性好,不分层,不产生沉淀,易于存放;二、使灭幼脲原药更均匀地分散在植物叶面上,增加药液对虫体的渗透力,缩短杀虫时间;三、增加药液对植物和害虫的粘附力,尤其是机油乳剂的加入,使灭幼脲乳油喷洒后在植物上形成难挥发的油膜,对害虫产生窒息的作用,即使遇阴雨天也不影响杀虫效果,对螨虫、蚜虫等有特殊的作用。

    配合溶剂的作用是稀释原药溶液,达到要求的浓度,并保持乳油的流动性,从溶解度、匹配性、毒害性等多方面考虑,本发明选取了苯及苯的衍生物作为配合溶剂。

    为了更进一步增加灭幼脲的杀虫功效,本发明在制取灭幼脲乳油的同时还可加入少量其它能与之复配,对人畜低毒的农药,如杀虫脒、双甲脒及某些有机氮、有机氯等杀虫剂,以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乳油中加入了少量的双甲脒和杀虫脒,能显著地提高杀死螨虫和红蜘蛛的能力。

    经上述方法组配的乳油能大大减少灭幼脲原粉的用量,一般悬浮剂出厂时的灭幼脲含量为20-50%,而本乳油中仅为2-5%,后者为前者的1/5-1/10,而不改变脱皮激素的灭虫效果,另外,从组配的溶剂、乳化剂及配合溶剂的选取情况,乳油仍保持了灭幼脲原粉或悬浮剂的低毒性,保证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以下简介本发明的生产工艺

    在常温下将灭幼脲原粉加入溶剂溶解,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乳化剂,再加配合溶剂混合均匀,经沉淀机械杂质后装瓶或装罐即可出厂。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灭幼脲乳油的生产方法:

    实施例一,2.5%灭幼脲乳油(4-1号):

    将2.5公斤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加到40-50升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依次加入农乳6升和机油乳剂20-25升,最后加入二甲苯溶液至总体积为100升,混合均匀并除去不溶性杂质即可装罐出厂。

    实施例二,2.5%灭幼脲乳油(4-2号):

    将1-(4-氯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2.5公斤加到40升的N,N-二甲基甲酰胺中溶解完,然后按实施例一的方法加入农乳7升和机油乳剂20升,最后再加入甲苯使乳油总体积为100升,过滤后即可包装出厂。

    实施例三,5%灭幼脲乳油(虫敌2-1号):

    5公斤1-(4-氯苯基)-3-(2,6-二氯苯甲酰基)脲原粉溶于50升的二乙基甲酰胺中,按实施例一的方法加入农乳8升,机油乳剂25升,然后加入杀虫脒0.8公斤,最后加入甲苯至总体积为100升。

    实施例四、2.5%灭幼脲乳油(虫敌2-2号)。

    将2.5公斤1-(4-氯苯基)-3-(2-氯苯甲酰基)脲加到25升的N,N-二甲基乙酰胺中溶解完全,再加入农乳10升,机油乳剂25升,双甲脒乳油0.5升,最后倒入二甲苯至100升搅拌均匀,过滤装瓶即得。

    试验实例:

    一、5%灭幼脲乳油稀释100倍对菜青虫进行药效实验,3日内菜青虫死亡率50-80%,药后5日内死亡90%以上。

    二、2.5灭幼脲乳油稀释800倍对马尾松毛虫的药效试验,药后14天,死亡率为95.5%。

    三、5%灭幼脲乳油稀释1000倍对荔蝽若虫进行药效试验,药后7日内,死亡率达到80%以上。

    四、广西桂林地区林科所将虫敌2-2号乳油加水800-1000倍对柑桔树喷洒,喷后24小时杀死红蛛蜘达96%以上,用药后7天至半个月防治效率仍保持90%以上。

    五、广西寄生虫防治研究所和南宁市卫生防疫站将本发明的乳油对家蝇和蚊子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证明效果很好,幼虫杀死率都较高。

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阐述了灭幼脲乳油及其杀虫组合物的生产方法,其做法是首先将灭幼脲原粉溶于溶剂中,然后选取适宜的乳化剂和配合溶剂做成乳油,再加入能与之复配的某些农药,使形成的乳油组合物具有不分层、不沉淀,易于分散在植物叶面上,并能起粘附和窒息害虫的作用,在同样的条件下,该乳油及组合物比现有的灭幼脲粉剂和悬浮剂杀死害虫的种类要多,并可少用原粉5倍以上。而且对人畜安全无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