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510122674.X
2005.11.30
CN1977698A
2007.06.13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A41H3/00(2006.01); A41H1/00(2006.01)
A41H3/00
葛俊康;
葛俊康
211100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百家湖花园维也纳城26幢104室
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后衣身平面结构尺寸确定后领孔宽、后领孔深、后领孔弧线、后肩线、后中心线,构成平面的图形。再根据后翻领外围线在肩线处,后中心处的位置,后翻领线型的要求,当后肩斜度在变化时、领孔尺寸在变化时,可直接根据数学模式计算,找到后翻领外围线长。
1、 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后衣身平面结构尺寸确定后领孔宽、后领孔深、后领孔弧线、后肩线、后中心线,构成平面的图形。再根据后翻领外围线在肩线处,后中心处的位置,后翻领线型的要求,当后肩斜度α在变化时、领孔尺寸在变化时,可直接根据数学模式计算,找到后翻领外围线长。2、 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EH为后上平线,ES为后领孔宽,EC为后领孔深。CG为后中心线,SC为后领孔弧线,SC弧线长=●。SP为后肩线,SP与上平线的夹角为α度。后翻领外围线在后衣身肩线处的位置为M点,后翻领外围线在后衣身后中心处的位置为D点。当CD=SM-1.5时,根据SM与CD差,光顺连接后翻领外围线DM。后翻领外围线长DM=SC弧线长+1.2SM-0.8-tg(α-19°)=●+1.2SM-0.8-tg(α-19°)。
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于一种服装领子结构尺寸的确定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 已有技术中的服装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通常运用倾倒后领底线的角度方法,及运用后中心领腰、领面比值的方法来确定(如图1、2)。当后中心领腰、领面尺寸变化时,当前身领形、翻折线、驳折线角度变化时,不能保证后翻领外围线长的必须尺寸,影响服装的效果,所以发明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已成为服装制板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当后翻领外围线在肩线处、后中心处的位置构成常规的尺寸关系前题下,平面后肩斜度为α度时,后翻领外围线的长可不必测量后翻领外围线长,在保证科学、简便精确的前提下,运用数学模式直接找到尺寸。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面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后衣身平面结构尺寸确定后领孔宽、后领孔深、后领孔弧线、后肩线、后中心线,构成平面的图形。再根据后翻领外围线在肩线处,后中心处的位置,后翻领线型的要求,当后肩斜度在变化时、领孔尺寸在变化时,可直接根据数学模式计算,找到后翻领外围线长。 与已有技术中的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科学、精确、合理、简便。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的特点及使用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已有技术中运用倾倒后领底线角度的方法确定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已有技术中运用后中心领腰、领面比值的方法来确定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后翻领外围线线型在后衣身结构图上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的已知尺寸绘制翻驳领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1为已有技术中运用倾倒后领底线角度的方法确定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结构示意图。S为前身领孔宽点,A点为肩线延长线上的点,AB为驳折线,L为过S点作驳折线的平行线,后领下口直线CS与L线的交角为β,β为已知尺寸,β的取值根据后中领面b与后中领腰a的关系中求得,后中心线CD垂直CS,CR为后中领腰a,DR为后中领面b,M点为平面领外围线与肩线的交点。以驳折线AB为对称,M′为M点的对应点。M′D为后翻领外围结构线的长。当后中心领腰、领面尺寸变化时,当前身领形、翻折线、驳折线角度变化时,不能保证后翻领外围线长的必须尺寸,影响服装的效果。 再请参阅图2为已有技术中运用后中心领腰、领面比值的方法来确定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结构示意图。S为前身领孔宽点,A点为肩线延长线上的点,AB为驳折线,M点为平面领子外围线与肩线的交点。以驳折线AB为对称,M′为M点的对应点。根据已知后中领面b与后中领腰a尺寸,以M′点为圆心,(b-a)×1.5为半径画圆弧,直线SN相交于圆弧,N点在圆弧上,SN=a+b。过S点作SN的垂线为CS,CS=后领孔弧线长=●。后中心线CD垂直CS,CR为后中领腰a,DR为后中领面b。DN=CS=●,后翻领外围结构线长=DN+NM′=●+(b-a)×1.5。当后中心领腰、领面尺寸变化时,当前身领形、翻折线、驳折线角度变化时,不能保证后翻领外围线长的必须尺寸,影响服装的效果。 图3为后翻领外围线线型在后衣身结构图上的示意图。EH为后上平线,ES为后领孔宽,EC为后领孔深。CG为后中心线,SC为后领孔弧线,SC弧线长=●。SP为后肩线,SP与上平线的夹角为α度。后翻领外围线在后衣身肩线处的位置为M点,后翻领外围线在后衣身后中心处的位置为D点。当CD=SM-1.5时,根据SM与CD差,光顺连接后翻领外围线DM。后翻领外围线长DM=SC弧线长+1.2SM-0.8-tg(α-19°)=●+1.2SM-0.8-tg(α-19°)。 图4为根据图3的已知尺寸绘制翻驳领的结构示意图。S为前身领孔宽点,A点为肩线延长线上的点,AB为驳折线,M°点为平面领子外围线与肩线的交点。以驳折线AB为对称,M′为M°点的对应点。SC′=后领弧长=●,C′R为后中领腰=a。RD′为后中领面=b,b-a=CD=SM-1.5。SM=SM°+0.5,后翻领外围线长M′D′=●+1.2SM-0.8-tg(α-19°)。
《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后翻领外围线长的确定方法,首先根据后衣身平面结构尺寸确定后领孔宽、后领孔深、后领孔弧线、后肩线、后中心线,构成平面的图形。再根据后翻领外围线在肩线处,后中心处的位置,后翻领线型的要求,当后肩斜度在变化时、领孔尺寸在变化时,可直接根据数学模式计算,找到后翻领外围线长。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