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8833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50849.4

申请日:

2014.06.06

公开号:

CN104047292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F15B 15/2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顾国明变更后:龚剑 顾国明 毛安吉|||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7/04申请日:20140606|||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04; F15B11/08; F15B13/044; F15B15/26; F15B21/08

主分类号:

E02D17/04

申请人: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顾国明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路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顶块、螺母驱动机构以及防偏转装置,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锁紧螺母旋套于螺杆的一端上,活塞杆能够驱动螺杆做直线伸缩运动,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螺杆上,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锁紧螺母绕螺杆转动使得锁紧螺母紧贴于防尘罩上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防偏转装置设置于缸体的缸底与活塞杆之间,用以避免活塞杆发生转动使锁紧螺母无法在螺母驱动机构作用下达到预期的同步旋转移动效果。本发明可实时消除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起到实时机械自锁作用,免去人工操作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避免安全隐患。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以及顶块,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所述锁紧螺母旋套于所述螺杆的一端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顶块设置于所述螺杆上远离活塞杆的一端端面上,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所述螺杆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锁紧螺母和缸体之间,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还包括螺母驱动机构以及防偏转装置,所述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锁紧螺母绕所述螺杆转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能够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以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所述防偏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的缸底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防偏转装置能够防止活塞杆在锁紧螺母作用下发生转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架、行星轮以及内齿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外啮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内齿圈内啮合,所述行星轮通过行星齿轮架均匀布设于所述太阳轮的外侧,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太阳轮经过所述行星轮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所述内齿圈与所述锁紧螺母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是减速机或者液压马达或者气压马达。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偏转装置包括一水平导向杆,所述活塞杆上对应设有一供所述水平导向杆直线滑动的导向槽孔,所述水平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槽孔相匹配,使得所述水平导向杆只能相对所述导向槽孔做直线运动,所述水平导向杆与所述缸体的缸底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5.
  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孔的主体结构是一圆孔,该圆孔的一侧具有一个卡槽,所述圆孔与所述卡槽相连通,所述水平导向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水平导向杆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6.
  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圆形或者椭圆形。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具有一个一端开口的供所述活塞移动的活塞移动腔室,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开口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套设置于所述缸体的活塞移动腔室内,所述活塞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杆上靠近缸体的缸底的一端,所述活塞杆能够相对所述导向套直线滑动,所述活塞将所述活塞移动腔室分隔成缸体无杆腔与缸体有杆腔,所述缸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缸体无杆腔和所述缸体有杆腔连通的缸体进、回油口,所述螺母驱动机构中的所述驱动部件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上设有马达进、回油口,所述马达进油口与缸体进油口分别经马达进油油路与缸体进油油路接入一总进油油路,所述马达回油口与所述缸体回油口分别经马达回油油路与缸体回油油路接入一总回油油路。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件以及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和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中,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马达进、回油路上,另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缸体进、回油路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设置于所述总进油油路与总回油油路上,所述PLC控制件分别与所述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以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进油油路以及马达回油油路上分别设置一调速阀,所述缸体进油口和所述缸体回油口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回程油压的回程限压阀。

10.
  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 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将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设置于钢支撑与所需微变形控制的基坑围护墙之间,所述顶块顶在所述基坑围护墙的预埋钢板上;当液压缸带动螺杆向前移动时,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转动,使得锁紧螺母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锁紧螺母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当液压缸带动螺杆向后移动时,先通过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反向转动,使得锁紧螺母相对所述螺杆向前移动一间隙距离;然后,在螺母驱动机构驱动锁紧螺母向前移动的同时,使得液压缸带动所说螺杆向后移动所需位置。

说明书

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深基坑的开挖支护常使用钢支撑,例如钢筋砼支撑、钢管支撑等。对于钢支撑,一般按照设计要求需要施加预应力,但随着施工时间的推移,钢支撑会产生应力松弛,钢支撑上的预应力会降低,有时甚至降低很多。通常需要在钢管支撑与围护墙之间设置一钢支撑轴力控制装置,通常是一千斤顶,如液压式千斤顶即油缸,由该千斤顶对该钢支撑施加预应力,以防止围护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钢支撑轴力损失造成基坑变形超出控制范围,特别在一些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的场合,如运行地铁边的软土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等。
中国专利文献CN101776106B于2012年10月17日公开了一种基坑钢支撑轴力自适应系统实时补偿液压油缸装置,当油缸进行“伸”工作时,第一活塞杆前进带动螺杆前进,此时,由于锁紧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跟随螺杆前进,从而在螺杆与连接过渡套即防尘罩之间产生大的间隙。一旦油缸中出现故障,导致油缸中的压力油突然降低,会导致螺杆快速回退,锁紧螺母和防尘罩之间的距离有多大螺杆回退的距离就有多大,如此会导致钢支撑对围护墙的支撑失效,严重时会影响基坑周边设施例如运行中的地铁的安全。
正是由于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墙发生变形时安装了液压油缸装置的钢支撑会产生位移(液压油缸的伸缩产生位移变化),会在锁紧螺母和防尘罩之 间产生空隙,为了避免空隙的产生,施工人员需要不定期的检查锁紧螺母和防尘罩之间是否存在空隙,并针对产生了空隙的部位,手动拧紧锁紧螺母,保证锁紧螺母紧挨防尘罩,起到安全锁紧的作用。
然而,通常在一个基坑内需要支护数百根钢支撑,且钢支撑分布在不同深度的工作面,外加施工环境复杂,因此人工检查并拧紧锁紧螺母的工作,费时又费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由于上述检查是不定期进行的,因此很可能存在锁紧螺母和防尘罩之间产生了空隙,但是没有及时消除的情况,一旦液压系统产生故障(如高压软管不小心被碰断等)致使系统压力损失,此时由于没有及时消除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机械锁紧功能就不能发挥作用,使得活塞杆及螺杆被动退回,致使钢支撑轴力急剧降低而失去对基坑围护墙的有效支撑,基坑围护墙变形过大,将对周边的地铁设施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及时消除由于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从而免去人工检查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发明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基坑工程(尤其是环境敏感地区如运行地铁边基坑)开挖施工的变形控制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可以及时消除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起到机械自锁作用,从而免去人工检查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以解决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以及顶块,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所述锁紧螺母旋套于所述螺杆的一端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顶块设置于所述螺杆上远离活塞杆的一端端面上,所述防尘罩套设于 所述螺杆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锁紧螺母和缸体之间,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还包括螺母驱动机构以及防偏转装置,所述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锁紧螺母绕所述螺杆转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能够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以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所述防偏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的缸底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防偏转装置能够防止活塞杆在锁紧螺母作用下发生转动。
优选的,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架、行星轮以及内齿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外啮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内齿圈内啮合,所述行星轮通过行星齿轮架均匀布设于所述太阳轮的外侧,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太阳轮经过所述行星轮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所述内齿圈与所述锁紧螺母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是减速机或者液压马达或者气压马达。
优选的,所述防偏转装置包括一水平导向杆,所述活塞杆上对应设有一供所述水平导向杆直线滑动的导向槽孔,所述水平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槽孔相匹配,使得所述水平导向杆只能相对所述导向槽孔做直线运动,所述水平导向杆与所述缸体的缸底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孔的主体结构是一圆孔,该圆孔的一侧具有一个卡槽,所述圆孔与所述卡槽相连通,所述水平导向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水平导向杆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圆形或者椭圆形。
优选的,所述缸体具有一个一端开口的供所述活塞移动的活塞移动腔室,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开口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套设置于所述缸体的活塞移动腔室内,所述活塞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杆上靠近缸体的缸底的一端,所述活塞杆能够相对所述导向套直线滑动,所述活塞将所述活塞移动腔室分隔成缸体无杆腔与缸体有杆腔,所述缸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缸体无杆 腔和所述缸体有杆腔连通的缸体进、回油口,所述螺母驱动机构中的所述驱动部件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上设有马达进、回油口,所述马达进油口与缸体进油口分别经马达进油油路与缸体进油油路接入一总进油油路,所述马达回油口与所述缸体回油口分别经马达回油油路与缸体回油油路接入一总回油油路。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中,还包括PLC控制件以及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和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中,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马达进、回油路上,另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缸体进、回油路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设置于所述总进油油路与总回油油路上,所述PLC控制件分别与所述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以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连接。
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中,所述马达进油油路以及马达回油油路上分别设置一调速阀,所述缸体进油口和所述缸体回油口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回程油压的回程限压阀。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将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设置于钢支撑与所需微变形控制的基坑围护墙之间,所述顶块顶在所述基坑围护墙的预埋钢板上;当液压缸带动螺杆向前移动时,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转动,使得锁紧螺母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锁紧螺母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当液压缸带动螺杆向后移动时,先通过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反向转动,使得锁紧螺母相对所述螺杆向前移动一间隙距离;然后,在螺母驱动机构驱动锁紧螺母向前移动的同时,使得液压缸带动所说螺杆向后移动所需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顶块、螺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防止活塞杆偏转的防偏转装置,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所述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锁紧螺母绕所述螺杆转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能够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以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所述防偏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1的底板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防偏转 装置能够防止活塞杆在锁紧螺母作用下发生转动,所述防偏转装置限制活塞杆相对缸体的转动,只允许活塞杆相对缸体作直线运动,同时将来自螺母驱动机构的力传递到缸体上,确保螺母驱动机构的正常运行。如此,所述锁紧螺母能够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从而可以消除由于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免去人工检查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以解决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坑微变形控制的液压原理图。
图中,100-基坑微变形控制装置、200-钢支撑、300-围护墙、400-地铁线路、1-缸体、1-1-缸底、1-2-缸壁、2-螺杆、3-锁紧螺母、4-防尘罩、5-顶块、6-活塞杆、12-1-导向槽孔、7-驱动部件、8-太阳轮、9-行星轮、10-内齿圈、11-导向套、12-活塞、13-水平导向杆、14-机械安全阀、15-行星齿轮架、16-PLC控制件、17-二位四通电磁阀、1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调速阀、20-油箱、21-液压动力泵、22-压力传感器、23-比例溢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 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设置于钢支撑200的一端,用于支撑基坑围护墙300,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护墙300紧邻运行地铁线路400。
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包括液压缸1、螺杆2、锁紧螺母3、防尘罩4、顶块5、螺母驱动机构以及防偏转装置,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1以及设置于缸体1内的活塞12、活塞杆6以及导向套11,所述锁紧螺母3旋套于所述螺杆2的一端上,所述螺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6能够驱动所述螺杆2做直线伸缩运动,所述顶块5设置于所述螺杆2上远离活塞杆6的一端端面上,所述防尘罩4套设于所述螺杆2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锁紧螺母3和缸体1之间,所述防尘罩4与所述缸体1固定连接,所述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2上,所述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锁紧螺母3绕所述螺杆2转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3能够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以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所述防偏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1的底板与所述活塞杆6之间,所述防偏转装置能够防止活塞杆6在锁紧螺母3作用下发生转动而影响锁紧螺母3回退到防尘罩4上,该防偏转装置只允许活塞杆6相对缸体1作直线运动,同时将螺母驱动机构的力传递到底座上,确保螺母驱动机构的正常运行。由于所述锁紧螺母3能够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从而可以消除由于锁紧螺母3与防尘罩4之间的间隙,免去人工检查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以解决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具体的,当基坑围护墙300出现微变形,液压缸带动螺杆2向前移动,锁紧螺母3和防尘罩4之间因此而出现间隙,螺母驱动机构驱动锁紧螺母3绕螺杆2转动并轴向移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3向后移动从而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如此即使因液压缸发生故障而不能支撑螺杆2,螺杆也会由于锁紧螺母3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而使基坑围护墙300得到有效支撑,防尘罩4有足够的强度,可将围护墙300对螺杆2的反力通过锁紧螺母3实时传递给防尘罩4并最终传递给缸体1,确保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的锁紧装置即锁紧螺母3每时每刻发挥作用,从而能确保基坑开 挖施工时,钢支撑始终有效保持在设计或施工所需的支撑轴力,确保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
请参阅图2,并请结合图1,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7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8、行星齿轮架15、行星轮9以及内齿圈10,所述太阳轮8与所述行星轮9外啮合,所述行星轮9与所述内齿圈10内啮合,所述行星轮9通过行星齿轮架15均匀布设于所述太阳轮8的外侧,所述驱动部件7带动所述太阳轮8转动,所述太阳轮8经过所述行星轮9带动所述内齿圈10转动,所述内齿圈10与所述锁紧螺母3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当然,具体实施时,还包括太阳轮轴(未图示)和行星轮轴(未图示),所述太阳轮固定套设于所述太阳轮轴上,所述行星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行星轴上。所述驱动部件7通过驱动所述太阳轮轴带动所述太阳轮8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齿圈10与所述锁紧螺母3一体成型,以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防偏转装置包括一水平导向杆13,所述活塞杆6上对应设有一供所述水平导向杆13直线滑动的导向槽孔6-1,所述水平导向杆13与所述导向槽孔6-1相匹配,使得所述水平导向杆13只能相对所述导向槽孔6-1做直线运动,所述水平导向杆13与所述缸体1的缸底1-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孔6-1的主体结构是一圆孔,该圆孔的一侧具有一个卡槽,所述圆孔与所述卡槽相连通,所述水平导向杆13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水平导向杆13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圆形或者椭圆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水平导向杆14的横截面也呈矩形,具有加工方便,径向锁紧力强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12将所述活塞移动腔室分隔成缸体无杆腔与缸体有杆腔。所述缸体1包括缸壁1-2和缸底1-1,所述缸底1-1、缸壁1-2、活塞杆6以及活塞12构成所述缸体无杆腔;所述缸壁1-2、导向套11、活塞杆6以及活塞12形成所述缸体有杆腔。所述缸体1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缸体无杆 腔和所述缸体有杆腔连通的缸体进油口和缸体回油口。当螺杆2需要向前移动时即进行“伸”工作时,从缸体无杆腔进油,流入缸体无杆腔,推动活塞杆6前进(纸面向左方向)。此时,活塞杆6在前进的同时压缩缸体有杆腔,缸体有杆腔内的液压油经缸体回油口回油,从而完成缸体1在推进过程中的液压油的循环流动。当螺杆2需要后退时,从缸体有杆腔进油,推动活塞杆6后退(纸面向右方向)。此时,活塞杆6在后退的同时压缩缸体无杆腔,缸体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经缸体无腔油口回油,从而完成缸体1在后退过程中的液压油的循环流动。
优选的,所述螺母驱动机构的所述驱动部件7可以是减速机或者液压马达或者气压马达。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7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上设有马达进回油口,所述马达进油口与缸体无杆腔进油口的进油油路由同一总进油油路分路产生,所述马达回油口与所述缸体有杆腔回油口的回油油路并入同一总回油油路。如此,当缸体无杆腔进油口进油时,马达进油口也同步进油,从而便于实现锁紧螺母3跟随螺杆2的移动进行同步反向移动。
请参阅图5,并请结合图1-图4,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还包括PLC控制件16以及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和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其中,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设置于所述马达进、回油路上,另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设置于所述缸体进、回油路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设置于所述总进油油路与总回油油路上,所述PLC控制件16分别与所述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以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电连接。通过PLC控制件16对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和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的控制,可以实现液压马达即驱动部件7以及液压缸的进、回油路的通断以及通断的先后时间间隔以及实现液压马达的正反转和活塞(活塞杆)的伸缩动作。当然,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还包括邮箱20、液压动力泵21比例传感器22以及比例溢流阀23等。所述总进油油路与总回油油路分别与所述邮箱20相连。所述总进油油路上靠近邮箱20的一端设有所述液压动力泵21,所述总回油油路靠近邮箱20的一端设有所述比例溢流阀23,所述比例溢流阀23为带反馈的比例溢流阀, 根据负载的压力反馈,设定参数,从而保证系统的压力恒定。所述比例溢流阀23、压力传感器22分别与所述PLC控制件16连接并受其控制。
优选的,所述马达进油油路以及马达回油油路上分别设置一调速阀19。通过在安装调试初期,调节该调速阀19,使得锁紧螺母3的移动速度和螺杆2的移动速度相匹配,符合需要的速度即螺杆2前进与后退的速度与锁紧螺母3的进退速度相匹配以达到两者的移动速度相匹配。
所述缸体进油口和所述缸体回油口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回程油压的回程限压阀(未图示)。通过设置回程限压阀,可以确保液压缸的安全可靠性。
优选的,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在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中,还包括机械安全阀14,所述机械安全阀14设置于所述活塞12上,当活塞12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导向套11能够触发所述机械安全阀14,使所述机械安全阀14导通所述缸体无杆腔和缸体有杆腔以进行卸荷,确保液压缸在到达极限位置时的安全,机械安全阀14导通所述缸体有杆腔和缸体无杆腔,可以限制过大的顶推力使得液压缸免受损坏,导向套1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优选的,所述顶块5与所述螺杆2铰接连接,且所述顶块5能够相对所述螺杆2在30°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可以使得顶块5以面接触的合理方式始终贴合在围护墙300(具体是围护墙300的预埋钢板)上,可以消除由于基坑围护墙不平整造成的点/线接触的传力缺陷,使顶块与围护墙保持面接触,受力更加均匀,以保护整个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将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设置于钢支撑200与需微变形控制的基坑(如环境敏感地区如运行地铁边的基坑等)围护墙300之间,所述顶块5顶在所述基坑围护墙300的预埋钢板上。当液压缸中的活塞、活塞杆带动螺杆2向前移动时,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3转动,使得锁紧螺母3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锁紧螺母3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防尘罩4有足够的强度,可将围护墙300对螺杆2的反力通过锁紧螺母3实时传递给防尘罩4并最终传递给缸体1,确保基坑微变形控制系 统的机械锁紧结构每时每刻发挥作用,从而能确保基坑开挖施工时,钢支撑200始终有效保持在设计或施工所需的支撑轴力,确保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当液压缸中的活塞、活塞杆带动螺杆2向后移动时,可以先通过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3反向转动,使得锁紧螺母3相对所述螺杆2向前移动一间隙距离,例如1-3厘米;然后,在螺母驱动机构驱动锁紧螺母3向前移动的同时,使得液压缸中的活塞、活塞杆带动所说螺杆2向后移动所需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顶块、螺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防止活塞杆偏转的防偏转装置,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等,在控制基坑围护墙微变形时,若液压缸需要驱动所述螺杆向前移动,则可以通过螺母驱动机构带动螺母转动,使得锁紧螺母沿着螺杆向后移动,以使所述锁紧螺母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从而可以消除由于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免去人工操作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以解决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通过设置防偏转装置,可以限制活塞杆相对缸体的转动,只允许活塞杆相对缸体作直线运动,避免活塞杆在锁紧螺母的间接作用下发生转动,同时可以将螺母驱动机构的力传递到缸体上,确保螺母驱动机构的正常运行。

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7292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7292A21申请号201410250849422申请日20140606E02D17/04200601F15B11/08200601F15B13/044200601F15B15/26200601F15B21/0820060171申请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址200120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路33号72发明人顾国明54发明名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57摘要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顶块、螺母驱动机构以及防偏转装置,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锁紧螺母旋套于。

2、螺杆的一端上,活塞杆能够驱动螺杆做直线伸缩运动,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螺杆上,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锁紧螺母绕螺杆转动使得锁紧螺母紧贴于防尘罩上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防偏转装置设置于缸体的缸底与活塞杆之间,用以避免活塞杆发生转动使锁紧螺母无法在螺母驱动机构作用下达到预期的同步旋转移动效果。本发明可实时消除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起到实时机械自锁作用,免去人工操作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避免安全隐患。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7292ACN104047292A1/2页21一。

3、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以及顶块,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所述锁紧螺母旋套于所述螺杆的一端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顶块设置于所述螺杆上远离活塞杆的一端端面上,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所述螺杆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锁紧螺母和缸体之间,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还包括螺母驱动机构以及防偏转装置,所述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锁紧螺母绕所述螺杆转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能够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以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所述防偏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的缸底与所述活塞杆之间。

4、,所述防偏转装置能够防止活塞杆在锁紧螺母作用下发生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架、行星轮以及内齿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外啮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内齿圈内啮合,所述行星轮通过行星齿轮架均匀布设于所述太阳轮的外侧,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太阳轮经过所述行星轮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所述内齿圈与所述锁紧螺母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是减速机或者液压马达或者气压马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5、,所述防偏转装置包括一水平导向杆,所述活塞杆上对应设有一供所述水平导向杆直线滑动的导向槽孔,所述水平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槽孔相匹配,使得所述水平导向杆只能相对所述导向槽孔做直线运动,所述水平导向杆与所述缸体的缸底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孔的主体结构是一圆孔,该圆孔的一侧具有一个卡槽,所述圆孔与所述卡槽相连通,所述水平导向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水平导向杆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6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圆形或者椭圆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

6、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具有一个一端开口的供所述活塞移动的活塞移动腔室,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于所述缸体的开口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套设置于所述缸体的活塞移动腔室内,所述活塞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杆上靠近缸体的缸底的一端,所述活塞杆能够相对所述导向套直线滑动,所述活塞将所述活塞移动腔室分隔成缸体无杆腔与缸体有杆腔,所述缸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缸体无杆腔和所述缸体有杆腔连通的缸体进、回油口,所述螺母驱动机构中的所述驱动部件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上设有马达进、回油口,所述马达进油口与缸体进油口分别经马达进油油路与缸体进油油路接入一总进油油路,所述马达回油口与所述缸体回油口分别经马达回油油路。

7、与缸体回油油路接入一总回油油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件以及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和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中,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马达进、回油路上,另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缸体进、回油路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权利要求书CN104047292A2/2页3换向阀设置于所述总进油油路与总回油油路上,所述PLC控制件分别与所述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以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进油油路以及马达回油油路上分别设置一调速阀,所述缸体进油口和所述缸体回油口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回程油压的回程。

8、限压阀。10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将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设置于钢支撑与所需微变形控制的基坑围护墙之间,所述顶块顶在所述基坑围护墙的预埋钢板上;当液压缸带动螺杆向前移动时,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转动,使得锁紧螺母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锁紧螺母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当液压缸带动螺杆向后移动时,先通过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反向转动,使得锁紧螺母相对所述螺杆向前移动一间隙距离;然后,在螺母驱动机构驱动锁紧螺母向前移动的同时,使得液压缸带动所说螺杆向后移动所需位置。权利要求书CN104047292A1/6页4基坑。

9、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深基坑的开挖支护常使用钢支撑,例如钢筋砼支撑、钢管支撑等。对于钢支撑,一般按照设计要求需要施加预应力,但随着施工时间的推移,钢支撑会产生应力松弛,钢支撑上的预应力会降低,有时甚至降低很多。通常需要在钢管支撑与围护墙之间设置一钢支撑轴力控制装置,通常是一千斤顶,如液压式千斤顶即油缸,由该千斤顶对该钢支撑施加预应力,以防止围护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钢支撑轴力损失造成基坑变形超出控制范围,特别在一些对基坑变形控制要求极其严格的场合,如运行地铁边的软土深基坑工程的变形控制等。0003。

10、中国专利文献CN101776106B于2012年10月17日公开了一种基坑钢支撑轴力自适应系统实时补偿液压油缸装置,当油缸进行“伸”工作时,第一活塞杆前进带动螺杆前进,此时,由于锁紧螺母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跟随螺杆前进,从而在螺杆与连接过渡套即防尘罩之间产生大的间隙。一旦油缸中出现故障,导致油缸中的压力油突然降低,会导致螺杆快速回退,锁紧螺母和防尘罩之间的距离有多大螺杆回退的距离就有多大,如此会导致钢支撑对围护墙的支撑失效,严重时会影响基坑周边设施例如运行中的地铁的安全。0004正是由于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墙发生变形时安装了液压油缸装置的钢支撑会产生位移液压油缸的伸缩产生位移变化,会。

11、在锁紧螺母和防尘罩之间产生空隙,为了避免空隙的产生,施工人员需要不定期的检查锁紧螺母和防尘罩之间是否存在空隙,并针对产生了空隙的部位,手动拧紧锁紧螺母,保证锁紧螺母紧挨防尘罩,起到安全锁紧的作用。0005然而,通常在一个基坑内需要支护数百根钢支撑,且钢支撑分布在不同深度的工作面,外加施工环境复杂,因此人工检查并拧紧锁紧螺母的工作,费时又费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由于上述检查是不定期进行的,因此很可能存在锁紧螺母和防尘罩之间产生了空隙,但是没有及时消除的情况,一旦液压系统产生故障如高压软管不小心被碰断等致使系统压力损失,此时由于没有及时消除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机械锁紧功能就不。

12、能发挥作用,使得活塞杆及螺杆被动退回,致使钢支撑轴力急剧降低而失去对基坑围护墙的有效支撑,基坑围护墙变形过大,将对周边的地铁设施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000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及时消除由于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从而免去人工检查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安全隐患,发明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7针对基坑工程尤其是环境敏感地区如运行地铁边基坑开挖施工的变形控制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可以及时消除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说明书CN104047292A2/6页5的间隙,起到机械自锁作用,从而免去人工检查所产生。

13、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以解决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0008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9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以及顶块,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所述锁紧螺母旋套于所述螺杆的一端上,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顶块设置于所述螺杆上远离活塞杆的一端端面上,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所述螺杆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锁紧螺母和缸体之间,所述防尘罩与所述缸体固定连接,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还包括螺母驱动机构以及防偏转装置,所述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锁紧螺母绕所述螺。

14、杆转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能够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以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所述防偏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的缸底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防偏转装置能够防止活塞杆在锁紧螺母作用下发生转动。0010优选的,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以及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齿轮架、行星轮以及内齿圈,所述太阳轮与所述行星轮外啮合,所述行星轮与所述内齿圈内啮合,所述行星轮通过行星齿轮架均匀布设于所述太阳轮的外侧,所述驱动部件带动所述太阳轮转动,所述太阳轮经过所述行星轮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所述内齿圈与所述锁紧螺母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是减速机或者液压马达或者气压马达。0012优选。

15、的,所述防偏转装置包括一水平导向杆,所述活塞杆上对应设有一供所述水平导向杆直线滑动的导向槽孔,所述水平导向杆与所述导向槽孔相匹配,使得所述水平导向杆只能相对所述导向槽孔做直线运动,所述水平导向杆与所述缸体的缸底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0013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孔的主体结构是一圆孔,该圆孔的一侧具有一个卡槽,所述圆孔与所述卡槽相连通,所述水平导向杆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水平导向杆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0014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圆形或者椭圆形。0015优选的,所述缸体具有一个一端开口的供所述活塞移动的活塞移动腔室,所述导向套固定设置于所。

16、述缸体的开口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导向套设置于所述缸体的活塞移动腔室内,所述活塞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塞杆上靠近缸体的缸底的一端,所述活塞杆能够相对所述导向套直线滑动,所述活塞将所述活塞移动腔室分隔成缸体无杆腔与缸体有杆腔,所述缸体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缸体无杆腔和所述缸体有杆腔连通的缸体进、回油口,所述螺母驱动机构中的所述驱动部件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上设有马达进、回油口,所述马达进油口与缸体进油口分别经马达进油油路与缸体进油油路接入一总进油油路,所述马达回油口与所述缸体回油口分别经马达回油油路与缸体回油油路接入一总回油油路。0016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中,还包括PLC控制件以及两个二位。

17、四通电磁阀和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其中,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马达进、回油路上,另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缸体进、回油路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设置于所述总进油油路与总回油油路上,所述PLC控制件分别与所述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以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电连接。说明书CN104047292A3/6页60017优选的,在上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中,所述马达进油油路以及马达回油油路上分别设置一调速阀,所述缸体进油口和所述缸体回油口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回程油压的回程限压阀。0018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将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设置于钢支撑与所。

18、需微变形控制的基坑围护墙之间,所述顶块顶在所述基坑围护墙的预埋钢板上;当液压缸带动螺杆向前移动时,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转动,使得锁紧螺母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锁紧螺母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当液压缸带动螺杆向后移动时,先通过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反向转动,使得锁紧螺母相对所述螺杆向前移动一间隙距离;然后,在螺母驱动机构驱动锁紧螺母向前移动的同时,使得液压缸带动所说螺杆向后移动所需位置。0019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顶块、螺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防止活塞杆偏转的防偏转装置,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活塞、活塞杆。

19、以及导向套,所述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上,所述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锁紧螺母绕所述螺杆转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能够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以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所述防偏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1的底板与所述活塞杆之间,所述防偏转装置能够防止活塞杆在锁紧螺母作用下发生转动,所述防偏转装置限制活塞杆相对缸体的转动,只允许活塞杆相对缸体作直线运动,同时将来自螺母驱动机构的力传递到缸体上,确保螺母驱动机构的正常运行。如此,所述锁紧螺母能够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从而可以消除由于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免去人工检查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以解决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附图说明0020本发。

20、明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002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的应用场合示意图;0022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3是图2的AA剖视示意图;0024图4是图2的BB剖视示意图;0025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接坑微变形控制的液压原理图。0026图中,100基坑微变形控制装置、200钢支撑、300围护墙、400地铁线路、1缸体、11缸底、12缸壁、2螺杆、3锁紧螺母、4防尘罩、5顶块、6活塞杆、121导向槽孔、7驱动部件、8太阳轮、9行星轮、10内齿圈、11导向套、12活塞、13水平导向杆、14机械安全阀、15行星齿轮架。

21、、16PLC控制件、17二位四通电磁阀、18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9调速阀、20油箱、21液压动力泵、22压力传感器、23比例溢流阀。具体实施方式0027以下将对本发明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28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发明而仍然实现本发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说明书CN104047292A4/6页70029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设置于钢支撑200的一端,用于支撑基坑围护。

22、墙300,本实施例中,所述围护墙300紧邻运行地铁线路400。0030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包括液压缸1、螺杆2、锁紧螺母3、防尘罩4、顶块5、螺母驱动机构以及防偏转装置,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1以及设置于缸体1内的活塞12、活塞杆6以及导向套11,所述锁紧螺母3旋套于所述螺杆2的一端上,所述螺杆2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6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6能够驱动所述螺杆2做直线伸缩运动,所述顶块5设置于所述螺杆2上远离活塞杆6的一端端面上,所述防尘罩4套设于所述螺杆2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锁紧螺母3和缸体1之间,所述防尘罩4与所述缸体1固定连接,所述螺母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螺杆2上,所述螺母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

23、锁紧螺母3绕所述螺杆2转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3能够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以起到机械自锁的作用,所述防偏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缸体1的底板与所述活塞杆6之间,所述防偏转装置能够防止活塞杆6在锁紧螺母3作用下发生转动而影响锁紧螺母3回退到防尘罩4上,该防偏转装置只允许活塞杆6相对缸体1作直线运动,同时将螺母驱动机构的力传递到底座上,确保螺母驱动机构的正常运行。由于所述锁紧螺母3能够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从而可以消除由于锁紧螺母3与防尘罩4之间的间隙,免去人工检查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以解决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具体的,当基坑围护墙300出现微变形,液压缸带动螺杆2向前移动,锁紧螺。

24、母3和防尘罩4之间因此而出现间隙,螺母驱动机构驱动锁紧螺母3绕螺杆2转动并轴向移动,使得所述锁紧螺母3向后移动从而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如此即使因液压缸发生故障而不能支撑螺杆2,螺杆也会由于锁紧螺母3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而使基坑围护墙300得到有效支撑,防尘罩4有足够的强度,可将围护墙300对螺杆2的反力通过锁紧螺母3实时传递给防尘罩4并最终传递给缸体1,确保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的锁紧装置即锁紧螺母3每时每刻发挥作用,从而能确保基坑开挖施工时,钢支撑始终有效保持在设计或施工所需的支撑轴力,确保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0031请参阅图2,并请结合图1,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7以及行星齿轮机构。

25、,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8、行星齿轮架15、行星轮9以及内齿圈10,所述太阳轮8与所述行星轮9外啮合,所述行星轮9与所述内齿圈10内啮合,所述行星轮9通过行星齿轮架15均匀布设于所述太阳轮8的外侧,所述驱动部件7带动所述太阳轮8转动,所述太阳轮8经过所述行星轮9带动所述内齿圈10转动,所述内齿圈10与所述锁紧螺母3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当然,具体实施时,还包括太阳轮轴未图示和行星轮轴未图示,所述太阳轮固定套设于所述太阳轮轴上,所述行星轮固定套设于所述行星轴上。所述驱动部件7通过驱动所述太阳轮轴带动所述太阳轮8转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齿圈10与所述锁紧螺母3一体成型,以加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

26、。0032优选的,所述防偏转装置包括一水平导向杆13,所述活塞杆6上对应设有一供所述水平导向杆13直线滑动的导向槽孔61,所述水平导向杆13与所述导向槽孔61相匹配,使得所述水平导向杆13只能相对所述导向槽孔61做直线运动,所述水平导向杆13与所述缸体1的缸底1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0033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孔61的主体结构是一圆孔,该圆孔的一侧具有一个卡槽,所述圆孔与所述卡槽相连通,所述水平导向杆13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水平导向杆13的一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说明书CN104047292A5/6页80034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或者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圆形。

27、或者椭圆形。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水平导向杆14的横截面也呈矩形,具有加工方便,径向锁紧力强的优点。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12将所述活塞移动腔室分隔成缸体无杆腔与缸体有杆腔。所述缸体1包括缸壁12和缸底11,所述缸底11、缸壁12、活塞杆6以及活塞12构成所述缸体无杆腔;所述缸壁12、导向套11、活塞杆6以及活塞12形成所述缸体有杆腔。所述缸体1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缸体无杆腔和所述缸体有杆腔连通的缸体进油口和缸体回油口。当螺杆2需要向前移动时即进行“伸”工作时,从缸体无杆腔进油,流入缸体无杆腔,推动活塞杆6前进纸面向左方向。此时,活塞杆6在前进的同时压缩缸体有杆腔,缸体有杆腔。

28、内的液压油经缸体回油口回油,从而完成缸体1在推进过程中的液压油的循环流动。当螺杆2需要后退时,从缸体有杆腔进油,推动活塞杆6后退纸面向右方向。此时,活塞杆6在后退的同时压缩缸体无杆腔,缸体无杆腔内的液压油经缸体无腔油口回油,从而完成缸体1在后退过程中的液压油的循环流动。0036优选的,所述螺母驱动机构的所述驱动部件7可以是减速机或者液压马达或者气压马达。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7为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上设有马达进回油口,所述马达进油口与缸体无杆腔进油口的进油油路由同一总进油油路分路产生,所述马达回油口与所述缸体有杆腔回油口的回油油路并入同一总回油油路。如此,当缸体无杆腔进油口进油时,马达进油。

29、口也同步进油,从而便于实现锁紧螺母3跟随螺杆2的移动进行同步反向移动。0037请参阅图5,并请结合图1图4,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还包括PLC控制件16以及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和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其中,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设置于所述马达进、回油路上,另一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设置于所述缸体进、回油路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设置于所述总进油油路与总回油油路上,所述PLC控制件16分别与所述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以及所述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电连接。通过PLC控制件16对两个二位四通电磁阀17和一个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18的控制,可以实现液压马达即驱动部件7以及液压缸的进、回。

30、油路的通断以及通断的先后时间间隔以及实现液压马达的正反转和活塞活塞杆的伸缩动作。当然,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0还包括邮箱20、液压动力泵21比例传感器22以及比例溢流阀23等。所述总进油油路与总回油油路分别与所述邮箱20相连。所述总进油油路上靠近邮箱20的一端设有所述液压动力泵21,所述总回油油路靠近邮箱20的一端设有所述比例溢流阀23,所述比例溢流阀23为带反馈的比例溢流阀,根据负载的压力反馈,设定参数,从而保证系统的压力恒定。所述比例溢流阀23、压力传感器22分别与所述PLC控制件16连接并受其控制。0038优选的,所述马达进油油路以及马达回油油路上分别设置一调速阀19。通过在安装调试。

31、初期,调节该调速阀19,使得锁紧螺母3的移动速度和螺杆2的移动速度相匹配,符合需要的速度即螺杆2前进与后退的速度与锁紧螺母3的进退速度相匹配以达到两者的移动速度相匹配。0039所述缸体进油口和所述缸体回油口上分别设置用于限制回程油压的回程限压阀未图示。通过设置回程限压阀,可以确保液压缸的安全可靠性。0040优选的,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在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中,还包括机械安说明书CN104047292A6/6页9全阀14,所述机械安全阀14设置于所述活塞12上,当活塞12向前移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导向套11能够触发所述机械安全阀14,使所述机械安全阀14导通所述缸体无杆腔和缸体有杆腔以进行。

32、卸荷,确保液压缸在到达极限位置时的安全,机械安全阀14导通所述缸体有杆腔和缸体无杆腔,可以限制过大的顶推力使得液压缸免受损坏,导向套1起到安全保护作用。0041优选的,所述顶块5与所述螺杆2铰接连接,且所述顶块5能够相对所述螺杆2在30角度范围内转动。从而可以使得顶块5以面接触的合理方式始终贴合在围护墙300具体是围护墙300的预埋钢板上,可以消除由于基坑围护墙不平整造成的点/线接触的传力缺陷,使顶块与围护墙保持面接触,受力更加均匀,以保护整个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0042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坑微变形控制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将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10。

33、0设置于钢支撑200与需微变形控制的基坑如环境敏感地区如运行地铁边的基坑等围护墙300之间,所述顶块5顶在所述基坑围护墙300的预埋钢板上。当液压缸中的活塞、活塞杆带动螺杆2向前移动时,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3转动,使得锁紧螺母3向后移动,从而使得所述锁紧螺母3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4上,防尘罩4有足够的强度,可将围护墙300对螺杆2的反力通过锁紧螺母3实时传递给防尘罩4并最终传递给缸体1,确保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的机械锁紧结构每时每刻发挥作用,从而能确保基坑开挖施工时,钢支撑200始终有效保持在设计或施工所需的支撑轴力,确保基坑开挖施工的安全。当液压缸中的活塞、活塞杆带动螺杆2向后移动。

34、时,可以先通过所述螺母驱动机构带动所述锁紧螺母3反向转动,使得锁紧螺母3相对所述螺杆2向前移动一间隙距离,例如13厘米;然后,在螺母驱动机构驱动锁紧螺母3向前移动的同时,使得液压缸中的活塞、活塞杆带动所说螺杆2向后移动所需位置。0043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及方法,所述基坑微变形控制系统包括液压缸、螺杆、锁紧螺母、防尘罩、顶块、螺母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防止活塞杆偏转的防偏转装置,所述液压缸包括缸体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活塞、活塞杆以及导向套等,在控制基坑围护墙微变形时,若液压缸需要驱动所述螺杆向前移动,则可以通过螺母驱动机构带动螺母转动,使得锁紧螺母沿着螺杆向后移动,以使所述锁紧螺母始终紧贴于所述防尘罩上,从而可以消除由于锁紧螺母与防尘罩之间的间隙,免去人工操作所产生的大量人力和物力,同时可以解决因人工检查不及时而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通过设置防偏转装置,可以限制活塞杆相对缸体的转动,只允许活塞杆相对缸体作直线运动,避免活塞杆在锁紧螺母的间接作用下发生转动,同时可以将螺母驱动机构的力传递到缸体上,确保螺母驱动机构的正常运行。说明书CN104047292A1/3页10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47292A102/3页11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47292A113/3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47292A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