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96109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0CN104196109A21申请号201410256355722申请日20140611E03F5/0420060171申请人褚兴国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办事处新朱村72发明人褚兴国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代理人苗峻54发明名称一种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雨井,其特征是所述渗雨井为竖直深入地下圆环状结构,并在圆环状结构的侧面设置有渗水孔,圆环状结构的上部设置过滤泥土的过滤盖,过滤盖的上端面低。
2、于周围地平面。该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根据不同地理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将雨汛期的储存在地下,使干燥的高地保持湿润,地表地下水位提高,高山及高地植被茂密根系发达,干旱期缩短,汛洪降低,水土流失量减少,干旱期缩短,植被茂盛,根系发达,从而减少了地质灾害发生,由于将雨水储存了地下,进而补充了地下水,地壳下沉及漏斗现象也能得到缓解。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96109ACN104196109A1/1页21一种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雨井,其特征是所述渗雨井(1。
3、)为竖直深入地下圆环状结构,并在圆环状结构1的侧面设置有渗水孔(2),圆环状结构的上部设置过滤泥土的过滤盖(3),过滤盖(3)的上端上端面低于周围地平面2030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其特征是所述渗水井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步缩小。3一种在平原地区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渗雨井的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在地平面上设置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深入地下的渗水井(1)。4一种在山谷丘岭地区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渗雨井的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在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水井(1),并在渗水井的上口设置相互连接的水槽(4),在易发地质灾害的地段,部分渗水井的底部深度入山体。5一种在河流水溪内截。
4、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渗雨井的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在河道内分梯度设置渗水井、拦水坝。权利要求书CN104196109A1/2页3一种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该方法让一些高地增加含水量,减少干旱及将大雨、暴雨而发生的多种灾害。背景技术0002我国淡水资源缺乏,在一些地区尤为突出,自然界的雨水是比较珍贵丰富的淡水资源,然而降雨量不均衡,雨水流速快,不便于收集和储存,如果不能有效疏导反而给人们带来一些灾害,人们经过长期探讨的也摸索出一些疏导和储存雨水的方法,如在高地建水库湿地,山坡建造鱼鳞坑,而在一些在平原地区目前多。
5、采用挖建湿地,然而建湿地需要大量的占用耕地面积,而蒸发量大,雨水的储存和利用率与耗资不匹配,如何让有效将大自然的能源留住,减少排放流走,使土地湿化因而需要研究一种经济实用的节能减排的方式。发明内容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即能将雨水储存起来,既不占用耕地面积或少量占耕地面积同时还能减少自然灾害的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000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雨井,其特征是所述渗雨井为竖直深入地下圆环状结构,并在圆环状结构的侧面设置有渗水孔,圆环状结构的上部设置过滤泥土的过滤盖,过滤盖的上端面低于周围地平面2030CM。0005为。
6、防止占用耕地面积,所述渗水井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步缩小,所述渗水井的直径从下往上逐步缩小,当地下水位低于地表面1015米时,采用从下往上逐步缩小的圆锥形结构的渗水井,缩小井口减少占地面积;在平原地区当地下水位低于地表面大于15米时,可以采用上下直径一样的圆柱结构的渗水井,为便于运输及安装无论是圆锥台形结构还是圆柱结构的渗水井均可以设计成多节分体结构。0006在山区丘陵地区,使用时要在渗水井的上口设置相互连接的水槽、在易发地质灾害的地段,渗水井的底部深度入山体或加定桩使其与山体成为一体,避免水土流失。0007在季节性河流内分梯度设置渗水井、拦水坝,使上流的水不至于很短的时间内流入下流流域,不仅利于防。
7、止上流的干旱,还能长久的滋润下流,使河流内长期有水。0008另外,在地质灾害存在隐患,可能即将发生的地区,地段应采用易发地质灾害山坡山体井网加固法,及黄土高原易发生地质灾害改造防治法单侧双侧沟渠及山井网示意本发明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及其设置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地理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将雨汛期的储存在地下,使干燥的土地保持湿润,地表地下水位提高,高山及高地植被茂密根系发达,干旱期缩短,汛洪降低,水土流失量减少,干旱期缩短,植被茂盛,根系发达,从而减少了地质灾害发生,由于将雨水储存了地下,进而补充了地下水,地壳下沉及漏斗现象也能得到缓解。说明书CN104196109A2/2页4附图说明0009。
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发明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在平原地区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发明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在山区丘陵地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截能减排土地湿化减灾的渗水井在河道、溪流、梯河和梯溪地区结构示意图;图中,1、渗雨井,2、渗水孔,3过滤盖、4、水槽。具体实施方式0010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所述渗雨井1为竖直深入地下圆环状结构,并在圆环状结构的侧面设置有渗水孔2,圆环状结构的上部设置过滤泥土的过滤盖,过滤盖3的上端面低于周围地平面2030CM,便于雨水向深水井内集中流动。0011在平原地区可以采用在地下安置单体的渗水井,为防止占。
9、用耕地面积,渗水井的直径采用从下往上逐步缩小的圆锥台形结构;在也可以采用上下直径一样的圆柱结构的渗水井,为便于运输及安装无论是圆锥台形结构还是圆柱结构的渗水井1均可以设计成多节分体结构,如图1为3层叠加结构,使用该渗水井后,下雨后的多余乱淌的水进入渗雨井内,渗水井内的水也可以通过侧面的渗水空渗透到周围的土壤里,从而利于保持土地长久的湿润。0012在山谷丘岭地区,由上到下分梯度并逐渐增多的设置渗水井,渗水井的下部穿过泥土深入山体,并在渗水井的上口设置相互连接的水槽4、渗水井1的底部深度如山体,还能固定山上的泥土,防止泥土流失和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危害。0013在河道内分梯度设置渗水井、拦水坝,使上流的水不至于很短的时间内流入下流流域,不仅利于防止上流的干旱,还能长久的滋润下流,使河流内长期有水,可以提高下流水位,提高淡水利用率。0014无论是任何地区的渗水井1上部都必须加过滤盖4。说明书CN104196109A1/2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96109A2/2页6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961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