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36147.5
2015.05.11
CN104808885A
2015.07.29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4申请日:20150511|||公开
G06F3/044; G02F1/1333; G02F1/1343; G02F1/1362
G06F3/04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谢剑星; 黄耀立; 黄俊宏
430070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666号生物城C5栋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朱绘; 张文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漏光的技术问题。该阵列基板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还包括若干公共电极,相邻的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缝隙;在缝隙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屏蔽线;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的电位相同。本发明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显示装置。
1. 一种阵列基板,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还包括若干公共电极,相邻的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缝隙;在缝隙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屏蔽线;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的电位相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屏蔽线正下方。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寻址线,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寻址线位于同一图层。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寻址线为金属材料或透明导体材料。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同一图层。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上方。9.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在触控扫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容式触控屏也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电子产品中。目前较为多见的电容式触控屏有OGS(One glass solution)、on-cell和in-cell三种技术。其中,in-cell技术由于其制作工艺上的优势,相比于OGS技术和on-cell技术,具有更加轻薄、透光性更好的优点。 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in-cell技术中都会对公共电极进行切割处理,从而对其分区,如图1和图2所示,in-cell触控显示装置中包括被切割形成的若干公共电极1及若干寻址线2,每个公共电极1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2连接至驱动电路3。在显示图像时,公共电极1通过寻址线2连接至驱动电路3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在触控扫描时,公共电极1通过寻址线2连接至驱动电路3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但是,当数据线4进行信号传输时,其产生的电场会穿过公共电极1之间的缝隙10,而干扰该位置的液晶5的旋转方向,导致该位置存在漏光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漏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还包括若干公共电极,相邻的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缝隙; 在缝隙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屏蔽线; 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的电位相同。 优选的是,部分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屏蔽线正下方。 进一步的是,该阵列基板还包括若干寻址线,每个所述公共电极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 优选的是,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寻址线位于同一图层。 优选的是,所述寻址线为金属材料或透明导体材料。 进一步的是,每个所述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 优选的是,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像素电极位于同一图层。 优选的是,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公共电极上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彩膜基板和上述的阵列基板。 进一步的是,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 在触控扫描时,所述公共电极通过所述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 本发明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在公共电极之间的缝隙处,对应设置有屏蔽线,而且屏蔽线的电位与公共电极相同。当数据线进行信号传输时,屏蔽线能够对数据线产生的电场进行屏蔽,使该电场不能通过缝隙影响到液晶的旋转,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漏光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图1是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 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采用in-cell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如图3所示,该触控显示装置由阵列基板110、彩膜基板120、液晶130、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等部分组成。 阵列基板110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基板100、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1041、第二金属层、第二绝缘层1042、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三绝缘层1043、第三金属层、第四绝缘层1044、第二透明电极层、取向层105等结构。具体包括由若干栅线(图中未示出)和若干数据线101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以及若干公共电极102。其中,栅线位于第一金属层,数据线101位于第二金属层,公共电极102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 每个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和像素电极103,且像素电极103位于公共电极102上方。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10还包括若干寻址线(图中未示出),每个公共电极102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其中,像素电极103位于第二透明电极层,寻址线位于第三金属层。 在显示图像时,公共电极102通过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使公共电极102与像素电极103之间形成电场,从而使液晶130发生旋转。在触控扫描时,公共电极102通过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以接收触控信号。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公共电极102之间存在缝隙1020,在缝隙1020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屏蔽线106。在显示图像时,屏蔽线106与公共电极102的电位相同,用于屏蔽数据线101在信号传输时产生的电场。因为公共电极102之间的缝隙1020通常都与数据线101的位置相对应,所以在缝隙1020的对应位置设置屏蔽线106,就可以使相应的数据线101位于屏蔽线106正下方,从而更好的起到屏蔽作用。 在触控扫描时,因为数据线101上不需传输信号,所以不会影响到液晶130的旋转。因此,在触控扫描时,屏蔽线106可以是接地电位,也可以与公共电极102的电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在公共电极102之间的缝隙1020处,对应设置有屏蔽线106,而且屏蔽线106的电位与公共电极102相同。当数据线101进行信号传输时,屏蔽线106能够对数据线101产生的电场进行屏蔽,使该电场不能通过缝隙1020影响到液晶130的旋转,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漏光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屏蔽线106与寻址线位于同一图层,即二者都位于第三金属层。在阵列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屏蔽线106和寻址线可以在同一次构图工艺中形成,而不需要为屏蔽线106单独进行一次构图工艺。 本实施例中,屏蔽线106和寻址线均由金属材料形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屏蔽线106或寻址线也可以采用透明导体材料形成,例如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等。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采用in-cell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如图4所示,该触控显示装置由阵列基板210、彩膜基板220、液晶230、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等部分组成。 阵列基板220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衬底基板200、第一金属层、第一绝缘层2041、第二金属层、第二绝缘层2042、第一透明电极层、第三绝缘层2043、第三金属层、第四绝缘层2044、第二透明电极层、取向层205等结构。具体包括由若干栅线(图中未示出)和若干数据线201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以及若干公共电极202。其中,栅线位于第一金属层,数据线201位于第二金属层,公共电极202位于第一透明电极层。 每个子像素单元中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和像素电极203,且像素电极203位于公共电极202上方。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20还包括若干寻址线(图中未示出),每个公共电极202各自通过一条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其中,像素电极203位于第二透明电极层,寻址线位于第三金属层。 在显示图像时,公共电极202通过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公共电压输出端,使公共电极202与像素电极203之间形成电场,从而使液晶230发生旋转。在触控扫描时,公共电极202通过寻址线连接至驱动电路中的触控信号处理器,以接收触控信号。 本实施例中,相邻的公共电极202之间存在缝隙2020,在缝隙2020的对应 位置设置有屏蔽线206。在显示图像时,屏蔽线206与公共电极202的电位相同,用于屏蔽数据线201在信号传输时产生的电场。因为公共电极202之间的缝隙2020通常都与数据线201的位置相对应,所以在缝隙2020的对应位置设置屏蔽线206,就可以使相应的数据线201位于屏蔽线206正下方,从而更好的起到屏蔽作用。 在触控扫描时,因为数据线201上不需传输信号,所以不会影响到液晶230的旋转。因此,在触控扫描时,屏蔽线206可以是接地电位,也可以与公共电极202的电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在公共电极202之间的缝隙2020处,对应设置有屏蔽线206,而且屏蔽线206的电位与公共电极202相同。当数据线201进行信号传输时,屏蔽线206能够对数据线201产生的电场进行屏蔽,使该电场不能通过缝隙2020影响到液晶230的旋转,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漏光的技术问题。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屏蔽线206与像素电极203位于同一图层,即二者都位于第二透明电极层。在阵列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屏蔽线206和像素电极203可以在同一次构图工艺中形成,而不需要为屏蔽线206单独进行一次构图工艺。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触控显示装置存在漏光的技术问题。该阵列基板包括由若干栅线和若干数据线划分成的子像素单元阵列,还包括若干公共电极,相邻的所述公共电极之间存在缝隙;在缝隙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屏蔽线;在显示图像时,所述屏蔽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的电位相同。本发明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触控显示装置。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