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清扫收集路面垃圾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机械清扫路面的方法及其装置,属环卫机械领域。
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人行道上、马路边、清扫工人手持扫帚慢慢地搞得到处尘土飞扬的传统清扫方式不失为主;少数动力清扫机又是以对环境排放更多有害的看不见的废气和灰尘来换取眼前可见的“清洁”,这种状况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和人们的环保意识极不相称却难以改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机械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人力清扫车的车体内设垃圾箱1,撮箕3、12、19、23、26、置于1的前、后、上、下方并以销轴20与传动链18联接。当清扫车以箭头a所示方向推进时,撮箕3、12、19、23、26在传动链18的拖动下按箭头b所示方向绕链、轮4、16、22、24运行且运行速度等于清扫车相对地面的推进速度。在垃圾箱的后下方置一辊帚,并使其在清扫车推进时以箭头C所示方向旋转,此时,由于车底部的撮箕相对地面的运行速度近似零,故当撮箕26运行至撮箕3位置时,26、3之间地面的垃圾将在辊帚5的逆向刷扫作用下集装于撮箕26内,而3则同时被链18提升至12位置,为使撮箕在上升过程中不至翻转(图1-11),在车体内设双排链28并使28排间的连结销轴按一定的间距等分,当3进入被提升位置时,以排链28销轴挂位住撮箕尾耳29配合链18将其平稳提升至项部后,排链销轴在链轮14的作用下脱离29,而撮箕则在链18的拖动下开始向前移动,至此,齿形滑轨21将迫使撮箕反扣(图1-17、19)震动,将垃圾倾倒于垃圾箱中。在清扫车推进时,撮箕3、12、19、23、26将轮流重复上述运动。
由于上述对垃圾的清扫,收集过程全部在清扫车壳体近于密封的状态下进行,故对环境即无人工手挥扫帚所扬起的粉尘污染,也无动力机械所排放地废气污染,且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皆可使用并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极大的提高劳动效率,有望从根本上改变城区无处不有的大扫帚横行状况。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传动示意图
图2为技术方案中所说的“撮箕”
在图1中,1为垃圾箱;2为从动链轮(Z=24);3、12、19、23、26为撮箕;4为从动链轮(Z=24);5为辊帚(φ=300);6为齿轮,它与辊帚同轴且为键联接并啮合于齿轮9;7为承重轮;8为链轮;7、8、9同轴且为键联接;10为传动链(型号为TG127,取自于GB1243-76);8经10传动13和15;14为链轮(Z=24),它与13(Z=18)同轴为键联接并经链28(G型号同10)啮合于2;16为链轮,它与15(Z=15)同轴且为键联接并经传动链18(型号同10)拖动撮箕3、12、19、23、26绕从动链轮22(Z=24)、25(Z=24)、4及其自身运行;20为与撮箕连接的销轴,它的一端插于传动链链节的轴孔中,21为齿形滑轨,它与平滑轨27固接于车底座上;25为车前的方向轮。
在示意图中,撮箕的链节数为60节,链轮4和链轮15的中心距为72节或914.4mm。传动比为16∶15=7∶8;13∶15=1.2。
在图2中,28为撮箕=侧边尾耳,它的作用在于当撮箕运动至清扫车底部时受托于滑轨27,使其保持平衡运行;当撮箕进入被提升位置后它又插于双排链销轴中使其被平稳提升;在到达垃圾箱上后又受齿形滑轨21的作用而使撮箕翻转震动。
撮箕在清扫车底部的所谓“对地零运动”是对其运动的设计要求,而实际工作中它只能为近似零运动,因清扫车的转弯,路面凹凸不平,以及传动链的张弛等,都可造成它相对地面的前后移动。
图1所示的动力来自于承重轮对地面的摩擦滚动,由于存在不可避免的“打滑”问题,它所传出的功率极不可靠,故在实施中也可采用其它的人力传动方式如:人力脚踏车传动;或已于98年8月19日中国专利公报公开的其申请号为98113441·6号说明书所说的人力传动方法等。
为便于在清扫车前二侧加装伞形扫帚以加宽清扫幅面而仅设一个万向轮于前端中部。
垃圾箱底部可做成活动抽板或对开门,以便当垃圾装满后即可从底部排放也可以从清扫车二侧边换装空箱。