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识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9076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00767.6

申请日:

2015.03.06

公开号:

CN104794428A

公开日:

2015.07.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K 9/00申请日:20150306|||公开

IPC分类号:

G06K9/00;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K9/00

申请人: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骆剑锋; 关赛新

地址:

330029江西省南昌市南昌高新区京东大道118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代理人:

生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盖板元件,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体机构,第二部分包括层叠的基板及盖板,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路板;指纹传感器固定设于盖板与基板之间,以便使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基板更靠近用户手指的位置;指纹传感器通过电路板穿过基板与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指纹识别芯片置于基板远离指纹传感器的一侧。上述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采用双层,即采用盖板和基板并用,使在盖板的厚度较薄时通过基板补强指纹识别装置的整体强度,确保指纹识别装置不易被损坏。且在盖板和基板之间设有颜色层,对光起到遮蔽及绝缘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元件,所述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一体机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层叠的基板及盖板,所述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
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路板;
所述指纹传感器固定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
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一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层包括设于所述盖板的第一颜色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层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所述油墨层涂覆于所述盖板。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层包括设于基板的第二颜色层;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颜色层电连接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颜色层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所述油墨层涂覆于所述基板。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指纹传感器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槽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开设有通槽,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的厚度,所述盖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范围为300~400微米。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材料包括玻璃、涤纶树脂、蓝宝石或陶瓷,所述基板材料包括玻璃、涤纶树脂、蓝宝石或陶瓷。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高透防指纹膜,覆盖所述盖板。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所述指纹传感器直接贴合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基板一侧。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粘连剂,所述粘连剂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粘连剂用于将所述基板与盖板相互紧密结合,所述粘连剂环绕于所述指纹传感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能够以电容方式耦合到用户手指的用户指纹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14.
  一种包括指纹识别装置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元件,所述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一体机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层叠的基板及盖板,所述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
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路板;
所述指纹传感器固定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
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一侧;
所述第一部分上形成触控感应层。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层包括设于所述盖板的第一颜色层。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层包括至 少一层油墨层,所述油墨层涂覆于所述盖板。

17.
  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层包括设于基板的第二颜色层;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颜色层电连接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颜色层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所述油墨层涂覆于所述基板。

19.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指纹传感器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槽内。

20.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开设有通槽,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的所述通槽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点连接,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21.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的厚度,所述盖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范围为300~400微米。

22.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材料包括玻璃、涤纶树脂、蓝宝石或陶瓷,所述基板材料包括玻璃、涤纶树脂、蓝宝石或陶瓷。

23.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高透防指纹膜,覆盖所述盖板。

24.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所述指纹传感器直接贴合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基板一侧。

2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屏还包括粘连剂,所述粘连剂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粘连剂用于将所述基板与盖板相互紧密结合,所述粘连剂环绕于所述指纹传感器。

2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能够以电容方式耦合到用户手指的用户指纹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27.
  一种用于指纹识别感测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视区域和非 可视区域,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域的触控感应层及显示层;
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域的指纹识别装置;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盖板元件,覆盖所述可视区域与所述非可视区域,所述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一体机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层叠的基板及盖板,所述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触控感应层贴合,所述触控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
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路板;
所述指纹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非可视区域;
所述指纹传感器固定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进行触控的位置,以便使所述指纹传感器与用户手指触控的距离大约为所述盖板的厚度;
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一侧。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层包括设于所述盖板的第一颜色层。

2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层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所述油墨层涂覆于所述盖板。

30.
  根据权利要求27~29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颜色层包括设于基板的第二颜色层;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第二颜色层电连接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颜色层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所述油墨层涂覆于所述基板。

32.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基 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指纹传感器至少部分置于所述凹槽内。

33.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开设有通槽,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的所述通槽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34.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盖板的厚度,所述盖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所述第二部分的厚度范围为300~400微米。

35.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材料包括玻璃、涤纶树脂、蓝宝石或陶瓷,所述基板材料包括玻璃、涤纶树脂、蓝宝石或陶瓷。

36.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高透防指纹膜,覆盖所述盖板。

37.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模块的所述指纹传感器直接贴合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基板一侧。

38.
  根据权利要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还包括粘连剂,所述粘连剂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所述粘连剂用于将所述基板与盖板相互紧密结合,所述粘连剂环绕于所述指纹传感器。

39.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传感器包括能够以电容方式耦合到用户手指的用户指纹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

40.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域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盖板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端面与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域的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触控感应层一侧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说明书

指纹识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终端设备及指纹识别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然而智能终端中存储了大量个人重要资料,其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目前多采用设置密码的方式实现对智能终端设备的保护,用户需输入预先设置的密码才能对智能终端进行解码使用,该方式存在密码泄露或遭到破解的可能。
人的指纹由手指表面皮肤凹凸不平的纹路组成,是人体独一无二的特征,通过对人体的指纹进行识别实现智能终端的解锁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指纹识别成为了一些电子设备采用的加密方式。
然而,对于安装指纹识别装置的终端设备,指纹识别模块需要安装于盖板下方。盖板作为用户的输入界面,需要一定的强度,因此盖板的厚度大于300微米。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会影响对指纹的感应程度和识别效率,而如果减小指纹识别装置的厚度则无法保证指纹识别装置的强度,容易损坏,且透光性较强。现有的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了实现指纹识别功能,需要在其触控盖板上打孔,并采用LGA(Land Grid Array,栅格阵列封装)封装技术在电子设备的盖板的表面开设贯通孔以露出指纹传感器的触控感应区域,以便所述指纹传感器能进行指纹检测。而采用打孔的方法,则无法保证盖板强度,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指纹识别装置透光性较强且无法同时保证识别效率和强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光遮蔽性较好且增加识别效率并且不影响强度的指纹识 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盖板元件,所述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一体机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层叠的基板及盖板,所述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
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路板;
所述指纹传感器固定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
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一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指纹识别装置的触控屏,包括:
盖板元件,所述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一体机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层叠的基板及盖板,所述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
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路板;
所述指纹传感器固定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
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一侧;
所述第一部分上形成触控感应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指纹识别感测的终端设备,包括可视区域和非可视区域,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可视区域的触控感应层及显示层;
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非可视区域的指纹识别装置;
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盖板元件,覆盖所述可视区域与所述非可视区域,所述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为一体机构,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层叠的基板及盖板,所述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触控感应层贴合,所述触控感应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显示层之间,所述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
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路板;
所述指纹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非可视区域;
所述指纹传感器固定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以便使所述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进行触控的位置,以便使所述指纹传感器与用户手指触控的距离大约为所述盖板的厚度;
所述指纹传感器通过所述电路板穿过所述基板与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所述指纹识别芯片置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指纹传感器的一侧。
上述指纹识别装置,通过手指按压盖板,指纹传感器采集到手指指纹后,将指纹数据通过电路板传输至指纹识别芯片,指纹识别芯片对指纹进行识别。指纹识别装置的第二部分采用双层,即采用盖板和基板并用,使在盖板的厚度较薄时通过基板补强指纹识别装置的整体强度,确保指纹识别装置不易被损坏。且第二部分的盖板可采用较薄厚度以配合指纹识别模块较低的穿透能力,确保指纹识别模块能有效地感应用户指纹。第二部分采用双层,第一部分采用较厚的单层,从而第二部分的破裂损坏不影响第一部分的触控功能。电路板穿过基板使指纹识别装置整体体积变小,且在盖板和基板之间设有颜色层,对光起到遮蔽及绝缘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指纹识别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指纹识别装置中盖板正视图;
图3为图1中指纹识别装置中盖板背面图;
图4为图1中指纹识别装置中指纹识别模块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指纹识别装置的剖面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剖面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的剖面图;
图8为另一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中盖板正视图;
图9为触控屏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为终端设别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终端设备中盖板、触控感应层、显示层及基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以下根据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可以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媒体播放器等终端,也可以应用于自动柜员机(Automated Teller Machine,ATM)等金融终端设备。
请参阅图1、图2、图5,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指纹识别装置100的触控屏200,指纹识别装置100包括盖板元件以及指纹识别模块50,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30和第二部分150,第一部分130为一体结构,第二部分150包括层叠的基板30和贴附于基板30上的盖板10,在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150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触控屏200还设有触控感应层210,用于感应用户的触摸。具体地,第一部分130的厚度与第二部分150的厚度相当,以确保指纹识别装置100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颜色层包括设于盖板10的第一颜色层71,第一颜色层71设置于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51之间。第一颜色层71的设置既可对光进行遮蔽,又可对盖板10靠近基板30一侧的元件进行遮蔽。第一颜色层71包括至少一层 油墨层,油墨层涂覆于盖板10。指纹识别模块50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51、电路板53以及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指纹传感器51固定设于盖板10与基板30之间,以便使所述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所述基板更靠近所述用户手指的位置。指纹传感器51通过电路板53穿过基板30与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指纹识别芯片置于基板30远离指纹传感器51的一侧。
上述指纹识别装置100,通过手指按压盖板10对应指纹传感器51的位置,指纹传感器51采集到手指指纹后,将指纹数据通过电路板53传输至指纹识别芯片,指纹识别芯片对指纹进行识别。指纹识别装置100的第二部分150采用双层,即盖板10和基板30,使在盖板10的厚度较薄时通过基板30补强指纹识别装置100的整体强度,确保指纹识别装置100不易被损坏。且第二部分150的盖板10可采用较薄厚度以配合指纹识别模块50较低的穿透能力,确保指纹识别模块50能有效地感应用户指纹。第二部分150采用双层,第一部分130采用较厚的单层,从而第二部分150的破裂损坏不影响第一部分130的触控功能。电路板53穿过基板30使指纹识别装置100整体体积变小,且在盖板10上设有第一颜色层71,对光起到遮蔽及绝缘作用,同时对盖板10一侧的其他元件具有遮蔽作用,使指纹识别装置具有良好的外观。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5,基板30开设有通槽,该通槽自基板30靠近盖板10的一侧至远离盖板10的一侧贯穿基板30,电路板53置于通槽内且通过引线穿过通槽与指纹传感器51电连接,电路板53与指纹识别芯片通过引线穿过通槽电连接,从而通过电路板53实现指纹传感器51与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指纹传感器51点连接于电路板53且置于盖板10与面板之间,以便使指纹传感器51被安置于比基板更靠近用户手指的位置,有利于对用户手指指纹进行采集。可以理解,通槽的形状可以采用条形、圆形或其他形状,只需保证其可供电路板53穿过即可,通槽的尺寸与电路板适配,便于电路板穿过通槽与指纹传感器51连接。
盖板10靠近基板30一侧开设有凹槽110,指纹传感器51至少部分容纳于该凹槽110内。凹槽110的设置减小了盖板10指纹识别区域的厚度,使盖板10 远离基板30的一侧端面与指纹传感器51之间的距离减小,可提高指纹识别率。
在盖板10远离基板30的一侧还设有保护层。具体地,保护层包括高透防指纹膜,覆盖在盖板10上,避免盖板10的磨损。高透防指纹膜既能有效防指纹防油防灰尘,又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较好的防刮耐磨效果,更好的保护盖板10。
颜色层包括黑色颜色层、白色颜色层或彩色颜色层中的一种,黑色颜色层能更好的起到遮蔽光的作用。
指纹识别装置100还包括粘连剂20,粘连剂20设于第一颜色层71与基板30之间。盖板10与基板30通过粘连剂20粘合,使指纹识别装置100更加的稳固。具体的,粘连剂20环绕于指纹传感器51,使得盖板10与基板30粘合的更加紧密。
粘连剂20材料为透明光学胶或紫外线硬化树脂。透明光学胶是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粘连剂,是一种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强、胶结强度良好的粘连剂,且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紫外线硬化树脂材料的粘连剂20可抑制外部光照与背光灯导致的光散射情况,具有与玻璃相近的折射率和透光率,并可承受不同基材的膨胀收缩率,可抵挡盖板10与基板30贴合时高低温变化产生的问题。
盖板1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盖板10较薄,使得指纹对于盖板10的穿透力更强,更加容易获取指纹信息,使指纹识别装置100的识别率更高。第二部分150的厚度范围为300~400微米,即盖板10加基板30的厚度范围为300~400微米。基板30的设置增强了整个指纹识别装置100的强度,合适的厚度范围既可提高强度也可确保整个指纹识别装置100的大小合适。
这样使得电子设备的盖板元件的整体厚度在500微米以下,使得电子设备的盖板元件既能实现输入界面的刚性强度的需求,又不会增加电子设备厚度,这样电子设备盖板元件不挖孔情况下,巧妙的将指纹传感器嵌入在盖板元件之中来解决指纹识别装置100无法同时保证指纹识别装置的识别效率和强度的问题问题。
盖板10材料包括玻璃、涤纶树脂、蓝宝石或陶瓷,基板30材料包括玻璃、涤纶树脂、蓝宝石或陶瓷。优选地,盖板10采用玻璃层,基板30采用玻璃层。具体地,盖板10采用的玻璃层为超薄玻璃层,使盖板10薄型化及轻量化。可以理解的是,盖板10和基板30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制成。
指纹传感器51电连接于电路板53,指纹传感器51用于感应手指对盖板10的按压并采集手指的指纹以生成模拟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指纹传感器51可采用多通道高效指纹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指纹传感器51可设置传感电路以进行指纹采集及模拟信号生成,指纹传感器51可以封装在单列直插式封装(single in-line,SiP)内。指纹传感器51也可采用单颗芯片并通过填充胶体进行保护。传感电路可以被封装于环氧树脂或其它弹性体材料内,使得传感电路可以得到合理保护,避免装配时被碰撞损坏。
指纹传感器51包括能够以电容方式耦合到用户手指的用户指纹的电容式指纹传感器。指纹传感器51包括多个以矩阵形式设置的指纹识别单元。指纹识别单元可包括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之间具有检测间隙,可构成一个基本电容器,当手指按压盖板10上对应指纹传感器51的位置,由于指纹脊的介电常数是空气的10至20倍,因此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会根据指纹脊与指纹谷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判断出指纹脊和指纹谷,得到指纹图像,以进行指纹采集。可以理解,指纹传感器51的工作原理不限于此,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指纹传感器51。
指纹传感器51直接贴合于盖板10朝向基板30一侧。从而可降低指纹传感器51与用户手指之间的距离,便于用户通过触摸盖板10以使指纹识别模块50进行指纹感应、识别。
电路板53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的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优点。柔性电路板应用于指纹识别模块50中,可减小整个指纹识别模块50的大小,并具有更轻的重量,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电路板53承载指纹传感器51与指纹识别芯片,并将所述指纹传感器51与指纹识别芯片进行电性连接。电路板53的基材可采用聚酰亚胺薄膜(Polyimide film,PI film)制成。进一步的,电路板53的基材可采用两层聚酰亚胺树脂 (Polyimide resin,PI resin)组成,其也可由一层聚酰亚胺基材结合一层其他材质的保护层树脂构成。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6,本发明还提供第二种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与第一种实施例大致相同,包括盖板元件,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130和第二部分150,在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150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盖板元件包括盖板10、基板30以及指纹识别模块50,指纹识别模块50包括指纹传感器51、电路板53以及指纹识别芯片,设置于盖板10与基板30之间的粘连剂20,盖板10靠近基板30一侧开设有凹槽110。
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颜色层包括设于基板30的第二颜色层73,第二颜色层73设置于指纹传感器51与基板30之间,指纹传感器51通过电路板53穿过基板30与第二颜色层73电连接于指纹识别芯片,粘连剂20设于盖板10与第二颜色层73之间。第二颜色层73同样起到遮蔽光的作用,对基板30一侧的元件进行遮蔽,使指纹识别装置具有良好的外观。第二颜色层73包括至少一层油墨层,油墨层涂覆于基板30。
请参阅图7,本发明还提供第三种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其与第一种实施例大致相同,包括盖板元件,在盖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盖板元件包括盖板10、基板30以及指纹识别模块50,指纹识别模块50包括指纹传感器51、电路板53以及指纹识别芯片,设置于盖板10与基板30之间的粘连剂20,盖板10靠近基板30一侧开设有凹槽110。
不同之处在于,颜色层包括设于盖板10的第一颜色层71和设于基板30的第二颜色层73,第一颜色层71设置于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51之间,第二颜色层73设置于指纹传感器51与基板30之间,粘连剂20设于第一颜色层71与第二颜色层73之间,指纹传感器51通过电路板53穿过基板30与第二颜色层73电连接于指纹识别芯片。
通过设置多层颜色层,即在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51之间设置第一颜色层71和在指纹传感器51与基板30之间设置第二颜色层73,不但能更好的进行光的遮蔽,且能对置于盖板10一侧的元件进行遮蔽。
请继续参阅图5、图6及图7,本发明还提供第四种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100,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第二种实施例或第三种实施例大致相同,包括盖板元件,在盖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盖板元件包括盖板10、基板30以及指纹识别模块50,指纹识别模块50包括指纹传感器51、电路板53以及指纹识别芯片,设置于盖板10与基板30之间的粘连剂20,盖板10靠近基板30一侧开设有凹槽110。颜色层包括设于盖板10的第一颜色层71,第一颜色层71设置于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51之间或/和颜色层包括设于基板30的第二颜色层73,第二颜色层73设置于指纹传感器51与基板30之间。
第一部分130由第二部分150中盖板10延伸而成,盖板10与第一部分130为一体化结构,指纹识别模块50置于盖板10靠近基板30的一侧,盖板10的厚度可设置较簿,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本发明还提供第五种实施例的指纹识别装置100,其与第一种实施例、第二种实施例或第三种实施例大致相同,包括盖板元件,在盖板元件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盖板元件包括盖板10、基板30以及指纹识别模块50,指纹识别模块50包括指纹传感器51、电路板53以及指纹识别芯片,设置于盖板10与基板30之间的粘连剂20,盖板10靠近基板30一侧开设有凹槽110。颜色层包括设于盖板10的第一颜色层71,第一颜色层71设置于盖板10与指纹传感器51之间或/和颜色层包括设于基板30的第二颜色层73,第二颜色层73设置于指纹传感器51与基板30之间。
第一部分130由第二部分150中基板30延伸而成,基板30与第一部分130为一体化结构,指纹识别模块50置于盖板10靠近基板30的一侧,盖板10的厚度可设置较簿,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
请参阅图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指纹识别装置100中的指纹识别模块50数量为2,分别设置于盖板10的位置相对的顶部与底部。
请参阅图9,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施方式的触控屏200,包括上述指纹识别装置100,其中,第一部分130上形成触控感应层210。用户触摸盖板元件上的第一部分130的触控感应层210可感应到用户的触摸,实现触控操作。指纹 识别装置100上述已详细描述,故此不再累赘。
上述触控屏200,采用盖板元件,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150包括盖板10和基板30,使在盖板10的厚度较薄时通过基板30补强指纹识别装置100的整体强度,确保指纹识别装置100不易被损坏。且第二部分150的盖板10可采用较薄厚度以配合指纹识别模块50较低的穿透能力,确保指纹识别模块50能有效地感应用户指纹。第二部分150采用双层,第一部分130采用较厚的单层,从而第二部分150的破裂损坏不影响第一部分130的触控功能。电路板53穿过基板30使指纹识别装置100整体体积变小,且在盖板元件上设有至少层颜色层,对光起到遮蔽及绝缘作用,同时对盖板元件一侧的其他元件具有遮蔽作用,使指纹识别装置具有良好的外观。同时,用户手指的触摸位置与指纹传感器51之间的距离较近,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10和图1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施方式的终端设备300,包括可视区域310和非可视区域320,还包括至少部分位于可视区域310的触控感应层210、显示层330以及至少部分位于非可视区域320的上述指纹识别装置100。具体地,盖板元件覆盖可视区域310和非可视区域320,即第二部分150覆盖可视区域310,第一部分130覆盖非可视区域320。第一部分130与触控感应层210贴合,且触控感应层210设置于第一部分130与显示层330之间。指纹识别装置100上述已详细描述,故此不再累赘。
上述终端设备300,通过按压终端设备300中指纹识别装置100中指纹传感器51对应的位置,对指纹进行采集,指纹识别芯片对指纹识别成功后,切换终端设备300的显示界面。通过对盖板10的触摸,触控感应层210可感应手指触摸,实现触控操作。通过指纹识别,避免终端设备300中的信息泄露和丢失,提高终端设备300的安全性。第二部分150的盖板10可采用较薄厚度以配合指纹识别模块50较低的穿透能力,确保指纹识别模块50能有效地感应用户指纹。第二部分150采用双层,第一部分130采用较厚的单层,从而第二部分150的破裂损坏不影响第一部分130的触控功能,从而不影响触控感应层210对用户指纹的感应。
设置于可视区域310的第二部分150的盖板10远离基板30的一侧端面与设置于非可视区域320的第一部分130远离触控感应层210一侧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可视区域310与非可视区域320之间平滑过渡,让终端设备300表面更平整。 
用户在终端设备300非可视区域320指纹识别装置100中盖板10对应指纹传感器51的位置进行按压,指纹识别模块50对指纹进行采集和识别,识别成功后产生信号,使终端设备300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通过显示层330输出对应的界面。
用户对终端设备300的可视区域310中的盖板10进行触摸或按压,触摸感应层320用于识别用户在盖板10上触摸操作的轨迹,并将该操作轨迹转换为操作信息,实现终端设备300的交互控制。
具体地,触控感应层210包括传感器薄膜层。通过传感器薄膜层感应用户的按压或滑动,产生相应的信号,终端设备300根据不同的信号进行不同的处理,处理结果通过显示层330显示,实现人机交互控制。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指纹识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指纹识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指纹识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纹识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纹识别装置、触控屏及终端设备.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盖板元件,盖板元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体机构,第二部分包括层叠的基板及盖板,盖板元件的第二部分上形成至少一层颜色层;指纹识别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指纹传感器、至少一个指纹识别芯片以及电路板;指纹传感器固定设于盖板与基板之间,以便使指纹传感器被安置于比基板更靠近用户手指的位置;指纹传感器通过电路板穿过基板与指纹识别芯片电连接,指纹识别芯片置于基板远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